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諸葛亮聽聞趙子龍死訊只是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卻氣得暈倒?

周琦


↑↑↑↑ 點擊關注 瞭解更多歷史資訊

首先,我們要先分清諸葛亮對這倆人的死訊的反應,對趙雲之死是悲傷,張苞之死是氣憤。


其次是要了解這兩人之死的區別,趙雲是壽終正寢,張苞是英年早逝。

接下來就是諸葛亮對這倆人的感情和心理準備了。

趙雲

趙雲與諸葛亮是戰友也是好友的關係,而昔年的戰友比如龐統、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的離去,讓諸葛亮對故人離去有了很強的承受能力,而且諸葛亮對趙雲之死是早有心理準備的,畢竟年齡擺在那裡,不悲不喜。對諸葛亮老友的死去,自然是傷心不已,而趙雲是壽終正寢的,就沒必要為此憤憤不平。


張苞

而張苞不同,張苞是諸葛亮看著長大的,諸葛亮對張苞是滿懷期待的,可誰料,張苞竟英年早逝,諸葛亮對這張苞孩子感情至深,對張苞之死又沒有心理準備,自然為張苞憤憤不平,氣得竟暈了過去。諸葛亮對張苞的疼愛可見一斑。


諸葛亮的感情,一個是對戰友逝去的悲傷,一個是對晚輩早逝的痛惜。


李哥小粉絲


趙雲一直跟隨著劉備征戰天下,其間立下不少戰功,打贏了不少戰爭,經常被稱為“常勝將軍”。那麼為什麼如此重要的大臣,在他死後,諸葛亮只是哭泣了,而並沒有什麼格外的表現。

然而他卻在聽到張飛的兒子張苞死後,又是吐血又是暈倒的,難道張苞比趙雲名氣、影響還大麼?難道張苞有什麼格外的身份,在他死後讓諸葛亮感到心痛不已?

諸葛亮對張苞和趙雲的感情並不相同

很多人可能對張苞並不瞭解,張苞是張飛的兒子,也是蜀漢著名的將二代,想想張飛和劉備的關係,再想想劉關張與諸葛亮的關係,就可以看出,張苞與諸葛亮之間的複雜關係。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張飛十分看不上諸葛亮,其實這並不是真實歷史的情況,在真實歷史上,關羽對諸葛亮表現的很傲氣,但是張飛很客氣,只要諸葛亮用到他,他都在所不辭。

可以說,諸葛亮與張飛之間是有著很默契的合作,在張飛去世後,諸葛亮對張苞更是很照顧,畢竟蜀國的未來還是要看這些二代。說諸葛亮將張苞當作親生兒子培養,也不誇張,張苞去世,對於諸葛亮來說,有一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沒落,情感上很難以接受。

這種親如血緣的關係,在張苞死後,諸葛亮對張苞的感情也是猛然爆發。其中複雜的心情主要表現在對張苞的不捨和對張飛的愧疚,他沒能守護住張飛的兒子,諸葛亮更是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

再來諸葛亮與趙雲的感情,其實就有點單薄了,在《三國演義》中,似乎諸葛亮與趙雲關係很好,諸葛亮每次點將都會依賴趙雲,在正史上,趙雲的表現並不是很多,甚至有人質疑他算不上蜀漢五虎上將。

而諸葛亮與趙雲的相識,也都是在成年之後,很多合作都是工作上的合作,而且都是對劉備負責,諸葛亮與趙雲私下交情未必會有多好,趙雲死後,諸葛亮只是心中有些失落,但是並不至於吐血昏倒。

諸葛亮對張苞和趙雲的期待值並不相同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達了自己對劉備賞識的感激之情,因此他想要完成劉備的統一天下的夙願,所以在出師北伐之際,留下了《出師表》給劉禪,既是諸葛亮向劉禪表忠心,也是想要勸諫劉禪做一個明智的君主。

而且在蜀國晚期的時候,蜀國有能力的大將也是漸漸減少。甚至後來有一句話說,“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也是一種嘲諷了。

