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將軍自是少年豪,宵讀兵書夜帶刀;河湟柳綠春馳馬,崑崙雪飄射大雕。”這首詩作出自羅家倫之手,吹捧的對象——詩中的將軍,是馬步芳之子馬繼援。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馬繼援

馬步芳(1903—1975),字子香,甘肅臨夏人,民國西北軍閥。兒子馬繼援6歲時,馬步芳聘請到兩位教師對其進行啟蒙,專授史地和文學。馬繼援年輕稍長一些時,又被送西寧崑崙中學讀書。為了培養馬續援,馬步芳從天津、上海購買理化試驗設備以及《萬有文庫》,供其研讀和學習。另外,還在部隊裡調來武師鮮子良,教授拳術和劈刺。少年馬繼援主動或被動接受了很多的現代教育,他很小的時候就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青海馬氏家族中,馬繼援成為了唯一接受近代知識教育的。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軍閥馬步芳

在馬步芳的提拔下,馬繼援讀中學時,就當了上校旅長。1941年,20歲的馬繼援升任第八十二軍少將副軍長。1944年,馬繼援去國民黨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一期學習,當時和他同桌的同學名叫趙壽山。時年23歲的馬繼援是最年輕的,50歲的趙壽山是最年長的。因而,重慶國民政府中很多人頗有微詞。譬如,有人就說:“青省主席馬步芳之子,年方二十時,就肩扛少將牌牌,此二千年來未有之例”。

當了軍長的馬繼援,兵權在握,每天苦練體能。他起床很早,先練拳術兩個小時,練的多為外家拳。為了練習功夫,曾在腿上纏過很長時間的砂袋。有好友對他說:“你不在大處學萬人敵,卻學一夫之勇,所見未免太小?”馬繼援不以為然,一笑了之。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馬繼援涉獵中外名著,研讀中國歷史和各國戰例,喜歡拿破崙,崇敬希特勒。他的戰術演練大部分採用了拿破崙的軍事實例,其後夾雜了希特勒在第二次大戰時擊破法國、比利時的閃電戰術;最後他還對麥克阿塞進攻日本各島的戰事,發生過興趣。他又以史蒂文森的“世界榮譽的桂冠都是用荊棘編成”為座右銘。

馬繼援和父親馬步芳不同,他很少觸及風花雪月的事情,極專心於整軍經武。他對外公開宣揚,武士道精神不在日本而在青海。對於士兵的選拔,馬繼援有自己的標準,他歡迎精壯男子來到自己的軍隊。馬繼援在所寫的小冊子《我的軍事思考》裡說:

“一個人的皮膚和汗毛,關係於一個人的毅力頗大!黑種人講究皮膚越黑越好,白種人講究皮膚的紅白以及胸部上的黑毛。我們西北人,黑色和紅色是正色,是英雄本色。其他如綠色白色或是草綠色,都是最不適合軍旅生活的症狀。男子身上的汗毛,要求多,要求黑,這些都是英雄的外表,不可以不研究。”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馬繼援新婚留影

解放戰爭中,馬繼援帶領馬家軍屢次與第一野戰軍交手。馬繼援瞧不起國民黨中央軍,他給在西北的胡宗南取了綽號——尕人,意思是說胡宗南身材矮小,儘管手握重兵,但仍是打不了什麼硬仗。1949年7月,28歲的馬繼援被委任為西北軍政公署副長官,擔任蘭州戰役敵軍總指揮。蘭州戰役開戰之前,他在接受新聞媒體採訪時叫囂,給他20萬精兵他會固守蘭州10年。馬家父子企圖固守蘭州,負隅頑抗,以阻礙我解放大軍,他們還用皮尺丈量並清除了前沿陣地的射擊死角。8月,在我第一野戰軍的重點打擊下,馬步芳馬繼援父子在幾天之內慘遭失敗,徹底賠光了馬氏家族的資本,狼狽逃離西北。

……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馬繼援祖父馬麒

改革開放以後,海峽兩岸往來日漸頻繁。上世紀90年代初期,“花兒皇后”蘇平女士隨同甘肅省歌舞團赴臺灣省演出。馬繼援得知後很興奮,帶著家人聆聽了夢裡浮現過的故鄉花兒曲調。由感而發的馬繼援,動情地給蘇平女士寫了一封信:

“我也是極喜歡花兒的人,在臺灣聽到故鄉花兒,十分親切,格外感動。據我所知,河州花兒唱法有河州野曲派、循化四莊派、互助山歌派,風格各異,均高亢婉囀,悠揚動聽。今天你將諸種唱法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做有系統的整理與改良,使其更為美妙動人,以之介紹予國人,使其發揚光大,可謂功不可沒,真是可喜可賀!”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蘇平女士

新世紀初年,青海省在香港舉辦了一次建設成就展。據說,展廳設置的漂亮新穎,回首展望了幾十年來新滄桑變幻的新青海。馬繼援得知以後,不顧舟車勞頓,專程趕赴香港,仔細參觀了展覽。他老淚縱橫,向青海人表達了自己要回鄉看一看的願望。

不過,對於回家鄉看一看,馬繼援內心似乎有所顧慮。他遇見了大陸來的人時,有時會不由自主地問一句:“西北人還罵我們不?”得知答案後,他就陷入沉默。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玉樹草原

晚年馬繼援離開臺灣,定居沙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強烈地震,大災難牽動著海外僑胞的心,也牽動著在海外的馬繼援的心。短短几天后,馬繼援便率馬經武、馬仁援、高邁、馬忠援、馬效援、馬文華、馬法伊則等20餘人捐款32000元人民幣,並且送到駐沙特的祖國領事館。他們還在領事館的留言薄上,寫下了動人的話語——

“玉樹,不要哭泣,我們同你在一起!偉大的祖國,會很快把你們從困難中解救出來,為你們重建美好家園和更加好的生活。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

馬步芳的中將兒子,1949年很瘋狂,晚年給玉樹捐款,2012年去世

馬繼援與王洛賓相逢於臺灣

馬繼援很想回青海,但最終未能成行。妻子張訓芬先於馬繼援去世,這對他的打擊很大。時間不長,他的身體出現了狀況,精神也大不如以前,又有了行走不便的症狀。此後,他堅持閉門謝客,生怕自己的暮年窘境有礙觀瞻。2012年2月27日,91歲馬繼援病逝沙特阿拉伯麥加。幾十年前,羅家倫在詩中鼓吹的,正是馬繼援那段不羈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