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考研確定目標院校時,如何確定自己的實力符不符合能考上該院校的學生?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考研作為一個選拔性考試,有其特有的考場方式,有人用一年備考,有人用三五個月備考,結果都能考上或是失敗,那麼當我們複習到一定程度時,需要確定自己要報考的目標院校時,需要評估自己是否能考上,怎麼說呢,沒有考過是很難評估自己到底學的如何,但選擇院校也不能隨便去選,那麼需要從幾點問題考慮一下:

其一,自身學習基礎,一般評價自己大學以來的學習成績和態度,比如四六級有沒有過,比如高數線代之類的,比如專業課,期末考試利用多少時間考到90分及以上等等,都可以看出自己對這個科目的學習潛力,學習是否吃力;

其二,院校的分數要求與錄取人數,根據科目不同確定一個目標分數,將分數拆解到每個科目上,加上往年的錄取人數,估計一下自己必須要考到的名次,差不多能確定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拼一次能達到這個排名;

其三,利用往年的真題,真題的價值不言而喻,複習一段時間後,自己利用真題進行自測,除了可以測測自己哪裡的知識點掌握的不好外,還可以預計一下自己該科目努力可能達到分數段。

總之,選擇院校務必要慎重,考研最終要的是一個好的結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專業考研回答,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一個讓學習變得更快樂的考研老師


張雪峰老師


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評估下這所院校的報考難度。

一、招生人數

  這條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佈的專業目錄裡面有說明。一般是指出每個專業招多少人,還有部分專業僅僅顯示這個院系今年一共招多少人。對於後者,同學們在報考時一定要打聽清楚你所報考的專業的具體招生人數。招生名額很多,當然成功的希望大。否則,就很危險。特別是熱門專業,如果不知道具體招生人數,很可能從報名的那一刻起已經註定失敗。還要注意,為了保險起見,同學們不能僅看今年的數據,最好能查看去年的數據。因為有的院校某些專業,每年招生情況變化比較大。所以,這一點也要搞清楚。

  二、報考人數

  從這一關鍵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這對報考選擇至關重要。當然,這一數據只能看到前幾年的,但是足夠我們大致判斷出當年的報考情況。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有的連著好幾年都過千。像這樣的專業,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建議大家不要選擇。

  三、錄取人數

  這一數據也非常重要。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專業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佈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於招生人數,這是因為該專業當年生源質量很好,所以學校適當擴招。還有就是,最終錄取人數大於報考人數,是因為該專業報考人數不足,有調劑生進來。這一小小的變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學的救命稻草。

  四、報錄比

  錄取人數除以報考人數就是該專業報錄比。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1,甚至20:1,還有更高的。例如,人大經濟學院和財政金融學院,2014年金融學專業(學碩)報考人數2009,最終錄取265人,其中推免生143。金融專碩報考989人,最終錄取148人,其中推免生34人。這就是名校熱門專業的真實考情。競爭如此激烈,沒有實力如何應對!

  五、推免人數

  這是一項關鍵數據,之所以強調這個數據的重要性,是因為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佔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於是,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考研競爭更加劇烈。2014年人大金融學碩推免佔錄取人數的53.96%,金融專碩推免生佔25.7%。

  2017考研的同學還必須清楚當年到底有多少人通過推免。這一數據現在各招生單位研招辦、相關院系網站上應該都有公佈。同學們在報考之前,必須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特別是非名校不考的同學更要注意。如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在10月底正式報名結束之前,同學們還可以修改報名信息。否則一旦報考這種火拼專業,考研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六、複試分數線

  一般在每年四月,待國家線公佈以後,各招生單位開始根據國家線劃定本校的複試分數線。除了早在三月份就已自主劃線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專業的分數線一般都是國家線。事情雖然看著很簡單,但是其中有個問題非常重要,那就是部分專業的實際分數線遠比國家線高得多。上一年錄取最低分數線也比國家線高不少。對於這樣的專業,同學們心裡必須清楚真正的分數線。


考研自習室


在考研選擇學校中,判斷實力是否符合,也僅是一個預判。有幾件事要注意下:

先蒐集目標院校的信息,特別是往年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外語、數學、專業科目單科成績要求)、專業課指定教材等

