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何榮壽公主慈禧也要讓三分?

bsdjfb


慈禧為人跋扈狠毒,就連親兒子同治也飽受她擺佈壓迫,最終英年早逝。可是她卻對並非親生的養女榮壽公主處處禮讓三分,這是怎麼回事呢?

榮壽公主本是恭親王奕欣的長女。在7歲那年,被慈禧認作養女,接到宮中親自撫養,並封為固倫榮壽公主。

要知道,按皇室祖制,只有皇帝的嫡女,才有資格被封為固倫公主。庶出的女兒都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像王爺的女兒,那就只能稱為格格了。

(固倫榮壽公主像)

那麼,榮壽公主為何能得到這樣的殊榮呢?

之所以如此,榮壽公主還是沾了父親奕欣的光。

奕欣是咸豐帝的親弟弟,但由於在他爹道光皇帝立儲的時候,有爭儲之嫌,所以深為咸豐忌諱,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咸豐去世前,立獨生子載淳(慈禧所生)繼承大統。

由於載淳才6歲,咸豐便將肅順等8人任命為輔佐載淳的顧命大臣。

文武雙全的奕欣,依然不在此列。再加上肅順等人在朝堂上一直對他多有排擠,因此奕欣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和慈禧發動了政變,扳倒了肅順等人,成功地讓慈禧垂簾聽政,把持了軍政大權。

奕欣也因此獲封議政大臣兼領班軍機大臣等重要職務。

由於慈禧只是女流,朝中文武認為奕欣會成為第二個攝政王多爾袞,所以大家唯他馬首是瞻。再加上奕欣在士人中很有影響力,同時外國人亦非常支持他,所以慈禧為了鞏固權力,極力拉攏奕欣。

收奕欣的長女為養女,並封為固倫榮壽公主,這便是籠絡他的手段之一。

不過,慈禧在穩固政權之後,便以“目無君上”的罪名,革去了奕欣的職務。儘管在眾臣求情下,勉強讓他在內廷行走。但從此卻只讓他操辦一些無關大體的瑣事。

(奕欣像)

榮壽公主並沒有受到父親變故的影響。她為人正直,處事公允。慈禧交託給她的事,她都能出色地完成。因此和李蓮英一樣,都成了慈禧離不開的人。

但榮壽公主和李蓮英又不一樣,她從不取悅慈禧。認為慈禧不對的地方,她總是不客氣地指出來。

擱一般人,不敢這麼做,但榮壽公主不怕,她說得極在理,慈禧也只能默默地聽著。

比如,慈禧追求時髦漂亮,喜好奢華的衣服和首飾。

榮壽公主看了很不高興,說話也很不客氣。她說:“國家又不是國泰民安,您還這麼奢靡,您一個大清朝的老寡婦,打扮得這麼嬌豔,這樣大家會議論您的……”

榮壽公主這樣說,是有底氣的。她本人不好打扮,也從不穿花哨的衣服。行為舉止無不遵守皇室禮儀,更沒有逾矩失禮的行為。所以對於她的指責,慈禧竟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還有一次,慈禧請人做了件非常華麗的袍子。上面佈滿金絲銀線,還鑲了不少珍珠和寶石。特別漂亮,慈禧很喜歡。

可是她卻一再囑咐侍候她的宮人們,要她們萬萬不可在榮壽公主面前說漏了嘴,讓她知道了。

結果這事還是讓榮壽公主知道了。她很不高興,就跟慈禧嘮叨上了:“我哪兒做得不好?我天天都想著您吃點啥喝點啥穿點啥,然後巴巴地讓人給您辦好。您卻揹著我做件衣服來穿,是想讓人說我不孝順?還是讓他們笑話我們母女倆不和?”

慈禧只好趕緊岔開話題,好歹轉移了榮壽公主的注意力。

待榮壽公主離開後,慈禧立刻將侍候她的宮人叫來盤問,看看是誰走漏了消息。

慈禧這麼讓著榮壽公主,和平時作威作福的她,太兩樣了。以至於榮壽公主後來的威望越來越高,不光後宮對她言聽計從,連前朝大臣對她也頗為敬畏。

(慈禧像)

那麼,為何慈禧會處處讓著榮壽公主呢?

原來,榮壽公主從7歲進宮後,就一直陪在慈禧身邊。

榮壽公主和同齡孩子不一樣。她性格沉穩,少言懂事,對慈禧又非常有孝心。比起和慈禧總是唱反調的載淳來,那簡直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小棉襖。因此,慈禧特別疼愛她。

榮壽公主12歲時,到了婚嫁之年。

按說,清朝的固倫公主,都要嫁到千里之外的蒙古。但慈禧捨不得榮壽公主,親自挑了宗室子弟富察·志端做她的丈夫。

富察·志端是滿清王公景濤的兒子,生母是道光帝的女兒固倫壽恩公主,可謂皇親貴戚。

再加上富察·志端相貌斯文,腹有才華。在慈禧看來,不論從出身還是個人條件,富察·志端都是榮壽公主理想的人生伴侶。

所以,慈禧大操大辦,風風光光地為榮壽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就連榮壽公主的公主府,她都故意選在離宮不遠的地方。並且不顧榮壽公主反對,把公主府建得富麗堂皇。

可惜,富察·志端是個福薄的人,婚後僅過了5年,他便因癆病去世了。

17歲的榮壽公主,還來不及生下一男半女便成了寡婦。

看著榮壽公主寂寞可憐,慈禧心裡很愧疚,覺得對不起她,於是再次把她接回宮來,讓她陪伴在身邊。

另外,為了補償她,慈禧還特意下詣,讓她享受固倫公主雙俸。

從此後,榮壽公主就一直陪伴在慈禧身邊。不僅為她排憂解難,還替她分擔不少事務,減輕她的負擔。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如果恭親王奕訢在街上碰到自己的女兒的儀仗,雖不至下轎肅立,但也得停轎候著,讓榮壽公主先行,北京城雖大,總往皇宮方向走不可能碰不上,奕訢也沒轍,自打碰上一次以後,奕訢自此便不再出現於附近區域了。

過去的宗室覺羅非常注重禮制、規矩、身份地位,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僭越、冒犯之舉,奕訢也是受皇家教育出身,所以對此格外注重,注重歸注重,他又討厭“王府中有兩個主子”的感覺,總覺得自己還要讓女兒先行的情況,有失自己面子,在外還好說,停轎就是,回家可就麻煩了。

按身份來說,榮壽公主無非是個和碩格格身份,但祺祥政變後,為了加恩功臣,奕訢一時成了朝堂最核心的紅人:

①晉封榮壽固倫公主。沒法拒絕那種。慈安、慈禧知道初掌權柄地位尚需穩固的關係,“人微言輕”,所以找了個死無對證的理由讓奕訢無法拒絕,她們說是先皇遺命,一直喜歡榮壽公主,應該秉承先帝的遺願晉封固倫公主。

奕訢也知道扯淡,但是沒法反駁,不單是皇帝說的,還是遺願,他能咋辦,所謂晉封固倫公主其實是個很虛的東西,頭銜而已,論榮耀能比道光帝兒子的身份更榮耀麼?他不在乎。

②世襲罔替恭親王。奕訢堅辭不受,一是在體制、規矩圈子裡混習慣了,不想開這先例,二是宗室覺羅們的輿情需要考慮,他頂不住揶揄和罵名。

③親王雙俸。奕訢請停,皇帝(慈禧、慈安)拒絕。這點其實無所謂,親王錢也不多,奕訢就是不想招搖,落人話柄。奕訢也一樣貪汙納賄,只不過不象奕劻一樣貪的那麼極端罷了,不貪汙的話,王府的一應開銷都無法支撐。

④行走班次、坐次。按兩宮安排,奕訢在參與諸如宗廟祭祀、國家慶典等儀式上已經超過了五哥奕誴,奕訢很難受,總覺得自己僭越了身份,非常慚愧,但這種事可不是自己想站哪兒都行的,所以再次上疏求恩准,獲批。

⑤固倫公主封號。請求撤裁,因為“夙夜難安”。(婚後兩年恢復)

······

祺祥政變後,奕訢好處不少,但是為了維護原有體制上的規矩,也是防止捧殺,所以大多堅辭不受,自己女兒的事兒也一樣,一是自己心裡彆扭,他覺得不是優渥,而是長幼無序,亂了輩分規矩。

為啥哩?自從女兒成了固倫公主,意味著父女二人要“各守本分”:

奕訢是道光的兒子、咸豐的兄弟、同治的六叔。

榮壽固倫公主變成了咸豐皇帝的女兒、同治帝的姐姐。

地位上固倫公主比奕訢高半分不說,這是小事,關鍵是公主怎麼稱呼奕訢呢?簡單說就是按哪邊兒論呢?當然是優先按皇室論關係,所以嘞,奕訢是同治的六叔,也是榮壽公主的六叔,那女兒見了爹叫啥呢?按規制來說,六叔妥妥的。

為啥對奕訢這麼好呢?無非政治需要。

兩宮為了儘快穩住根基,必然先要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這樣才能讓朝臣們儘快的圍攏到兩宮、皇帝身邊,這當官的有的求財,有的求利,有的求命,一切優勢資源都掌握於皇室,兩宮這麼大方,官員們墊著腳想往上撲的人有的是。

恩威並施嘛,至於“威”,八輔臣就是下場,不死也得緩幾年。

至於奕訢,等兩宮安穩了他的幾次“沒落”都是必然的。

兩宮實現政權穩定後,奕訢議政王的帽子就直接被摘了,領班軍機也革了,但榮壽公主卻沒受什麼影響,依然如故的受寵。

慈禧在世的時候,榮壽公主為何倍受榮寵呢?

不幸的婚姻是一方面,榮壽公主是慈禧指婚,但是對象不大好,景壽只是道光朝額駙,身份說是僅此於貝勒,其實也算不上高,按咸豐姐姐那邊論關係的話也還成,不算太低,不過這種品秩比較“虛”,景壽的兒子志端常年肺病,結婚五年就死了。

對此,慈禧是抱有內疚的,讓榮壽公主十幾歲就守了寡,慈禧自己二十六守寡就夠倒黴了,哪能不知苦楚。宮裡也不是沒有公主,比如固倫榮安公主,麗皇貴妃之女。

為啥榮安公主這個正經八百的公主地位還不如榮壽公主呢?因為她孃親太受寵了,論程度絕不在慈禧之下,慈禧不高興,非常介意,榮安公主命也苦了些,十九歲才下嫁,婚後一年,即二十歲就死了,而且生前受保姆掣肘(滿洲婚後規制),一兩個月才能和額駙同房一次,受氣不少。

榮壽公主的受寵當然有奕訢的面子,雖然奕訢起起落落那麼多次都在慈禧指掌之間,但是奕訢的身邊同樣聚攏了大批宗室勢力和朝臣勢力,這是正經的皇子,無論有沒有職務,受推崇程度也不可小覷,而慈禧也不是想幹啥幹啥,把持朝政就夠了,她也不能把宗室覺羅們逼苦了,所以奕訢她可以動,但是不會太過,而榮壽公主也是她倆之間的緩衝區,還有一份人情在。

還有一點,按婚姻關係來說,榮壽公主同時也是慈禧的外甥媳婦,多少沾親帶故,而且榮壽公主宮中長大,和這個妃那個妃的全無瓜葛,和慈禧熟絡,榮壽公主府在北京東城安定門大街的大佛寺附近,後來改成了北京中醫醫院。

剛結婚的時候,榮壽公主只是隔三差五的進宮小住,自從額駙死後,榮壽公主也不愛住在公主府了,經常在宮中常住,平時慈禧的娛樂項目就是她的娛樂項目,屬於陪吃陪喝陪玩陪聊那種,這對增進感情有相當大的幫助,不用質疑這點,連安德海、李蓮英那種下人都能和慈禧混得不錯,一固倫公主混得比他們好沒什麼可奇怪的。

榮壽公主有幾個有點,慈禧也喜歡,因為她和慈禧關係莫逆,下人們犯錯什麼榮壽公主經常和慈禧打岔,把她吸引力轉移在其他方面,一方面讓手下少了責罰,宮裡人大多對她非常感激,二是不讓慈禧氣得太過,三是慈禧有時候也需要臺階下,榮壽一句話就坡下驢也就過去了。

慈禧對太監宮女也非常慣著的,並不象某些作者所寫,一味的虐待,偶爾對他們也很好,比如慈禧賞戲有時候皇親貴胄或朝堂大員們陪同,伺候的一應太監宮女如果從官員腰包裡撈不到大紅包,她是真的會掉臉發怒甚至給官員穿小鞋的。有點加菲貓的調調,這狗只能我欺負,別人碰可不行。

榮壽公主有時候說話不好聽,但是她能說到慈禧的心坎裡,同樣一句話,說話方式不同,有的人會死,有的人會更受寵,榮壽公主就是這樣的人,她能讓慈禧覺得公主是實心實意的為了我好,而並非犯驢是把好手,這是關鍵。

