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四大名著翻拍最難的是不是《西遊記》?

聽君說電影


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

這4本書,水滸傳跟三國演義屬於戰爭題材類,西遊記屬於玄幻(仙俠)類,而紅樓夢則屬於言情現實劇。

按道理來說,言情劇最好拍。但問題在於《紅樓夢》經過了歲月的洗禮,紅學家們的解讀,它已經成為了一本“神作”!它的難就難在它的神韻如何傳達!

個人,私以為,《紅樓夢》才是最難的那一部。

《三國》跟《水滸》在哪個年代都比較容易拍攝。而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西遊記》拍攝其實挺簡單,只是耗費巨大。利用互聯網技術,《西遊記》的特效絕對燃爆。這類題材視覺效果重於劇情!

而《紅樓夢》對服裝、髮型、食品、建築、風俗等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演員的演技更是巨大考驗!它要傳達的神韻,甚至於你經歷的少了,根本無法理解!一個你理解不了的東西,你又如何去表達?

《紅樓夢》的拍攝絕對是一向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對演員的演技也是巨大的考驗!!!


湘山寺小沙彌


大家好,我是非常觀世。作為一名文化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西遊記》開播到現在已經有31年了,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經典不可超越。86版的《西遊記》佔據了一代人的回憶,那個電視劇匱乏的年代,《西遊記》的成功可謂是空前的,大街小巷都傳唱著《敢問路在何方》。

其次86版的《西遊記》,拍攝條件艱苦,歷時6年才拍了25集,就這25集也是來之不易,期間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許多演員戴頭套化妝,一個人分飾幾個角色,中間又有經費不足中斷拍攝等等困難。

最後那時還沒有電腦高科技手段,《西遊記》裡都是摳圖,現在看來都有點落後,但在那個年代能弄成那樣的特效就不錯了。主創人員憑著一股精神,硬是完成了西遊記的拍攝工作。裡面的演職員沒有高工資,沒有大腕兒明星,需要的時候主角也要跑龍套,龍套更是跑龍套,雖然只有25集,但當時很有名的演員比如趙麗蓉,馬蘭,朱琳,楊春霞等等,很好地詮釋了角色。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文化領域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非常觀世


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衍生了眾多的影視作品,是中國文化的無價之寶、也是無可取代的內容IP。個人覺得86版西遊記的最難翻拍。1:拍攝時間:電視劇《西遊記》第一部拍攝時間從1982年至1988年,歷時6年才拍攝完成共25集。1982年8月拍攝《除妖烏雞國》,於當年國慶節試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給了西遊劇組巨大的信心來拍好這部劇。1982年至1985年拍了《三打白骨精》等前11集,於1986年春節期間正式播出,所以央視版西遊記才叫86版。1986-1988年拍攝了《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趣經女兒國》等後14集,88年2月1日開始播出了全部25集。

拍攝難度:導演楊潔從接到拍攝《西遊記》的任務開始,就面臨著很多難題。首先是國內從來沒有拍攝過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此前雖然有日本和臺灣都拍過,但是唐僧不是女的就是哭著喊著要跟妖怪結婚,所以角色造型方面無從借鑑。

還有就是技術問題,82年剛拍試播集的時候,特技是什麼導演都不清楚,怎麼拍也拍不出效果。後來受到名人指點,楊潔導演才知道有吊威亞這東西,於是跑到香港現學的!以至於師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亞,都要為自己活下來而感到慶幸!

劇組沒有白馬,就用黑馬刷白替代。馬到河裡下雨啥的,又變一匹黑馬!“豬八戒”的耳朵經常掉,當年拍戲因為特技條件差,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摳腳看劇


最難的是《紅樓夢》

《西遊記》翻拍,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那些特技鏡頭都可以解決,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故事架構和主題思想明確,雖然裡面有一些宏大的戰爭場面,尤其是《三國演義》,拍起來不會太困難。

但《紅樓夢》翻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難就難在原著本身就充滿神秘和複雜,以及後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割裂會讓結局的方向很難定位,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很多人對《紅樓夢》有著不同的解讀,所以要拍出符合原著又符合大眾主流審美觀的電視劇難度真的很大。87版《紅樓夢》拍的節奏有些快,架構線條有點兒粗曠,但絕對是經典;李少紅版的就算了吧,還不如讀原著;若是再有哪位大編劇大導演再集合一班精英人馬翻拍一下,也是幸事,不過要說超越87版,很難,風險極大!

歐陽奮強的賈寶玉,陳曉旭的林黛玉,張莉的薛寶釵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了原著,已成永恆經典,就連雍容華貴的賈母史太君和大智若愚的劉姥姥也是光芒萬丈的配角!所以說裡面的角色幾乎都是經典,要想超越真的太難了!