外語,主要是英語。先查詢一下,往年目標院校在英語的單科成績要求上是怎樣的。如果都維持在55-0分以上,那麼你要適當掂量掂量(↓下文有簡易介紹)

數學:判斷目標院校所要報考的專業是否要考數學。數學的基礎應該很好判斷,你去把大學的高數教材看一看、題目做一做,高下立判。會的就會,不會的,你在備考階段努力攻克,雖說也有效果,但是你得比別人更努力。所以建議,如果數學基礎不是很好,就不要去自討苦吃。

跨專業的考生:如果你是跨專業的考生,至少目前你得先把初試專業科目參考書看一遍。目的在於判斷,通過閱讀專業指定教材,判斷是否很吃力,是否能消化知識點。比如一個學歷史的,去報經濟學的。有些經濟學原理、知識點是很難理解的,是否能消化掉就是一個問題。

確認你的英語基礎

如果英語基礎很弱,注意不要往層次很高的學校報。因為層次高的學校,如985學校或是專業實力很強的高校,英語的最低過線要求至少是55分以上。如果你的英語很弱,弱到有時候連閱讀理解裡的一段話,都無法理解它的含義,那麼就得注意了。

如何判斷自己的英語基礎?

一是根據自己以前在高中的英語水平,初步判斷;

二是進入大學後,你的英語學習是怎樣的。是否進入大學之後,英語就沒認真對待過;

三是,可以在暑期階段通過考研真題模擬測試。如果你已經處於備考複習中,那麼暑期時候,最好先通過考研英語歷年真題(十年左右)來模擬。由於暑期時間比較充裕,沒有課業的干擾,很適合拿出3個鐘頭時間來作題。

通過兩個月的訓練,評估一下的自己的英語水平。當然這只是一次檢測,也不能完全因為檢測的成績不理想而否定自己的目標院校。可以適當在9月份的時候再次進行這一的訓練,如果完全沒有起色,就要適當調整。

此外,還可以通過往年該專業的報考人數、擬招人數等來預判。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考研小白


既然已經確定好目標後,你需要做以下了解:

1.歷年分數線,歷年報考人數以及錄取人數,這個在所考院校的研究生官網都會公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

2.報考專業的所有考試科目,若是要達到複試分數線,你的每科應該達到多少分,給自己定個目標,但儘量要高一些,若是複試人數與錄取人數為1.3:1,建議你最好在1以內,不要在1-1.3之間,很危險,在得到目標分數之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匹配,看適不適合。

3.注意事項:若是本專業複試人數少於錄取人數,在複試正常發揮,那你就穩了;在研究生期間,心儀的導師,厲害的導師也很重要。最後,兄弟,既然決定了考研,就要相信自己,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吧。加油↖(^ω^)↗


孫子在此


我兒子今年考研,調劑到普通一本,終結經驗,就是考985.211大學,必須是數學政治和英語很厲害的孩子才可以考慮,不要指望專業分,否則會一地雞毛。名牌大學壓分厲害,孩子專業分感覺頂多丟十分,但成績出來才90多分,真的很悶氣,


心善無求


基本有個大致方法!雖然各個院校千差萬別,但基本層次還是有的!985、211(不包括又是985的學校)、普通一本、二本、三本!按照國內現在趨勢:985基本都是辦學歷史在70~80年以上的老牌大學,有特色、在行業、區域地位重要,資格老,成熟、穩定,國家又重點投資的學校!211呢?基本都是建國後成立的一批院校!包括弱省的領頭羊地位!大部分也都有50~70年左右的歷史!而普通一本也有一部分歷史較早,但被各省自己放棄或者上漲因為各種原因乏力的學校!二本則多數都是近幾十年從大專、中專搭車升上來的大學!歷史有長有短,但辦學經驗、管理、師資上漲乏力!而三本就是辦學歷史最短,20~30年才成立的私立高校!(不包括近些年的新銳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類)!這些基本形成一個個臺階!如果你是某個臺階中的中間一員,考研上一個臺階比較容易,兩個臺階就困難了!三個臺階就需要吃奶的勁了!因為學校的層次,實際上也逼迫學生分化成了不同層次,即便你突發優勢,一步登天了,你將適應起來特別困難!被淘汰出局、退學、包括自殺的大部分都是此類人員!他們感覺非常疲憊,受不得一點委屈!經常處於精疲力盡、瀕臨崩潰的狀態!假如你是某個臺階中的優秀分子,那麼考研跨兩個臺階還可以!你可以大致根據這個去判斷自己!當然,這只是個大致評估,每個人有自己的優勢,量力而行,出現奇蹟都是可能的!有人考研,死扣死背考上了!這種人不適合讀研!還有些雖然努力還可以,但把吃奶的勁都用上了!他已經沒有潛力了!稍微打壓,他就退下來了!只有那些讀書很輕鬆、吃喝玩樂都不耽誤,還能把學上好的人,潛力巨大,即便當初沒考好,也會一步一個臺階追到雲端!


