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腳氣與腳氣病,傻傻分不清楚


腳氣與腳氣病

大家都有得過腳氣的經驗吧?就是腳趾縫,腳底板出現紅斑,水泡,伴有明顯瘙癢的症狀。腳氣的發病率真的很高,因為其病因是足部的真菌感染,醫學病名是‘足癬’。由於真菌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廣泛存在,並且在溼熱的環境中很容易繁殖,而足部恰恰給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腳氣的發病率非常高!

腳氣與腳氣病,傻傻分不清楚

在臨床中,時常有患者問腳氣是不是缺乏維生素導致的。這是把腳氣和腳氣病搞混了!腳氣病是維生素B1缺乏症的俗稱,與真菌感染沒有任何關係。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B1,導致的一種營養缺乏性疾病。以厭食、軟弱、便閉、對稱性進行性多祌經炎、心肌功能不全,伴水腫和肌肉無力為特徵。中國古代醫典《內經》中已提及腳氣病,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的《急備千金要方》中對腳氣病也作了詳細描述。

腳氣與腳氣病,傻傻分不清楚

腳氣病主要發生在以大米(尤其是精白米)為主食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其病因中最主要的是人體對維生素B1的攝入不足。比如加工穀物過於精細;淘米過於反覆。如此這般,維生素B1並沒有經過消化道,而是直接進入了下水道。除此之外,烹調時間過長,在烹調中加入蘇打或其他鹼性物質都容易使硫胺素散失或破壞;缺乏肉食、豆製品、水果、青菜者也容易患此病。

此外,嬰幼兒患腳氣病的人數較多,這是由於嬰幼兒生長髮育迅速,對維生素B1的需要量相應增多,再加上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差,所以易患此病。

腳氣與腳氣病,傻傻分不清楚

所以,您如果再出現足部紅斑,出水,瘙癢的症狀,不要再與缺乏維生素聯繫在一起了,其實是真菌感染導致的足癬!


“腳氣”雖不算啥大病,卻能把人折磨的沒脾氣!最可怕的是,家裡要是出現了一個“腳氣”,若不及時“隔離”,極有可能全家淪陷,腳氣可能還會久治不愈,這是為啥呢?

這些治腳氣的法子,你用過嗎?

★1.抹大蒜能殺菌嗎?

✘刺激性大,別亂抹

很多人愛用土法子治腳氣,比如用大蒜塗抹患處。雖能起到暫時止癢的效果,但真去不了根。尤其是當患處已經被細菌感染,出現潰爛甚至流水的症狀時,再用刺激性較大的大蒜塗抹,只會加重患處感染。不適者還可能會造成刺激反應,出現紅腫症狀。

★2.醋泡腳,管用嗎?

✘能蓋住些腳臭味,不建議用

食用醋泡腳,可能會讓腳臭味不那麼明顯,但要想用這個殺真菌就太難為醋了。並不建議大家用醋來治腳氣,尤其是有水泡或潰瘍症狀的患者,容易導致傷口潰爛,甚至演變成蜂窩組織炎。

★3.熱水泡腳、泡溫泉、踩熱沙,能殺真菌?

✘都只能暫時止癢

足癬的真菌生命力很頑強,很難“消滅”。它可以在12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存活10分鐘。而泡腳水以及溫泉的溫度大約在40℃左右,不可能輕易殺死它。所以這些方法,頂多只能暫時止癢,對付真菌沒啥作用。另外,有腳氣去泡溫泉,反而容易將真菌傳染給其他人。

★誤區一:症狀一緩解就停止抹藥

用藥切記不能“見好就收”,抹了幾次藥,腳氣可能會得到緩解,但並不等於真菌被完全殺死了。就算沒“感覺”了,也要繼續堅持用藥4周左右。

★誤區二:只要把藥物塗抹在患部就可以了?

由於真菌感染初期可能會“不痛不癢”(沒什麼症狀),保險起見除了患處外,臨近的腳趾也都塗一下為好。

另外,真菌感染會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得了腳氣奇癢難忍,忍不了就是一陣狂摳。完事兒腳是爽了,卻害慘了手,若不及時清潔消毒,足癬很容易蔓延,變成手癬。接著,手又接觸身體的其它部位,癬就會蔓延開來,甚至引發股癬,通過性接觸相互傳染,從而影響夫妻生活。

★誤區三:藥都一樣,隨便抹抹都管用

乾燥型的腳氣——即腳底出現增厚、脫皮的症狀時,用藥以霜劑、膏劑藥物為主。

水泡糜爛型的腳氣——應先將患處處理得幹一點,用藥以乳膏、粉劑藥物為主。

★誤區四:腳氣等於腳氣病

腳氣病是因食物中維生素B1攝入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影響消化、神經和循環系統,有時也有一些足部症狀。而腳氣,俗稱足癬,是一種皮膚病。

怎麼避免傳染腳氣?

1.別一雙鞋穿到底

真菌喜歡潮溼溫暖的環境,老穿一雙鞋,正好為真菌創造了這樣的環境。尤其是夏季,對於腳愛出汗的人來說,儘量勤換鞋、勤晾曬。

2.別人家的拖鞋,別亂穿

出門住時,最好選擇一次性的無紡布拖鞋,衛生安全,也便於攜帶。去別人家做客時,只要你穿著襪子,染上足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若還是不放心,回家可將襪子及時更換並清洗晾曬。如果你湊巧光腳穿了一個腳氣患者的拖鞋,極有可能被傳染。

3.常洗常曬鞋襪!別忘消毒

鞋子和襪子,一定要常洗、常曬!如果確診有足癬,可以將咪康唑散撒於鞋襪中,有一定預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