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唐玄宗的晚年让人唏嘘:

一方面他置信任的宠臣安禄山造反,朝中无人能敌;

第二个方面,另一个宠臣杨国忠私心满满,终是在逃亡的路上被护送的士兵奋起杀之;

第三个方面,按理说战场失利,情场应该得以才对,但上天显然没有这样的意思,而是让他被迫杀害自己的爱妃杨贵妃;

第四个方面,在他选择入蜀避难的时候,儿子李亨离开了他,并在三天内就独自称帝,并誉唐玄宗为太上皇;

后人多数说,唐玄宗自从得到杨玉环后,就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如果没有杨玉华的红颜祸水,李隆基就一世英明就不至于落得如斯田地。

但翻阅了史书之后,这个锅,杨玉环真的不能背!玄宗慌于朝政,杨玉环只能是“润色”之人,真正让李隆基败的,是一个体制。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为何杨玉环不该背“红颜祸水”的锅?

为何杨玉环不该背这个锅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后人认为一切皆是杨贵妃引起的:

其一、父纳子妻。杨玉环先是玄宗的儿媳,被玄宗发现之后才用手段把杨玉环纳入后宫,放在现代绝对是一件荒唐之事;

其二、杨玉环的姐姐们打破了玄宗打压外戚的宗旨,在杨玉环得宠后,玄宗爱屋及乌,给其姐妹安排了极好的条件,甚至与自己的女儿被杨玉环的二姐欺负也不做声,可谓是一时横行无阻;

其三、奸臣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外戚之一,在杨国忠身上,玄宗不但打破了外戚不掌权的宗旨让杨国忠当了宰相,还再次打破了宰相的任职期限(第一次是李林甫,当宰相19年,而此前的能臣大都是三年左右的任期)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 为何说杨玉环只是玄宗陨落的其中一丝色彩?

其一、玄宗并非眼里只有杨玉环,开元年间,唐玄宗不是把宫女都放回家了吗?但是到了天宝时代,他又开始到处访求美女了!而且,为了选美,唐玄宗还特地设置了一个使职,叫花鸟使,由宦官担任,专门到民间挑选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

其二、父纳子妻放在当下绝对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但在民风开放的李唐,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在玄宗之前前太宗李世民纳兄弟后宫,高宗李治娶继母武则天为后。

其三、外戚的当道是玄宗自身的意思,杨玉环充其量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女子,她毕竟不是当时的政治主角,没有权力做出任何决策。众所周知,责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她既然没有权力,又怎么能追究责任呢!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 杨玉环的真正责任:不是一个贤妃
  •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后妃并不是一般的妻子,而是一种政治身份。人们对后妃的要求并不是不参政,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参政。什么叫以合理的方式参政呢?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当好贤内助,经常劝导皇帝干好事,别干坏事。

    怎样劝导皇帝呢?汉朝的班婕妤就做得非常到位。当时汉成帝宠幸她,想要带她一起乘车,班婕妤坚决拒绝了。她说:据我所知,凡是有为的皇帝,身边一定总跟着贤臣,只有桀纣那样的昏君才整天带着女人出入。如果我和陛下一起乘车,不是有损陛下的令名吗?这才是贤后、贤妃的榜样。

    还有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也是贤妃的一个代表:当时太宗被直臣魏征的直谏气得扬言要杀了他,而长孙皇后听罢换了一身隆重地衣服,庆祝李世民获得一良臣。

    而杨贵妃呢?她虽然很少干政,但是就现有史料来看,她也从来没有劝导过皇帝要勤政,这难道不是她的失职吗?事实上,杨家一门能够飞扬跋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她的纵容有关。

    这样看来,传统史学一提到女人就是红颜祸水固然不对,但是,现在一味强调杨贵妃的无辜恐怕也有失偏颇。当然,即使杨贵妃并不是一个贤妃,我们还得承认,杨贵妃是一个悲剧人物。

    杨贵妃本来无心政治,她并不像长孙皇后那样有政治城府,更不像武则天那样有政治欲望,她只是一个爱好唱歌跳舞、爱好享乐的单纯女子,如果能够始终和寿王生活在一起,她本来可以过一种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但是,现实却是,她始终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成为玄宗的贵妃,还是最后横死马嵬驿,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本来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后却被裹挟在政治的旋涡中,被暗流吞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所谓红颜薄命,恐怕更多还是一种时代的悲剧、一种文化的悲剧吧。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玄宗之败,败在帝王的体制上

    皇帝本质上讲是没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可是,人的精力其实恰恰和年龄成反比,当政时间越长,皇帝昏聩的可能性就越大。

    号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仅仅当政23年,就出现了统治后期不如前期的问题,而唐玄宗的任期则整整是太宗的两倍。试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样只当政23年的话,谁能说他不是最伟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

    但事实是,无论他有多年迈、多懒惰、多昏聩,他这个皇帝都只能一直当下去,从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当到中年的志得意满,再当到老年的沉迷荒唐,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皇帝的悲哀最终造成了大唐的悲剧。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生活上,从以身作则的克己复礼到以身试法的骄奢淫逸

    玄宗年轻的时候那个叫猛。开元年间,唐玄宗不是把宫里的奢侈品都搜出来烧了吗?但是,天宝年间,专为贵妃刺绣的女工就有700人。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其二、社会发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

    唐玄宗时期是社会高度发展、变革特别激烈的时代,很多旧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们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但是,任何一种新制度都需要长期磨合才能成熟。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诱发危机。

    就拿给唐朝酿成大祸的节度使制度来说吧。它本来是为了解决府兵制既扰民、战斗力又差,还缺乏边防常备军的窘境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本来是好事,也解决了当时唐朝军事上的大难题。

    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什么缺陷呢?它把兵权都集中到边将手里,形成了所谓内轻外重的不稳定结构。一旦节度使的忠诚出现问题,危机就会产生。

    换言之,这本来就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制度,需要用人的智慧来驾驭、来补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第三个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层面也出问题了。

    唐玄宗,并非败给了美色,而是一个体制

    其三、用人方面的懈怠

    开元年间,唐玄宗一直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宰相人选,而玄宗在选相方面,早年是非常下功夫的。这些宰相都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随时指正唐玄宗的失误,正是他们和玄宗一起缔造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

    但是,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越来越懈怠朝政,也越来越喜欢柔顺能办事的李林甫了。自从他当了宰相,玄宗就再也听不到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了,社会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能不走下坡路吗?

    本来,如果宰相不行,还可以用纳谏制度来调整,来弥补。但是,到了天宝年间,不仅是李林甫、杨国忠他们不让唐玄宗听到不同意见,就是唐玄宗本人,也不愿意再听逆耳忠言了。

    假如皇帝也有任职年限,那么玄宗完全可以选择在最辉煌的时候退位,与杨贵妃厮守终生,但可惜的是,当皇帝是不死不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