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我們有些人小時候夢想著長大,長大後夢想著變幼小?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為什麼我們有些人小時候想著長大,長大後想著變幼小呢?

PART1.人總是想得到失去的東西

可以說,不管什麼人都是不會滿足於現狀的,人們總是希望得到失去的和還沒有得到的東西。小時候想著長大是因為長大是還沒有得到,而長大後想著便又想是因為童年已經逝去。

人總是想得到失去的東西,很多富翁看上去非常低調。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這種用金錢買來的生活,開始懷念曾經身無分文時奮鬥努力的感覺。

同樣的,上班族們厭倦他們的工作,夢想著有朝一日變成富翁。國內的人想要的國外,去國外的人想要到國內來。人之本性如此,無法改變。

PART2.認知所致

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夢想著長大後可以獲得的自由和各種權利。卻不知道長大之後還需要承擔巨大的責任。所以我們在想的時候往往盲目的想要長大。

而到真的等長大了,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懷念起曾經無憂無慮每天嬉笑玩耍的時光了。

人的認知決定他的表現,是生活閱歷的增加,使人的表現發生了改變。


我是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文章,點贊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泰坦神族


懵懂時期想著長大,成熟時期回味童年。

回想。人是一個感性的動物,人懂得思考成長的過程。小時候,到處野,到處瘋,說到這,記憶已然浮現眼前。那是小時候,我小學呢?前半段是在農村上的,記得剛上學前班的時候(我那時候沒上過幼兒園)我是在我舅爺那裡上的。那時候字寫的還是挺好看的,不過作業經常完成的不好,加上不專注聽課,經常被罰蹲馬步,而且還不能貼著牆去借力,我的那個累啊,沒辦法,累也得蹲著,那可是一蹲就是一節課啊,我在前面,同學們都在聽課,你能想明白那種感受嗎?酸爽,此處省略……

回想。小時候,經常跟小夥伴一起去捉魚、掏蝦,不過很容易在河裡遇到蛇。那是一個春季剛要進入夏天的時候,一天幾個小夥伴閒來無事,就覺得去村前面的小池塘裡,我們幾個就穿的寬鬆一點,吃過早飯,就匆匆集結跑出去啦。好傢伙,剛到小塘邊,拖完鞋就下去了,掀開水草,就開始捉蝦,水裡有很多蝦,都是那種帶紅爪子的,我就被夾到過,那感覺可真不舒服。一開始我下去的時候是順著邊上去摸魚的,見到有洞的地方,就想下手陶一下,陶到一個洞,手剛放進去,慢慢的向下去,一開始剛觸碰,我的手突然往後縮了一下,因為感覺軟軟的,然後我就讓其它小夥伴來陶,原來是一個黃鱔,虛驚一場。好了這天收穫還是很豐富的,魚和蝦都是滿載回去,當然少不了一頓罵,都快習慣嘍~

回想。去城裡上學了,那是從小學四年級吧,初中,高中,大學,唉!時間真是飛逝,一個讓人無法琢磨的東西,真是你還沒準備好,他就讓你長大了…

現在呢?我已然是一個大學畢業後的出去社會的小青年,正在接受社會大環境的洗禮中。緩慢的向前尋找光明坦途。

無意刷到你這個提問,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有些人夢想著長大,長大後夢想著變幼小?小時候想著長大,是想脫離學校的束縛;家庭的束縛;以及童年環境的束縛等等。長大了回想著幼小,恰恰是童年思想的反轉,有些人會問為什麼?因為,社會環境給的壓力太大,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都會很容易讓你轉瞬間就回想起童年的幼小時期。成熟的心靈面對社會這樣此起彼伏的大環境依然是脆弱的,不堪的,落魄的,無能的。

不管是小時候的憧憬長大,還是長大後的夢想回歸,都體現出了,時間的印記會始終存留於你的記憶中,用時提取,不用時深藏。

生活的點滴,都將成為你憧憬與回想的源泉。懵懂時期想著長大,成熟時期回味童年。



迷途文化


我們曾經都是小孩子,曾經在小時候,年年都盼望著快快長大;而現在我們不再年輕,每當過年時,都慨嘆,有時候夢想著要是回到小時候,那多好啊!我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呢?

