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某單位正式職工月薪六千年終獎三萬,幹同樣的活外聘的月薪三千無獎金,你怎麼看?

婉若驚鴻


既然法律支持同工同酬,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執行。如果說法律不支持,大可以把它刪掉,何必又寫進去。2018新《勞動法》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很明顯,法律是支持同工同酬的。同工同酬的先決條件是按勞分配。比如同一個用人單位,不同的人搬了同樣的磚,那麼他們得到的報酬應該是一樣的。相對的,同一個單位,搬磚搬得少的人,絕對不可能比搬磚多的人拿的多。

按勞分配難以實現,是因為[同工]太難認定。可是真要認定,也不見得有多難,有部分用人單位認為,有資格同工同酬的是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卻沒有資格同工同酬,他們只能領一模一樣的最低工資,用人單位對同工同酬視而不見,甚至恐懼同工同酬,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如果真的不需要按勞分配、同工同酬,那外賣何必要送?因為送不送都拿一樣的工資,對吧?

所以還是法律後果沒有明確的問題,如果註明了違反勞動法同工同酬所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


夢裡瀾濤


我老公就職於一家機電公司,中外合資,五年前入職,是外聘,底薪2000,1200補貼,其他啥也沒有,第一年領導用自己的錢給他發了500塊的年終獎,本身外聘的員工是沒有年終獎的,第二年薪資調了200,他想辭職,但是領導極力挽留,有事沒事就經常找他聊天,一直耐心的開解勸說,說會幫他申請更好的待遇,也許可以轉成正式工,讓他耐心等待好好工作。這兩年他一直努力工作,很辛苦,領導也看在眼裡,同時庫房部門的主管想讓他調過去,但是庫房全部是外聘合同,但是工資都是七八千,他一直猶豫不決,直到第三年,經過領導的多次申請和努力,將他轉成了正式工。自從轉為正式工以後,年終獎、調薪、各種補貼、補充醫療養老保險什麼的,統統都有了,此後他更加努力工作,多次提名優秀員工,對比之下,一名同事是外聘員工已經入職快十年,還沒有我老公待遇好。

體制就是這樣,確有不公之處,但是努力總是沒錯的。



JCHuan


以我自身的例子來看,我大學畢業後通過親戚介紹在一所中專學校當外聘教師,沒有筆試面試直接被錄取的。

外聘教師和正式教師的工資是天壤之別,正式教師光每年的年終獎都比外聘教師一年的工資還好高。看上去同工不同酬很不公平對吧!

如果我想成為我們學校的正式教師,正規流程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我需要考研,花費三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取得一個碩士文憑,然後還要等這個學校對外招聘的時候(一年就幾個指標),參加他們的筆試和麵試最後我才能夠順利成為一個正式教師。是不是特別麻煩而且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我還不是百分百能夠成功。

所以拋開工資和待遇,光我能夠在這個學校,跟一群學歷比我高的,能力比我強的教師一起上班,我是不是應該感到知足呢?

以我個人能力,我是沒有辦法改變工資待遇能力的,那麼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呢?那就是好好工作。在其位謀其職。

如果覺得心有不甘,看不慣這種制度的話,那就建議辭職吧!因為壞心態是無法好好工作的。


職場豬的皮


我說幾個真實案例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某男,某有關部門接父母班進去的正式員工!

某男,買的大專畢業證,父母花錢安排某有關部門正式員工。

某男,初中畢業,擦過皮鞋,賣過燒烤,後來買個畢業證,他父母拖家裡親戚安排某有關部門,還是個主任。

某男,父母在當地鄉鎮比較有勢力,安排個小領導,正式的。

還有部隊轉業安排有關部門的,這個沒什麼說的,軍人應該有的待遇。

當然還有的人確實是靠勤奮爭取來的崗位。

有的呢是靠學習好,拼來的崗位。

所以不要心態不平衡,具備幾點你也是正式的,父母關係硬,要不從軍,要不就是學習好,靠勤奮努力也有可能成功[呲牙]


