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華為、BAT三巨頭年終裁員,30歲以上先走,為什麼?

東震木


如果一個員工,無論他是華為的員工,還是百度的員工,還是阿里巴巴的員工,如果他所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自身每年所掙的薪水,那我永遠相信這樣的員工絕對不會公被公司裁員。說簡單一點,對於公司來說,一旦上了35歲,你相比起以前的自己為公司所創造的個人價值和勞動價值也大打折扣。所以,你對企業的貢獻率、業績,企業裁你的可能性就更大。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你覺得企業裡面99%的員工是以青年為主力的?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公司很有創新能力;

其次,這個公司的競爭能力可能在本行業或者說本領域中有較強的個人核心技術。

總而言之,一家企業的員工年輕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決定了企業在未來能夠發展多遠,企業在未來能夠走多遠的路,年輕人就意味著創新能力,更強工作效率更高,對於企業而言,他的這個性價比很強,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老闆,假如你是阿里巴巴的總裁,在考核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個人創造力時:

  • 你覺得上了年齡的員工的思維敏捷還是年輕人的思維敏捷?
  • 你覺得年輕人的創新能力高還是中年人的創新能力高?
  • 是年輕人的工作能力強還是中年人的工作能力強?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企業要的是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經濟效益的員工,而不是你年齡的大小。

即使是你的年齡是30歲,40歲,50歲,還是60歲,當你為企業創造不下更大的個人價值和勞動價值時,企業也照樣會裁掉你。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企業對員工的個人價值的壓榨,對個人剩餘價值的壓榨?

的確,我們談到了公司對我們的做法很不公平,但是,有什麼辦法呢?

所以說,在職場上或者說在工作中,我們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實自己的個人能力和職場能力,這才是重中之重。

不要講:你是哪一個企業的核心主管,也不要講你是哪一個集團的不可缺少的員工之一?

對於企業而言,它要的是經濟效益,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就好比一個蠟燭,你還有燃燒自己照亮企業發展未來的可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工作效率低下,個人剩餘價值也不太大了,那麼,企業還會要你這根不發光的蠟燭嗎?

肯定不會要。

企業是講求工作效率和員工個人價值的,這裡不是養老院,這裡更不是避難所,所以,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你如果在工作期間沒有形成較長的職業能力的話,尤其是在私企這樣的單位,如果你失去了以前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時,企業也照樣會毫不留情的逼著你辭職或者說強迫性的讓你辭職,這不是殘忍,不殘忍的問題,這就是物競天擇。

你自己在企業中,沒有較強的個人優勢。畢竟,註定被企業所拋棄。

所以,在工作崗位中比較聰明的人,善於挖掘自己身上的職業特長和職業能力。

因為我們每個人難免會在中年時創造能力和對企業的貢獻能力有所下降。

那麼,當我們這種能力達不到企業的期望和自己以前所創造的業績時,我們就可能面臨辭職。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你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能夠做的那就是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買單”,為自己以後的下半生買單,怎麼買單了?

我們中國人自古講:最好的投資方法以及投資策略,那就是學會投資自己。

所以,我們在工作期間,像在阿里巴巴華為百度這樣的公司,如果你幹到一定的程度都會有相應的股票分紅。

而股票分紅,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也是為自己的人生買了一份商業保險。

工資是死的,但是,股票的市值以及股票的價值是隨著市場波動,隨著企業內在價值的估值不斷提升的,不斷被外界認可的,社會的認可以及自身發展的良好,就意味著股票的攀升。

所以說,當我們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在強調死工資,而要強調以後能夠帶給我們更大價值的公司股票。

第二,我們要學會充實自己,學會自己創造價值。

假如你是阿里巴巴的一名高級工程師,我絕對能夠相信你能夠為阿里巴巴做出這麼好的產品,貢獻出自己的個人價值。

那麼,我敢肯定如果你跳槽出來單幹,絕對可以幹出一番成績來。

因為我們本來對市場的認知,對自身價值的肯定是被社會和外界所認可的。

所以,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中年人在公司裡面工作的,不是企業強制性地讓這些人辭職,而是這些人主動地辭職。

