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人說像郭蘭英,朱逢博,田華,李炎,田方等這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現實中很少了?

手機用戶遠山的呼喚


所處的時代追求不同。老一代藝術家他們追求的是對藝術精藝求精,深入生活,精心創作,不圖名利,甘願奉獻,全心全意的為人民去服務,德藝雙馨他(她)們無愧於這個稱號。

現實中,有的演員迷失了自我,不去追求藝術的完美,道德修養,追逐名利,為了利益,觸犯法律,偷稅漏稅,p圖,不去虛心學習,怎能有好作品,老藝術家就是你們的榜樣,應提高德和藝的修養,不負眾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現。


63年行水laoduan


首先,郭蘭英、朱逢博、田華等老一輩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經過革命戰爭洗禮的,是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骨子裡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們視老百姓為"衣食父母",有把高尚藝術奉獻給人民的道德情操。如今有些演創人員已達不到如此高的境界。

其次,老一輩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真正懂得,生活是一切文藝作品的創作源泉。他們既有豐厚的生活底蘊,又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在創作每部作品前,都要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廣泛的"釆風"活動,更多的還到具體崗位進行實際生活體驗(如參加軍訓、從事工、農、商業勞動等),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找到靈感,豐富創作,真正做到了藝術作品"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在能堅持這樣做的創作和演藝人員也有,如鞏俐、陳道明、濮存昕、閻維文、李谷一等。但畢竟為數不多了。

再次,老一輩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都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和追求完美藝術的精神。他們每唱一首歌,每演一部戲,毎拍一部電影…,對每一個咬字,每一段唱腔,每一個招式,都反覆琢磨,精雕細刻,力求精益求精。有些歌曲、有些劇目,他們唱了或演了一輩子,還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提高。現在,在文藝商業化的大潮中,"快餐式"作品多了,追量不求質的問題較普遍存在,有些成功的演創人員甚至巳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演藝事業上。這就直接導致高質量的文藝作品並不多見。



玉堂行佛人


工農兵藝術形象佔領舞臺的時候,堪稱藝術家的人比比皆是,:白楊,田華,秦怡,王曉堂,張瑞芳,王心剛,於洋,姚喆,陳強,仲星火,陳述,葛存壯,張連文……


用戶8575535523263佳


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準則不是一下就能改變得了的事,它必須要經過兒時的薰陶,成長中的自我調節才能具備。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要求標準,也同時產生不同的人生價值觀。這些都是為人之道必須具備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方向選擇。

俗話說:不歷經磨難,很難成為有用之人。用現在話來講:不經風雨那見彩虹,其中的道理很明顯說出了對人的鞭策和希望。

過去那些藝術家們是經受了歷史變革的洗禮才有的成果,其個人經歷是先苦後甜的模式。儘管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們的社會閱歷豐富,實踐經驗豐富。

藝術來自大自然,前後通過塑造加工再回饋給自然,只有這樣才能驗證藝術的效果是否精湛,不然就很難確定它的藝術性的作用了。

今天也有稱作藝術家的人,但與以前的相比較,讓人們的確不敢苟同。因為現在的藝術家大多數是用金錢包裹的,只求錢財的多少,而很難追求藝術的精細度。只要聽一聽演唱的歌曲就會知道,雜質太多真、純正的傳統文化很少,

有人說藝術要隨時代而改變,過去的傳統的民族的文化藝術已經過時了,要多參與一些流行的因素才是最好的。話雖說得沒錯,但現實中並沒有這種讓人感動的效果。所謂流行也要流出象行雲流水一樣才能配得上民族的文化,如果不知後果盲目的亂彈琴,那就不叫流行元素了,那只是給民族的文化添堵。

八十年代也有流行音樂出現,如果象那種流行音樂基本上還是可以融合到民族音樂中去的,因為那種音樂從旋律來講與民族音樂有異曲同工之處。而現在的流行音樂太放肆了,可以說它是沒有邊幅的、也是沒有價值的東西,與民族音樂根本就是兩條平行線,永遠都不會交融在一起。

