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朱元璋老婆馬皇后的腳是真的很大嗎?

瑞昌的文人


馬皇后的腳並不是很大,明清的裹腳也並非大家想象的那樣。

裹腳這種陋習從宋朝開始“發揚光大”,是一些文人官宦畸形的審美造成的。說“大腳馬皇后”,其實意思是馬皇后沒有裹腳,比“三寸金蓮”要大一些。

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小時候家庭條件比較好,而且因為是家裡的獨女,更是極其受寵愛。被郭子興收養之後,也是非常受疼愛。因為裹腳是非常痛苦的,作為家中獨女的馬皇后,父親不想讓孩子受罪,可以理解。到了郭子興家裡之後,年齡已經長大,應該是過了裹腳的最佳年齡,所以也就自然長大了。


有一點可能大家有誤解,認為古代女子人人裹腳。

其實,就算是裹腳風氣最為濃厚的明清,也有很多女子沒有裹腳的。舉個例子,明定陵的考古中,有兩位皇后的遺骸,從他們的腳骨形狀來看,應該沒有裹腳。孝端後和孝靖後腳上所穿的襪子,底長約為18.5釐米。從襪子的長度就能看出來,雖然屬於小腳,但絕對算不上“三寸金蓮”。

實際上,雖然明代裹腳很流行,但最多的還是中上流社會。很多底層女子,為了勞作的方便,是不會選擇裹腳的。裹腳之後行動不便,甚至需要有人攙扶才能正常走路,咱們影視劇裡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都需要丫鬟婢女扶著走路。試想一下,那些丫鬟和婢女裹不裹腳?當然不能裹,不然咋伺候主子呢?

比如乾隆年間來中國的英使臣馬嘎爾尼,就專門對裹小腳的風俗進行了研究,他表示:“餘於人叢中見婦女數人,亦系大足,輕便善走,不與中國普通婦女之避難行者相類,心甚奇之。後乃知纏足僅為上流婦女之風尚,下流婦女為便於作工自活計,纏者甚少。”

雖然無法回到那個時代,但是通過史料推測,裹腳的流行,就像是現在的某種服裝化妝品,大量的底層人士“有心無力”,畢竟還要“便於做工”。不過,畸形的審美觀,中上層人士也是很嫌棄底層女子有一雙大腳的。

所以,清人說“大腳馬皇后”,在那個時代確實有鄙視的意思。像馬皇后這樣出身不錯,家庭環境很好,卻沒有選擇裹腳的女子,在當時確實很少很少。


七追風


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一下馬皇后這個女人的腳。

第一,先說說馬大腳這個綽號的來源。

用腳給一個女人取綽號在現在看來是具有嘲笑的意味,而其實古代剛好相反。

翻開《左傳》,你會發現有很多有趣的名字:例如:姬黑臀!

臀,俗稱屁股,這個名字按現在的俗稱就是黑屁股!

他可不是什麼無名小卒,他爹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重耳(用耳朵取名)。


他後來也成為國君,即晉成公。

連一國之君取名,把屁股這麼不雅正的部分都用上了,其他部分的就更多了。

如重耳、周黑肩、獳羊肩、鮑叔牙、樊皮、成大心.......你看,這些頂頂大名的人,皮、毛、鬍子、心、牙都用了。

有沒有用腳取名的呢?

有,祭足!鄭國大夫,文武兼備的一個人。

大腳馬皇后是馬氏當皇后之後才流傳出來的一個綽號。

無論野史如何的附會,在明朝那樣重氣節並殺氣重重的一個朝代裡,人們是不可能有肥膽,用腳來調侃一國之母的。


(朱元璋和馬皇后劇照)

更何況,馬皇后仁德純良,連下人都不忍心苛責,她貴為皇后是大明之福,受人愛戴。

以上種種,說明只有一種可能,馬大腳非源於調侃與笑話,而是源於尊敬,因為古人用身體器官取名的重耳啊、祭足啊都是受人敬重的。

就算不是出於尊敬,馬大腳的綽號,也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綽號。

當然這樣的綽號,一般來看,的確是在腳這一方面與眾不同,說明馬皇后的腳肯定是比其他姑娘家大的。

說起馬大腳,得先說說纏足這事件事。

腳,原本只是人體一個普通的組件,負責支撐我們人體的行走,可是中國的纏足,卻讓中國女子的天足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纏足的起源說法眾多,裡面也飽含血淚:女真人在同宋朝作戰時,就到處捕足漢族纏足女子加以玩樂。

《燼餘錄》記載“金兀朮略(掠)蘇……婦女三十以上及三十以下未裹足與已生產者,盡戮無遺”。


(金兵虐殺漢女)

這是怎樣的殘忍?