醉言南行


一部好的電視劇 必須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定的好口碑 ,一定的播放量,以及觀眾的認可,超高的人氣等等……。有了這些支持才可以稱為好的電視劇。

先說影響力

西遊記國人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就連外國友人都知道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裡有一個超級英雄孫悟空。

口碑

不用多說,有人喜歡就有人不喜歡,但從年年假期三世同堂圍的電視看西遊記的場景來看喜歡的人不在少數。

播放量

播放量我們不看數據,即使隨機在大街上找幾個路人問他看過幾次西遊記,每個人不會少於5次,有多少人即使能背下臺詞來還說每一集看的那麼認真入迷。

觀眾認可

即使西遊記那麼多的“穿幫鏡頭”觀眾很少吐槽,是觀眾“包庇”麼?我不這麼認為,因為當時條件之艱苦,經費有限,設備不全,一人演多個角色,等等……我們不知道甚至想象不到的困難,所以觀眾選擇了理解,甚至是“包庇”。因為既然認可 ,就沒有必要去挑一些沒有辦法避免的“穿幫”問題。

人氣

西遊記的人氣,看看近年來翻拍的電視劇,電影,動漫,動畫,周邊產品。你就知道西遊記的人氣有多高了。

至於說為啥翻拍西遊記難度大,尤其是86版的西遊記,因為是經典。

啥是經典 個人覺得經典多一點有點多餘, 少一點有點不足。

但就是這看似完美,實際有點瑕疵的西遊記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其他名著也有難度,只是我比較喜歡西遊記,也是我稍稍能看懂的,才說說自己的想法。其它名著我看的少,也看不太懂,所以就不去評論了。






何處可放羊


個人覺得最難拍的是西遊記,先說說西遊記難拍之處吧,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西遊記》於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2000年,《西遊記續集》在央視開播。

1986年版的《西遊記》,已經播出31年,是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也是一代人的永恆回憶。《西遊記》劇組1982年2月份開始籌備,中間邊拍邊播,因為費用限制,原定的30集壓縮到25集,直到1987年底才算完成最終制作,很多情節沒拍,導演和演員都感到很遺憾。後來條件允許,1998年至1999年又補充了《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中缺少的部分,即16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續集》,為《西遊記原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跟市場經濟一樣,當時娛樂文化產業市場化剛剛起步。技術是障礙、演員要借,各種程序難度很大,還遭受了不少來自體制內和社會上的爭議。在《西遊記》艱難地拍攝時,央視內部也有不少質疑:“不該拿這麼多的錢讓劇組去遊山玩水!”1986年,劇組正在紹興拍戲,一個由財政部、廣電部和央視組成的調查組,調查劇組“亂花錢、不拍戲、專門遊山玩水”的問題。但是調查組很快就跟劇組一同拉鋼絲、抬機器,幫助幹活,臨走時還說:“沒想到你們條件那麼差,那麼辛苦”。

從1982年開始,每年春節導演楊潔都會拿出一兩集《西遊記》播放,以滿足觀眾的要求。1986年春節前夕,楊潔剪輯出相對完整的11集一起播出,觀眾反應熱烈。但在這之後楊潔卻得到一個消息,臺裡說預算沒有了,想讓《西遊記》停拍。熱情高漲的劇組無法接受,提出要自己找錢拍戲。楊潔跟臺領導提議:“我們自己找錢拍,後面的版權歸我們,行不?”臺領導反問:“你的版權?你是哪兒的?”楊潔就在版權問題上讓了步:“只要能拍完就行。”

方案通過了,全劇組開始到處拉贊助,經歷了多次挫折後,製片副主任李鴻昌從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找了三百萬資金。但劇組沒有想到的是,這三百萬資金根本支撐不到全劇拍完。市場經濟環境下,物價上漲很快,製片成本高了,選好的景也變成旅遊景點開始收費了,但劇組人員的報酬還跟6年前一樣:每集最高90元,最低30元。在這種情況下,楊潔忍痛割捨了5集,1986版《西遊記》就只剩下25集。1998年,楊潔拉著已經步入中年的主演們又拍攝了《西遊記》續集,目的是把1987年沒拍完的戲補完。但各種環境條件都變了,儘管有了更好的設備和條件,《西遊記》續集卻遠遠達不到老版的輝煌。

本身這部戲的拍攝就是很困難的,比如騰雲駕霧這個鏡頭在當時的拍攝就很困難,此類危險性高的鏡頭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再一個就是場景,《西遊記》的拍攝需要去不同的地方取不同的景,高山、河流、大海還有山洞等等,也要花費很多時間;另外就是特技鏡頭的處理了,後期的製作也很費時間,特別是早期的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就更困難了。

