01.05 23歲男孩四肢健全卻餓死家中:如何教育,才能避免“中國式”巨嬰

如果把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獨自留在家中,孩子可能會因為沒有食物吃而被餓死,但是如果一個四肢健全,智商也沒有任何問題的年輕男子,因為懶惰而被餓死家中,實在令人震驚。

這名男子來自河南,因為是家裡的獨苗,所以父母對他非常溺愛。小時候出門,父母捨不得他走路,就一直揹著或者抱著,8歲了還用扁擔挑著,就是怕他累到。

父親去世後,母親不但不讓他學會承擔家裡的責任,反而更加溺愛他,在學校犯了錯誤,連老師都不敢批評,最終因為覺得學習太苦,而輟學了。

23歲男孩四肢健全卻餓死家中:如何教育,才能避免“中國式”巨嬰

從那以後就一直呆在家中,一切生活全指望母親,當母親也因病去世後,就靠要飯生活,最終竟因沒有自理能力,被餓死家中。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要為了他以後做打算,而不是一味地寵溺孩子,正所謂“慣子如殺子”。最終只會害了孩子。

為了避免這類悲劇再發生,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從小培養,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學起。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因為自己小時候吃過苦,受過累,就捨不得讓孩子去做任何事。無論什麼事都經常為他代勞。不僅讓孩子自理能力差,可能還會認為別人付出都是應當的,沒有感恩的心理。

23歲男孩四肢健全卻餓死家中:如何教育,才能避免“中國式”巨嬰

所以父母可以根據孩子每個年齡段的情況,讓他學著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整理自己的房間,學著洗衣服這類的小事。

孩子的各項能力都是需要培養的,而且有巨大的潛力,父母真正愛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捨得讓他做,而是什麼都讓他學著去做。

讓孩子在鼓勵中變得獨立。

有時候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沒有做好,家長就加以貶低或者辱罵,許多孩子並不是不會做,不想做,而是總是害怕犯錯誤而遭到批評。越害怕,越做不好。

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做了,就要耐心地鼓勵他,孩子有了自信,一定會加倍努力。

如果總是呵斥孩子,孩子可能還會起逆反心理,反而什麼都不去做了。

23歲男孩四肢健全卻餓死家中:如何教育,才能避免“中國式”巨嬰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會什麼,各方面能力都很強的孩子一定有循循善誘的父母。

引導孩子,學習不只是文化課,也包含自理能力。

許多父母,總是把學習成績掛在嘴邊,就忽略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成績好,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甚至出現上了大學,還把衣服郵回來讓父母洗的笑話,離開父母似乎就無法獨立生活。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就應該引導他作為家中的一員,家裡的一切,都需要大家一起分擔。

而且只有參與其中他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父母在他面前多示弱,經常向他尋求一些幫助,慢慢地就會提升他的自理能力,也可以培養他學會承擔責任。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有些父母以為給孩子富裕的生活,不讓孩子動一下手,就是對孩子深切的愛,可是父母是否考慮到,在自己沒有能力以後,孩子怎樣生存。

作為父母,可以給予孩子的畢竟是有限的,如果真正愛孩子,最應該培養的就是讓孩子可以有獨自生存的能力。

父母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歡迎前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