因為在公司裡面呆到一定程度,我們也學習了經營公司的理念,經營公司的核心以及自己身上所掌握的對某一項領域內的核心技術的掌握,我們完全可以跳出來自己單幹。

所以,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阿里巴巴的許多員工或者說中年員工在工作了幾年之後都跳出來自己單幹。

因為對於公司而言,要的是員工的個人剩餘價值以及勞動價值,但當有一天你年齡大了,工作精力跟不上,企業也會像拋棄去棄嬰一樣拋棄員工。

所以說,思維決定了出路。

我們作為一名中年人,我們要敢選擇跳槽,我們竟然掌握了經營公司的核心理念,也擁有著自己較強的業務能力以及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我們為什麼不能跳出來,自己單幹呢?

所以說,現在在工作上,離職可以分為兩類:

  • 一類,是自動離職。

那麼,這樣的人,他們對世界對,工作有較強的個人認知以及對自己的未來是有絕對的肯定。

趁著年輕,我們就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自己跳出來單幹不好嗎?

  • 第二種,被迫辭職。

我們可以看到的一種社會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網絡工程師被迫辭職或者說被迫開除,這根本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很快,更新速度也很快,你想一想一個人所學的知識,如果他不及時接受新的知識,他以前所學的知識或者說在大學期間,研究生期間,博士期間所學的知識可能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後,三到五年內,他就已經把自己的個人價值發揮到至善至美。

也就是說,等到中年以後,他就已經無才可施了。

那麼,對於企業而言,你年輕的時候給你工資高,比較待見你,是因為你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當你中年以後,創造不了這麼大的價值,企業不是一個養老院,企業不是社會慈善機構,你幹不動了,創造不出更大的價值,那對不起,你拎包走人,企業不講人性化。

所以,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年人,我們在職場上都要深諳不暗的一個道理,那就是:投資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回報。

在工作期間,我們怎麼投資自己呢?

我們可以把人生的工作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們大學畢業之後,因為缺少對工作經歷和社會的認知,那麼,我們可以給別人幹,在企業裡面:

  • 一來,我們是鍛鍊自己的個人能力;
  • 二來,我們把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發展個人核心技術;

第二個階段,我們有了自己的個人核心技術和個人核心競爭力,我建議許多人還是跳槽出來自己單幹。

因為這樣我們的人生主動權才會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如果我們在一家公司呆的時間太長,你工作精力跟不上,年齡大,創造的價值大大折扣,你就會被企業被迫辭職。

那麼,這樣的人生,我們可能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形成一種被動的人生。

所以說,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總結:

一個人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就正如,現在的社會上滿大街走的都是才華橫溢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但是,所掙的工資是遠遠低於社會對他個人身價的估值的,這就是一種時代的悲哀以及個人的悲哀?

這樣的人,首先他的人生的主動權根本就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作為年輕人也不可能過多的在自己25歲的時候,就掌握自己的主動權,人生主動權。

所以,我們選擇一家公司,主要是為了不斷地磨練自己,為以後的個人發展打下較好的發展基礎。

就現在的企業而言,我們永遠不要想著在一家企業呆到老,這是不可能的。

除了國企,央企以及事業型單位。

當然,在今後的幾年中,國家有可能對國企,央企,事業型單位進行改革,將打破“鐵飯碗”。


所以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所謂的穩定,沒有什麼所謂的永遠被公司高看,如果你一旦上了年齡,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強制辭退,就可能被企業清場。

所以說,在我們的人生髮展中,30歲之前,我們掌握不了人生的主動權,但是,我們要不斷歷練自己的職業能力和個人能力。

35歲以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近了一步,我們對這個社會的發展以及行業形勢的發展,有了較為明確的經濟判斷能力。

所以說,35歲以後,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個人主動權,如果在被動下去,那麼,我們就只能被這些企業牽著鼻子走了,所以說,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成功之處,那就是把自己下半生的自由變為一種主動,而不是被動。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在下國華