先說說小時候想快快長大,我想,我們這麼大人啦。一定有這樣的想法。小時候,大人為了使我們能夠健康成長,會告訴我們,這個東西不能吃,那個東西不能玩;這兒很危險,那兒很嚇人等等,我們的慾望受到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夠像大人那樣,“為所欲為”,這是其一;其二,我們小時候有著學習的壓力,天天要面對那麼多作業,要去各種培訓班,這也讓我們小孩子覺得,大人多好,不用像小孩子這樣,有這麼煩惱和壓力,沒有多少自己獨立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哪兒是童年吶;其三,我覺得,小孩看到大人們,會騎車,會吹各種樂器等等,他們也想快快擁有。

再來說說,長大後夢想著變幼小。好不容易長大了,正是小時候所期盼的,可是,小時候沒看到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為工作而操勞,為生活奔波勞碌,來自社會各種誘惑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我們大人失去了青春活力,只有骨幹的現實,看到幼小的孩子,整天無憂無慮,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哪有這麼多恣睢的內心啊,所以,長大後,羨慕孩子的純潔、天真、無憂無慮,活得自在。

其實,人的成長,你每一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壓力和煩惱,我們要尊從生長規律,做好當下,當然,更好的狀態是,長大後我們能夠保持孩童的天真爛漫純潔,而沒有塵世的面具,就更好了。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永遠擁有童年的純真無邪,每個人永遠擁有大人的擔當與睿智。


木子悠格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您的這個問題想必是我們所有人都曾經考慮過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我們都需要有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只有正常化我們才會去想象和回憶,假如你的童年很悲慘,是個痛苦的成長曆程,想必沒有人願意長大或者變幼小,因為成長曆程是非正常的,也就不涉及到夢想了。

咱們就按正常思維來說這件事情,我覺得這是典型的“圍城”效應,我們都在嚮往著未來同時又回憶著從前,這是正常的邏輯思維,因為大自然讓我們成為了一份子,我們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這完全就是得益於我們發達的大腦系統,懂得憧憬和回憶是我們神經元的功勞,這無可厚非,我們為什麼長大想幼小時而幼小又想著長大呢?我們先從幼小說起,兒時的我們為什麼夢想著長大?一是因為我們好多事情力所不能及,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我去公園遛彎,看到一個孩子的玩具飛機掛到樹上,我一躍給他拿了下來,他很吃驚,他覺得一個成年人一蹦就夠到了他的玩具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的,總覺得長大了就可以做好多小孩子不能做的事情,長大後我們可以玩遊戲很厲害,我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用懇求父母,我們可以一直看電視而沒有人打擾,也沒有作業的煩惱;二是因為我們有點煩小時候的約束,我們小時候就像一張白紙,我們的長輩總會以他們的想法在我們身上來描繪藍圖,當我們想和玩伴出去瘋耍時,父母總會以將作業做完或者把花生摘1000個為條件,只有滿足了條件我們才可以去玩耍;當我們想要吃糖的時候,長輩總會說吃多了會長蛀牙,讓我們放棄多吃幾塊的幻想;當我們在家裡玩遊戲時,家中有人來訪,長輩們就會讓你出來倒水沏茶並告訴你這是懂事的規矩,我們無時無刻都要經過長輩們的同意才能做我們當時喜歡的事情,給我最深印象的是,我小時候特別不願意去拜年,當時天只泛出魚肚白,我就數著寒星去長輩家拜年了,當時我就想,我要快快長大,長大了我就不用去拜年了,到時候就只有別人給我拜年的份兒了,我只需家中等待即可;三是我們不願意聽到的小孩子這三個字,我們小時候內心都是很強大的,我們並不是長輩眼中不明事理的小孩子,但是總是有人用小孩子或者小屁孩為原因拒絕我們的要求,我們發表自己想法時,大人們會說:“你個小孩子家家的懂些什麼,邊去。”我們所做的遊戲,所看的動畫片,在大人眼裡都是小孩子的事情,他們的眼中似乎還透漏著一絲輕蔑,這就讓兒時的我們更加下定決心 ,我現在是大人多好,至少我不會總聽他們說我是小屁孩,成為大人的我也可以這樣去說別的孩子。

