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武漢號稱江城。長江、漢水兩相交匯的地勢,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詩句都使人深信,武漢三鎮是得江之便。但若論三鎮湖泊之多,把武漢叫“湖城“也沒人有異議。

武昌歷來是省城,地區內有“三臺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說。其“九湖”的“名單”有三種,這說明九個之數其實沒能囊括城區內所有的湖。在武昌老城那狹小的範圍內分佈著“九湖十三山”,它真夠得上“一城山色半城湖”了。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三鎮之一的漢陽,古來既是漢陽府治所在,又是漢陽縣衙的駐地。湖北號稱“千湖之省”,漢陽則有“百湖之縣”的美譽。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與省城武昌相比,漢陽老城可真是彈丸之地。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它除了從老城的西門外伸出一條西大街,就沒有多大發展了。客觀上講,它的發展受著山和水的限制。鳳凰山緊貼城中繁華的顯正街,龜山又在遠處樹起一道屏障。地勢平坦的地方,又到處是湖與湖連接的河灣港汊。老漢陽們遠路靠坐船,近路要翻山,縣城就只能長久地縮在攔江大堤和龜山之間。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漢口是後來居上的商埠。明朝成化初年漢水改道,使原來在漢水以北的漢陽城變得名不副實,該叫“漢陰”才好(水南山北為陰)。而漢口卻因得北岸便於泊船之利,日益成為重要港口和商埠。然而每到汛期,後湖之水甚至比受江堤制約的江漢之水更加易於肆虐市區。明崇禎八年袁焻督修袁公堤(後來為長堤街),開始有效制止後湖水患。1905年張之洞督修的張公堤,為根治後湖之患提供了保證,也為漢口今日幾倍於老市區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所謂“後湖”,是地處漢口“後頭”大小湖泊水凼的泛稱。如今繁華的江漢路、六渡橋一帶,曾是袁公堤外小橋曲徑相通、舞榭歌臺綿延的水上樂園,還有憑舟楫遠遊天下的埠頭。這片湖區被文人墨客稱瀟湘湖。到了俗人嘴裡,那些或斷或連的湖的名字就不那麼好聽了:罐子湖,牛湖,十八淌,北湖,等等,今日武漢電視大樓後邊的那個湖,從前還叫“機器凼子”呢。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武漢開埠以來,三鎮城區附近的湖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有的湖也在自然變遷中失去了昔日田園時的風韻,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許多業已乾涸的湖被填成平地,造了住宅;昔日的湖堤也變為街道(如武昌花堤街、漢口長堤街等)。但武漢人在邁向現代化的同時,還沒忘記為城市保留湖光山色之趣。所以,我們如今才能看到武昌東湖、紫陽湖,漢陽月湖、蓮花湖、墨水湖等地遊人如織的風景。

選自《江城民謠》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歡(1941年3月—),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武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發表出版作品200餘萬字。長篇評書《楊柳寨》獲全國優秀曲藝(南方片)觀摩演出創作一等獎,短篇評書《掛牌成親》獲全國優秀曲藝作品一等獎。入選武漢地區兩屆十佳演員,獲湖北省首屆文藝明星獎。大型戲劇《穆桂英休夫》獲1996年曹禺戲劇文學評獎提名獎,由創作小說改編的同名戲劇《養命的兒子》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

何祚歡:江城原本是“湖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