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武汉号称江城。长江、汉水两相交汇的地势,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都使人深信,武汉三镇是得江之便。但若论三镇湖泊之多,把武汉叫“湖城“也没人有异议。

武昌历来是省城,地区内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其“九湖”的“名单”有三种,这说明九个之数其实没能囊括城区内所有的湖。在武昌老城那狭小的范围内分布着“九湖十三山”,它真够得上“一城山色半城湖”了。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三镇之一的汉阳,古来既是汉阳府治所在,又是汉阳县衙的驻地。湖北号称“千湖之省”,汉阳则有“百湖之县”的美誉。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与省城武昌相比,汉阳老城可真是弹丸之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它除了从老城的西门外伸出一条西大街,就没有多大发展了。客观上讲,它的发展受着山和水的限制。凤凰山紧贴城中繁华的显正街,龟山又在远处树起一道屏障。地势平坦的地方,又到处是湖与湖连接的河湾港汊。老汉阳们远路靠坐船,近路要翻山,县城就只能长久地缩在拦江大堤和龟山之间。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汉口是后来居上的商埠。明朝成化初年汉水改道,使原来在汉水以北的汉阳城变得名不副实,该叫“汉阴”才好(水南山北为阴)。而汉口却因得北岸便于泊船之利,日益成为重要港口和商埠。然而每到汛期,后湖之水甚至比受江堤制约的江汉之水更加易于肆虐市区。明崇祯八年袁焻督修袁公堤(后来为长堤街),开始有效制止后湖水患。1905年张之洞督修的张公堤,为根治后湖之患提供了保证,也为汉口今日几倍于老市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所谓“后湖”,是地处汉口“后头”大小湖泊水凼的泛称。如今繁华的江汉路、六渡桥一带,曾是袁公堤外小桥曲径相通、舞榭歌台绵延的水上乐园,还有凭舟楫远游天下的埠头。这片湖区被文人墨客称潇湘湖。到了俗人嘴里,那些或断或连的湖的名字就不那么好听了:罐子湖,牛湖,十八淌,北湖,等等,今日武汉电视大楼后边的那个湖,从前还叫“机器凼子”呢。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武汉开埠以来,三镇城区附近的湖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有的湖也在自然变迁中失去了昔日田园时的风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业已干涸的湖被填成平地,造了住宅;昔日的湖堤也变为街道(如武昌花堤街、汉口长堤街等)。但武汉人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还没忘记为城市保留湖光山色之趣。所以,我们如今才能看到武昌东湖、紫阳湖,汉阳月湖、莲花湖、墨水湖等地游人如织的风景。

选自《江城民谣》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何祚欢(1941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发表出版作品200余万字。长篇评书《杨柳寨》获全国优秀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曲艺作品一等奖。入选武汉地区两届十佳演员,获湖北省首届文艺明星奖。大型戏剧《穆桂英休夫》获1996年曹禺戏剧文学评奖提名奖,由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

何祚欢:江城原本是“湖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