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俗語:“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導語:俗語:“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這句俗語就是老一輩人為人處世的一個小技巧,也是一種默認的潛規則,接下來我們就一來看看說的是什麼。

三年一來清官到

這句話中的“三年”並非是不多不少正好三年,泛指時間間隔的比較長。“清官”是指清正廉明的官員,這些人為官廉潔公正,不貪汙徇私,為百姓謀福祉,所以深得老百姓們的愛戴。就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包拯包大人,就被人們成為是“包青天”。當然了,有清官就會有貪官,貪官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如何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是很痛恨這樣的人的。古代的時候各地的官員一般也都是外派來的,幾年換一任,要是一個地方有貪官到來,百姓自然是深惡痛絕。但是要是有清官到來,百姓們也是夾道歡迎,拍手稱快。

俗語:“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所以這句話說的是要是親戚朋友幾年才來一次,那麼主人家就會非常開心,就好像迎接清正廉明的父母官一般,滿心的歡喜,一定會以好酒好菜招待。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正是因為朋友遠道而來才更加喜悅,人們也願意挽留遠來的親戚朋友多住些日子,這樣不僅可以維繫感情,還可以加深情誼。但是要是住的時間長了或者是親戚朋友常常上門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就有了後半句“三天一來狗上灶”。

俗語:“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三天一來狗上灶

這句話中的“三天”也並非是正好三天,而是指相隔的時間相對比較短,可以看成是“三天兩頭”的意思。狗上灶,對於農村人來說,人們都喜歡養狗,一來是可以看家,二來是可以吃剩菜剩飯,很多時候家中的狗也是不拴的,所有有時候狗就會因為飢餓或者是貪吃,而爬上灶臺去偷吃東西,這樣就會被主人嫌棄。

所以“三天一來狗上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去別人家做客,三天兩頭總往別人家跑,你作為客人對方肯定要好吃好喝的招待你,去一兩次還覺得很開心,但如果次數多了,對方就會覺得你是為了蹭吃蹭喝的,不僅不會增加親戚之間的感情,反倒讓親戚覺得你像是家裡的狗爬上灶臺偷吃一樣,非常厭煩。

俗語:“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其實:人與人之前相處有條鐵律:近臭遠香。人和人之間還是要有一點距離的好,要是長時間不見,還很想念,見了面也很歡喜,不時地聚一下,相處的也會很愉快。但是如果經常性的待在一起,彼此之間的缺點就會被放大,生活的差異就會顯現,人與人之間就會有矛盾,關係也會變差。最後對方難以忍受,再好的關係,都會歸於平淡,甚至是成為仇人。

俗語:“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綜上所述,“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這句俗語說的在理。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人際交往的尺度,究竟把握怎樣的度在算是適合,還是要自己把握。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多或者過少都不行,人與人的交往也是如此,自然也要遵循這麼個原則,家人之間相處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小矛盾發生,你和親戚朋友在一起時間長了,這樣的事情自然也會發生,長時間的摩擦下,感情是會出現裂痕的。所以我們走親訪友,一定要把握度,距離產生美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小編有話說: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古人自古就給我們留下了“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的訓誡。“禮”指的既是禮貌,也是禮節。沒有禮貌人家就不看不起你,沒有禮節,人的感情也會變淡。那麼這個禮節是什麼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禮物,所謂禮尚往來,有禮物的相互饋贈,感情才能有來有往,所以不管是去親戚家還是朋友家,都要明白“禮多人不怪”這個道理,每次去拜訪的時候,不管是時間長還是時間短,帶點小禮物過去,至少不會被嫌棄。禮尚往來,才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潛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