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四大名著翻拍最难的是不是《西游记》?

听君说电影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这4本书,水浒传跟三国演义属于战争题材类,西游记属于玄幻(仙侠)类,而红楼梦则属于言情现实剧。

按道理来说,言情剧最好拍。但问题在于《红楼梦》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红学家们的解读,它已经成为了一本“神作”!它的难就难在它的神韵如何传达!

个人,私以为,《红楼梦》才是最难的那一部。

《三国》跟《水浒》在哪个年代都比较容易拍摄。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西游记》拍摄其实挺简单,只是耗费巨大。利用互联网技术,《西游记》的特效绝对燃爆。这类题材视觉效果重于剧情!

而《红楼梦》对服装、发型、食品、建筑、风俗等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演员的演技更是巨大考验!它要传达的神韵,甚至于你经历的少了,根本无法理解!一个你理解不了的东西,你又如何去表达?

《红楼梦》的拍摄绝对是一向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演员的演技也是巨大的考验!!!


湘山寺小沙弥


大家好,我是非常观世。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所帮助。

首先《西游记》开播到现在已经有31年了,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经典不可超越。86版的《西游记》占据了一代人的回忆,那个电视剧匮乏的年代,《西游记》的成功可谓是空前的,大街小巷都传唱着《敢问路在何方》。

其次86版的《西游记》,拍摄条件艰苦,历时6年才拍了25集,就这25集也是来之不易,期间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许多演员戴头套化妆,一个人分饰几个角色,中间又有经费不足中断拍摄等等困难。

最后那时还没有电脑高科技手段,《西游记》里都是抠图,现在看来都有点落后,但在那个年代能弄成那样的特效就不错了。主创人员凭着一股精神,硬是完成了西游记的拍摄工作。里面的演职员没有高工资,没有大腕儿明星,需要的时候主角也要跑龙套,龙套更是跑龙套,虽然只有25集,但当时很有名的演员比如赵丽蓉,马兰,朱琳,杨春霞等等,很好地诠释了角色。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文化领域相关的文章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非常观世


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衍生了众多的影视作品,是中国文化的无价之宝、也是无可取代的内容IP。个人觉得86版西游记的最难翻拍。1:拍摄时间: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部拍摄时间从1982年至1988年,历时6年才拍摄完成共25集。1982年8月拍摄《除妖乌鸡国》,于当年国庆节试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给了西游剧组巨大的信心来拍好这部剧。1982年至1985年拍了《三打白骨精》等前11集,于1986年春节期间正式播出,所以央视版西游记才叫86版。1986-1988年拍摄了《大战红孩儿》、《斗法降三怪》、《趣经女儿国》等后14集,88年2月1日开始播出了全部25集。

拍摄难度:导演杨洁从接到拍摄《西游记》的任务开始,就面临着很多难题。首先是国内从来没有拍摄过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此前虽然有日本和台湾都拍过,但是唐僧不是女的就是哭着喊着要跟妖怪结婚,所以角色造型方面无从借鉴。

还有就是技术问题,82年刚拍试播集的时候,特技是什么导演都不清楚,怎么拍也拍不出效果。后来受到名人指点,杨洁导演才知道有吊威亚这东西,于是跑到香港现学的!以至于师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亚,都要为自己活下来而感到庆幸!

剧组没有白马,就用黑马刷白替代。马到河里下雨啥的,又变一匹黑马!“猪八戒”的耳朵经常掉,当年拍戏因为特技条件差,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抠脚看剧


最难的是《红楼梦》

《西游记》翻拍,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那些特技镜头都可以解决,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故事架构和主题思想明确,虽然里面有一些宏大的战争场面,尤其是《三国演义》,拍起来不会太困难。

但《红楼梦》翻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就难在原著本身就充满神秘和复杂,以及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割裂会让结局的方向很难定位,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很多人对《红楼梦》有着不同的解读,所以要拍出符合原著又符合大众主流审美观的电视剧难度真的很大。87版《红楼梦》拍的节奏有些快,架构线条有点儿粗旷,但绝对是经典;李少红版的就算了吧,还不如读原著;若是再有哪位大编剧大导演再集合一班精英人马翻拍一下,也是幸事,不过要说超越87版,很难,风险极大!

欧阳奋强的贾宝玉,陈晓旭的林黛玉,张莉的薛宝钗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了原著,已成永恒经典,就连雍容华贵的贾母史太君和大智若愚的刘姥姥也是光芒万丈的配角!所以说里面的角色几乎都是经典,要想超越真的太难了!


