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兩個人戀愛時,眼裡只有彼此,覺得全世界只要有“我愛你,你愛我”就足夠了。所以都說戀愛是兩給人的事。

可是當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就不再是兩個人的事,反倒成了兩個家庭的事。談婚論嫁,談的不僅僅只是情,還有錢,還有房子、車子等物質的東西。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訂婚前,準婆婆說要給買婚房,房本卻沒自己的名字

嘉蘭和文浩,相戀於大學,畢業後都留在大城市打拼。戀愛也談了四五年,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雙方父母都知道兩人的事。

於是,兩人商量著回家見雙方父母。嘉蘭父母看著女兒滿眼都是文浩,覺得只要女兒喜歡,只要對女兒好,做父母的都願意。

兩個人到了文浩家,也見到了文浩的父母,被問及嘉蘭父母的職業、家庭條件時,文浩的父母不自覺地對視了一眼。確實嘉蘭的家庭條件確實不如文浩家。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雙方父母都覺得孩子們喜歡,也就都同意了,也定了訂婚的日子。

就在訂婚前,文浩父母打來電話說,給他們在老家看了一套房子,地理位置、房子佈局什麼的都還不錯,要他們同意的話就先回來看看。

原本文浩就想的要離開大城市,回到老家,也聯繫了一家公司,隨時可以上班。只是一直未和嘉蘭挑明。

這次回老家看房的路上,文浩和嘉蘭說清楚了,自己在現在的公司也沒什麼發展前景,況且以兩人的經濟情況,根本是買不到房子的。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嘉蘭也想的結婚後,得有個穩定的居所,自己真正的家,文浩的說法她也同意了,和文浩一起回他的老家重新開始。

看了房子後,都覺得不錯。準婆婆說道:“蘭蘭,這房子是我們買個你們的,給你們當婚房,首付我們負責。”

但是,準婆婆沒說的是,購房合同上只寫了文浩一個人的名字。這是後來,嘉蘭無意中看到了這份購房合同,意味著這套房子的房本上也將無自己的名字。

嘉蘭心裡開始起了波瀾,認為既然是給兩個人買的房子,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名字?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她也沒有和文浩明說,轉念自己一想,既然要嫁給文浩,文浩的也是自己的,或許現在文浩還沒注意到這件事,或許他發現後在辦房本的時候,會加上自己的名字。當然,文浩也沒發現嘉蘭的心思。

其實,兩個人要決定在一起,有些物質的東西是可以不必在意,有些又是必須在意的,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前提是,不能夠損害彼此的感情。

嘉蘭覺得自己是愛文浩的,文浩也是心裡只有自己的,只要有文浩,不管文浩在哪裡,哪裡就是家。這才是愛,這才是婚姻的前提。就像《如果芸知道》裡說的那樣:“你在哪,哪兒就是我的家。”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結婚後,婆婆又提出他們負責月供,嘉蘭只需負責日常開銷

從買房、到一同回到文浩的老家,再到裝修新房、之後的婚禮都在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了。

嘉蘭開始了遠嫁的日子,好在這裡有文浩,有他們的小家。嘉蘭覺得自己的幸福的婚姻生活開始了,還計劃著有個自己的寶寶,希望所有的美好都可以如期而至。

一次週末在婆婆家吃飯時,婆婆提出,他們小兩口生活壓力也大, 以後還要養孩子,月供就他們來負責好了。嘉蘭就負責日常開支就行了。

嘉蘭聽了原本很開心,公婆這麼體諒他們,可當提到嘉蘭只需要負責日常開支時,她心裡又開始了波瀾。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首付是公婆負責的,月供也是公婆負責,可是所有的裝修都是嘉蘭把自己的積蓄和父母給的嫁妝。

如果以後一旦有了分歧,這套房子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她想和文浩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可又擔心文浩會多想,好長時間都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

對於房子這件事,雖說現在是自己的家,可以後萬一呢?嘉蘭一直在糾結,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和文浩講明自己的想法。當兩個人相處時,嘉蘭心裡藏著心事,所以經常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時間一久,文浩自然也發現了,便問嘉蘭怎麼了,是不是出什麼事了?嘉蘭也一直猶豫著,正好文浩問及,便將自己心裡的想法都說於文浩聽了。

文浩一聽,哈哈一笑:“我還以為什麼事呢?原來是這呀?這本就爸媽買的房子,以後咱們一起努力,再買一套真正屬於咱們自己的房子,你還不相信我呀?況且咱們這的房價還在咱們承受能力的,相信我!”

兩人相視一笑,擁抱在了一起,都說到,以後一起努力,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我的錢用於家庭開支,你們的錢用於月供,那我有什麼保障?”

結語

其實,確實如文浩說的那樣,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彼此都還年輕,彼此都還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更是家庭的支柱,只要夫妻協力,其利斷金。雖說婚姻的基石是愛情,但是隻有愛情。婚姻也是無法持久和圓滿的,還需要有物質的支撐。

長輩可以給予的是長輩的,自己的生活終歸還是要自己來創造的。婚姻的道路並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腳踏實地的才能走下去。雖然前方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隻要前行的路上有彼此攜手相伴,終會迎來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