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重慶麻辣燙?

在長沙上學的時候,有種還沒有走出重慶的感覺,因為我總能在街邊和外賣列表裡看到

正宗重慶麻辣燙,曾經懷著質疑吃過幾次,確實算不上美味。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其實,作為一個重慶土著,從未在山城的街上見過賣麻辣燙的店,除了便利店、小吃店裡的那種關東煮,我再也找不出什麼能將重慶與麻辣燙的聯繫起來。

那麼,麻辣燙會是重慶的鄰居——四川的美食嗎?

對於麻辣燙,百科詞條裡是這樣說的:

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四川省樂山市牛華鎮。最初是船工和縴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後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著擔子成了常客。如今,麻辣燙也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

如果百科的內容沒有進行編造,那麼麻辣燙的起源地應該是四川,並非重慶。

而在我向成都人旱獺求證時,卻又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成都街上大多都是冒菜,麻辣燙並不常見。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啊!麻辣燙到底是什麼呀?

麻辣燙的精髓在於湯料,需要提前把料炒好,放到經過長時間熬製而出的濃湯裡,再放入其他佐料進行調味。

根據煮熟所需時間的長短,放菜下鍋的順序也有所講究,比較容易煮熟的就後下,煮熟之後出鍋便可以吃了,根據口味還可以在碗里加入辣椒、蔥花等配料。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這樣看來,麻辣燙與重慶毛血旺、家常小火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還是有一處非常明顯的不同。

重慶人的重口味體現在每一道菜裡,不只是重鹽和重辣,重油才是重中之重,重慶火鍋講究7分油、3分水,在其他菜品裡油水的比例也格外的高。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相比之下,麻辣燙的油水就比較少了,約8分水、2分油,口味則清淡了許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楊國福麻辣燙。

楊國福麻辣燙

2003年,在哈爾濱永和街上,一家叫做楊記麻辣燙誕生了,第二年才更名為現在的楊國福麻辣燙。之後,僅用了7年的時間就將楊國福推向了全國,直到現在,他們已經開了5000家加盟店,甚至還把店開到了加拿大。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楊國福的成功是必然的,它的湯底非常特別,乳白色的湯汁尤其濃郁,更適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再加上自選菜品,稱重計價,最大的滿足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每味每客

在重慶,與楊國福走相同路線的是每味每客,卻要年輕得多,從2012年成立至今也只是在重慶主城的小範圍內小有成就,在外地就更是無人知曉了。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當楊國福這樣的大企業進軍重慶,會對本土的每味每客產生威脅嗎?其實不然。

每味每客雖與楊國福的模式基本一致,但前者在餐飲的內容方面更為全面,除了人們所說的“麻辣燙”,還有奶茶、楊枝甘露、燒仙草等甜品飲料。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除此之外,薯條、炸雞、牛排雖然與麻辣燙格格不入,但滿足了消費者多方面的需求,即使是衝著麻辣燙來的人,也會覺得單調,點一些別的小吃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最為關鍵的是每味每客更符合重慶人的口味,油水比例較高,菜品也更接近於重慶火鍋的燙菜。

所以我也更喜歡每味每客,麻辣鮮香,吃起來特別爽,不過,偶爾吃一次楊國福也是十分滿足的,特別是在冬天喝楊國福的湯,特別暖和。

全國的正宗重慶麻辣燙只是幌子,川渝人民表示:我們都沒吃過

儘管每味每客與傳統意義上的麻辣燙有所不同,但歸類為麻辣燙也並無大礙,你們覺得哪家麻辣燙最好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