認識的華為員工比較多,今年不續簽的大多40歲左右吧,這部分員工華為會給到幾十萬的賠償,身邊工作10年以上拿賠償的有20多萬的也有30多萬的。

華為目前平均員工年齡29歲,據說目標是優化到27歲,年輕人更有戰鬥力。

但是也有不少40歲左右的在華為上班的朋友還是能續簽。

作為小微企業老闆,從老闆的角度來看我會裁哪些人:

1、年紀大並且能力不提升的。

2、為企業貢獻的價值,接近或小於企業付出的人力成本。

3、工作不盡全力,還影響其他人的。

4、上班時間幹私活的。

5、利用公司資源賺自己錢的。

6、工作目標和公司目標偏差太大的。

7、不認可公司企業文化的。

8、遇到問題只會抱怨,不找解決辦法的。

9、到處說公司問題的。

10、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

11、工資嚴重大於自身能力的。

所以建議職場人士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和行業人脈,提升自身價值,這才是鐵飯碗!


鄧冠衛


華為、BAT三巨頭年終裁員,30歲的人上的先走,這樣的企業是不可持續的。追逐名利不致於將如日中天的年輕人裁掉,象類似的企業還不如外企。我兒子在美國航空企業工作17年了,在該公司幹了10年以後,連勞動合同都免簽了。他們注重對企業的忠誠度,而今41歲的兒子繼續在該公司並將一直幹下去。

外企非常人性化,所以留得住人才。


笑口常開66076651


30歲以上,一般來說有社會經驗了,有了一定的抗洗腦能力,不是白紙一張特別好騙了;30歲以上體力出現滑坡;30歲以上有家庭了,或者即將有家庭了;30歲以上工資應該會高一些,甚至到了管理層了;簡單來說,30歲以上就耽誤公司賺錢和榨取剩餘價值了。一切以利益為衡量標準,答案就是明擺著的。


追逐夢想25941371


因為,所有的巨頭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未來屬於年輕人的。年輕人的想法、做法,決定了公司是否擁有新鮮的血液,唯有擁有新鮮的血液,你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舉個例子,阿里的馬老師絕對是偉大的戰略家,如風清揚一般武功高強,高瞻遠矚,國內國外但凡有好的創意項目,阿里都如同伺機而動的獵手,迅速發起衝擊,將它併入阿里系圈養,既是壯大,也是防禦。


儘管如此,還是出現了TMD三家公司(頭條、美團、滴滴),當然,後兩家公司都是有二馬的入股的,算是二馬體系的,頭條卻不屬於。三家公司的創始人除了王興是79年出生的外,其餘都是83年的,充分說明了年輕人看好的項目,第一梯隊的創始人未必看得到,或者說未必看好,對他們的玩法未必看得懂,否則的話,像今日頭條、拼多多這樣的平臺,早就被圍剿了,還能夠存活到今天?!


我想,我們可以基本肯定的是,顛覆BAT三巨頭的人或公司,應該不會是比二馬和李彥宏更早的創業者,多數會出現在年輕一代的創業者中。


換做是您,您會怎麼做呢?


我肯定是要將他們網絡過來,你如果有好的項目,好的策略,我會大力支持,讓你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比如,蔣凡。


對於一個年過30的老員工,應該在阿里工作了六七年吧,六七年的時間,如果你真的有好的創意,好的想法,很有能力,你要麼已經冒尖了,比如蔣凡,要麼就出去單幹了,現如今的創業環境比馬老師當年要好太多了,錢、人、環境都不缺。


那些留下的,或許真的是老了,無論在思維上還是在精力上。


互聯網的變化日新月異,若不能迅速的更換血液,哪裡會有未來呢?並非企業無情,商業殘酷,那是他們生存的必備條件。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希望能夠幫到您。


我是何天衢(qu),創業實戰達人!