同時,它讓未纏足的女子心理經歷了怎樣的恐慌?

當然魔鬼並非全是這樣兇殘的面孔,也有一些魔鬼長得比較斯文,卻更可怕!

因為一個人真正的毀滅,是從精神開始的!

長得斯文的文人,正是纏足普及的推動者!

這些文人雅士變態的審美觀不知害了多少人!

(斯文禽獸)

他們舞文弄墨,對小足歌功頌德,尤其是宋明理學家的推波助瀾,促使纏足大範圍的普及!(筆者對朱熹尤其討厭)

大家所熟知的詩人蘇東坡,作有《菩薩蠻·詠纏足》,對纏足進歌詠。

徐積甚至在《詠蔡家婦》時, 不纏足的勞動婦女視為另類!

不止詩人,畫家等參與其中。

唐伯虎《詠纖足排歌》: “第一嬌柔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 .......

(大家看看,愛得起來嗎?)

這些當時對社會影響力很大的名人雅士,對社會的價值取向影響很大。

這些現象也說明了普通老百姓的價值觀,是不穩定的,是可以培植的!

只要某種文化或價值觀被大肆宣傳和讚美,無論其是否合理,都會植根於民眾心理,形成根深蒂固的道統理念。當然更多的是道德枷鎖!

例如程朱理學,它給民眾心裡帶來的心理創傷其實難以估計!

說到這裡,非常心疼明朝的婦女,因為明代,女子纏足的風氣更盛,就連坊曲中的青女都無不以小腳作為媚男之具。

(纏足復原蠟像)

無論文人騷客如何歌頌小足,貧家女子要參與生產勞動才能活命。

所以在廣大貧寒之家,在臉面和生存產生矛盾時,他們選擇了後者,所以貧寒農家的女子是不纏足的,因為他們要幹農活,只有把女孩子當成大家閏秀的人家才給女娃纏足。

第三,馬皇后為什麼沒有纏足?

明代的女子身體受到纏足的傷害,心靈受到理學的禁錮。

當然,無論哪個年代,都有一些時代潮流的幸運兒,馬皇后就是其中之一。

(時代需求的美女模樣)

當然說幸運也是不幸!

馬皇后沒有纏足的原因,很多人都說是因為他父親沒有兒子,對她偏愛有加,還有人說是因為她愛境貧寒!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都不是這些!

而是因為她才出生沒有多久母親就過世了!

當時的孩子纏足一般在四五歲才開始,並且在封建社會,腳是女子非常隱私的部位,除非母親,其他人不得輕易觸碰!

(馬皇后劇照)

所以在封建社會,纏足主要是由母親負責!父親是不參與這件事的!

而馬皇后還沒有等到纏足的年紀就過早的失去了母親,自然沒有人幫她纏足。

她的腳自然比纏過足的大部分女子都大。

所以,這個聰明、能詩會畫、尤善史書的皇后,才有了馬大腳的稱號!

在此,感嘆一句:無論社會如何變遷,身為女子,雖不能在社會中異立於整個社會之外,但其實,內心平淡清雅即可。

這個社會永遠不缺膚淺與浮躁的人,所以很多女人,為迎合世俗之流,為迎合當世過度追求美顏的風氣。


(女子整形)

過度整容、整形、瘦身,有的甚至死在了整容整形的手術檯上,內外兼修很好,但也要量力而行。

其實就算真的美若天仙,就能得到幸福嗎?