趙雲的確是劉備手下核心將領之一,但是其職責主要是衛戍部隊,在獨當一面的戰術戰役中,並沒有多少表現。

而趙雲,當時年齡也大了,《三國演義》中講趙雲七十五歲上戰場還能力斬武將純粹是扯淡,在古代打仗絕對是力氣活,歲數大的人,只能是混吃等死。

如果蜀漢發生戰爭,看的還是看蜀漢的將二代,張苞作為張飛的長子,根正苗紅,是蜀漢最值得信賴的種子選手。

張苞不幸去世後,諸葛亮自然感覺痛心疾首,這一點對趙雲去世來說,影響也是巨大了。

諸葛亮對趙雲的去世有準備,而對張苞的死亡卻是沒有料到的

另外,趙雲在諸葛亮北伐時就已經病重了,當時的趙雲已經七八十歲了,已經快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所以諸葛亮也是有了心理準備。而且趙雲是自然死亡,不可避免的會有那麼一天,所以諸葛亮對趙雲的死亡,儘管心中是很傷心,並不是那麼吃驚。相反,張苞的死亡是突如其來的,諸葛亮沒有一絲一毫的準備。

當時諸葛亮討伐魏國,魏兵大敗,張苞奉命斬殺魏國大將郭淮、孫禮,但是在追捕的過程中,張苞不慎連人帶馬跌入澗內,當時張苞頭已經跌破,現場很是慘烈。

諸葛亮得知後,很是驚慌失措,便命人送張苞回成都養病。幾天後,噩耗傳來,張苞身亡,因此諸葛亮一時傷心過度,竟然口吐鮮血,暈厥過去了。

這兩件事發生的時間很相近,在接受時間上就給了諸葛亮雙重打擊

最後,在死亡順序上,趙雲先去世的,也許諸葛亮還能承受得住,然而不過一年時間,張苞也去世了,諸葛亮先後經歷了兩位大將的死亡,必然無法忍受這錐心之痛,吐血昏倒了。

如果說一開始在得知趙雲去世的消息,諸葛亮還能依靠、安慰自己,那是趙雲的解脫,那麼在張苞也去世之後,諸葛亮再也不能用任何理由寬慰自己,對張苞的死,他沒有任何的藉口。

所以說,不管是趙雲的死還是張苞的死,對諸葛亮而言,其實都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人總是有感情的,只是對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情依賴。

可能諸葛亮對張苞的感情,已經不僅僅是上下級的關係了,更多的是父子之情,所以,在張苞去世後,諸葛亮才會覺得肝腸寸斷。對諸葛亮而言,他不僅僅失去了一個大將,更是失去了一個“兒子”。


史論縱橫


諸葛亮與趙雲、張苞的感情不同。

諸葛亮與趙雲,那是戰友之情,從諸葛亮受聘為劉備的軍師起,就與趙雲一起戰鬥。諸葛亮是發號施令者,最得力的執行者,就是趙雲。所以他到哪裡,都願意帶著趙雲去,武藝好,人仗義,知禮節。趙雲和諸葛亮是並肩戰鬥了27年,諸葛亮北伐時,五虎上將就剩趙雲一個,其他四位都已經作古,所以諸葛亮把趙雲當寶貝。後來趙雲生病了,諸葛亮就沒有讓他參加北伐,而讓他安心在家養病。《三國演義》這樣說,趙雲去世後,諸葛亮在前線算上一卦,說:“看來要損失一員大將啊””,果然趙雲兒子來報,趙雲死了,諸葛亮大哭。諸葛亮雖然心中難受,但畢竟有心理準備。他難受的是,他那一輩人,所剩無幾,唯一一個說上話的戰將,也離他而去了。

張苞與諸葛亮的感情,是隔輩人之情。諸葛亮與張飛是一輩人,可以說是看著張苞長大的,將張苞當做重點培養對象。自己這一輩人不行了,未竟的事業,還要靠張苞他們繼承呢。但不幸的是,諸葛亮看中的人,卻不幸離他早逝,白髮人送了黑髮人,這無疑給諸葛亮兜頭一棒,張苞是他出師北伐最得力的戰將之一,失之如斷一臂;再有的就是,張苞是他重點培養的對象,他又去世了,興復漢室的願望,可讓誰來繼承呢?這可真令人失望加絕望啊,所以張苞之死,諸葛亮更加傷心,乃至暈倒於地。


