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真的是誤導了一代人書法欣賞眼光平庸的原因嗎?

千千千里馬


對於這個問題,說法有失偏頗,書法欣賞的眼光平庸是個人修養的問題和時代審美的問題,楷書拒絕背鍋。而關於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一說法,也並不確切。

關於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的問題探討

早期的時候,我們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必須先學楷書,然後才能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時間長了就有一種錯覺,楷書是各種書體的基礎,寫不好楷書,那你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書家。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王羲之變古體為今體,形成了今天的楷書,而楷書到了唐代的時候,因為科舉制度的緣故也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因此凡是文人士子,一開始學習文化寫字的時候,就是從楷書練起,楷書寫不好,科舉考試就過不了關,這幾十年的書就白讀了,因此古人對楷書是非常重視的。

另外,楷書因為書寫工整,一般人易寫易識,利於傳播,所以人們接觸的楷書往往比接觸別的書體的機會要多的多。楷書的實用性和重要性相比於其它書體來說,確實是大的多。

從書體的發展史來說,楷書相比於其它書體成熟的是最晚的,但從書法藝術角度來說,楷書的筆法也是非常完備的。因此說,學習書法先學楷書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並不是必須的,例如草書主要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也可以先學習隸書,然後再學習行草書。

書法的欣賞與個人的修養有關,楷書不背鍋

書法的欣賞本來就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歷代傳世的很多書法作品,本身也具備了很多的爭議性,這跟楷書關係並不大。

例如唐代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被後世譽為楷書中最有成就的兩種書體,號稱“顏筋柳骨”,但就是如此也曾被米芾批評為“醜書”“惡札”。唐代著名的狂草大家張旭和懷素,在王羲之今草的基礎之上創造出驚世駭俗的狂草,但也被後世有人批評為“俗書”、“亂書”。

書法的審美有妍美和稚拙、秀麗與古樸等等之分,書法的審美是多樣性的,例如喜歡王羲之妍美之風的人士可能不會喜歡摩崖石刻之類的拙趣,而喜歡魏碑等書風的人士也不太喜歡歸於流美的趙孟頫的書風。站在不同的角度,每個人對書法的認知是不同的,因此審美也會不同。

另外現代的人因為電子化的發展,寫字的機會都很少,練習書法的人更少了,因此造成了對書法審美的眼光平庸,這跟楷書並沒有什麼關係。

書法藝術包括了文字學、文學、書法的流派等等多種知識的滲透,對書法的認知也是隨著年齡、閱歷、修養的提升而提升,今天你看不上的作品,可能十年二十年後,你的看法就會改變,這也很正常。

書法的審美是多樣性的,因此把楷書說成是書法審美眼光的平庸是不正確的。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知識,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翰墨今香


恕我不能同意這個觀點,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楷書的地位和作用

楷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具有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的,如果就其在書法學習者學習的角度上而言,的確,楷書是我們初學書法的人必須要學習的一個書法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楷書就是書法的基本功。

之所以這樣說,是由楷書的歷史地位決定的。楷書出現的具體時間已經無法確定了。但是至少我們知道,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魏碑已經高度成熟並且逐漸發展完善了起來。由此已經初步形成了楷書的一個基本萌芽。

到了王羲之的時候,已經有比較像樣的小楷出現了。但是這一時期楷書尚未發展成熟,還處於一種比較粗略發展的階段。

楷書真正成熟是在隋唐時期。隋唐,尤其是唐朝是楷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楷書的法度、風格逐漸完善並趨於定性。楷書歷史上的四大楷書書法家唐朝佔了三個。因此楷書的地位可想而知。

就歷史的發展順序而言,楷書是最後一個成熟發展並且完備的書體,這就意味著楷書在一定程度上是後來者居上的,是集大成的書法。因此其他書體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筆法技巧在楷書中都可以找到。

所以,從技巧性和法度上來看,楷書是當之無愧的書法集大成的書體,因此,它是我們學習書法必備的基礎書體。

二、楷書禁錮人的視野嗎?

因此,如果就學習書法技巧而言,楷書是書法學習的基礎。但是如果談到楷書會禁錮人們的藝術思想以及人們的藝術視野這個問題,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首先我們可以排除的是,這並非是楷書的法度在禁錮人們的視野。因為書法是一門講求書寫規律的書體,所謂的規律,不是束縛人的工具,而是幫助人快速掌握書寫技巧的辦法,所以不是法度問題。

那麼有人就會覺得是風格問題了。實際上和風格也沒多大關係。這其實就好像一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被別人指責之後,他不會反思自己的過錯,而是在思考是不是那些道德聖人的存在和道德的存在束縛了他良好品格的發展。

實際上這樣的邏輯同樣也同樣適用於這個問題。並非楷書限制了人們的藝術思維和視野。唯一能限制人們的,是人們自己。

我們都喜歡作繭自縛,卻老要推脫責任。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從內心深處去真正的、勇敢的接納不一樣的藝術觀點的話,那麼我們接觸再多能幫助我們開拓視野的東西又有何用?我們最終不還是會緊緊關閉自己的心房,去擁抱一個單一的、乏味的,看似天然正確的媚俗玩意兒?

