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诸葛亮听闻赵子龙死讯只是流泪,为何得知张苞死却气得晕倒?

周琦


↑↑↑↑ 点击关注 了解更多历史资讯

首先,我们要先分清诸葛亮对这俩人的死讯的反应,对赵云之死是悲伤,张苞之死是气愤。


其次是要了解这两人之死的区别,赵云是寿终正寝,张苞是英年早逝。

接下来就是诸葛亮对这俩人的感情和心理准备了。

赵云

赵云与诸葛亮是战友也是好友的关系,而昔年的战友比如庞统、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离去,让诸葛亮对故人离去有了很强的承受能力,而且诸葛亮对赵云之死是早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年龄摆在那里,不悲不喜。对诸葛亮老友的死去,自然是伤心不已,而赵云是寿终正寝的,就没必要为此愤愤不平。


张苞

而张苞不同,张苞是诸葛亮看着长大的,诸葛亮对张苞是满怀期待的,可谁料,张苞竟英年早逝,诸葛亮对这张苞孩子感情至深,对张苞之死又没有心理准备,自然为张苞愤愤不平,气得竟晕了过去。诸葛亮对张苞的疼爱可见一斑。


诸葛亮的感情,一个是对战友逝去的悲伤,一个是对晚辈早逝的痛惜。


李哥小粉丝


赵云一直跟随着刘备征战天下,其间立下不少战功,打赢了不少战争,经常被称为“常胜将军”。那么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大臣,在他死后,诸葛亮只是哭泣了,而并没有什么格外的表现。

然而他却在听到张飞的儿子张苞死后,又是吐血又是晕倒的,难道张苞比赵云名气、影响还大么?难道张苞有什么格外的身份,在他死后让诸葛亮感到心痛不已?

诸葛亮对张苞和赵云的感情并不相同

很多人可能对张苞并不了解,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也是蜀汉著名的将二代,想想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再想想刘关张与诸葛亮的关系,就可以看出,张苞与诸葛亮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张飞十分看不上诸葛亮,其实这并不是真实历史的情况,在真实历史上,关羽对诸葛亮表现的很傲气,但是张飞很客气,只要诸葛亮用到他,他都在所不辞。

可以说,诸葛亮与张飞之间是有着很默契的合作,在张飞去世后,诸葛亮对张苞更是很照顾,毕竟蜀国的未来还是要看这些二代。说诸葛亮将张苞当作亲生儿子培养,也不夸张,张苞去世,对于诸葛亮来说,有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没落,情感上很难以接受。

这种亲如血缘的关系,在张苞死后,诸葛亮对张苞的感情也是猛然爆发。其中复杂的心情主要表现在对张苞的不舍和对张飞的愧疚,他没能守护住张飞的儿子,诸葛亮更是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再来诸葛亮与赵云的感情,其实就有点单薄了,在《三国演义》中,似乎诸葛亮与赵云关系很好,诸葛亮每次点将都会依赖赵云,在正史上,赵云的表现并不是很多,甚至有人质疑他算不上蜀汉五虎上将。

而诸葛亮与赵云的相识,也都是在成年之后,很多合作都是工作上的合作,而且都是对刘备负责,诸葛亮与赵云私下交情未必会有多好,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心中有些失落,但是并不至于吐血昏倒。

诸葛亮对张苞和赵云的期待值并不相同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因此他想要完成刘备的统一天下的夙愿,所以在出师北伐之际,留下了《出师表》给刘禅,既是诸葛亮向刘禅表忠心,也是想要劝谏刘禅做一个明智的君主。

而且在蜀国晚期的时候,蜀国有能力的大将也是渐渐减少。甚至后来有一句话说,“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也是一种嘲讽了。

赵云的确是刘备手下核心将领之一,但是其职责主要是卫戍部队,在独当一面的战术战役中,并没有多少表现。

而赵云,当时年龄也大了,《三国演义》中讲赵云七十五岁上战场还能力斩武将纯粹是扯淡,在古代打仗绝对是力气活,岁数大的人,只能是混吃等死。

如果蜀汉发生战争,看的还是看蜀汉的将二代,张苞作为张飞的长子,根正苗红,是蜀汉最值得信赖的种子选手。

张苞不幸去世后,诸葛亮自然感觉痛心疾首,这一点对赵云去世来说,影响也是巨大了。

诸葛亮对赵云的去世有准备,而对张苞的死亡却是没有料到的

另外,赵云在诸葛亮北伐时就已经病重了,当时的赵云已经七八十岁了,已经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所以诸葛亮也是有了心理准备。而且赵云是自然死亡,不可避免的会有那么一天,所以诸葛亮对赵云的死亡,尽管心中是很伤心,并不是那么吃惊。相反,张苞的死亡是突如其来的,诸葛亮没有一丝一毫的准备。

当时诸葛亮讨伐魏国,魏兵大败,张苞奉命斩杀魏国大将郭淮、孙礼,但是在追捕的过程中,张苞不慎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当时张苞头已经跌破,现场很是惨烈。

诸葛亮得知后,很是惊慌失措,便命人送张苞回成都养病。几天后,噩耗传来,张苞身亡,因此诸葛亮一时伤心过度,竟然口吐鲜血,晕厥过去了。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很相近,在接受时间上就给了诸葛亮双重打击

最后,在死亡顺序上,赵云先去世的,也许诸葛亮还能承受得住,然而不过一年时间,张苞也去世了,诸葛亮先后经历了两位大将的死亡,必然无法忍受这锥心之痛,吐血昏倒了。

如果说一开始在得知赵云去世的消息,诸葛亮还能依靠、安慰自己,那是赵云的解脱,那么在张苞也去世之后,诸葛亮再也不能用任何理由宽慰自己,对张苞的死,他没有任何的借口。