東北飛哥


在我們單位,有正式工,有勞務工,也有臨時工。

大家幹著相同的工作,不過正式工的工資7000多,有五險一金;勞務工工資4000多,也有五險一金;臨時工按天算錢,一天120,沒有什麼福利。

很多人覺得這種現象不公平。

事實上,工資的多少,是對過去時段努力程度的一種回饋和表現。

過去努力了,現在的工資就高;

現在努力了,未來的工資就高。

在我們單位,正式工都是本科畢業的大學生,並且進過了層層考試,面試才謀取了當前的工作崗位。門檻雖然談不上有多麼高,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加入進來的。

和正式工相比,勞務工的年齡、工齡相差不大,但是學歷、能力、以及入職難度就低了很多。

尤其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學歷是他們辛苦上學、寒窗苦讀的回報,工資高一點我覺得非常公平。當然,我們單位的年輕正式工也非常勤勞用心,並非有了“鐵飯碗”而不思進取。

與此同時,我們單位有很多勞務工轉正的機會和平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自己升職加薪的。

有的勞務工踏實勤勞,用心專研,抓住了轉正的機會;也有的勞務工只會抱怨,懶於付出,結果只能碌碌無為。

在這裡,我並不是說正式工有多麼好,勞務工有多麼不好。而是想說一句:當前的工資高低,有它的必然性,並不用一句“公平不公平”就能解釋了的。


魏晉寒


據我瞭解,在央企國企或體制內會有這種情況,還包含哪些行業請朋友們補充。

我個人大學畢業後入職了一家國企,單位內就有這種情況,分為正式工和勞務派遣工。換句話說,一個是正規軍一個是雜牌軍,公司除了編制內的人員以外,還會和其他的勞務派遣公司合作,從勞務公司僱傭一部分人員工作,正式工和派遣工一起工作,工作內容和強度都類似,但兩者的薪資待遇是不同的,包括平時的工資、五險一金和節假日福利等。正式工的薪資福利都是由公司直接發放,派遣工的實際上是勞務公司發放,這樣區別就出來了,但是我們這裡沒提問的那種區別那麼大。

我們這裡這種情況僅限於生廠車間,辦公室內每年的新員工基本來自大學校招,籤合同都是正式工,生產車間內較為辛苦的體力工作要求的學歷也較低,近幾年招聘的工人兄弟都是勞務工,一些乾的時間長的老員工也是正式工,我個人的理解是公司為了降低一部分成本,不會大量的招聘正式工,而是通過其他公司招人,這樣工作有人幹成本還會比自己招人要低。表現良好工作年限夠的話是可以轉成正式工的。

怎麼看呢,一份努力一分收穫吧,正式工勞務工是這樣,本科碩士博士也一樣,每個人的起點和處的時代都是有差異的,這種不公平只能用平常心去看待,要想同工同酬就要更加努力,體制內還是很看出身的。改變不了環境就要改變自己。


鳴叔Henry


這確實是比較無奈的,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多數國企裡普遍都存在這種情況,區分了正式職工和編外職工,正式職工的工資收入遠高於編外職工,從同工同酬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合適的。

小雷大學畢業後也曾經做過幾年的編外人員,那時每天的工作內容和正式人員一樣,並且有時候工作的強度更大,也承擔了不少重要的工作。曾經自己也一度覺得能力才是一切,努力就可以換來更好的未來,所以雖然每個月發工資時才一千多元,而正式職工能夠拿到三千多,自己心理上有一些不平衡,但還是對未來抱有期望,努力工作。

但工作得越久,才越能體會到,體制內身份帶來的巨大差別。不單單是工資收入上正式員工有優勢,各種資源都會更傾向於正式人員,參加培訓的大多數正式人員,而提拔優先考慮的也是正式人員。編外人員除非真的能夠在能力上遠遠甩開其他人,否則是很難改變現狀的,企業還相對容易一些,會有一些轉正的機會,而在機關事業單位想要改變身份難如登天。所以,因為看不到希望,其實編外人員的流動性非常大,大多數幹個一兩年就走,能長久做下去的少之又少。