我們說楷書會束縛我們,難道行書和草書就能例外嗎?一個人如果不真正的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想法,永遠也打不開自己的視野。行草書和之前的東西一樣,他們也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一面,有他們都有的風格、法度,當然,也都會有他們各自的缺陷和不足,也都會讓一個人自己把自己裹進狹小的蠶蛹裡面,束縛自己。

所以,楷書無罪,罪在人心。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的定義不是用毛筆寫字的藝術,是用毛筆創作的藝術。楷書是書法創作的基礎,但完全不是書法創作,書法創作是藝術創造,即將楷書變自己創意的行、草。如果不是這樣,照搬寫古人創造的篆、隸、楷、行、草,都不是創作,統統屬於練基本功,即“蹲馬步”、走“梅花樁”。在武術界是不會出現戰敗一方計較勝方會不會走“梅花樁”、蹲“馬步”的問題,實力見分曉。在書法界卻反常,在看到別人的佳作時,轉移話題問別人楷書怎麼樣?原因是這些人畏懼創作、或不會創作、懶於創作實踐、或根本不懂書法、或故意誤導。書法是經得起審美的視覺(裸體)藝術,能出佳作、極品萬難,一旦出了,楷書功底不足掛齒,一定有很強的綜合素質和獨家字外功。舉例說明:一幅字波瀾不驚,卻道不盡,說不完……



智慧書法


學書法,無論你從篆,隸,行書哪種書體學起,最終繞不過楷書;楷書結體比隸書更嚴謹,點畫比其它書體更豐富。在沒有楷書的基礎上,行書,草書走不到顛峰。

至於題主的問題:有人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但它也是誤導了一代人書法欣賞眼光平庸的原因;首先肯定說:這怎麼可能呢,楷書從來不平庸。

人們把楷書看作學書的基礎,這沒有錯,先學楷書後習行草;把楷比作站,行如走,草如跑;即學會站,才能走,能走才能跑。

蘇東坡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不能壯語而輒言,無足取也”。明代文徵明在評祝允明書法時也曾說過:“今世觀希哲書者,往往賞其草聖之妙,而餘尤愛其楷法精絕,蓋楷法工則草自合,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聖名,則無本之學也”。

許多經驗證明,在沒有楷書基礎的字,易飄滑無力,不管你寫的如何花梢,終歸華而不實,必將消失在茫茫的書海里。




瀚墨無極


回答問題前,還是先說道一下“初戀”情懷吧。

一個朦朧中的少男少女,猛然間對異性有了心動,這個心動過程也只有當事人知道……儘管絕大多數人的“初戀”是毫無結果。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卻把 ”初戀者的形像” 深深的刻在了腦海之中……

(戀愛中人最好別去認證對方的初戀喔……)

《言歸正傳說楷書》

學齡前兒童基本上喜歡塗鴉,當兒童們上小學後,第一次接受到了寫字的規則與規矩(楷書),小學時代的兒童們幾乎都是如此,楷書就這麼成了兒童們的唯一。

進入中學後,隨著課目的增多,孩子們偷偷開始了自己的連筆書寫。然而,老師們又很負責任的告知他們,高考時有連筆書寫可能會沒有分數。

此時,孩子們心中對楷書服不服呢?就這樣,孩子們心中有了一個大眾的戀人~楷書 !

什麼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更別說草書了,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只要他(她)們沒有見識過的都認為就是“鬼畫符”!

所以,當下很多人除了看看楷書,其它字體還真沒有能力欣賞。而在繪畫上,只能看看寫實畫(像不像的底階層面)是一樣的困境!

再回頭敘說“初戀”——請不要停留在“初戀”上了,師哥靚娣世上很多的。

男人說:女人如花,而花有千姿百態之美啊……請學會賞美吧!大膽的去愛美吧!