比如慈禧做的衣服,總想穿個鮮豔點的顏色,看著就這麼舒坦,但是否自己穿著合適她就不管了,即便穿著不好看誰敢說啥,榮壽公主不是這樣,雖然慈禧交代身邊的太監宮女嚴禁走漏消息,但榮壽還是知道慈禧有了鮮豔的新衣裳,她也不直說,只是旁敲側擊的說,我曾經看過一塊料子,色彩和做工都非常不錯,很漂亮,本想買下來給您的,但是這衣服可不合祖制,所以沒買。

慈禧是垂簾了,是訓政了,甚至晉封榮壽固倫公主的封號都是違背了皇太極定下的規制,但於祖制方面,慈禧並不是百無禁忌的,比如,誰慫恿她坐龍椅,她就會毫不猶豫的砍死誰,慈禧的底線雖低,但不是沒有,她也明白,別管愛不愛聽,榮壽公主都是為她好,而不是一味的添堵。

誰都知道榮壽公主脾氣直,說話也直,之所以慈禧忍著,肯定不是因為害怕,主要還是乾女兒這層關係,自小宮裡養起來的,那麼多年有了感情,同治早死,載湉好懸搞出來圍園殺後,桂祥除了要錢就是要錢,隆裕不受皇帝待見,慈禧自己也不喜歡這個侄女,她沒動榮安就不錯了,寵是不可能的,只有榮壽公主始終陪在身邊,估計慈禧也有寂寞孤獨冷的時候吧,連太監都能寵上天,寵個公主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今通史


1898年,西太后慈禧為阻止光緒變法,發動戊戌政變本想廢除光緒再用御棍打死,幸虧光緒身邊太監見勢不妙,趕緊派人去請大公主。大公主聞訊立即跪地哭求慈禧,終使盛怒之下的慈禧改變主意將光緒囚於瀛臺,光緒的性命與皇位得以保全。

也許有人質疑,霸道跋扈的慈禧怎會聽從一位公主勸誡呢?其實這位大公主正是慈禧在宮中唯一顧忌的榮壽固倫公主,至於慈禧為何要怕她三分?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固倫榮壽公主本是慈禧制衡恭親王奕訢的籌碼。

榮壽並非皇帝之女,而是恭親王奕訢的大女兒。奕訢曾是咸豐爭奪皇位的有力競爭者,由此咸豐生前對奕訢深為忌憚,從不讓他涉足軍國大事。

而且咸豐臨終前將孤兒寡母託付給顧命八大臣,再次將奕訢排除在核心權利圈外。

這才有了奕訢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除掉八大臣,兩宮太后得以垂簾聽政,奕訢軍政大權在握猶如攝政王一般。

其實我們通過辛酉政變,就可知慈禧對權利的渴望,試想其成事後,豈能容忍奕訢功高蓋主擋在前面?

但當時軍國大事還要仰仗奕訢協助,她為拉攏亦為制衡奕訢,突然下旨將奕訢長女榮壽收為養女,並賜其封號為固倫榮壽公主。

清朝對皇家貴族之女的封號稱謂規制嚴格,只有皇家女才能稱為公主,尤其是固倫更是皇帝嫡女才能擁有的封號。因而榮壽身為親王之女一躍而為地位最尊崇的固倫公主,在別人眼中那是慈禧賜予奕訢家莫大榮寵。

在眾人豔羨眼熱時,只有奕訢透過繁華似錦明白這是慈禧將榮壽作為人質,暗示自己不得有僭越之舉。奕訢親自領略過慈禧的陰狠毒辣,只得祈願女兒於暗流湧動的皇宮安穩走好每一步。

二,榮壽揣心意慰慈禧孤寂之心,得慈禧母性寵愛憐惜。

榮壽未負父親所願,她長在恭親王府,自幼就養成察顏觀色八面玲瓏的手段。她於宮中巧妙開解慈禧孤獨落寞,卻又為人低調做事公允,更因其與慈禧命運相似年少守寡,兩人相偎相依情比真正母女。

其實榮壽自幼對皇宮並不陌生,她經常被接入宮中小住。她憑藉乖巧深得各宮嬪妃喜愛。可當榮壽以養女身份來到慈禧身邊時,慈禧已非昔日溫柔模樣。

慈禧身為一介女流如果沒有狠勁又怎能與朝臣抗衡?慈禧骨子裡的跋扈狼性盡顯,周圍之人皆忌其陰毒敬而遠之,甚至其親子同治亦是漸行漸遠。

榮壽察覺到了慈禧內心的孤寂,她並未像他人那樣避而遠之,而是每天陪在慈禧身邊為其捶腿揉肩,聊家常逗其開心。

慈禧心再硬亦是母親,她怎能不被榮壽的軟語溫存融化?她很快就將榮壽視如己出更勝同治。

清朝公主婚姻大多皆是遠嫁和親命運,可是慈禧不捨榮壽遠離,早早為其在京城覓得佳婿,只可惜額駙體弱五年後就病故了。

榮壽17歲就當了寡婦,慈禧自知守寡滋味,自覺自己害了女兒,由此她對榮壽的愛又多了一份愧疚憐惜,並再次將其接入宮中常伴身側。

榮壽生性直率,她對慈禧並非如他人那般阿諛奉承,而是看著慈禧有不對的地方直接進言。

當然榮壽自知身份,又揣摩透了慈禧脾性,其進言始終恪守著慈禧禁忌底線,又能令慈禧感覺其與眾不同之處,更能感覺到其處世公允的正字。

榮壽本就長相平平不愛打扮,新寡後更是摒棄鮮豔顏色妝扮簡樸,而此時的慈禧偏愛奢華盛裝。有一天榮壽前來請安,一見慈禧豔妝就直率進言:“你就是清宮的老寡婦,你打扮的花枝招展幹什麼?如此奢靡反落人口實。”。

此言雖是好意但是很不中聽,可慈禧聞聽並不以為逆,反而等榮壽再來請安時,儘量挑些儉樸衣服釵環妝扮簡單些。

甚至有一次慈禧做了一件華服都不敢讓榮壽知曉,偏偏榮壽知道後又是一番嘮叨,慈禧只怪宮女多嘴令自己挨說。難怪宮女們都說榮壽反成了慈禧的媽。

有書君覺得,慈禧並非怕榮壽,而是兩人已如真正母女融為一體,女兒無論說什麼,母親皆因愛並不以為逆。榮壽平時並不多言,但每次進言都一語中的。慈禧對榮壽有愛更憐其寡尊其正,對其進言還肯聽進去。