歷史春秋網


諸葛亮得知趙雲去世與張苞去世的反應截然不同這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是死亡原因。趙雲為蜀國建功立業,屢立戰功,五虎將之一,趙雲的去世屬於諸葛亮早已料到的,也是在諸葛亮的接受範圍內,趙雲屬於壽終正寢,可以說趙雲的光輝一生平穩落幕。而張苞屬於意外事件死亡,可以說突然離世,英年早逝,這是難以讓人接受的。

第二是結合當前形勢二者對於基業的作用。趙雲在後期已經疾病纏身,他的戰鬥力與年輕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他對於蜀國的擴張起的更多的一種精神象徵與鼓勵作用。而張苞就不一樣了,蜀國在五虎將之後再也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雖然張苞戰鬥力不強,但在少將的蜀國也是新生代力量,代表著希望與未來,他的死亡讓年邁的諸葛亮力圖擴張的計劃難度變得更難甚至難以實現,這對諸葛亮的打擊無疑是極大的

三是感情緣故。趙雲的逝世對於諸葛亮來說好比是同齡人同輩人的離開,是諸葛亮的好助手去世,這可以接受,而張苞屬於諸葛亮的後一輩,用“白髮人用黑髮人”的比喻來形容毫不為過,感情打擊是最大的





識古論今


原因很簡單,沒必要為了湊數字說一大堆廢話,趙雲年事已高屬於壽終正寢,諸葛亮悲嘆:子龍去世猶如斷我一手臂,趙雲身為老將有穩定軍心的作用,關鍵時刻諸葛亮還得倚重趙雲穩定軍心,趙雲一死,宣佈五虎上將的時代徹底終結了,諸葛亮的心情雖難免感到失落悲痛,但也在他的預料當中!!

而張苞的死卻是諸葛亮料想未及的,蜀漢進入諸葛亮時代,人才凋零,張苞是為數不多的剛成長起來的棟樑之材,可以說諸葛亮對張苞是寄予厚望的,是蜀國的未來之星,張苞的死讓諸葛亮對蜀國未來蒙上一層陰霾,諸葛亮哭暈在地,既是哭張苞太年輕死的可惜,更是哭蜀國的未來少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可造之材,哭的是蜀國未來的命運!!



純真時光


趙雲死時已達七十歲高齡,也算是壽終正寢,不留遺憾。這時的趙雲身體已難有作為,不能夠領兵打仗!諸葛亮聽聞後子:龍離我而去,我痛知一臂膀啊!但是張苞則不同,他這是英年早逝,作為當時的老將已經損耗殆盡,中生代只有魏延、姜維、馬岱,新生代的猛將關興、張苞二人全都死了。此時張苞死後,有潛力的新生代將領,幾乎滅絕,蜀國出現了最嚴重的人才斷層危機。而且當時諸葛亮已經到了暮年,自己知道活在世上的時間不會太久了,在想在死前完成劉備未完成的興漢大業!而張苞卻提前死去,沒有人承接的話,蜀國如何能夠光復漢朝,諸葛亮北伐的事業將再難實現。因此諸葛亮大哭。


良仔146


因為趙雲是因為年老得病去世,一生為蜀國征戰,鮮有敗績,被稱作“常勝將軍”。因病去世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但也算善終,而張苞死因確是有些讓人哭笑不得,張苞是在追擊敵人的時候,馬失了蹄將他摔落澗中,跌破了頭,送回後方不治身亡。他不僅是張飛最驍勇的兒子,也是當時蜀國青壯年武將的翹楚,原本趙雲去世,諸葛亮可用的猛將就已經不多,本打算重用關興張苞這兩個正值壯年的將軍,結果卻這樣陰差陽錯的失去了一位,讓他北伐的勝算更少了,當然是氣的捶胸頓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