關注我,每天分享最新創業項目,操作邏輯和實戰覆盤等乾貨。


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寫在留言區,我們一起探討。


何天衢


你們都想多了,被行業巨頭裁員不一定是件壞事。

1.大公司規範,敢賠錢。我一哥們從華為走,外環房子立馬換成中環。

2.換工作薪資漲20-30%,而且大家都知道你是被裁員的,新公司面試時候不會盯著問你是為啥離開的。

3.只要不是大裁員浪潮出來,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很多公司搶著要,尤其那些經驗相對不足的,也希望華為的過來補足短板。華為較bat要好很多,後面三個都是互聯網公司,同時裁調很多人,就業市場競爭會比較大。

關於為什麼要裁掉30歲以上的。主要原因絕對不是薪水問題,覺得他們幾家會缺錢嗎?對於人才絕不吝嗇,只要你敢幹,老闆就敢給,還是玩命給。一個團隊要保持創新力,就要年輕化,只有年輕人是靠創造力辦事,年輕人感想敢幹。老員工是靠經驗辦事的,他有很多試錯的經驗,經驗會告訴他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而往往會缺乏創新。比亞迪也是這樣的,他們的技術團隊都很年輕。

還有一個原因也相當關鍵,就是避免職場小白走上領導崗位。這對發展10年以上公司尤為重要。小白指的是人畜無害,但是又沒什麼能力的人。這些人跳槽風險高,因為沒人要,所以賴著不走。久而久之,與他同期來的都走光了,在這會部門裡對業務最瞭解的人就是他,很容易提拔成領導。這種人成為部門領導,破壞力極其驚人。精英比較高傲,不願意根小白一起玩,尤其這個小白是自己領導。入職不久就會走,長期以往,這個部門都是小白。小白怕犯錯,壓制創新。任何奇思妙想在他那裡都是不行的,因為萬一試錯,他就要擔責任。做事推脫沒有肩膀來擔當,在他那裡做得多錯的多,是他行為準則,這是心裡因素的懈怠。再加上沒有能力,不知道如何利用資源推動一個項目快速前進。又因為沒能力,所以迫切期待自己被肯定,一旦有拍馬屁的出現,正中下懷,認為這人才是知音。如果你進入一個部門,發現所以人都在拍一個領導馬屁,那沒錯了,就是一個大小白領著一群小小白自娛自樂,聽我的趕緊走,除非你也是小白。大小白會在馬屁聲中迷失自我,喪失正常人類該有的基本認知。我待過一家公司,是業務經理,我的領導居然問我為什麼要跑客戶。我知道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是不會這麼問的,一定是小小白的糖衣炮彈給他洗腦了,認為業務就是不應該跑客戶的,我跑了就是我的錯。長期以往,公司會被這群人拖垮。

這也是為什麼行業巨頭要先清理30歲以上的,而且還是定期清理的,裁員每年都有的。如果一個人在30歲之前還沒走上重要的領導崗位,側面說明能力跟其他同齡人來比是平庸的,就可能被貼上小白標籤被清理掉。如果足夠優秀,像餘承東這種,能幹到退休。


溫度測試磚家


還別說,我這邊就有一個很真實的案例,是百度的一位員工。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在百度上班,前不久才離職,不是被辭退,而是自動離職。

這位朋友今年剛好三十出頭,用他的話來說之所以要離職完全是為未來的職業規劃作打算。因為在近期的裁員風波上,確實是年齡大的人士先離職,裁員的時候最先考慮的也是年齡較大的成員。

原本以為單位可以養老,但事實上,裁員風波讓他真正的明白了沒有任何一家用人單位適合養老,除非你真的有本事,所從事的崗位比較特殊,有能力,不然就只能做一個過客。到了一定年齡,自然會被人替代,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無法避免也不可避免。

其實不僅僅是BAT在裁員之時會先考慮裁年齡大的成員,據我所知,任何一家用人單位都是如此。他們在裁員之時,最先考慮的同樣是年齡大的成員,為什麼?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年齡越大,本能會退化

毋庸置疑,年齡越大之人,他在各方面能力上都會有所蛻化,比如學習能力,比如記憶力。

而對於用人單位來講,他們需要的是一批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隊伍。不僅要你個人工作能力比較強,還得要你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這就得涉及學習力了,年齡越大,即便你學習能力再強,也會有所減退。

時代在發展,各行各業要想進步,要想不被淘汰,有一件事必須做,那就是學習以及創新。這裡就得涉及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那麼就不得不涉及新生代。