一時間榮壽成了清宮炙手可熱的大公主,他人有事也多由榮壽在慈禧面前調停化解危難。

三,榮壽睿智審時度勢有大局觀,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榮壽身為奕訢之女,當然繼承了父親殺伐決斷的睿智果敢,她不但看問題極具大局觀,更有協助慈禧辦理外務的沉穩幹練,並多次於清廷危亡時刻力挽狂瀾。

政治鬥爭詭譎莫名,榮壽總能于波濤洶湧中調準航向。

奕訢終因慈禧找碴獲罪,並連帶榮壽被削去封號,只稱榮壽公主。

可她依舊心如止水侍奉慈禧左右。榮壽並在慈禧試探時不卑不亢直言,父親確實有做錯地方理應受到懲罰,慈禧奪其封號亦是應該的。

榮壽麵對榮辱的淡定以及看問題的大局觀,令慈禧彷彿看到幼時的自己,對榮壽更加另眼相看。榮壽終憑智慧復得固倫封號。

榮壽並非眼中只有慈禧,她眼見自幼愛護的弟弟同治薨逝光緒繼位,雖因光緒是醇親王奕譞之子,深得奕訢家族妒忌,可是榮壽亦把光緒當成弟弟,一直暗中保護光緒常常為之解圍。

尤其是戊戌政變時,榮壽力挽狂瀾不但挽救了光緒之命,也改變了歷史進程。

如果你認為榮壽只是和事佬滅火器那就錯了,她頗有遠見不但積極探尋西方國家風土人情,甚至還學起了外語。由此慈禧就將清宮接待外國使節夫人的外交事宜,全部交給榮壽打理。

也許是父親遺傳的外交才幹,反正其貌不揚的榮壽竟成洋人眼中清宮最賦見識的婦人。榮壽真成了慈禧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光緒與慈禧相差一天先後去世,隆裕懦弱清廷群龍無首一片混亂。

又是榮壽挺身而出發聲斥責攝政王載灃辦事不力,令其調動人馬先妥善安置慈禧後事。

正是由於榮壽的親力親為,慈禧才得以風光入殮,慈禧有女如此也算值得了。

榮壽平時沉靜低調,但關鍵時刻其殺伐決斷的果敢盡顯,也許慈禧在榮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才對她如此青眼有加吧。

進入民國後,榮壽依舊延續著大公主的威望,她自己開銀莊賺錢救濟那些沒落的王公貴族們。其終逝於1924年,享年71歲。

榮壽作為清廷最後一位公主,用自己的睿智贏得了慈禧以及全體皇族的尊重,一個弱女子在險象環生的清宮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榮壽固倫公主的確是慈禧太后在宮中最禮讓的人,原因無它,她太懂事、太守禮數了,一步都不會行錯,以至於時常越禮、耽於享樂的慈禧太后在她面前自慚形穢。

榮壽固倫公主是慈禧太后的養女,她六歲進宮來到慈禧太后的身邊,中間有短暫出嫁,旋即守寡,又回到宮中陪伴慈禧到老。她是主持慈禧葬禮的人,也是宮中除慈禧太后以外,最受尊敬的人,她的地位在所有嬪妃之上,同治皇后、光緒皇后都很尊重她。

榮壽固倫公主是恭親王奕訢嫡出的長女,生母是恭王嫡福晉瓜爾佳氏,外公是朝中重臣、當過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和軍機大臣的瓜爾佳桂良。

榮壽公主進宮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背後是慈禧的政治圖謀。

同治元年,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開始垂簾,當時朝中的格局是“太后垂簾、親王秉政”。就是說,在法律上,慈禧要與慈安、奕訢三人一起分享君上的權力,理論上慈禧手裡只有三分之一的權力,她要看奕訢和慈安的臉色行事。

剛剛登上最高權力寶座的慈禧根基不穩,她對朝政不熟,在朝中的軍機和六部,還有地方督撫中,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嫡系人脈。而慈安太后以前是皇后,在朝中擁有極高的人望和威信。

尤其是恭親王奕訢,讓慈禧十分忌憚。

恭親王奕訢當時有著強有力的幫手和豐厚的政治資源。

八旗百年不遇的賢良、資深軍機大臣瓜爾佳文祥,直隸總督、軍機大臣、奕訢的岳父瓜爾佳桂良,還有奕訢無話不談的密友、左都御史兼軍機大臣索綽羅寶鋆等朝中重臣,都是奕訢的左膀右臂。同時,幾乎所有殿閣大學士和上書房的師傅們,包括周祖培、賈楨、沈兆霖、烏其格里倭仁等耆老,都惟奕訢馬首是瞻。

奕訢還掌管著整個文官集團,又非常有能力, 對前線的軍務和新興的洋務都極其熟悉,有著豐厚的行政資源。尤其是,他在極短的時間裡接管了肅順的班底,前線將領曾國藩等人對恭親王奕訢和新的軍機處基本上都是無縫銜接。

因此,慈禧垂簾的當務之急是籠絡恭親王奕訢,讓奕訢為她自己所用。

辛酉政變對奕訢的酬傭不可為不豐厚,奕訢的親王世襲罔替,變成清朝開國以來第十個鐵帽子王,同時獲得議政王頭銜,賞食親王雙俸。

可那是朝廷的,至少是兩宮太后的,不是慈禧自己的。尤其是平時家人聚會時,奕訢只奉慈安太后為長嫂,對慈禧只是守禮法,並不親近。

於是慈禧提議,收恭親王長女為養女,封固倫公主,並由慈禧撫養,進宮與慈禧生活在一起。

清朝皇帝女兒的封號有定例。嫡出公主,即皇后生的公主封固倫公主,嬪妃生的公主封和碩公主。因此,有清一代固倫公主很珍貴,並不是所有公主都能獲此殊榮。

晚清皇帝的子嗣稀薄,國祚不彰,咸豐皇帝只生了一兒一女,那就管不了是誰生的了,一律固倫。所以,麗貴妃生的大公主,小皇帝載淳的姐姐,封為固倫榮安公主。

慈禧封恭親王長女為固倫公主,是為了抬高奕訢的身份,拉攏他,希望他能領慈禧的人情。

不過此舉並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那個時候,六歲的榮壽公主是恭王夫婦第一個孩子,他們的長子載澄才兩歲,榮壽公主也是他們夫婦唯一的女孩,又非常懂事,現在讓她進宮給慈禧當養女,他們夫婦實在捨不得。

女兒被封固倫公主的確是榮寵,但恭王夫婦並不領情。

慈禧孃家是窮人,根本不懂他們夫婦的心理。奕訢這個恭親王是道光皇帝親封的,新君登基時有一個大行皇帝封的親王,在清朝非常少見,尊貴無比,相比之下他根本就不在意他的女兒封固倫公主。恭王福晉也是如此,她父祖幾代高官顯宦,她爹當過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她從小就見過大場面,因此,對於慈禧給的恩寵她也不大在意。