雖然小雷最後通過考試轉成了正式職工,但依然認為將人區分出正式和編外這種做法並不合適,明顯地會製造矛盾。更合適的做法應該是需要多少職工就按標準招聘多少人,並根據人員的能力和表現動態增減,才能保證單位和企業的活力。

但短期內“同工不同酬”這種情況並不會改變,所以對於有其他選擇的人來說,不要去做一份外聘的工作,因為這是一個既沒有“錢途”也沒有“前途”的工作!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慕客認為】問題直擊社會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應該全面解析,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絕對得不公平。

在慕客的同事中這種例子不止一個,在我工作所在單位外聘、臨時工等身份大概有20多人。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任職的部門、崗位都不同,與部門正式職工相比,不說幹同樣的活了,甚至乾的更多,但是領到的工資和其餘福利是完全不對等的。這確實是社會現狀,但是我仍然堅持認為公平是相對而言,不能簡單的論對錯。

對於工作量來說,的確存在對外聘人員不公平的現象。我同事L在辦公室工作,身份是通訊員,大家可能不是瞭解,對於崗位來說,辦公室是最忙碌的部門,加班加點是常態,我當初在辦公室工作時曾經連續工作一個半月沒有回家。通訊員了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早上7點給領導打水,聯繫出行到辦公用品採購,給各領導、部門發放報刊雜誌等等等等,而他的工資只有1200元,沒有五險一金,幹著重活累活卻領著底薪,唯一的福利就是在單位食堂可以免費就餐。毫不避諱的講,L的工作量可以達到部門正式職工三個人的標準,這對於很多人看來是及其不公平的,但是就這麼一個崗位,L一干就是三年。但是由於他只有高中文憑,所以決定了工作內容,不能編輯才能,寫彙報總結等等,這是本身短板所決定的。而這個崗位,是由於親戚關係,才取得的,就是說沒有像正式職工一樣,經歷備考—筆試—面試等程序進入單位。

對於獲得工作機會來說,如果同工同酬,那麼對正式職工也是一種不公平。同事Z正經985大學畢業生,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後,選擇走仕途。2014年考入基層鄉鎮公務員,正好也在辦公室,負責各類材料編輯報送,給領導寫我們俗稱的“大材料”,為單位“第一筆桿”。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Z從上學期間學習努力、刻苦,作為一名山東考生能夠考取本身最高學府,其中艱辛和努力自不用多說。至於在山東考公務員,大概只有本地人才能知道其中的付出,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點都不誇張。這樣思考的話,如果同事L和同事Z同樣酬勞,那麼對Z來說,也是極大的不公平。

歸根到底,應該堅定信念,根據自身安排作出選擇規劃。我曾經跟L和Z都有過深入的交流,發現心態也是存在很大差異。L一直抱怨工資低,認為自己乾的活多卻領著比正式職工少的多的工資,但是他不會考慮為了這麼一個正式職工,莘莘學子為之努力、付出了多少。而Z則完全不一樣,也許經歷的社會職場的挫折,Z一直兢兢業業,既無抱怨也無欣喜,給人成熟穩重的變現,這種基本心態決定了二人的結局:L於去年初自己主動離職,沒有領導的挽留和同事的送別,只有我和一個接觸多的朋友給他送別;Z經過五年的起早貪黑、辛勤努力,以絕大多數的贊同票,提拔成為副科級領導。我認為L的選擇沒有錯,大膽的離開已經習慣且舒適的環境去規模企業從頭再來,現在單位不僅給他繳納五險,現在收入也能達到3000多元;而Z自始至終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職業規劃,五年來他失去了比如家庭的溫暖等,但是在工作室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個人認為:職場就是職場,應該放棄一切單純和不符合實際,如果遇到讓你感到憤懣的事情,不設身處地的現在自己身上找尋原因,再換位思考下,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合適自己的選擇。


松風暮客


同工同酬喊了多年,為何還沒有實現?用工市場供大於求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即使員工知道收入會因身份而存在差別,但大部分人怕丟工作還是無奈接受這種不平等待遇。

同工不同酬,全國業各行各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

目前,在很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內部存在按“身份”分配薪酬的勞動分配製度,同一個單位,幹同樣的活兒,收入卻差出好幾倍,許多人即使知道待遇存在差別卻“敢怒不敢言”。

為什麼會出現同工不同酬?