所以说,不管是赵云的死还是张苞的死,对诸葛亮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人总是有感情的,只是对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情依赖。

可能诸葛亮对张苞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了,更多的是父子之情,所以,在张苞去世后,诸葛亮才会觉得肝肠寸断。对诸葛亮而言,他不仅仅失去了一个大将,更是失去了一个“儿子”。


史论纵横


诸葛亮与赵云、张苞的感情不同。

诸葛亮与赵云,那是战友之情,从诸葛亮受聘为刘备的军师起,就与赵云一起战斗。诸葛亮是发号施令者,最得力的执行者,就是赵云。所以他到哪里,都愿意带着赵云去,武艺好,人仗义,知礼节。赵云和诸葛亮是并肩战斗了27年,诸葛亮北伐时,五虎上将就剩赵云一个,其他四位都已经作古,所以诸葛亮把赵云当宝贝。后来赵云生病了,诸葛亮就没有让他参加北伐,而让他安心在家养病。《三国演义》这样说,赵云去世后,诸葛亮在前线算上一卦,说:“看来要损失一员大将啊””,果然赵云儿子来报,赵云死了,诸葛亮大哭。诸葛亮虽然心中难受,但毕竟有心理准备。他难受的是,他那一辈人,所剩无几,唯一一个说上话的战将,也离他而去了。

张苞与诸葛亮的感情,是隔辈人之情。诸葛亮与张飞是一辈人,可以说是看着张苞长大的,将张苞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自己这一辈人不行了,未竟的事业,还要靠张苞他们继承呢。但不幸的是,诸葛亮看中的人,却不幸离他早逝,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这无疑给诸葛亮兜头一棒,张苞是他出师北伐最得力的战将之一,失之如断一臂;再有的就是,张苞是他重点培养的对象,他又去世了,兴复汉室的愿望,可让谁来继承呢?这可真令人失望加绝望啊,所以张苞之死,诸葛亮更加伤心,乃至晕倒于地。


历史春秋网


诸葛亮得知赵云去世与张苞去世的反应截然不同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是死亡原因。赵云为蜀国建功立业,屡立战功,五虎将之一,赵云的去世属于诸葛亮早已料到的,也是在诸葛亮的接受范围内,赵云属于寿终正寝,可以说赵云的光辉一生平稳落幕。而张苞属于意外事件死亡,可以说突然离世,英年早逝,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第二是结合当前形势二者对于基业的作用。赵云在后期已经疾病缠身,他的战斗力与年轻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他对于蜀国的扩张起的更多的一种精神象征与鼓励作用。而张苞就不一样了,蜀国在五虎将之后再也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虽然张苞战斗力不强,但在少将的蜀国也是新生代力量,代表着希望与未来,他的死亡让年迈的诸葛亮力图扩张的计划难度变得更难甚至难以实现,这对诸葛亮的打击无疑是极大的

三是感情缘故。赵云的逝世对于诸葛亮来说好比是同龄人同辈人的离开,是诸葛亮的好助手去世,这可以接受,而张苞属于诸葛亮的后一辈,用“白发人用黑发人”的比喻来形容毫不为过,感情打击是最大的





识古论今


原因很简单,没必要为了凑数字说一大堆废话,赵云年事已高属于寿终正寝,诸葛亮悲叹:子龙去世犹如断我一手臂,赵云身为老将有稳定军心的作用,关键时刻诸葛亮还得倚重赵云稳定军心,赵云一死,宣布五虎上将的时代彻底终结了,诸葛亮的心情虽难免感到失落悲痛,但也在他的预料当中!!

而张苞的死却是诸葛亮料想未及的,蜀汉进入诸葛亮时代,人才凋零,张苞是为数不多的刚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材,可以说诸葛亮对张苞是寄予厚望的,是蜀国的未来之星,张苞的死让诸葛亮对蜀国未来蒙上一层阴霾,诸葛亮哭晕在地,既是哭张苞太年轻死的可惜,更是哭蜀国的未来少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可造之材,哭的是蜀国未来的命运!!



純真時光


赵云死时已达七十岁高龄,也算是寿终正寝,不留遗憾。这时的赵云身体已难有作为,不能够领兵打仗!诸葛亮听闻后子:龙离我而去,我痛知一臂膀啊!但是张苞则不同,他这是英年早逝,作为当时的老将已经损耗殆尽,中生代只有魏延、姜维、马岱,新生代的猛将关兴、张苞二人全都死了。此时张苞死后,有潜力的新生代将领,几乎灭绝,蜀国出现了最严重的人才断层危机。而且当时诸葛亮已经到了暮年,自己知道活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在想在死前完成刘备未完成的兴汉大业!而张苞却提前死去,没有人承接的话,蜀国如何能够光复汉朝,诸葛亮北伐的事业将再难实现。因此诸葛亮大哭。


良仔146


因为赵云是因为年老得病去世,一生为蜀国征战,鲜有败绩,被称作“常胜将军”。因病去世虽然让人唏嘘不已但也算善终,而张苞死因确是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张苞是在追击敌人的时候,马失了蹄将他摔落涧中,跌破了头,送回后方不治身亡。他不仅是张飞最骁勇的儿子,也是当时蜀国青壮年武将的翘楚,原本赵云去世,诸葛亮可用的猛将就已经不多,本打算重用关兴张苞这两个正值壮年的将军,结果却这样阴差阳错的失去了一位,让他北伐的胜算更少了,当然是气的捶胸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