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蔣民學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在小西看來,要求在讀研究生“8.30-21.00打卡”還真不是“有的學校”,而是大部分課題都有類似的要求,屬於學生嚴格管理的一種模式。
相對來說,理工類的課題組比文史類更可能有這樣的規定。為什麼呢?常見的理由是:
一是理工類研究生參與的部分課題研究,必須得在實驗室完成,無法在學生寢室或教室內進行。
二是文史類導師數量較少,單個導師名下的學生就會多些。但是,因課題經費不如理工類導師,校內佔據科研用地少。
這也就導致部分文史類導師無法提供足夠空間的學生學習室,無法保障研究生每人一個座位。記得新生入學或研一暑假,被分配一個座位後,心情真的很激動。
事實上,越是985或211大學等名校的王牌學科,單個導師的“科研用地”越緊張。就算這樣,也會將有限的空間用來放置各類儀器設備或實驗臺,不少實驗室外的過道上都會放滿。
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實驗室靠邊安排一排流動座位,便於學生撰寫論文或其他材料。剩餘的學生要麼在做實驗,要麼在實驗臺上用筆記本電腦閱讀文獻。
之前,小西曾參觀過院士的實驗室,非常緊湊。院士本人也和團隊2個老師一間辦公室,研究生一樣安排少量流動座位。實驗已結束的準畢業生,可提前申請“在宿舍內完成學位論文”,但必須參加每週組會和進展彙報。
儘管部分導師的學生辦公室位置可能不足,但是課題組同樣會要求學生定時“打卡”。如此嚴格要求的最大原因是保障研究生有足夠的科研有效時間。為什麼呢?
提及研究生的話題,導師稍有嚴格要求,就會有“壓榨學生”、“廉價勞動力,不用白不用”的聲音。事實上,這類評論的部分人,並沒有經歷過讀研、讀博。
在我看來,一個嚴格要求的導師,氛圍積極的課題組,卻是多少人的念想啊!在普通院校,慵懶的氛圍、放任的導師,耽擱了太多想上進的學生。
研究生在讀期間,除了少量優秀的科研達人,定時打卡、“見導師”和“組會彙報”被不少研究生定義為“最不想做的三件事”。
我們課題組,之前有學生反饋“打卡”不利於做課題研究,去了實驗室也效率低下,不如休息好再做事。在組會上討論溝通後,我們開始試行過一個月的“散漫式”管理,即不再要求大家早晚打卡。
但是,試行的前提是完成之前每月類似的工作量,如實驗、論文初稿等。在這一個月,結果是很多人在拖,只因自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大部分研究生的課題推進緩慢後,課題組又改回了之前打卡的模式。
我們常對課題組的學生說:讀研、讀博真不是簡單地為了導師而讀,自己得有目標,有想法和追求。比如說,讀研期間你要是隻為碩士學位,那麼最低也要達到學院的畢業標準,如一篇中文核心或sci論文。
可是,導師願意指導、提供足夠條件和充足資源後,學生自己不努力,甚至長期不來實驗室。類似的學生往往出現在學校的“清退”名單中。難道也都是導師的“鍋”?
進一步來講,碩士畢業後有心繼續深造,如申請-考核制去名校讀博,自己就得更加努力,多“攢”幾篇高水平的論文(硬通貨)。而導師能做的就是方向把控、充足經費和需要的平臺。
在日常的學生管理中,8:30-21:00打卡還是比較寬鬆的,我知曉的很多課題組,要求卻是8:00-23:00。8:00本科生都上課了,研究生反而在休息?
也許,有人會說嚴格。可是,你注意觀察後,會發現大部分導師同樣在工作,並不是這個時間點在休息。導師也有考核,也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同樣需要努力。
不少人有的小疑惑:那些很多人羨慕的牛×學生,發表了高水平論文的科研達人,作息是什麼樣呢?
