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不愧三餐

不愧三餐

滬上陸公子陸灝

不愧三餐

《不愧三餐》是人稱“滬上陸公子”的陸灝先生講給讀者聽的不一樣的“文化故事”——或名家逸事,如錢鍾書夫婦與傅雷之往來、毛姆的小說源自其一戰的諜報工作;或史事鉤沉,如董其昌毀畫、“語絲”之由來;或文學趣談,如英國式謀殺的文雅、克里斯蒂小說裡的中國元素……

甚爾聽老人們談起周氏兄弟鬧崩了以後,他們元旦招待人吃雜煮的時候,哥倆的好些朋友有得忙了,分早晚趕場,去了弟弟家還得再跑哥哥那兒……

我想了想,既介紹這本書,要不要再說一說陸灝本人呢?畢竟我認識他也二十多年了,更何況我們所做之事有部分重合:做報編、寫小文。不過還是算了吧,將心比心,從來習慣於隱在幕後之人,被人拎出來都不怎麼開心的。還是看他的文字更好啦。

—— 會飲讀書

1

不愧三餐

楊步偉趙元任夫婦

楊步偉開飯店

王國維長女王東明在《王國維家事》(安徽人民出版社,二O一三年三月)一書中說到趙元任楊步偉夫婦,當年在清華園是“風頭人物,無論衣著或行動,都很受人矚目”,尤其是楊步偉,“平時,人未進門,爽朗的笑語聲已響徹庭宇。這種豪放不羈的個性,在女性中是難得一見的”。

書中提到楊步偉與另外兩位教授太太,在清華園門口的小河邊開了一家飯店,叫“小橋食社”,曾轟動時。飯店生意不錯,學生、教職員和眷屬都去吃,“問題是趙伯母交遊廣闊,又喜請客。凡是稍熟的人到店裡,她總是嚷著:“稀客,稀客,今天我請客。”就這樣,“小橋食社’在請客聲中關閉了”。

“小橋食社”始末,楊步偉在《雜記趙家》中有詳細敘述。那是一九二五年趙元任夫婦回到清華任教不久校園裡兩個大廚房的菜吃膩了,楊步偉就和幾個太太商量,自己開一家飯店。楊先拿出四百塊,從五芳齋請了三個廚子,在學校大門外河邊借了三間屋子。開張那天,進城買了一百多元的菜,鮮的乾的買了一大些。最好玩的是“王文顯太太洋車後掛了十隻活雞一路叫,她嚇得只叫洋車伕停下來,一停雞又不叫了,一走又叫起來,就一路停的不止”。沒想到當天就來了二百多人,忙得焦頭爛額。“我們只希望吃完了的人快走,也沒想到問他們要錢”,結果是買的菜吃了光光,錢卻沒收回。吳公之要兩樣菜等半天也沒送出來,第二天他送來一副對子:“小橋流水三間屋,食社春風滿座人。”楊步偉只好請他們吃飯,“如此一來大家都送起對子來了”。沒折騰多久,楊步偉自己寫了一副對子“生意茂盛,本錢幹盡”,就把飯店讓給別人去經營,“本錢也多半自己吃了

幾年後,楊步偉隨趙元任赴美,寫了一本《中國食譜》(九州出版社,二O一六年ニ月),賽珍珠在導言中說“至於趙太太,我想要提名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為要取得世界和平,還有比坐一桌享用鮮美菜餚更好的方法嗎?”

2

不愧三餐

做平兒那樣的人

在舊書店翻到一本百來頁的小冊子《《紅樓夢〉的反儒傾向》,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九月第一版。其中有一篇嚴嘉良的《林彪一夥為什麼欣賞平兒》,開頭就說:“《紅樓夢》問世以來,地主資產階級的評論家們對書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各有褒貶,贊罵不一。唯獨對於平兒這個人,卻一味的讚美不已,甚至稱她是《紅樓夢》中獨一無二的“全人”。在這一片頌揚聲中,又加進林彪一夥,居然使人繪像圖影,尊為“四美”之一。”

站在書架前讀到這段文字,我就樂了:在歷代地主資產階級評論家和林彪一夥之後,我又想到了董橋。董橋在多篇文章裡表達過對平兒的鐘情和欣賞。在《平兒是玉蘭》曾說自己“少年時代迷上平兒,老了越是說她討人掛念”。六十年代董橋在香港冷攤淘到一幅扇葉上面工楷錄下《紅樓夢》裡七十六個人物的芳名,名字上配有花名,平兒綴以“玉蘭花”,底下一句“做夫人便做得過”。同行的朋友“素知《紅樓》珠翠我獨鍾平ル,都不相爭,幾十塊錢我買下了”。到九十年代,董橋看到劉且宅的《石頭記人物畫》,實在喜歡其中那幅平兒理妝》,就央求劉旦宅再給他畫一幅。劉旦宅畫了,並題了“予繪紅樓珠翠甚夥,而橋公獨鍾平兒一人”云云。

嚴嘉良的那篇文章沒有具體說林彪一夥如何欣賞平兒(“四美”是哪四個也沒說),只是分析了歷代地主資產階級評論家和林彪一夥為什麼欣賞平兒:一是“平者,平也”,平兒奉行中庸、忠恕之道;二是“平者,屏也”,對王熙鳳來說,平兒正好起著一架屏風的作用。欣賞平兒,“不就是欣賞她作為屠夫的幫手和騙子的屏風的作用以及她所奉行的那套中庸哲學嗎?”我後來在別處查到,林彪曾說做人要做平兒那樣的人,最會搞平衡,最善自保,賈府中的大丫頭,只有她最後結局最好,甚至可說美滿。

不知道董橋先生欣賞平兒又是為哪般?下次見面時得請教。

—End—

不愧三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