女兒封了固倫公主,等於是奕訢夫婦的君上了,如果有朝一日她回家省親,恭王夫婦還得大開王府中門,以臣下之禮待之,這真是個不大不小的煩惱。

所以,到同治二年奕訢被蔡壽祺彈劾,奕訢堅決替女兒請辭固倫公主,兩宮太后相勸無果,只好改封和碩公主。不過後來慈禧找了個由頭又重新封榮壽公主為固倫公主。

不過在同治元年那時,慈禧並不在意恭王夫婦的態度,她很享受榮壽公主帶給她的快樂。

榮壽公主進宮之前,宮裡有兩個孩子,小皇帝載淳和他的姐姐榮安公主。這兩個孩子都養在慈安太后的宮裡,與慈禧並不親近。

雖然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但她平時更像一個嚴父。她對小皇帝的功課,以及日常的生活起居等非常苛責,尤其是小皇帝的淘氣,讓他恨鐵不成鋼。

但慈安太后不同,她天生就是慈母情懷,非常喜歡孩子。由於她自己沒有生育,而她又是兩個孩子的嫡母,所以她這個母親當得非常到位。她對兩個孩子十分寵溺,孩子們不僅樂於親近她,更是為此寧願疏遠自己的生母。

為了養育兩個孩子,慈安太后居住的慈寧宮裡,有專為孩子準備的各種設施。小皇帝放學以後就在慈寧宮用膳,榮安公主日常的大部分時間也都呆在慈寧宮。

每到黃昏時分,小皇帝和他的姐姐玩得熱火朝天,往往不願意去就寢。宮女和太監在一旁湊趣,慈安太后給小姐弟倆調節著矛盾,慈寧宮裡歡聲笑語,一派天倫之樂的景象。在慈安太后那裡,朝政什麼的都不如孩子重要,哪怕是小皇帝很淘氣,在她看來都是樂趣。

相反,慈禧太后的長春宮裡,一片死寂,太監和宮女們噤若寒蟬,生怕一個不小心,打擾了正在看奏摺的慈禧太后。

每天兩個孩子都會來請安,但都是虛應故事,請完了安,頭也不回,一溜煙就走了,一點也不留戀。所以,慈禧太后覺得非常寂寞,心裡十分羨慕慈寧宮裡的熱鬧。

榮壽公主進宮後,總算彌補了慈禧這方面的缺憾,長春宮裡有了人間煙火。

榮壽公主一大特徵是懂事,守規矩。

不知道恭王夫婦是怎麼教育的,也不知道這個孩子像誰,榮壽公主小小年紀,卻非常老成。同治二年他父親被黜,她知道後一句怨言也沒有,慈禧太后想了解奕訢的動向,故意派她回家省親。

回來以後慈禧問他,你阿瑪在家幹什麼?她說,在家看書。慈禧又問她,你阿瑪沒說什麼嗎?她回答,阿瑪知道他做錯了事,非常悔恨,正在家裡閉門思過。

慈禧很尷尬,榮壽公主小小年紀,其實什麼都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榮壽公主與慈禧的相處非常融洽,是真正的母女關係。她很孝順慈禧,又非常懂得進退,從不恃寵而驕。尤其是守禮法,不逾矩,自己肯受委屈。

進宮以後,長公主的稱號就落在她的頭上了。她比榮安公主大一歲,比小皇帝大兩歲,是他們的長姊。

因此她對榮安公主和小皇帝非常親厚,也非常謙讓,特別像一個長姊的模樣。小皇帝載淳,後來更小的光緒皇帝載湉,她都非常照顧。尤其是對載湉,乙亥年當她得知慈禧有廢立之念時,苦勸慈禧,並得到慈禧保證,一旦載湉被廢,能夠帶著自己的嬪妃,出宮分府,以親王之尊安享餘生。

榮壽公主的口才也非常犀利。往往一件很小的事,她都能說出一番大道理,冠冕堂皇。尤其是,她不是說著玩的,絕對能夠身體力行,說到做到。

比如,她從來不替父親恭親王在慈禧面前說情。慈禧有時候故意試探她,她會義正辭嚴地說,我是大行皇帝和老佛爺的女兒。

慈禧羨慕榮安公主的嬌憨,想把她也打扮的漂亮一點,她往往會辭謝。慈禧問她為什麼不要,她會說出一番大道理,把慈禧聽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所以,每當有什麼僭越之事,或者內務府新進了什麼過於時尚的衣物,慈禧往往告誡左右,不能讓大公主知道。以至於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對榮壽公主都十分忌憚,那可是老佛爺都怕的人。

榮壽公主對慈禧還有一個幫助,那就是幫她打探消息,尤其是慈寧宮的消息。小孩子走到哪也不引人注意,她比小皇帝的年齡也不大多少,姐弟三人常在一起玩耍,慈安太后也不防備她。不過榮壽公主很有分寸,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和慈禧身邊的太監不同,她給慈禧提供消息是有選擇的,對慈安和小皇帝不利的消息,她往往守口如瓶。

她的婚姻是兩宮太后做主,指婚給六額駙景壽的兒子富察志端。富察志端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也是恭親王奕訢同父同母的姐姐,因此,他們是姑表親。那個時候兩宮太后根本不懂近親結婚的害處,喜歡親上加親,景壽父子娶了姑姑和侄女,算是當時的一重佳話。

榮壽公主十二歲指婚,十六歲出嫁。遺憾的是,志端病弱,榮壽公主嫁過去不到兩年,志端就死於癆病,因此她也沒有孩子。於是,守寡的榮壽公主重返長春宮陪伴慈禧。

慈禧對榮壽公主十分歉疚,因為志端這個額駙是她選的。也不知道當時清宮裡犯了什麼風邪,小皇帝另一個姐姐榮安公主出嫁一年,死於難產。榮安公主的額駙是一等雄勇公瓜爾佳符珍,慈安太后做主選的。

慈禧晚年,榮壽公主熬成了清宮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舉凡貴婦人進宮,都需要她提點,達官顯貴想走慈禧的門路,也是先過她這一關。宮裡的嬪妃,進宮巴結慈禧的命婦,都以她馬首是瞻。

慈禧晚年也賣官鬻爵,只不過做的很隱秘,大多數人不知道而已。其中經手的人,就是榮壽公主。當然,這裡面不排除她以慈禧的名義,自己摟錢。她幹這事有同謀者,但不多,她是個很謹慎的人,基本上是李蓮英,還有慶親王奕劻的女兒四格格等。