當然也正因為當時的技術不高,拍攝不容易,所以導演和演員更注重表演的細膩,整個劇組也是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經歷了重重的困難,劇組成員就更加珍惜拍攝的機會和團結的力量。因此第一部拍下來,人們看到的是非常精典的作品。相比較而言續集就不一樣了,包括其他神話劇,都利用了很多現代技術手段,有些難度大的鏡頭根本不用拍攝,技術合成就可以了,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效果就不是很真實了,但可能會比較華麗。個人覺得西遊記是最難翻拍的




一隻可愛的開心果


個人感覺上,四大名著中最難拍好電視劇的應該是紅樓夢。

順便說一下四大名著拍成電視劇的難點以及現有電視劇的不足吧。

西遊記——這個應該是越來越好拍了,西遊記這部作品按照原著就很好看了,更加值得琢磨的是視覺特效問題,畢竟是神話小說,天馬行空的神仙法術什麼的才是吸引人的點,過去的老版西遊記看的就是個情懷,內容已經完全改成了孫悟空打妖怪,反倒是張紀中版還算不錯,但是由於資金問題沒有將前期設定的感覺拍出來,有些遺憾,但是其中各個不同地域風土人情服飾建築什麼的都設計不錯。還是那句話,有錢有態度的話,拍好西遊記難度不大。

水滸傳——水滸傳的敘事其實一開始是比較散的,後來慢慢匯聚到梁山聚義後才出現大規模軍陣類的場面,其中比較重視各個英雄好漢個人形象的描寫,所以只要把原著吃透了,形象塑造得準,拍起來其實難度也不大,老版水滸傳其實就非常不錯,所差之處也僅僅是拍攝技術而已,而新版水滸就差強人意了,尤其是宋江魯智深林沖武松等關鍵人物改得面目全非。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場面宏大,且描述的是一段智計陰謀戰亂紛爭的亂世歷史,難點在於對於戰爭場面的把控以及智計陰謀的描寫,戰爭場面要宏大但不能亂,智計要清晰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展示。老版三國其實做的還算不錯,問題也只是侷限於當時的拍攝技術和手法而已,新三國比較差,改得既不尊重歷史,也不尊重小說,我覺得還不如去拍個火鳳燎原呢。

紅樓夢——紅樓夢其實是最難的了,論文學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紅樓夢在四大名著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說一萬個人眼中對於紅樓夢就會有一萬種理解,加上這本書裡頭隱喻的地方太多,要想拍出來很不容易。還有就是這書只有前80回,後面的結局只是公認比較認可高鶚續的而已,其實有好多種結局的,但所有結局都沒有完全承接前面的隱喻部分,所以可以說所有的結局都不是完美的,這點也給創作劇本造成了困難。很多隱喻你拍了未必表現得好,即使表現得還不錯,最後結局的地方也未必接得住。新版就不必說了,造型突兀,氛圍更是整的跟聊齋有一拼,可以說導演有想法,但是力氣使錯了地方。老版人物造型比較深入人心,其實印象深刻的也就是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幾個而已,然而給我的感覺導演沒有想法,就書上怎麼寫就怎麼拍的,就好像一個人講故事一樣,講得好的會有自己的風格,而老版紅樓夢給我感覺拍的很像是tts軟件轉製成的語音一樣,沒有風格。






冰河影視快車


四大名著翻拍,我覺得最難的應該是《西遊記》。

《西遊記》開播到現在已經有31年了,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經典不可超越。86版的《西遊記》佔據了一代人的回憶,那個電視劇匱乏的年代,《西遊記》的成功可謂是空前的,大街小巷都傳唱著《敢問路在何方》。

86版的《西遊記》,拍攝條件艱苦,歷時6年才拍了25集,就這25集也是來之不易,期間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許多演員戴頭套化妝,一個人分飾幾個角色,中間又有經費不足中斷拍攝等等困難。那時還沒有電腦高科技手段,《西遊記》裡都是摳圖,現在看來都有點落後,但在那個年代能弄成那樣的特效就不錯了。主創人員憑著一股精神,硬是完成了西遊記的拍攝工作。裡面的演職員沒有高工資,沒有大腕兒明星,需要的時候主角也要跑龍套,龍套更是跑龍套,雖然只有25集,但當時很有名的演員比如趙麗蓉,馬蘭,朱琳,楊春霞等等,很好地詮釋了角色。

《西遊記》還有一個特點是忠實於原著。沒有亂改,採景也儘量於原著相符。多種原因造就了西遊記的成功,至今已有2000多次的重播。所以四大名著翻拍,《西遊記》是最難的。


納言敏行的朝花夕拾


大家好,我是玉生。我認為四大名著中最難翻拍的是《紅樓夢》,而不是《西遊記》。86版《西遊記》非常很經典,演員的精彩演繹深入人心,但是受限於當時的特效水平,放在今天來是已經顯得很落伍了。再加上現在的西遊題材電影、電視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的高票房電影作品。和《紅樓夢》相比,並沒有很大的翻拍難度。