新生代的出現恰恰就能很好的替代企業上了年齡之人,在各方面思想上基本不會與時脫軌,相比年齡大的人來說,他們的思想則更前衛。

二、用人單位需要注入新的人才

對於任何一家用人單位來說,如果不注入新的人才實際上是對用人單位最大的損失。

原班人馬儘管能力再強,在思想上難免會滯留,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員工,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與東西與新生代接觸的東西不一定一樣。

同新生代相比,他們的思想可能更為保守,接觸的東西可能更為成就。

即便再大的用人單位也要創新,也要跟得上同行業甚至超越同行業發展的節奏,不然就會被淘汰掉。因此,用人單位需要新鮮的人才才實現這方面的蛻變。

三、年輕更有戰鬥力,更有激情

眾所周知,大多數人在二十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階段更有戰鬥力,更有激情。

這個年齡階段恰恰是很多人奮鬥的最佳階段,因此,企業換新人實際上也是在給自身增加戰鬥力,增加綜合實力。

一群年輕人更有戰鬥力,更有激情,自然而然,用人單位發展也就更快,更穩,更能跟得上時代發展潮流。

老人不走,新人沒機會,實際上也就是互相成就。


肖軍說職場


從來沒聽說華為裁30歲以上的人,這都是從哪兒來的謬論,無論你是本科還是研究生畢業30歲對華為而言正是年富力強的主力軍,剛畢業的人不可能得以重用,有3年左右的培訓適應期,30如果無論年齡,心智,技術都是最成熟得時期,華為傻啊拱手讓人,不要胡說八道,嫌天下還不夠亂嗎?


aassddffgg1122334455


感謝您的閱讀!

30歲就已經沒有競爭力了?可是,博士,碩士畢業幾乎都小30歲了。華為,BAT的年終裁員果然都清新脫俗。馬雲將裁員說的最清新脫俗——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目前,

  • 華為說:放棄平庸員工;
  • 騰訊說:結構性優化;
  • 百度說:狼性文化,淘汰小資;
  • 蔚來說:局部優化,提高運營效率;
  • 科大訊飛說: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 京東說:淘汰掉因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看看,現在的一些科技類公司,為什麼將裁員說的真的有文化。如今,有些竟然將30歲進行優先裁員,這說明了,這些所謂的裁員,其實說是優化結構,其實並非優化結構,而是在保持成本。

我在某企業工作,但是我們發現,都喜歡招收才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結果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對於老員工,一旦提出申請辭職,人力資源部立馬催促著我們去辦理離職手續。

其實,科技類公司更在意年輕人,一方面創造力更強,另一方面也在於成本低,我們可以看到在下圖華為的13級到22級的工資。


才入職的員工,月薪只有6500元,可是你如果是十年以上的高層,可能達到了22A,月薪為27.9萬元了。可是,不僅僅如此,你要知道這裡面還有分紅,股票等等,有華為人分享,十年的工資達到了100萬。

所以,辭退30歲以上,這是一種對企業負責,可是對員工很殘酷的事情。30歲正直事業發展期,這時候將人才進行辭退,足以說明了競爭。但是,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並不大,30歲剛剛好是員工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裁員,這是在給企業進行成本維護?還是在給企業長期發展上眼藥?


LeoGo科技


1,資本為了用低工資壓榨年輕人的剩餘價值,馬克思說:“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2,所謂的年輕人好管理,年輕人社會經驗少思想不成熟,容易被思想控制,容易被資本家及其走狗忽悠,接受低收入的盤剝和壓榨,比如未婚未育,家庭壓力小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滿足資本盤剝和壓榨的需要,是優良的被剝削者;年長者經歷豐富,養家餬口房貸車貸,家庭壓力大,社會經驗豐富,容易反抗壓榨和剝削,資本管理起來難度大。

3,年長者經歷了殘酷的延長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的摧殘,身體和精神有了疾病,再搞下去資本需要付出較多的醫療保險費用,因為健康隱患,你要是回家了生病與死亡與資本無關;為了防患於未然,正好可以用健康的年輕人替換,節省了資本方大筆的醫療保險開支成本,甚至連訴訟成本都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