那時她是光緒皇帝的保護神,也是所有嬪妃的主心骨。戊戌以後,光緒的皇后葉赫那拉氏常遭遇家暴,光緒皇帝揪著她的頭髮往牆上撞,她不敢到慈禧那裡告狀,只好到榮壽公主那裡哭訴,尋求安慰。表面上看,榮壽公主待人很嚴厲,但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實際上她是個有原則又很謙和的人。

她長壽,活到民國,上世紀三十年代才去世。


國史館


清代最後一位公主,並非是皇帝的女兒,而是一位親王之女,她便是位極人臣的恭親王奕訢的女兒——榮壽固倫公主。慈禧對榮壽公主讓三分,有恩寵,有憐愛,更多是出於一種愧疚之心。我來簡單敘述一下:

按清朝慣例,親王和郡王之女被皇帝特許留在宮中撫養,可以被賜稱“公主”。這種情況在清代歷史上共有12人,其中被賜稱和碩公主的有9人,被賜稱固倫公主的僅有3人。第一個固倫公主是順治帝所撫從兄簡親王濟度之女,她初被賜稱和碩端敏公主,雍正元年又被晉賜為固倫端敏公主。第二個固倫公主則是康熙帝所撫弟恭親王常寧之長女,初賜稱和碩純禧公主,雍正元年又被晉賜固倫純禧公主。第三個固倫公主也是一個恭親王之長女,即咸豐弟恭親王奕訢之長女。“固倫”、“和碩”均系滿語音譯,“固倫”是“國”的意思,“和碩”是“旗”的意思。按《大清會典》規定,被賜封固倫公主的應是皇后所生之女,品級與親王相等。其他諸王之女育於宮中者,一般賜稱和碩公主,品級與郡王同,可享受妃嬪所生之女的同等禮遇。清代的前兩個固倫公主,都是先封和碩公主,直到雍正元年才被加封為固倫公主。只有最後這一位固倫公主,是被直接封為固倫公主,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奕訢之女享受如此殊榮,被慈禧太后視為自己的親生女兒,享受皇后親生女兒的待遇,是慈禧籠絡其父恭親王的一個手段。恭親王奕訢是“辛酉政變”的發動者之一,也是促成慈禧太后實現垂簾聽政的最大功臣。慈禧為了“酬庸”奕訢,給予他議政王、軍機大臣、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等項優遇,讓他總攬軍機處、內務府、總理衙門、宗人府、神機營等重要部門大權,特許他在紫禁城內騎馬,乘坐四人轎。當時的奕訢可謂位極人臣,不可一世。

慈禧不僅對奕訢本人恩寵有加,還澤及其家人。咸豐十一年(1861)十二月,慈禧正式把奕訢的女兒接入宮中,收為自已的養女,晉封她為固倫公主。並從第二年正月起,每月賞銀20兩。此外,還給她配備供其役使的諳達、太監、精奇媽媽、燈水媽媽、水上媽媽等,每月補賞銀一兩。如此恩寵,在清代是空前絕後的。

同治五年(1866)九月,慈禧又為榮壽固倫公主擇定額駙,他便是世襲一等誠嘉毅勇公景壽之子志端。志端任職都統,一品廕生,與公主成婚後被賜與雙眼花翎。有趣的是,志端之父景壽娶的是道光帝第六女即孝靜成皇后所生的壽恩固倫公主。父子倆都娶的是固倫公主為妻,可謂親上加親,代代皇親國戚。但是,志端從小體弱多病,結婚沒幾年就病逝了,從此榮壽公主年紀輕輕,不到20歲便成了寡婦。

這門親事是由慈禧欽定的,結果是讓榮壽公主嫁給了一個患癆病的廢人,早早就守了寡。慈禧不知是出於歉疚,還是出於對榮壽公主的憐愛,從此對公主恩寵有加,經常讓榮壽公主出入宮禁,時常在宮中陪伴自己。慈禧對別人一向都很嚴厲,沒人敢向她提不同的意見,但只有榮壽公主是個例外。

一次,慈禧做了一件色彩鮮豔的衣服,非常高興。但一穿在身上,自己都覺得與太后的身份不配。於是,慈禧就對身邊的太監說: “這件事千萬別讓公主知道。”但是這件事還是沒有瞞過榮壽公主。一天,公主在陪伴慈禧時,以平靜的口氣從容說道:“我在一個地方看見了一塊料子,質地和色彩都十分漂亮,我當時就想買下這塊料子做件衣服獻給太后。但又一考慮,穿這樣的衣服,不合祖制,就沒有給太后買。”

慈禧聽了,一下子便明白榮壽公主所說的話是意有所指的。她無話可說,以沉默代替回答。

慈禧待榮壽公主退出後,叱責左右侍從說:“我告訴你們不要讓公主知道,如果不是你們多嘴多舌,公主怎會說出這番話呢?”

據說,光緒帝繼位後,恭親王一家對載湉非常妒嫉。但榮壽公主卻能顧全大局,與載湉處得很好。一次,公主與慈禧下棋,載湉在旁邊陪著。不想倆人下了半天也不罷休,累得載湉腰痠背痛,但也不敢說累,還是硬挺著看她們下棋。公主看出來了,便裝出十分疲倦的樣子,慈禧這才下令罷棋。據說淨當年慈禧要廢掉載湉時,榮壽公主曾極力勸阻。

由於有慈禧的寵幸,年輕的榮壽公主十分驕橫。她每出入宮闈,都乘坐慈禧太后特賜的金頂轎,身邊護衛如雲。走在路上,行人紛紛迴避,就是王公大臣的車馬也要停下來給她讓路,有些官員甚至急忙把車子趕到巷子裡迴避。光緒年,錫席卿尚書,官任副都御史,在一天上朝途經一處鬧市時,恰巧遇到公主的車隊。他急忙下令停車,但可能是鬧市區人多馬受驚,他車隊前面的騎馬差役不小心,衝撞了公主的儀仗隊。榮壽公主大怒,令僕從把那名差役從馬上提了下來,連同錫尚書的車伕,一併押送協尉官廳中。錫尚書無法前行,也被困在官廳中。後來經過協尉多方求情,甚至在公主轎前跪了下來,一再叩頭賠罪,公主才予以放行。

1956年,榮壽公主府改為北京中醫醫院。1985年,北京中醫醫院建門診樓和醫技樓,將原有建築搬遷,易地復建在密雲縣城西門外的“白河郊野公園”內。


鄧海春


首先我們先來看榮壽公主的出身,榮壽公主不是正統的清朝皇帝的女兒,而是恭親王的長女,咸豐先是封為固倫公主,後光緒又特封為榮壽固倫公主,其實這許多封賞都有慈禧的授意。