現在的流行音樂其實不叫流行,而是一種發自個別人的錯位觀念。如果要翻閱國外音樂資料,也是很難找到它的根源,因為它是無中生有的東西,在國外同樣沒有它的存在。

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民族的東西始終都是正義的象徵,是國之根基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純正而優美的旋律,動人心絃的口碑,是每一個國家民族的傳承。

所以,任自己異想天開的東西必須要有價值意義,否則就會被人們忽視遺忘。


碧野28


毛澤東思想培育成長起來的人民藝術家,如郭蘭英,田華等人,首先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心,從不在利益上利已,只是一心為民。其次,他(她)們藝術才華出眾,表演藝術至純至真。最後,他(她丿們私生活嚴肅而正派,為萬代男女婚戀師表而無愧。總之,與當代一些以戲子特點為標誌的所謂演藝人員,從思想觀念丶表演藝術和個人私生活,形成兩個極端。


手機用戶5875231223


以前,何止是藝術家,哪一行不是從良心上對得起工資,對工作精益求精。如今都是追求剩餘價值不遺餘力,甚至喪失人格。況且那時人哪有這麼大差別和不公,如今為錢道德倫喪到何等地步。令憂國憂民者深感悲哀,人的精神力量來自信仰,公平和正義,那根本不是錢能買來的!望媒體多宣傳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醫學家,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或一線真正勤懇工作的工,農,兵,而不是整天跟在所謂的明星,磚家,叫獸後面造桃色新聞或閉門造車的所謂建議!


俺是農民工NMG


德藝雙馨已被精緻利己主義替代,所以當前已經很難找到以前那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了。

第一,根源在經濟改革的同時,道德建設沒有同步跟上。發展經濟沒有錯,提高民眾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人們往往失去良心來換取金錢,且沒有規範或截止。一旦成為氣候,挽回難上加難。

第二,藝術界經濟意識更為強烈。人們喜歡藝術,這是天性。所以許多藝人抓住人們這一心理,漫天要價。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如趙本山等,一舉成名,猶如黃金滾滾來。所以,為何有些藝術愛好者一旦成名,哭聲不斷。因為,金錢的目的達到了,能不激動萬分嗎?

所以,在金錢的誘惑下,大多數人都喪失良心的拜倒在金錢的花環下。如此哪有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劉俊利


她們見證了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變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牢記毛主席的教導,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時刻不忘文藝來自於人民生活,永遠做社會主義前進隊伍中的吹號手,擊鼓手,而現在很多所謂大牌歌星和藝人身上就缺少老一輩歌唱家,藝術家擁有的艱苦樸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的信仰,一切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革命本色。反而以金錢利益至上,脫離群眾,享受為上,精神空虛浮躁,這樣整出來了的作品,不能經歷史檢驗,不接地氣。正因如此,人們更懷念老一輩藝術家,喜歡她們的作品,更崇拜她們的人品藝德。:


珠葉峰


現在的藝人們都追求名利,小鮮肉們女孩子們表演的一點藝術都沒有,有點才藝就了不得了,演個電影電視劇的除了哭就是嚎,要麼撒嬌耍橫,沒點藝術,出場費得上萬,哪還像老藝術家們那樣為了藝術不為名不為利的,就拿那麼點工資,所以目標不一樣表演出來就不一樣,老藝術家們有一切為工農兵服務的心,現在一切為了出名為了錢,所以目的不一樣,出不來像老一輩藝術家了。


健康平安84897


原來的老一輩藝術家是真正的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並全心全意的為人民群眾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而今天的所謂“藝術家”們是一切為了利益,一切為了“自已”出名,一但名利雙收了,那就是連祖國“母親”都可以不要(自己或家人都辦理外國籍)人,這樣的人怎麼社會還認可為“藝術家”?我深感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