時間像個交易者,他滿足了我們年齡上的成長,但是它也拿走了我們兒時的純真,我們長大了就會回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總會在心裡默默想著現在回到小時候該多麼的好啊,因為兒時相比較我們現在來說是更快樂的,因為小時候我們的慾望期待值很低,我們沒有為了生活而去苦惱,責任就像鬧鐘一樣警示著父母將我們的生存問題解決掉,我們的生活和情感都是純粹的,那時的我們無論是笑還是哭,我們都是走心的,從不掩飾也從不做作;小時候我們是沒有戒備心的,那時的我們沒有現在生活所需要的虛偽面具,我們和喜歡的人一起玩耍,和不喜歡的人私下約地打架,對於喜歡這個字眼沒有防備也沒有刻意,對於親人我們亦是如此,這也是我們兒時總被大人逗著玩的主要原因;兒時的我們世界是單純的,我們在校努力學習,在家中懂事聽話,這就是我們沒有煩惱的生活,相比較而言,長大後的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放眼望去身邊都是需要我們的人,而我們兒時的依靠感於我們漸行漸遠,我們的世界不再單純,時間給我們帶來了焦慮、責任和艱難,我們往往心力交瘁,當我們聽到樓下玩耍的孩子們發出爽朗的笑聲時,不免讓煩躁的我們想到如果現在成為他們該多好。

兒時和長大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重要節點,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時間在每個階段都給了我們相應的快樂和痛苦,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對的時間去做我們喜歡的事情,時光不能隨著我們的夢想前進或者倒退,我們可以憧憬我們未來的美好生活,亦可以回憶我們逝去的美好時光,我只願所有人活在當下,無愧於心。


乖乖是女孩


小時候覺得大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掙很多的錢,買漂亮衣服,買好吃的零食,可以不用上學,不必聽爸媽的話,遇到事情能自己拿主意,總之,大人可以做很多小孩不可以做的事情,大人擁有大人特有的權利。所以,小的時候總是期盼著長大。

等長大之後,才明白大人的世界也不是那麼好待的。上有父母養老的負擔,下有孩子上學的壓力,中間還有自己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雖然是能掙錢了,但錢財不一定給你賺,賺了錢財也多半不夠開銷。想想,當個大人真心不容易,還不如做小孩呢,最起碼還有純真和快樂。

做孩子可以哭著哭著就笑,做大人呢,哭都成了一種奢侈。有哭的閒工夫,還不如去樓下倒個垃圾呢。小孩是做不回去了,還是認真做大人吧。





文字控小楠


當熱情的人,變得沉默,是因為被欺騙了;

當真誠的人,變得虛假,是因為被辜負了;

當執著的人,變得漠然,是因為心寒了……

人生,就是如此的身不由己,又無可奈何。

別人遇到困難,你總是盡力幫忙,佔了你的便宜,你總是能忍則忍。

但到了最後,你的付出得不到感激,忍讓換不來善良,反而被當做軟柿子捏。

這樣的事,遇到了太多次,終於學會了無情。

誰不想永遠保持一份善良,一份簡單,可是,很多經歷的事告訴我們,你不變,就會吃虧,就會被人傷害。

人總是喜歡欺軟怕硬,你若是心軟,他們就會變本加厲,當你硬起心腸,冷漠以對,他們反而會尊重你,甚至敬畏你。

在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經歷得多了,就不得不變了。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很簡單,全靠一顆真心來溫暖。將心比心,要有心;以心換心,是交心。

看淡了人情冷暖,看開了世態炎涼,終於明白了,很多事都不重要,要為了自己而活著,每分每秒都為了自己而活著。

餘生,不虧待任何熱情,不討好任何冷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驕傲地走下去!