慈禧太后不會忌憚榮壽公主本人,特別是在一個封建王朝,等級是非常分明的,要說慈禧太后能忍讓三分的榮壽公主,背後一定有其他原因: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需要外大臣的支持,然而榮壽公主的父親是恭親王,恭親王那個時候是總攬朝廷內外一切事務,所以慈禧太后需要恭親王的支持,用來鞏固她的政治地位,另外,在封建時代,外朝和內宮的界限是非常大的,所以恭親王在一定程度上是慈禧太后在外朝的代言人,所以慈禧太后就通過恭親王長女用來以示恩寵,實際上是對恭親王的拉攏,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也有的說慈禧太后對於不能威脅他的人一般都是很慈愛的,慈禧對於兒子,其他親人外臣都有戒備之心,因為親情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對於這麼一件沒有威脅的小棉襖,慈禧太后對榮壽公主的疼愛也會更多一些!


歷史敘述者


慈禧太后在她面前也得小心謹慎,她被寫入清史稿,也是中國歷史中最後一位公主,她的一生不算走運,但同時又享福多年,一波三折,只有她自己心裡明白想要的,想追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吧。

慈禧太后

事情要從慈禧太后開始掌領政權說起了,慈禧當時依靠著眾多親信的幫助,暗自定下計劃,操縱著一切,終於時機到來,發動政變,完全毀掉了新政,將光緒皇帝軟禁於灜臺,掌領朝中大權,萬事依她為準。榮壽公主的父親便是當時一手幫助慈禧奪權的關鍵人物恭親王奕欣,他對慈禧忠心耿耿,自然慈禧對榮壽公主也是疼愛有加,關懷至極,後來便宣召榮壽來宮,陪伴其左右。

榮壽公主

榮壽公主還未成人,便已擁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這著實讓她的生活改變了不少,只是失去了自由。她向來心直口快,絕不扭扭捏捏,但也生性孤僻,不愛與人太過接觸,這反倒讓慈禧更加欣賞她,慈禧早就厭煩了那些宮中的宮女活潑樂觀的性格,遇到事之後卻又畏畏縮縮,不成體統。就因為這一點,榮壽公主封號不斷向上,一步昇天,儼然成為了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就連朝中極具影響力的大臣們見到她,都得恭敬讓步,深怕得罪了這位公主。

榮壽公主做正中央

歷史中記載及照片的存在,榮壽公主的樣貌常常被人所詬病,就連當時宮中服侍的太監也說,榮壽公主和被光緒皇帝遺棄的隆裕皇后外貌有些相似,常常看背影,分辨不出二人,只有走到正面,仔細端詳,方能察覺不一。慈禧太后見榮壽公主整日寂寥,便趕著在她12歲之時就安排相親,精挑細選,不敢馬虎,唯恐榮壽公主不滿意,還專門派了三位,慈禧自認為不錯的英俏俊男供榮壽公主挑選,榮壽公主看了不出三秒,便一眼相中了那三位中最英俊的一位,可惜英年早逝,榮壽公主也在17歲之時,早早的淪落為寡婦。

此後,榮壽公主便更常陪在慈禧身邊,慈禧有時倒覺得有些不自在,吃飯穿衣在榮壽公主面前都得講究。就因為一次,慈禧吩咐下人在江南花重金製造了一件絕世僅有,極為珍貴的服飾,當然還極其小心,不敢走漏風聲瞞著榮壽公主,紙是包不住火的,榮壽公主最終還是發現了,於是就大發雷霆,衝著慈禧大喊,說她太過奢侈,鋪張浪費,枉為一國之母,慈禧只是默默聽著,便再也沒穿過此衣,以後見榮壽公主也是淡雅素裝相見,這不禁讓周圍的人目瞪口呆,原來慈禧太后都要讓著榮壽公主三分啊。

榮壽公主看著光緒和慈禧相繼死去,為他們親自辦理喪事,同樣也眼睜睜看著清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毀滅的,卻不能幫助什麼。她的一生註定是悲慘寂寥的,雖無親生兒女,不過養有一過繼兒子,名為麟光,後來的記載並不多,但是內心,她是孤獨的。


亭殿閣


慈禧太后一生囂張跋扈,朝野上下以及宮中幾乎沒有誰是能讓她退讓三分的,如果說是有的話慈安太后和榮壽公主這兩位可以說是唯二的兩位了,慈安太后由於是咸豐帝正宮嫡妻,所以慈禧懾服於慈安主要是因為嫡庶之別和地位之差,但是慈禧為何會對榮壽公主也要退讓三分呢?這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榮壽公主深受慈禧寵愛

榮壽公主雖稱公主,但實際並非真正的公主,實際上她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女,她之所以能被封為公主,也是因為其父恭親王在辛酉政變中對兩宮太后立下的功勞。辛酉政變後,兩宮太后在對奕訢進行加官進爵後,出於恩寵,便將奕訢的長女封為榮壽固倫公主,不僅如此,慈禧還將公主接進宮中居住。咸豐皇帝子嗣不多,除了同治帝以外,活下來的孩子就只剩下麗妃所生的榮安固倫公主了,榮壽公主進宮後,由於聰明懂事,所以深受兩宮太后寵愛。榮壽公主性格比較剛直,她不是那種會說軟話曲意逢迎的人,反而,對於慈禧太后,她敢於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便當時的慈禧太后已經是唯我獨尊的老佛爺了,但公主也依舊保持以往的性格,讓人意外的是,公主的這個性格非但沒有引起慈禧的憤怒或者反感,反而讓慈禧非常欣賞她。



其次,公主年輕守寡讓慈禧太后由此及彼非常同情

同治五年,年僅十二歲的榮壽公主被慈禧指婚,嫁給了滿洲貴族景壽的兒子富察·志端,富察志端和很多滿洲紈絝子弟不一樣,他溫和斯文很好學,他的父親是一等廕生,景壽娶的也是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女兒固倫壽恩公主。這種皇親國戚之間的親上加親的婚配方式,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這樁婚姻是慈禧一手選擇,一手包辦並一手操持的,原本這樁尊貴美滿的婚姻,卻隨著五年之後駙馬志端的去世而結束,從此,17歲的榮壽公主不得不因此成為節婦,直到71歲去世,守寡時間長達54年。駙馬去世後,慈禧非常同情公主,慈禧也是年輕守寡,看到公主,難免由此及彼,因此,她經常將公主召到宮中居住,兩個人互相陪伴解悶。對於自己一手導演的這場悲劇,雖然嘴上不說,其實內心的自責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因為這份愧疚和自責,慈禧對於這個苦命的養女,往往是很遷就的。



