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為什麼在家長眼裡除了老師、醫生、公務員,其它職業都是無業遊民

這個問題,咋一看很無厘頭,很搞笑,但是認真想想卻反映了很多人的價值觀、對社會的認知、社會學等多種層面的問題,也有很大的合理性,可探討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認知呢?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01

有集體歸屬感

這種感覺對很多人很重要。這幾個職業有什麼共同特點?屬於體制內範疇,有編制,用俗話來說就是屬於“公家人”。人們總是害怕孤零零的感覺,害怕被組織拋棄,這幾個職業可以名正言順抱大腿,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一種“襁褓”的安全感,國家不倒我不倒。上世紀九十年代下崗再就業太嚇人了,大部分家長都是從那時候過來的,都想抱國家大腿更緊一點。這也是去私企、外企,做自由職業者容易被看成無業遊民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在家長眼裡除了老師、醫生、公務員,其它職業都是無業遊民

02

穩定感強

除了是“公家人”以外,老師、醫生屬於常青樹職業,自古以來就比較受人尊敬,一個救死扶傷一個教書育人,且誰都離不開,這種需求和尊重會給這兩個職業帶來明顯超過當地平均收入的收入,日子大都過得去,比大部分老百姓要好。

03

社會聲譽度高

簡單來說就是有面子上檔次,產生這種印象的原因有好幾個,比如穩定、長久,比如有編制屬於“公家人”,比如收入明顯超過當地平均收入,比如是中產階級中最常見的職業,這種社會聲譽度高好處是家長臉上有面子,好找對象,在大多數家長眼裡這幾個職業屬於最喜歡介紹對象的目標。私企外企,打工的,朝不保夕,跟無業遊民也差不多,自由職業者,標準的無業遊民,那怕開工作室開淘寶店一年賺百萬。

為什麼在家長眼裡除了老師、醫生、公務員,其它職業都是無業遊民

04

本來就是好職業

你還別不服氣,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三四無五線城市縣城鄉鎮,好職業真還就這個幾個,可以加上壟斷國企,剩下的大部分跟無業遊民也差不多,只能在私企打個零工做個小生意,大部分中小城市鄉鎮的私企工資相當低,還缺失各種保障,做小生意也不容易,大部分勉強養家餬口。即便在北上廣深杭等大城市,這幾個職業也屬於相當不錯的。不要以為大城市只有IT互聯網和金融,不要以為IT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只有阿里網易華為只有券商投行,那才容納幾個人,大部分私企也不行,但說無業遊民還算不上。

05

大部分人對職業的概念很淺

除了比較熟悉的老師、醫生、公務員、會計就不知道了,有點見識的還知道程序員、櫃員、工程師、會計師、稅務師、審計師等。剩下的99%都是屬於無業遊民,反正不知道幹啥的。

為什麼在家長眼裡除了老師、醫生、公務員,其它職業都是無業遊民

06

大部分人對專業和職業的關係認識很淺

也就只知道學醫學做醫生,學會計做會計、讀警校做警察、讀軍校做軍人、學法律做律師、學師範做老師這麼幾個有限的專業和職業的對應關係,剩下的99%都是屬於無業遊民,因為確實不知道幹啥的。

07

大部分人對體制外組織(企業)內部運作機制瞭解太少

以私企、外企為例,大部分家長知道有總經理、董事長、工程師、財務人員、銷售人員、工人等職位、崗位,其它的就不明白了,比如行政人事、後勤總務、業務管理、法務品牌、新媒體運營、市場策劃、審計、售後服務、物流管理、供應鏈、採購管理、質量管理、公共關係、門店管理、產品管理……一無所知,所以去了私企民企很可能就是無業遊民,說不出來他幹啥,說出來也不知道,還容易被辭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