一盞清茶話蹉跎


老胡出生在農村,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日子過的緊巴巴的,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是老胡唯一選擇,故而學業壓力巨大,高考前晚失眠,高考當天因焦慮吃不下飯,故而高考不如預期,老胡小時候確實夢想長大,擺脫學業壓力,像大人一樣輕鬆掙錢。大學畢業後,才知道工作生活遠沒有象牙塔中想象的那麼美好,打工的日子單調,收入微薄,看不到未來。創業失敗,三十歲以後結婚生子,為一家老小生計奔波,很多時候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因經濟問題夫妻爭吵家常便飯,成年後生活的壓力和折磨豈是中學時那點學業壓力可比?人生最珍貴的還是青少年時期,做夢都想穿越回去。


David笑看風雲


所謂童言無忌,有什麼就說什麼,大人逗你取個樂,少小哪知現實難,小時候不會懂的成長路上的艱辛,80,90年代的小孩會說長大要當人民警察保家衛國,當科學家造火箭上太空,當個醫生救死扶傷,當個人民教師教書育人,這些也是大人給小孩傳輸的,而現實的夢想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通過認真的學習,積累大量專業知識,在所處行業通過競爭才能上岸,關說不練成不了事,我們約長大越明白生存的艱難,那些動動嘴皮子的夢想就被現實生活磨平了,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懶吧,不夠堅持,或者成長中價值觀被改變了,比如當下明星風氣橫行,年輕人就想成為明星,摒棄道德不惜被潛規則,炒作製造熱點,只為出名獲利,都想撈快錢,那些小時候當警察,科學家,醫生,老師的夢想早已不敵娛樂媒體光環下閃耀的明星,成長就是失去童真,純真,被社會的現實染的五顏六色,妥協了平平一生,追逐夢想的方有一線希望(腳踏實地,別想一步登天,靠人不如靠己)追逐夢想需要付出行動持之以恆。






坐不改姓的L


小時候夢想著長大,長大後夢想著變幼小,這些其實都是人的本性驅使,因為我們在不斷進步。

大自然中,無論是小動物還是人類,在面對新生時的好奇,還是處於危險和困境時的逃避、反抗都是本能反應,都是天性。這就是天地造物的神奇,更是自然中萬物更迭進化的必然結果。讓我們一起分析小時候和長大後兩個不同過程,就知道為什麼了。

1、小時候夢想著長大,是生命認知和成長的需要。

周恩來總理說過:“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無限的活力是自然賦予萬物成長的源泉,專注、好奇,又多動,是大部分新生孩童的特質,也是自然予以我們的特性。

這種特性,促使人們不斷的去認知和豐富自我。周邊環境、事物的影響,以及各種故事、各種知識的昇華,就會讓天性中的活力不斷被激發。夢想長大,期待長大,也就成了每個孩子小時候要做的夢,這種夢最後變成了理想,迫使我們不斷成長。

小時候看到大街上讒言欲滴的美食,我們可能會幻想做一名廚師,每天做自己所愛,吃自己所喜,這樣多好;或者,看到電影裡懲奸除惡的英雄,我們會幻想自己就是他,拿槍帶兵,衝鋒戰場,保家衛國,多麼自豪。這樣的情景還有很多,這些幻想也都會讓我們期待趕快長大。

2、長大後夢想著變幼小,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是反思中進步的必然。

列寧導師曾說:“一個人到了自我反思的時候,他將步入一個人偉大的起點。”夢想讓我們不斷成長,成長又會讓我們面臨人生的喜怒哀樂愁,嚐盡酸甜苦辣鹹。在這個時候,自然予以我們生存的本性就會促使我們逃避和思考,就像看到蟲子飛向我們的眼睛時,本能的閉眼和躲閃一樣。

成長中的各種困難和窘迫,傷心和酸楚,使我們想起小時候的無憂無慮,能回到過去一直變小不要長大多好。但是,這些只能想想,最終我們還是要面對明天。這種無意識短暫反思,加上朋友開導和自己後天認知,就會讓我們迎難而上,化悲痛為活力,化矛盾為力量,不斷向前,不斷進步。所有偶然,也就成了必然。

最後,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不管是懷念從前,還是擔心未來,時間在變,萬物在變,我們自己也在不斷變化,無論成功與否只能勇敢面對,面對了就是進步。


三千遐想


小時候天真的認為長大後就能去做好多好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及夢想時總是信誓旦旦,認為長大後一切想法都能實現,所以期盼著自己早些長大。長大後卻會發現,現實遠比想象的要殘酷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肩上的擔子也會越來越重,逐漸的會感受到現實的無奈,反而會懷念小時候懵懂時無憂無慮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