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近四個月有111只基金清盤,看好手上的基金

近四個月有111只基金清盤,看好手上的基金

文:七七(ID:se7enmoney)

最近,兩隻基金雙雙宣佈清盤,這使得今年以來的基金清盤數量達到了111只。

據中國基金報統計,去年基金清盤數量為102只基金,而今年四個月的時間,已經清盤了111只,達到了當年歷史最高的紀錄。

WIND資訊歷史統計顯示,若將時間拉長,截至5月6日,基金行業歷史宣佈清算的基金達到253只(各類型合併計算)。主要集中在去年的下半年到最近的這段時間。主要因為這兩年監管層對“迷你基”的管理力度變嚴所致。

趁著今天的話題,隨手科普一下基金清盤是什麼,對我們的影響有多深,如何遠離清盤基金。

1

基金清盤就是指基金資產全部變現,基金經理把持有的股票,債券等投資全部賣出,折成現金之後,分給持有人。有點強制贖回的概念。

那麼基金為什麼會清盤呢?監管層有規定,開放式基金(就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這類基金)連續60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就會被清盤。

也就是說,規模小或者投資人數太少,都會被清盤。

規模太小的時候,遇到稍大額的贖回,就會影響產品的穩定性,對其他投資者不公平。

另外,基金經理及團隊靠的是管理費獲取收益的,規模太少或者投資人數過少,支撐不起整個團隊的研究和運營成本,這就可能出現與其他基金共用投研團隊和基金經理的現象,而這樣的基金未來能取得什麼樣的業績,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所以對於這些“迷你基”監管層才加強管理,觸及紅線就清盤退市。

除了因為觸發紅線引起清盤以外,還有這兩種情況也會使得基金清盤,第一種持有人表決清盤今天宣佈退出的基金華安豐利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就是因為持有人大會表決清盤的。第二種就是封閉式基金期滿後清盤。

2

接下來說說,清盤的影響。

前面說到,清盤有種強制贖回的意思,對於基金投資來說很多時候是時間戰勝市場的波動。長期投資最終可能迎來勝利,但是清盤之後,我們就只能接受現實,清盤的當下如果虧損了,我們就只能被迫割肉出場。對投資者來說,這一點造成蠻大的損失。

不過,有些基金清盤之前會和投資者商量,轉換旗下的同類型的其他基金,這樣的話可能虧損就少一些吧。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因為基金的規模小,人員配備不足,導致基金的投資專業性不夠,最終也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收益。從這點來看,直接清盤可能更好一些。

當然,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一開始就遠離這些清盤基。

3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一季度末有524只基金產品(各類型分開算)規模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

所以,我們身邊還有不少存在清盤隱患的基金,大家投資的時候要多多注意。

一定要留意一下這個指標。

是的,就是本文反覆提及的——基金規模。

我們以前常說,基金的規模過大,並不好,盤子大不好調整,機會也就那麼些可能影響最終收益。但是,今天要說的是,規模太大也不行,隨時會引發清盤的風險。

監管規定,5000萬為紅線。但其實規模低於2億元的基金都屬於迷你基,建議都先不要投資。(登錄好買基金或者天天基金網,在基金概況裡面都可以看到基金的規模大小)

近四個月有111只基金清盤,看好手上的基金

如果你現在持有的基金規模已經是低於5千萬了,那就要留意一下基金的季度報,看看季度報告裡面提及的規模是否低於紅線。如果低於5000萬的要求,建議先贖回了,防止出現“踩踏事件”,使得淨值更低。

踩踏事件:基金很可能會遭到更猛烈的贖回潮,基金經理被迫拋售股票,導致基金淨值更大幅度的下跌。

今天的知識點總結為一句話,規模低於2億元的基金不要投,手上有規模低於5千萬的基金,先贖回。

這麼簡單的一個點,為什麼我又寫了一長篇文章,真是越老越囉嗦了,謝謝你們聽我嘮嘮叨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