京都老客41118


說起擇校,絕對是20考研入門小白們第一大“坎”,很多同學拿不定主意,因為擇校太重要,選對了事半功倍,選錯了一生後悔,所以擇校擇專業基本上已經上升為眾多考研黨最為棘手的問題,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考研擇校三大誤區


誤區一:地區熱

很多的考生為了將來能夠找一個好的工作,希望能上好的城市去上學,比如北上廣。

其實上海和廣州的競爭壓力都還是可以的,競爭壓力最大的還是北京,北京有著許多的名校,是很多的考生望塵莫及的地方,但是還是有很多的考生去報考這些地方。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

不論最終選擇哪個城市,我們都需要考慮自身的情況。


誤區二:專業熱

根據近幾年的考研的熱度,隨之興起的就是專業的熱度,所謂專業熱就是該專業的排名情況。

很多的考生看到這個專業非常有熱度,就去選擇報考這個專業,也沒有去考慮自己的基礎知識情況。還有很多的考生報考的院校是“985”熱門地區的熱門高校,你又選擇了報考專業排名第一的院校,這樣考生到最後是很難成功的。

提醒各位考生一下,報考專業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這樣我們才能對考研更有把握。


誤區三:就業熱

很多的考生在考研前想的很長遠,找了一個很好就業的專業去考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就業熱。

不論我們拿到多高的學歷,最後的落腳點都是原原本本的真實生活。也就是說,我們在選擇考研的時候,是應該考慮到就業情況的。


如果選擇就業前景比較好的經濟類專業,當然是需要承受比別人更多的備考壓力。所以,就業的情況,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尤其是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報考的人數一定是不會少的。


擇校需要考慮的三個因素

關於擇校的經驗,考生可以就各自的要求列表,並在自身條件限制下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這樣的選擇往往是最為理性的。


1、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對於任何人來說,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學習喜歡的專業無疑是最完美的。然而在此之前,考生必須非常明白自己適合學什麼,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地隨大流三年後往往最後只能吃啞巴虧。大家應該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情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院校。


2、選擇把握大的學校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把握比較大的學校。如果要跨學校跨專業考研,一定要從自身能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

如果考生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挑戰專業強的名校,本校就是上佳的選擇。

再者,如果考本校也有較大的難度,考生可以嘗試比本校低一個檔次的學校。

這點聽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如果你考本校失敗(特別是熱門專業),同時被調劑到別的你不喜歡的專業,豈不是得不償失?


3、選擇就業理想區域的學校

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鍾情的區域,到自己打算就業的區域去讀研,無疑為自己留在這個區域存下了一筆不少的本錢。利用讀研的時間,多結交朋友,為自己踏上社會搭建關係網,同時熟悉這個城市的文化,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想要在北京謀求發展最好報北京的學校,要想在華東就選華東的學攻,要想在華中就選華中的學校。因為畢業以後異地找工作很費力,一方面有畢業論文要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選擇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從自己的實力出發,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這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眾所周知,考研和高考,都是選拔性考試。但是,考研考試的選擇難度更大一些,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儘管不能面面俱到,但多角度考慮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前期做出選擇很難,後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一切風險,更難!只有選定了合理的考研目標,後面的一切努力才有意義。

———— / END / ————

研線網,讓考研變簡單!

想獲取更多考研資訊,


研線網


科學的院校選擇並不是說選擇一個學校而是選擇3-5個專業課相同或者相近的不同梯次院校,這樣你可以在報考前對自己進行測評最終選定一個院校。


知了網


沒有考不考得上,只要不是你所在專業前五的學校,其他的,你只要好好努力,一般問題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