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骨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下樓梯?

很多老人,冬天寧願住農村沒暖氣的平房,也不願意去都市有暖氣的樓房,因為下趟樓實在太痛苦了。隨著年紀增長,膝蓋逐漸磨損、老化,「骨性關節炎」這病,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有了骨性關節炎,會感到膝蓋疼痛、僵硬,腿沒力量...上下樓梯時,大多有一種感覺:


上樓還好,就怕下樓。


因為與「上樓梯」相比,「下樓梯」時需要用更強的肌肉力量來穩定關節和身體,膝蓋需要彎曲更大的角度,關節面需要承擔更大的衝擊力,後者意味著更嚴重的磨損。


儘管所有的醫生和指南都會建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都應儘可能避免上下樓。但現實卻是:隨著城市化的進展,所有的房子都在越蓋越高,即便有電梯,我們在生活中也無法避免的,要經常上下樓梯。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在不得不下樓梯時,儘可能地減少對膝蓋的影響呢?那就是:

「倒退著」下樓


2010 年,日本Masaki Hasegawa教授的團隊就通過科學試驗驗證了:


對於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倒退著」下樓比「向前走」下樓,到底好在哪?


他們選擇了 7 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女患者,讓她們分別用「向前走」和「倒退著」兩種方式下樓。


骨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下樓梯?

原文中介紹的特製實驗用三級臺階。寬30cm,高度依次10、15和20cm。臺階下有壓力感受板。臺階旁邊有扶手以確保安全,允許患者輕輕扶,但不允許借力推拉。


然後用紅外三維運動分析系統,結合壓力平板傳感器,對比分析兩種下樓方式時,雙腿各個關節的活動角度、活動範圍以及關節受力情況。最後他們得出了非常有趣且有指導意義的結論:


1 雙腿各關節的活動角度和活動範圍


與「向前走」下樓相比,「倒退著」下樓時,髖關節的活動角度和範圍均顯著增加,而與此同時,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角度和範圍均顯著減少。


骨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下樓梯?

各關節活動角度對比


骨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下樓梯?

各關節活動範圍對比


這就意味著:「向前走」下樓時,人體主要是依靠膝蓋和腳踝,而「倒退著」下樓時則主要是靠髖關節。

骨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下樓梯?

2 膝關節的負重受力情況


(1)引導腿(先邁出的那條腿):

與「向前走」下樓相比,「倒退著」下樓可以使引導腿膝關節少承受14%-26%的壓力。


(2)支撐腿(後跟上的那條腿):

與「向前走」下樓相比,「倒退著」下樓可以使支撐腿膝關節少承受40%-52%的壓力。


骨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下樓梯?


不同下樓方式膝關節受力對比


3 我們能從這裡,學到什麼?


每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都會有膝關節活動角度變小,大腿肌肉力量下降的表現,研究發現他們腳踝活動的角度和力量也變差了。


然而,在常規「向前走」下樓過程中,膝蓋和腳踝起主要作用,也承擔著最多的壓力衝擊力,所以其實並不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只是因為長期以來沒有其他辦法,只好「向前走」下樓。


我們發現:「倒退著」下樓,不再依靠膝蓋和腳踝活動而是髖關節,所以非常適合膝蓋和腳踝活動本身就比較差的骨性關節炎患者。


而且「倒退著」下樓可以顯著降低雙腿膝蓋和腳踝所承受的負重和壓力,有效減少關節面軟骨的各種磨損,從而有效的保護膝關節和踝關節,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病情進展。

玖玖骨科平臺致力於為骨科醫生、患者提供優質產品、服務的中國骨科疾病專業管理平臺。上玖玖骨科,骨科需求一站式解決。微信關注“玖玖骨科”公眾號,請搜索jiujiug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