第三,榮壽公主對政治沒有興趣,對慈禧權力沒有任何威脅

慈禧太后一生什麼都能妥協,唯獨在權力的問題上毫不讓步,權力是慈禧太后最心愛的奶酪,誰都不能碰老太太的奶酪,對於觸及威脅自己權力的人,慈禧太后從來都是毫不留情的痛下殺手,慈禧因此給人們留下了一種固定的。實際上慈禧並非對所有人都如此,對於那些對於她掌權沒有威脅的人,慈禧太后通常是能夠網開一面的,我們從咸豐帝麗妃的結局也不難看出。榮壽公主雖然脾氣倔強,但是對慈禧很是忠心,並且公主從不幹政,對權力也沒有任何興趣,而這些都是慈禧最在乎的東西。




在封建時代,外朝和內宮的界限是非常大的,所以恭親王在一定程度上是慈禧太后在外朝的代言人,尤其是在垂簾聽政的早期,慈禧太后需要通過禮遇恩寵恭親王長女而對恭親王進行拉攏,並以此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隨著恭親王的失勢,榮壽公主非但沒有被連累,反而更加得到慈禧的寵信,由此可見,慈禧早已經將公主視為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親生女兒。




歷史課課代表


固倫榮壽公主其實是個“假公主”,因為她並不是皇帝所生,而是恭親王奕的女兒。她能逆襲成公主是因為慈禧對她高看一等厚愛一層。

話說公元1861年咸豐帝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載淳即位,是為同治帝。慈禧聯合慈安在恭親王奕的支持下,在咸豐帝的葬禮上驟然發動了政變,八位輔佐大臣或被誅殺或被革職。從此,慈禧開始了長達47年的垂簾聽政。慈禧垂簾聽政後,對功臣奕器重有加,把他打造成為朝中的重臣,同時,還將他的長女年僅10歲的榮壽收為養女,冊封為固倫公主,撫養在宮中。後宮上下都稱她為大公主。

2年後,慈禧便開始給榮壽“選婿”,很快年僅12歲的榮壽嫁給了自己的“表哥”——道光皇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和其駙馬景壽所生的長子志端。雖然是親上加親,但志端品行很好,婚後夫妻兩人恩愛有加,羨煞旁人,然而,這樣的好時光並沒有維持多久,僅僅過了五年,志端便因病去世了。17歲的榮壽公主成了寡婦。

榮壽守寡後,慈禧把她接到宮中生活,排遣鬱悶。榮壽雖然長得一般,但為人正直剛果,敢作敢當,是唯一在慈禧面前說得上話的人。而慈禧一方面對她很信任,另一方面也很害怕她,因此,面對榮壽的勸告,慈禧多半都會聽從。

慈禧喜歡穿著花花綠綠的豔麗服裝,榮壽大公主看了直言道:“母后一把年紀了,穿著要講分寸,不宜太花哨,那樣顯得很不成熟。”慈禧很從了她的勸諫,從此和榮壽見面時總是簡衣素服,甚至都不敢化濃妝化,也不敢多佩戴珠寶首飾。

有一次,有人給慈禧送了件極其華麗的袍子,這袍子是江南的巧工能匠用織錦精工做成,不但做工精美,而且價值邊城。慈禧對這件袍子愛不釋手,常常穿著孤芳自賞。結果這件被榮壽知道了,榮壽馬上入宮直訴慈禧說話不算話,直到慈禧答應不再穿這件衣服,榮壽才善罷干休。

1908年,自知大限將至的慈禧命心患太監毒死了光緒皇帝,並安排了繼承人。就這樣,光緒帝突然駕崩後,慈禧也駕崩了。而慈禧一定不會想到,她生前最懼怕的榮壽竟然是讓自己安然入土的人。話說一皇一後突然駕崩後,朝野上下一片混亂,皇帝和太后的屍體一左一右,都被停放在床板上,還沒斂屍。榮壽強忍悲痛,找來主事太監,佈置任務,安排禮儀,結果使得慈禧和光緒皇帝的風光下葬井然有序。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不知道答主從哪裡看到,覺得慈禧要讓榮壽公主三分!!!最多就是寵愛罷了。

我們先來看看,榮壽公主是誰?這是《清史稿》裡有記載的最後一位公主,她的父親,是咸豐皇帝的兄弟,晚清政壇的著名人物——恭親王奕訢。

可以肯定的是,慈禧對於榮壽公主是十分注意的,不過,這種注意,早期肯定是因為奕訢的原因。慈禧是依靠了奕訢的幫助,才打敗了咸豐皇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所以,剛剛垂簾聽政的慈禧,對於奕訢是採取十分拉攏的政策的。

這個生於咸豐四年的姑娘,慈禧太后很早就為她操心婚事。朝中曾經有大臣猜測,認為慈禧將榮壽公主養在宮中,有可能是為同治皇帝準備皇后,這當然是不靠譜的揣測,事實上,慈禧在公主十二歲的時候,為她準備了三個額駙候選人,富察志端脫穎而出。這個少年是滿清王公富察景壽的兒子,有趣的是,景壽娶的是道光皇帝的女兒壽恩固倫公主。這門婚事在當時看起來是門當戶對的,所以,定親沒有得到任何的異議。皇親國 戚親上加親,榮壽公主的婚事當時沒有任何異議和阻礙。沒想到,榮壽公主出嫁五年,志端就因病去世,這時候,她才只有十七歲。

清朝對於公主婚姻的安排是非常不近人情的,那就是公主府,駙馬不能常年居住,要住在府第外舍,如果公主不召幸,駙馬不能隨便進府。但是如果要傳召駙馬,需要花費很大的周章,要花很多錢賄賂管家才能如願以償,如果公主不賄賂奶媽,即使格格宣召,奶媽必找藉口阻攔,甚至責以恥笑。所以,榮壽公主短短五年的婚姻生活,我們可想而知。

慈禧太后作為一個寡婦,對於這個自己親手促成的婚姻的不幸結局肯定是比較觸動的。所以,她對於榮壽公主便十分的寵愛,哪怕當她的父親奕訢已經被罷黜出了軍機處,公主仍舊十分受寵。

榮壽公主在宮中喜歡作畫,據說她跟瑜妃的山水畫被當時人並稱“宮闈二妙”。她在後宮也很有權威,據說,她曾經勸諫慈禧不要穿豔麗的衣服,慈禧對她言聽計從。1924年,這位公主去世,享年71歲,那一年,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