呂永亮


我認為楷書筆法豐富完備、結體嚴謹,一筆一劃一字一行一節一章不能含糊,學習楷書確實能夠多方面逐步提高書法的審美和書寫能力,掌握書寫的法則和技巧,掌握了楷書,寫行草就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們來看看在這個問題上卓有成就的古人怎麼說的。

宋高宗之父宋徽宗應該說最有創新能力,他創造了新的書體——瘦金體。宋高宗也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在學書為什麼要先學楷書這個問題上他認為楷書“八法皆備”,學到了楷法,行草就可以放開來寫。

蘇軾也認為:“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蘇軾對先學楷書後學行草的道理還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康有為認為楷書沒學好就學草書,會一輩子寫不好楷書。他說:“若真書未成,亦勿遽學用筆如飛,習之既慣,則終身不能為真楷也。”

另外,楷書難寫難學,但正如蘇軾所言,“書貴難”,楷書像一把尺子,檢查出你敷衍、偷懶、不及格的地方。

以上這些名家的經驗之談我認為不必懷疑,不要去聽那些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人的話,更不要去聽那些不擇手段的混混的話。

楷書從來不平庸,從楷書學起吧!





大悔憶智冰



師範小王子


完全沒有誤導!!!!平不平庸取決每個人對書法藝術認知的高度層面 不是說寫楷的人在書法圈裡就是平庸的!舉例當代書法大家啟功 歐陽中石 他們都是當代的名家 國學大師!他們都寫楷書 難道他們對書法藝術的學習就平庸了嗎?完全不是的!!!完全取決於你本身對書法藝術正真的認知程度!認知程度就在平時的日積月累 對古文字的研究 中國書法史的研究 對書法美學的研究 這都是自己在平時要在古人那裡在書本里學的!!無論什麼字體都有每個字體的時代風格和烙印!!!!無論是靜態的 篆書 隸書 楷書 還是動態的行書 草書 都是像人類進化一樣 一點點演變而來 楷書字體端正 視為楷模 所以初學者一定要練好楷書 楷書就是人的骨架 血脈!骨架都沒有 再多的修飾和裝扮都是空的!每個字體的書寫都是有法度的!不是說胡亂寫 看著姿勢很瀟灑就是草書 草書是有草法的! 大家不要盲從的跟風學習!還有現在書協部分人自創吼書 射書!都是在敗壞我們中國書法 中國的傳統文化 一定要從源學起!從古人的貼裡學起!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你198021731


我個人認為,一個在學書法方面治學嚴謹的人,必須以楷書為起始站,在楷書水平上到一定臺階後,再談及其他,俗話說的好,人若不能立足,何以疾步而行?當然,如果只是寫著玩一玩,那就隨心所欲吧



筆談偶拾


這個問題在書界一直有爭議,爭議的焦點其實是書法各書體的王者之爭,深層問題在於楷書到底是不是書法藝術的基礎、或者說是宗主。

這個矛盾於是又牽連纏帶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學書法一定要從楷書學起嗎?寫不好楷書算不算合格的書法家?楷書學不好,是不是就必然學不好其他的書體?又或是,楷書學好了,其它書體自然而然就能寫好?……一系列問題的癥結,最終都是會回到楷書是否是基礎、母體、正宗的問題上來。



抱庸之見,楷書肯定不是其它書體的母體,這個從書法發展的客歸歷史進程,就很一目瞭然。楷書更不是其它書體的基礎,各種書體之間都存在廣泛聯繫,筆墨章結之法相互牽連貫通,從藝術性來講,它們是既有統一性又有獨立性的平等關係,無所謂誰就一定是誰的基礎。至於楷書才是書法藝術正宗的觀點,更屬無稽之談。越是抱有這樣觀點的人,恰好應了題主的疑問,楷書還真是扼殺了書法多元化的審美。

楷書被看作是書法的基礎,主要是初涉書法的初學者。比如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是田英章的正楷,所謂的對筆法結構的理解都只是建立在楷書之上,甚至不瞭解什麼是拙與妍,什麼是形與意,他們當然會堅持認為楷書最漂亮、最奧妙、最正統、最高端。這是一葉障目,無異於井底之蛙。



一般的書法學習,都是先學楷書再學其他書體,這是長久以來的固有習慣。先生好教,學生易學。少兒識文斷字為了方便識記,都是從楷書接觸文字的。楷書的通用性強,點畫平直規矩,便於先生拆字講解,也便於兒童臨摹習練。而其他書體,比如說行書草書,筆法結構章法更為複雜,相對較難掌握。故此,常人學書多從楷始。

楷書練久了,自會涉及其他書體,書法義理、法度技巧也會逐步豐潤並融匯通達,隨著對多種書體讀悟習練得越來越豐富,也自然會形成綜合的、立體的、多元的審美。反之,但如果泥入楷書不能自拔,始終抱楷為宗、認楷為主,那就沒得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