醉言南行


一部好的电视剧 必须有一定的影响力,一定的好口碑 ,一定的播放量,以及观众的认可,超高的人气等等……。有了这些支持才可以称为好的电视剧。

先说影响力

西游记国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就连外国友人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里有一个超级英雄孙悟空。

口碑

不用多说,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但从年年假期三世同堂围的电视看西游记的场景来看喜欢的人不在少数。

播放量

播放量我们不看数据,即使随机在大街上找几个路人问他看过几次西游记,每个人不会少于5次,有多少人即使能背下台词来还说每一集看的那么认真入迷。

观众认可

即使西游记那么多的“穿帮镜头”观众很少吐槽,是观众“包庇”么?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当时条件之艰苦,经费有限,设备不全,一人演多个角色,等等……我们不知道甚至想象不到的困难,所以观众选择了理解,甚至是“包庇”。因为既然认可 ,就没有必要去挑一些没有办法避免的“穿帮”问题。

人气

西游记的人气,看看近年来翻拍的电视剧,电影,动漫,动画,周边产品。你就知道西游记的人气有多高了。

至于说为啥翻拍西游记难度大,尤其是86版的西游记,因为是经典。

啥是经典 个人觉得经典多一点有点多余, 少一点有点不足。

但就是这看似完美,实际有点瑕疵的西游记是多少人的青春回忆。

其他名著也有难度,只是我比较喜欢西游记,也是我稍稍能看懂的,才说说自己的想法。其它名著我看的少,也看不太懂,所以就不去评论了。






何处可放羊


个人觉得最难拍的是西游记,先说说西游记难拍之处吧,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崔景富、闫怀礼、刘大刚等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西游记》于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2000年,《西游记续集》在央视开播。

1986年版的《西游记》,已经播出31年,是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也是一代人的永恒回忆。《西游记》剧组1982年2月份开始筹备,中间边拍边播,因为费用限制,原定的30集压缩到25集,直到1987年底才算完成最终制作,很多情节没拍,导演和演员都感到很遗憾。后来条件允许,1998年至1999年又补充了《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中缺少的部分,即16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续集》,为《西游记原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跟市场经济一样,当时娱乐文化产业市场化刚刚起步。技术是障碍、演员要借,各种程序难度很大,还遭受了不少来自体制内和社会上的争议。在《西游记》艰难地拍摄时,央视内部也有不少质疑:“不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剧组去游山玩水!”1986年,剧组正在绍兴拍戏,一个由财政部、广电部和央视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剧组“乱花钱、不拍戏、专门游山玩水”的问题。但是调查组很快就跟剧组一同拉钢丝、抬机器,帮助干活,临走时还说:“没想到你们条件那么差,那么辛苦”。

从1982年开始,每年春节导演杨洁都会拿出一两集《西游记》播放,以满足观众的要求。1986年春节前夕,杨洁剪辑出相对完整的11集一起播出,观众反应热烈。但在这之后杨洁却得到一个消息,台里说预算没有了,想让《西游记》停拍。热情高涨的剧组无法接受,提出要自己找钱拍戏。杨洁跟台领导提议:“我们自己找钱拍,后面的版权归我们,行不?”台领导反问:“你的版权?你是哪儿的?”杨洁就在版权问题上让了步:“只要能拍完就行。”

方案通过了,全剧组开始到处拉赞助,经历了多次挫折后,制片副主任李鸿昌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找了三百万资金。但剧组没有想到的是,这三百万资金根本支撑不到全剧拍完。市场经济环境下,物价上涨很快,制片成本高了,选好的景也变成旅游景点开始收费了,但剧组人员的报酬还跟6年前一样:每集最高90元,最低30元。在这种情况下,杨洁忍痛割舍了5集,1986版《西游记》就只剩下25集。1998年,杨洁拉着已经步入中年的主演们又拍摄了《西游记》续集,目的是把1987年没拍完的戏补完。但各种环境条件都变了,尽管有了更好的设备和条件,《西游记》续集却远远达不到老版的辉煌。

本身这部戏的拍摄就是很困难的,比如腾云驾雾这个镜头在当时的拍摄就很困难,此类危险性高的镜头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再一个就是场景,《西游记》的拍摄需要去不同的地方取不同的景,高山、河流、大海还有山洞等等,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另外就是特技镜头的处理了,后期的制作也很费时间,特别是早期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更困难了。