為什麼說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最難翻拍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下面我進行一一闡述。

1.《紅樓夢》版本多,後四十回爭議大

《紅樓夢》版本很多,現在最流行的是高鶚續寫的程乙本。雖然受眾最廣,但是爭議很大,很多讀者,尤其是從事文學工作的人士是極其反感續寫版本,稱其為“狗尾續貂”。在這種情況下,拍攝《紅樓夢》電視劇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承擔著很大的收視風險,有可能遭到罵名。

2.87版《紅樓夢》的講究,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

87版《紅樓夢》的演員有講究。在87版《紅樓夢》開拍之前,全國進行海選,並組織演員集中培訓三年,學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大家一起學習、培養感情,為精彩演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演員們就像是上了一個“紅樓夢”大學。試想,在今天如此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哪個導演、演員願意花三年時間準備一部戲?

87版《紅樓夢》的劇本也是很有講究的。《紅樓夢》的劇本是由周汝昌等一眾著名的紅學大師集體修改完善的,其中後四十回做了顛覆性的修改,力求貼近曹雪芹的原意,還原一個真實的《紅樓夢》。

3.87版《紅樓夢》已經深入人心,先入為主

87版《紅樓夢》拍攝的非常成功,演員的演繹堪稱完美,毫無瑕疵。觀眾們已經認可陳曉旭就是林黛玉,歐陽奮強就是賈寶玉了。沒有導演、演員敢輕易挑戰電視劇和角色。李少紅10版《紅樓夢》無疑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也經歷了海選演員、搭設大型場景等工作,但是口碑卻是慘不忍睹。和87版《紅樓夢》對比,完全是體無完膚。

如果沒有87版《紅樓夢》這麼深入人心、先入為主,或許10版《紅樓夢》不至於被噴的這麼慘。

綜上所述,《紅樓夢》本身就難以拍攝,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時代背景,導演、編劇、演員等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是很難拍出精品;而87版《紅樓夢》的成功,又成為了《紅樓夢》翻拍不可能逾越的高峰。所以,我認為四大名著裡《紅樓夢》是最難翻拍的。



玉生侃紅樓


《西遊記》要用到大量的歌曲配音,電視劇共14首歌曲,每一首都韻律優美,跟劇情有完美的契合度,從作詞再到作曲都堪稱經典,它是四大名著改編電視劇裡配樂最難的一部。

跟其他三部名著不同,尤其是跟《紅樓夢》不同,《紅樓夢》有大把大把的古詩詞,《葬花吟》《枉凝眉》等等等等,都可以從原著裡就地取材,一抓一大把,頂多再多個編曲。而《西遊記》不同,歌曲得重新創作。

比如《天竺少女》《大聖歌》《女兒情》《雷宮訊音》《敢問路在何方》《何必西天萬里遙》,都是創新,填詞、作曲都是從無到有,關鍵問題是這些歌、曲做得非常到位,比如裡面的《大聖歌》寫得氣勢磅礴,《女兒情》就寫得婉轉纏綿。

《大聖歌》:騰雲駕霧,追風逐電,一個跟頭,十萬八千,火眼金睛,銅頭鐵肩,威風凜凜……扯開如意金箍棒,打它個地覆天也翻,強者為尊應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一腔熱血一身膽……寫出了齊天大聖的英姿勃發。

《女兒情》: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依,愛戀依……寫出了女兒國國王對唐僧的情意濃濃。

而小編最喜歡的一首是《何必西天萬里遙》,詞做得太美了,是當時杏花仙子唱給唐僧聽的: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芍藥豔吶梨花嬌,怎比我雨潤紅姿嬌,雨潤紅姿嬌……歌詞做得非常非常優美。

而裡頭的《天竺少女》是一首印度歌曲,由李玲玉演唱:是誰送你來到我身邊,是那圓圓的明月 明月,是那潺潺的山泉,是那潺潺的山泉……薩里瓦……薩里瓦……當時大陸根本沒有會唱印度歌曲的,這首歌的創作純屬模仿,想不到最後模仿得像模像樣。

而以上幾首經典歌曲基本都出自閻肅、許鏡清老師之手,請大家記住這兩位老前輩的名字,小編最最最喜歡的是他創作的那首《敢問路在何方》,每當音樂響起,全是滿滿回憶,暖暖的: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

除了歌曲還有音樂,片子最開始,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那首曲子把架子鼓、貝斯跟古箏、琵琶結合起來,它的優美程度,跟片子的契合度,非常高,一中一西,它也出自許鏡清老師之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它叫《雲宮迅音》西遊記最難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