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年底買酒找熟人靠不靠譜?

製假、售假新聞實在是太多太多,每每看到,尤其是食品飲料行業造假,心中不免五味雜陳。作為一名酒業人士,每次與好酒的消費者打交道時,經常會被問:“這瓶酒是真的嗎?”,“如何分辨真酒和假酒?”此時,心中只能呵呵了。

不知道從何時起,消費者對“酒”築起了一道高高的防線。據調查,真酒還是假酒,是國內消費者在購買酒時面臨的最簡單、也是最大的問題。消費者似乎已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說到酒,條件性反射就是假酒。假酒已然成為飲酒者的抹不掉的痛。其實,中國的白酒,真的這麼不靠譜嗎?

年底買酒找熟人靠不靠譜?

01假酒新聞並不代表主流

什麼是新聞?正西方新聞學裡有一個關於什麼是新聞的規範化的例證:“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但是,似乎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新聞是常態和主流。狗咬人才是常態,人咬狗的概率畢竟是百萬分之一都不到。

大部分賣真酒的商家很少被媒體謳歌,而一旦發現賣假酒的商家則會被各大媒體大肆瘋狂轉載,於是造成了今天消費者的一種錯誤認知:假酒太多。

年底買酒找熟人靠不靠譜?

02不是假貨太多,是你太貪。

朋友圈時常流傳著這麼一種段子:某人想買瓶酒,他得到了三個報價。熟人報價是200元,知己報價是180元,陌生人報價150元。

結果,他選擇了150元的陌生人。卻不知道熟人只掙了20元;知己一分都沒掙,還倒貼50元的車費;報價最低的陌生人卻賺了他50元!因為陌生人賣的酒用的是劣質酒!馬雲說的對,這不是假貨太多,而是你太貪……

年底買酒找熟人靠不靠譜?

03酒水本無罪,卻醉有心人。

中國人的消費文化裡,有身份消費心理,喝高價酒代表一種身份和地位。另外很多人還有從眾消費心理和攀比講排場的消費心理,導致很多人買價格高的名酒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些人為送禮也要講排場,就故意去買假名酒,這就導致了假冒名酒的畸形需求。假名酒有需求,在有關部門監管不力甚至放任自流的情況下,假酒氾濫也就不奇怪了。

不管是網購酒水也好,在實體店買也好,要小心各種陷阱。

低價陷阱:任何產品都有自己的生產成本,一個產品生產成本加上各個環節合理利潤,就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其實,酒類產品的最終價格基本上是固定的,雖然可能有一定波動,但是不存在很大差價。

假貨陷阱:假貨是很多不良商家獲利的重要手段。在現階段,大家選擇網購最大的原因是便宜。前面已經提到了,相同產品價格基本差不太多,想跟線下拉開巨大差距比較難。那麼怎麼辦?你懂的!

04為什麼不買熟人的酒?

從買家的角度,怕殺熟被熟人宰,是所有人不找熟人的原因。很多人找熟人拿酒覺得不好意思還價,最後可能會被殺熟。很多人找熟人買菸酒後都會覺得虧了。

從賣家的角度,熟人買賣,你賣給他多少錢,都會覺得你賺他錢,賣給他多便宜也不領情!你的成本、時間、運輸人家都不看在眼裡,寧願被別人騙,讓別人賺錢,也不支持認識的人,因為他心裡總是在想,你到底賺了他多少錢?而不是你幫他省了多少錢 !

事實上,以上情況真的不多見。

真實情況是:熟人因為和你熟,所以報的是良心價,給你的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陌生人跟你毫無關係,酒賣給你,只管賺他的錢,哪管你的使用效果和售後呀!換個思維來想,其實朋友幫你解決了問題,也是在幫你省錢。

年底買酒找熟人靠不靠譜?

活在當下,就該知道我們處在一個人情社會里。俗話說的好,熟人好辦事!在這個由熟人和關係編織的社會圈子裡,每個熟人都需要相互照應。

總結起來,買菸酒最好找熟人。熟人的菸酒不一定最便宜,但一定有保障!買靠譜酒過吉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