這個和職工的“身份”有重大關係,正式工都是有編制的,外聘工是沒有編制的。一些國有企業在薪酬分配上,往往按編內職工、合同工、臨時工等“身份”來分配,而不是按技能、業績等要素分配。

什麼叫工作編制?

工作編制是指這個工作性質是在這個組織經有關部門核定批准的編制內的。在勞動合同的保障下員工能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例如五險一金等等。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

非編制人員是本單位基於需求另外聘請人員,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按合同執行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勞務關係,不享受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一般非編制比編制人員的待遇差。

用人單位為什麼要設置非編制人員?

1、上級給的編制名額不多。2、設置非編制人員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不但工作任務完成了,而且還不用花多少錢。對於用人單位來說,真的是兩全其美。

為什麼同工不同酬現象愈演愈烈?

由於國企管理層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自己掌管薪酬分配的自主權與話語權,他們自然不願觸動自身的利益,這也是同工不同酬現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你說不合理嗎?當然不是,存在即合理,而且用人單位也沒有違法。

由於我國對同工不同酬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界限,即使有人因同工不同酬問題發生爭議,勞動仲裁也缺乏具體的處理辦法。只是現在按身份等級的分配製度,是不尊重勞動的分配方式,容易使一些人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怎麼樣才能實現同工同酬?

1、考入編制。

2、等政策,目前是看來是遙遙無期。

3、辭職。部分人實在受不了同工不同酬的“身份”歧視,早已另覓出路。

同工不同酬已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是當前分配不公的一種表現形式,容易造成員工帶著情緒工作,引發員工與單位之間的矛盾,造成人才流失,不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實行同工同酬則是最大的公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勵人們勞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是大魚,歡迎【關注】,每天分享職場經驗、技巧。您的“一評、一讚”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分享越多 收穫越多


大魚愛吃小橙子


怎麼看?這不是很正常嗎?

阿里巴巴的程序員一年收入60萬,幹同樣活的外包程序員一年收入可能就一半,有問題嗎?

外聘員工又不是本公司職員

題主應該明白,外聘員工不是本公司職員,工資又不是所服務的單位發的,當然收入不一樣。

譬如文思海輝這家企業,幫全球在內的很多著名企業都提供IT外包服務,他們公司的員工能要求和IBM、谷歌這樣企業的正式員工一樣的待遇嗎?

肯定不行,因為從利潤分配來說,本來就是甲方給錢到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再給錢員工,外包公司的利潤是無法支撐給予更高的薪水的。

所以,在外包公司員工要是覺得不爽,大可以去面試,去甲方上班;如果做不到,即便幹一樣的活也只能接受。

幹一樣的活,不一定能力一樣

我們公司有兩個員工,乾的活一模一樣,但工資差一倍,不公平嗎?很公平。

一個員工懂中日韓三國語言,一個員工只懂一國語言,大多數時候工作里根本用不到其他國家語言,但用到的時候,只能那個員工上,其他人都不行,這就是不可替代性!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貢獻呈現正比的,而是不可替代性!

在美國百老匯替身演員很多時候根本就不登臺演出,演出的時候和主演乾的活一模一樣,但是替身演員工資比主演高一倍,因為主演只能演好一個角色,但替身演員需要能演好所以角色。

幹一樣活又如何,你的不可替代性不如別人,收入一樣上不去。

總結

  • 別覺得不公平,僱工關係決定了收入。

  • 覺得委屈就離開環境,無法改變就忍受。

  • 一個人的收入不是和乾的活呈現正比的,而是和不可替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