我們專業一個博士生,2019年發了一篇PNAS。早上6點多,我到學院時經常看到他,晚上加班寫材料到12點多,還經常看他在會議室旁的實驗室內。也許,天賦很重要,但是充足的時間一樣得有保障。
之前,我也曾說過不少優秀的課題組,內中上進的氛圍不用打卡,也會逼著研究生前行。比如,學生間自己比較,不落人後。同期入學的學生髮了一篇SCI二區,我就得發篇一區的。
再說個俏皮的小理由:有打卡考核要求的課題組,導師發放的助研津貼不低。通常,遲到、早退的研究生都是“扣補貼”,一種合適的懲罰。
很多導師不發補貼的學生,反而在羨慕定時打卡的同學。甚至說,每天打卡真的不累,試試換每天彙報,嘿嘿。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作為一位過來人,我認為被導師邀請8:30-21:00打卡還是比較正常的,起碼晚上21點以後你們可以打卡走人,我讀研期間,我們導師要求是到22:00,我們一般都是十一點才是正常離開實驗室時間,項目急的時候熬夜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為研究生,你會發現上課是最爽的,因為上課就是不去實驗室最好的理由;同時你也發現,上課只是你研究生生活非常小的一部分,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為你的研究方向看論文,做實驗,寫實驗報告等等。
你是不是發現要發論文比較難,好不容易想到一個好的點子,一查論文發現已經有發表的論文了。然後你只能繼續看論文,做仿真,找資料等等。每天的時間你會發現過得特別快,因為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你研究方向相關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有提高了。
對於到點打卡可能很多讀研的人都是不太願意,但是我認為對於讀研也是有好處,起碼能夠強制你去做研究,這對於畢業是非常有好處,不會到後面論文發不了,實驗數據沒有,論文沒有東西寫等等。
綜上所述,我覺得到點打卡還是比較正常,熬過來也覺得挺不錯的,培養了一種習慣吧。以上是我讀研畢業後的感受。
可憐小貓貓
說實在的,這是個比較難回答是非的問題。各個領域特點不一樣。以生物方向為例,有的方向可以突擊加班,以快速發表論文。畢竟全世界都有競爭,你忙活幾年,最後關頭讓別人把文章先發了,那前幾年的努力就都白費了。有位很成功的老師說,你會做這些實驗,我也會做這些實驗,憑啥我能發大文章別人不能,push學生唄。按他的標準,早8:30到21點打卡太不合格了。不過有的方向,比如偏重遺傳的可以白天集中做一些操作時間短的實驗,過了五六點做上可以過夜的實驗就可以休息了。不過其實說到真正的休息是不可能的啦。合格的研究人員一天得讀上百篇文獻,英文的二三十頁一篇的是常態。剛起步的學生花時間長,只能佔用休息時間讀文獻。等到博士畢了業,養成好習慣,效率高了,也就可以騰出更多休息時間,那個時候身體其實也不大扛得住那麼折騰了。所以趁著年輕,養成好習慣很重要,有學校制定了這種打卡制度,對於學生而言真的要求不算高,老師也得跟著監督,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等等科普
這個情況是很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
我們課題組要求8:30-22:00,早中晚一天打六次卡。
導師要求打卡的目的主要是督促學生把注意力放到科研上。大家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認為自己可以把科研和生活時間安排好。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沒有監督情況下能完全自覺的人很少。
搞科研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試錯,需要很多基礎知識去積累,所以理論上待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時間越長,出成果的可能性越大,學習到的東西就越多。導師們也是從學生時期過來的,他深知這一點,所以要這樣做。並且導師發補助會根據打卡次數來發,這樣對那些每天來的人也是一種鼓勵吧。
雨魄雲魂66
除了爹媽讓你當富二代,再沒有崗位或角色是那麼容易的。
7815316
讓你們提前適應996
閒雲野鶴iv
我們做實驗基本都是凌晨幾點才會,習慣就好!
lz小正哥
這個要求對讀博同學並不高。
堅恆勇毅
我覺得每個行業每個崗位,都應該有相應的規則,當規則被強制執行,那就說明管理出現問題,我相信,只要規則成熟,即使規定這樣,每個人都會去遵守,所以我覺得這樣規定時間,有利於在規則範圍內學習,有利於時間把控,現代很多年輕人時間觀念不強,這種做法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存在的
楠楠魔童
這個不正常嗎,就拿我們實驗室吧,下午5:30打卡,晚上時間不做嚴格規定,但是我很少見到有同學晚上10點前離開
關鍵字:
教育
小西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