若真如此,就不會有大把的美女名星結婚離婚了。

相反,不合世流的長相平凡的大腳馬皇后,卻得到朱元璋一輩子的尊敬與愛護。

色相,看淡即空!舒朗灑脫的活一生,勝過多少浮世虛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參考文獻:

*《明史·后妃列傳》

*《左傳》

*《漢族婦女纏足起因新解》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上面的話來自《明史》中對孝慈高皇后馬秀英的記載,可以說是讚譽有加了。

馬皇后馬秀英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與聰明賢惠的長孫皇后齊名。

她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在朱元璋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就嫁給他了,和朱元璋患難與共,跟著朱元璋打打殺殺,幫著他平定天下。

大明朝建立之後,馬秀英自然也就是皇后了,她是朱元璋唯一的皇后,她去世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忘不了馬皇后的好。

馬皇后的賢惠自然是不用說了,可是關於她的腳卻一直讓人津津樂道,因為傳說中的她是天足,也就是沒有裹腳,有一雙大腳了,到底真相如何了?我們試著去分析一下吧。

一,纏足是古代的陋習,卻受到熱捧。

纏足是古代的陋習,到底是從何朝何年月興起的雖然一直就有爭論,但是絕對是摧殘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種陋習。

據說才幾歲的女孩子就被用白綾纏裹,還得纏上幾層,還是日復一日緊緊纏裹,一段時間之後,腳就畸形了,五個腳指緊靠一起,腳面彎曲,走路都要人扶持著,這樣的日子肯定是無比悲催,黯淡無光了。

說句實話,我們現在看纏過足的照片是醜陋不堪了,可是在古代特別是明末清初的時候卻受到熱捧,我們的大文豪蘇軾在醉酒後還發覺纏足的女子很美麗,寫下《菩薩蠻》詠足了。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那麼馬皇后到底有沒有一雙大腳了?

二,馬皇后是不是有一雙大腳了?

我個人認為馬皇后的腳應該是天足,

也就是說,她是順其自然沒有纏足了。

為何要這麼說了,當然是有原因了。

第一,馬皇后自幼父母雙亡,沒人管。

馬皇后出生于歸德府宿州,母親鄭媼生下她不久後就去世了,而她父親馬公又惹上了人命官司,只得把她送給好友郭子興撫養,然後在難逃的路上也不幸去世了。

郭子興是是何人了?

他是元末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這樣的家庭要說纏足應該是沒可能的,實際上馬皇后也的確是練武之人,文武雙全了。

第二,馬皇后曾經揹著朱元璋逃命。

據《明書·懿文皇太子紀》記載,有次朱元璋被陳友諒打敗還受了重傷,馬皇后揹著他一路狂奔,才躲過追殺,你說要是纏足了,她還能揹著朱元璋狂奔嗎?

他們的嫡長子朱標非常孝順,曾經把這件事繪成圖像,有次朱元璋責罵他的時候,他故意把圖像掉在地上,朱元璋見了圖像痛哭不已,又想起了馬皇后的恩情了。

第三,露馬腳和元宵節殺人的傳聞。

很多人認為露馬腳來自古代用馬(或驢)假扮麒麟的遊戲,但是也有人認為是來自馬皇后,馬皇后腳大暴露了。

據說馬皇后做了皇后後,經常是裙子遮腳,但是有一天她乘轎在南京城遊覽的時候,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起了轎簾的一角,雖然馬皇后趕忙就把腳縮回去了,但是她的一雙大腳也讓人看得一清二楚了,民間都戲言露馬腳了。

然後某一年的元宵節,朱元璋微服私訪,遇見大街上的人在玩猜字謎的遊戲,可是有一個字謎卻惹怒了他,因為畫上的這個女子,光著腳丫子,懷裡還抱著一個大西瓜了。

字謎的意思是:淮西婦人好大腳。

朱元璋暴怒了,覺得字謎就是在嘲諷自己的愛妻沒有纏足是一雙大腳了,他立刻實力護妻,下令殺了這些人,他對於馬皇后那絕對是真愛無疑了。

三,朱元璋和馬皇后伉儷情深。

就算元宵節和露馬腳是傳聞不可考證,但是馬皇后揹著朱元璋逃命是事實,那就證明她的確是沒有纏足了,和其他女子相比,應該是有一雙大腳了。

其實不管她是否有一雙大腳,

他和朱元璋感情是真摯的,羨煞旁人。

馬秀英在朱元璋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就跟在他身後,一直是不離不棄,她懷餅救朱元璋燙傷自己,揹著朱元璋逃命,成了皇后後還是勤儉節約,對其他妃子也很好,還規勸朱元璋不能殺戮功臣,也只有她在大明朝建立後還一直敢叫朱元璋為朱重八了。