当然也正因为当时的技术不高,拍摄不容易,所以导演和演员更注重表演的细腻,整个剧组也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经历了重重的困难,剧组成员就更加珍惜拍摄的机会和团结的力量。因此第一部拍下来,人们看到的是非常精典的作品。相比较而言续集就不一样了,包括其他神话剧,都利用了很多现代技术手段,有些难度大的镜头根本不用拍摄,技术合成就可以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效果就不是很真实了,但可能会比较华丽。个人觉得西游记是最难翻拍的




一只可爱的开心果


个人感觉上,四大名著中最难拍好电视剧的应该是红楼梦。

顺便说一下四大名著拍成电视剧的难点以及现有电视剧的不足吧。

西游记——这个应该是越来越好拍了,西游记这部作品按照原著就很好看了,更加值得琢磨的是视觉特效问题,毕竟是神话小说,天马行空的神仙法术什么的才是吸引人的点,过去的老版西游记看的就是个情怀,内容已经完全改成了孙悟空打妖怪,反倒是张纪中版还算不错,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将前期设定的感觉拍出来,有些遗憾,但是其中各个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服饰建筑什么的都设计不错。还是那句话,有钱有态度的话,拍好西游记难度不大。

水浒传——水浒传的叙事其实一开始是比较散的,后来慢慢汇聚到梁山聚义后才出现大规模军阵类的场面,其中比较重视各个英雄好汉个人形象的描写,所以只要把原著吃透了,形象塑造得准,拍起来其实难度也不大,老版水浒传其实就非常不错,所差之处也仅仅是拍摄技术而已,而新版水浒就差强人意了,尤其是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关键人物改得面目全非。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场面宏大,且描述的是一段智计阴谋战乱纷争的乱世历史,难点在于对于战争场面的把控以及智计阴谋的描写,战争场面要宏大但不能乱,智计要清晰但不能简单粗暴地展示。老版三国其实做的还算不错,问题也只是局限于当时的拍摄技术和手法而已,新三国比较差,改得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小说,我觉得还不如去拍个火凤燎原呢。

红楼梦——红楼梦其实是最难的了,论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一万个人眼中对于红楼梦就会有一万种理解,加上这本书里头隐喻的地方太多,要想拍出来很不容易。还有就是这书只有前80回,后面的结局只是公认比较认可高鹗续的而已,其实有好多种结局的,但所有结局都没有完全承接前面的隐喻部分,所以可以说所有的结局都不是完美的,这点也给创作剧本造成了困难。很多隐喻你拍了未必表现得好,即使表现得还不错,最后结局的地方也未必接得住。新版就不必说了,造型突兀,氛围更是整的跟聊斋有一拼,可以说导演有想法,但是力气使错了地方。老版人物造型比较深入人心,其实印象深刻的也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几个而已,然而给我的感觉导演没有想法,就书上怎么写就怎么拍的,就好像一个人讲故事一样,讲得好的会有自己的风格,而老版红楼梦给我感觉拍的很像是tts软件转制成的语音一样,没有风格。






冰河影视快车


四大名著翻拍,我觉得最难的应该是《西游记》。

《西游记》开播到现在已经有31年了,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经典不可超越。86版的《西游记》占据了一代人的回忆,那个电视剧匮乏的年代,《西游记》的成功可谓是空前的,大街小巷都传唱着《敢问路在何方》。

86版的《西游记》,拍摄条件艰苦,历时6年才拍了25集,就这25集也是来之不易,期间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许多演员戴头套化妆,一个人分饰几个角色,中间又有经费不足中断拍摄等等困难。那时还没有电脑高科技手段,《西游记》里都是抠图,现在看来都有点落后,但在那个年代能弄成那样的特效就不错了。主创人员凭着一股精神,硬是完成了西游记的拍摄工作。里面的演职员没有高工资,没有大腕儿明星,需要的时候主角也要跑龙套,龙套更是跑龙套,虽然只有25集,但当时很有名的演员比如赵丽蓉,马兰,朱琳,杨春霞等等,很好地诠释了角色。

《西游记》还有一个特点是忠实于原著。没有乱改,采景也尽量于原著相符。多种原因造就了西游记的成功,至今已有2000多次的重播。所以四大名著翻拍,《西游记》是最难的。