據說馬皇后去世後,監獄裡的犯人都自盡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馬皇后規勸,自己必死無疑了,事實也是的確如此,朱元璋只樂意聽馬皇后的,馬皇后去世後,他沒有再立皇后也大開殺戒。


湘西小木魚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明朝那些事兒。(約400字,閱讀需2分)

馬皇后被人稱為馬大腳,並不是因為其腳比常人大。

而是因為在那個女性纏足盛行的年代,不纏足反而被另眼相看,於是就有“大腳”之別稱。

馬皇后像

馬皇后祖籍河南歸德府宿州,她自幼喪母,父親視她為掌上明珠,自然不願意讓她忍受裹足之痛。馬皇后自幼聰慧,能作詩繪畫。後馬皇后的父親因為殺人犯事,被迫逃亡,將愛女託付給至交郭子興。

之後馬父客死他鄉,郭子興也像對親閨女一樣對待她。

直到遇到朱元璋後,馬氏找到了依靠,並一步一步當上了皇后。

由此可知,馬皇后自由喪母,父親和養父都是寵愛有加,因此沒有纏足,在那個盛行“三寸金蓮”的時代,馬大腳不僅沒有找不到婆家,還當上了皇后,故而被人傳為美談。

說起這個就想起我的奶奶,也是因為從小沒有纏足,被村裡人笑稱為“王大腳”,而門上一個叫老奶的,是標準的三寸金蓮,真的是走路一步一步慢慢挪的那種。解放前的那輩人尚且如此,明初的這種裹足之風就更盛行了。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馬皇后,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因為有雙大腳所以被人們稱為“大腳馬皇后”。

那麼她腳有多大呢?

正常來講,馬皇后的腳應該也就跟現代女人的腳差不多,為甚會被稱為大腳?

那是因為當時已經流行裹腳了,而馬皇后是起義軍出生,並沒有裹腳。


傳說馬皇后有雙大腳,每次見客她都穿長裙,用裙子的下襬把腳藏起來。有一次馬皇后坐著轎子在應天(今南京)街頭觀光,看見外面漂亮,於是叫身邊的人把轎簾掀起來。這時一股賊風掛過,把馬皇后放在踏板上的腳上的長裙吹了起來,於是馬皇后的腳漏出來了。馬皇后馬上把腳收了回去,但已經被民眾看到了,很快應天就傳的沸沸揚揚的。而這就是“露馬腳”的來歷。

有一首詩就是形容馬皇后“大腳的”。

二八女嬌娘,金蓮三寸長;為啥這樣短,橫量。

謝謝!


卓爾不群黃老邪


馬皇后的大腳,並不是指腳大,而是指她未裹足,清朝文人拿捏詬病的把柄。再者,元朝統治下的小腳女人還會存在?戰亂的時候要不然被姦淫屠殺當軍糧,要不然就是結婚好點,擄走供爺孫叔幾輩人當財產傳來傳去。元朝建立以後稍有收斂,但耶律楚材也不是萬能的,雖主推以儒學思想治國,有所成效,但總體環境還是惡劣的。漢人成為最低賤的等級,還能有審美情趣裹腳?女子都要拉出來謀生存,小腳女人被淘汰,大腳女人才生存下來了。大腳女人才是當時主流。馬皇后大腳很正常,反正在挑刺潑髒水的滿清文人手中,就是一種罪過(即使他們也不知道一定要裹腳)。


圖圖說歷史醬


估計是比當時正常女人的腳大,




大秦小故事


很有可能。

因為元朝時期 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擊,許多人並不裹足。而且下層勞動人民裹足不利於勞動,所以馬皇后很可能是大腳。

馬皇后和朱皇帝夫妻情深,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燕趙節度使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權貴位置上,避免了被束縛!相對臣民婦女大點而已


於好雨8


應該只是相對於,裹小腳的女性而比,實際上應該只是正常大小,畢竟身高也不是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