纳言敏行的朝花夕拾


大家好,我是玉生。我认为四大名著中最难翻拍的是《红楼梦》,而不是《西游记》。86版《西游记》非常很经典,演员的精彩演绎深入人心,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特效水平,放在今天来是已经显得很落伍了。再加上现在的西游题材电影、电视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的高票房电影作品。和《红楼梦》相比,并没有很大的翻拍难度。

为什么说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最难翻拍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下面我进行一一阐述。

1.《红楼梦》版本多,后四十回争议大

《红楼梦》版本很多,现在最流行的是高鹗续写的程乙本。虽然受众最广,但是争议很大,很多读者,尤其是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士是极其反感续写版本,称其为“狗尾续貂”。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红楼梦》电视剧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承担着很大的收视风险,有可能遭到骂名。

2.87版《红楼梦》的讲究,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

87版《红楼梦》的演员有讲究。在87版《红楼梦》开拍之前,全国进行海选,并组织演员集中培训三年,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大家一起学习、培养感情,为精彩演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员们就像是上了一个“红楼梦”大学。试想,在今天如此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哪个导演、演员愿意花三年时间准备一部戏?

87版《红楼梦》的剧本也是很有讲究的。《红楼梦》的剧本是由周汝昌等一众著名的红学大师集体修改完善的,其中后四十回做了颠覆性的修改,力求贴近曹雪芹的原意,还原一个真实的《红楼梦》。

3.87版《红楼梦》已经深入人心,先入为主

87版《红楼梦》拍摄的非常成功,演员的演绎堪称完美,毫无瑕疵。观众们已经认可陈晓旭就是林黛玉,欧阳奋强就是贾宝玉了。没有导演、演员敢轻易挑战电视剧和角色。李少红10版《红楼梦》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也经历了海选演员、搭设大型场景等工作,但是口碑却是惨不忍睹。和87版《红楼梦》对比,完全是体无完肤。

如果没有87版《红楼梦》这么深入人心、先入为主,或许10版《红楼梦》不至于被喷的这么惨。

综上所述,《红楼梦》本身就难以拍摄,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导演、编剧、演员等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是很难拍出精品;而87版《红楼梦》的成功,又成为了《红楼梦》翻拍不可能逾越的高峰。所以,我认为四大名著里《红楼梦》是最难翻拍的。



玉生侃红楼


《西游记》要用到大量的歌曲配音,电视剧共14首歌曲,每一首都韵律优美,跟剧情有完美的契合度,从作词再到作曲都堪称经典,它是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里配乐最难的一部。

跟其他三部名著不同,尤其是跟《红楼梦》不同,《红楼梦》有大把大把的古诗词,《葬花吟》《枉凝眉》等等等等,都可以从原著里就地取材,一抓一大把,顶多再多个编曲。而《西游记》不同,歌曲得重新创作。

比如《天竺少女》《大圣歌》《女儿情》《雷宫讯音》《敢问路在何方》《何必西天万里遥》,都是创新,填词、作曲都是从无到有,关键问题是这些歌、曲做得非常到位,比如里面的《大圣歌》写得气势磅礴,《女儿情》就写得婉转缠绵。

《大圣歌》:腾云驾雾,追风逐电,一个跟头,十万八千,火眼金睛,铜头铁肩,威风凛凛……扯开如意金箍棒,打它个地覆天也翻,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一腔热血一身胆……写出了齐天大圣的英姿勃发。

《女儿情》: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爱恋依,爱恋依……写出了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情意浓浓。

而小编最喜欢的一首是《何必西天万里遥》,词做得太美了,是当时杏花仙子唱给唐僧听的: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艳呐梨花娇,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歌词做得非常非常优美。

而里头的《天竺少女》是一首印度歌曲,由李玲玉演唱: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圆圆的明月 明月,是那潺潺的山泉,是那潺潺的山泉……萨里瓦……萨里瓦……当时大陆根本没有会唱印度歌曲的,这首歌的创作纯属模仿,想不到最后模仿得像模像样。

而以上几首经典歌曲基本都出自阎肃、许镜清老师之手,请大家记住这两位老前辈的名字,小编最最最喜欢的是他创作的那首《敢问路在何方》,每当音乐响起,全是满满回忆,暖暖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除了歌曲还有音乐,片子最开始,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那首曲子把架子鼓、贝斯跟古筝、琵琶结合起来,它的优美程度,跟片子的契合度,非常高,一中一西,它也出自许镜清老师之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它叫《云宫迅音》西游记最难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