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研究生出國留學和在國內上個985哪個更有優勢呢?

彭林靈


對於即將升入大四的大學生來說,除了選擇直接參加工作的學生以外,其他想繼續深造讀研的還面臨這樣的選擇——“考研還是出國留學“?

這是個讓人糾結的問題,也是關乎大學生命運的選擇。

  我認為:選擇考研還是出國留學,最主要基於兩個考慮因素:個人學業水平和家庭經濟條件!

一、我們先說相對簡單的家庭經濟條件。

先看一下2018年各國留學費用(非常保守,不含前期申請、考語言、體檢、辦簽證、機票等費用,也僅指1年)

美國留學費用:30萬~50萬和其他國家相比,去美國讀研的費用相對較高 ,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城市,留學費用的波動也比較大。

英國留學費用:30萬~40萬讀研根據所選學校、專業、地理位置不同有所起伏。

 澳洲留學費用:27萬~40萬

 加拿大留學費用:18萬~30萬

 新西蘭留學費用:20萬~31萬

 德法荷等留學費用:18萬~25萬

日本留學費用:15萬~20萬

韓國留學費用:12萬~15萬

馬來西亞留學費用:10萬~13萬

可以看出,留學費用非常昂貴,而且有的國家學制是3年,算下來是一筆不菲支出。如果不是國家公派,也沒有取得全額或半額獎學金,那麼父母負擔非常沉重,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得起的。而單靠學生打工(有的國家還限制學生打工),是不能解決所有費用的,還會影響學業,所以請結合家庭實際情況慎重考慮!

二、如果單從學業考慮,有三種情況

先來了解一下近幾年研究生報錄情況。從教育部官網獲知,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238萬人,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幅約18.4%。而2019年,報考人數規模再創新高,突破285萬,而錄取通過的只有不到70萬,不足25%。也就是說有75%的人陪考,淪為了炮灰,競爭非常殘酷。

年份 報名人數 增長比例 招生人數 報錄比

2019 285 19.75% 70 4:1

2018 238 18.41% 68 3.5:1

2017 201 13.56% 64 3.1:1

2016 177 7.34% 60 2.9:1

2015 164.9 -3.80% 57 2.9:1

2014 172 -2.27% 55 3.0:1

2013 176 6.30% 54. 3:1

2012 165.6 9.60% 52 3.2:1

2011 151. 17.90% 49.46 3.0:1

2010 140.6 12.80% 47.4 2.8:1

詳細分析國家統計局關於近10年研究 生招生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考研越來越難,形勢不容樂觀。

再看留學情況。2019年,中國輸出留學生人數超過70萬人,以連續每年平均10%的速度遞增,繼續領跑全球留學市場,穩居留學生輸出國榜首。

相關數據資料顯示,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新任教師中海歸博士所佔比例約為47.5%,按研究機構所在的國家劃分,在清華、北大的新任教師(2011-2017)中,本土博士所佔比例約為51.9%。可以看出,國際留學經歷正成為衡量高標準人才的重要因素。

所以針對這種現狀,我們也把學生作了一個簡單劃分。

一是學霸類學生,享有選擇主動權。這些學生出身頂尖名牌大學,學業優秀,在國內保研或考研到一流大學都相當容易。而申請國外留學,到世界前30名大學就讀的可能性也非常大,甚至有的能拿到全額獎學金,所以不妨都嘗試一 下,最後擇優選擇。

二是基礎較好,能穩達國家線並有希望衝擊985、211院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也不少,個人建議在國內讀研。有三個原因:一是在國內能考上很好的大學讀研,就會擁有非常好的教育和資源,國家投入支持政策也非常多,並不一定比國外差;二是能節省經濟成本;三是在考博、就業時,在專業功課設置、考博或擇業時間、導師推薦等方面更易與單位、學校接軌,會有更好的匹配度。

三是基礎一般、考研沒把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體量比較大,個人建議選擇考研留學雙保險。因為考研與留學準備內容不一樣,考研內容多、戰線長;而留學相對

相對簡單一點,除了過語言關,其他的基本都可以委託相關機構代理。而且從時間上來說,考研在前,留學準備可以在後,所以可以在全力備戰考研的同時,也進行一些留學申請的準備。這樣,等考研成績出來以後,國外院校的錄取也就相繼到來了,最終再根據所有學校錄取情況進行取捨。(順便告訴大家,可以提前和中介機構約定,考上研就不去留學,中介會退掉大部分費用)如果國內成績或學校不理想,但是國外能申請到比較好的學校,出國留學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國外高等教育起步更早,發展更完善,相應的教學軟硬件設施及社會實踐合作單位更加完善,學生留學期間,可以接觸更加先進的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對提升個人綜合實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此外,國際化視野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國外高校更加註重學生全球視野的培養,學生有更多機會與全球各大高校合作交流,養成良好的大局觀和前瞻思維。 

  總之,不管是考研還是留學,想要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社會起點,那麼就必須要從讀書階段就打牢基礎,提早做好準備,做好學習生涯規劃。祝願大家都擁有美好的未來!


海風齋


如果你以後想在國內發展,並且努力往上爬,那麼985確實是唯一選擇。

沒有為什麼,很多企業說是重視海歸,需要高學歷,其實內心都有個自己的標準,那就是隻信任985,211,有的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甚至明確規定,看本科是不是985,211出身。實際上,海龜可以拿到高工資,擔很多硬任務,但是很難上到核心領導層。

他們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名校歧視,也不管某些掛著985,211的人的研發能力有多低,他們只在乎這些人經過了洗腦訓練,有黑背一樣的奴性。

遇到一些腦殘領導和同事,弄不好還會在暗處對海龜使勁排擠。怕你突然冒出個點子,搶了他們的位子。

但是如果你要移民,拓展視野,換一個方式生活,那就早點出國,越早越好!但是,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出國,並非出了國就到了天堂。

首先要過語言關,然後是學業,然後是工作,然後是簽證,然後成家置業,一切都是白手起家,重新開始。這每一步都要走好,走對,才算是出國立足,否則和偷渡客沒有任何區別,大多數人渾渾噩噩一生,永遠只能生活在社會底層,到時候回國也回不去,晚年淒涼。

出國刻苦學習的,讀到博士,有可轉化的成果,可利用的海外關係,國內是異常歡迎的,因為這時候你玩的東西,就是好多985,211沒有並且亟需的了,但是如果你是出國混,又不努力留在國外,混了還想回國發展,那就要注意了,這樣很可能搞的自己荒廢青春,生不如死。

如果在國外沒有學習金融、財貿、計算機、數理化等基礎學科以及工科等實用專業,那麼建議還是早一些回國,說實話,現在國外很難消化沒有具體本事的移民,即便死皮賴臉留下來,那也只能叫混,不能算作什麼光宗耀祖。父母和國家養育你多年,不是讓你一個學士,碩士以上的人才去給洋人擦鞋送貨的。國內這幾年天天嚷著競爭激烈,經濟下行,但是機會到處都是,只要有一技之長,肯努力,肯堅持,市場並不比國外小。

當然,在國外也有偏門,比如藝術、烹飪、音樂、設計等領域,常常可能打拼出比較獨特的奮鬥道路,但是風險也更大。


奏者


可以分條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所需花費

國內:從2006年3所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到2008年56所設研究生院高校研招不再區分公費自費,再到2010年碩士研究生培養自費比例進一步擴大,考研已經讓一部分學子望而卻步了。雖然大部分改革高校都採取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但總體來講讀研成本還是大幅上升。筆者查詢了部分大學自費研究生收費情況發現,一般年學費在6000元-10000元。另外,考研期間所需花費例如參加輔導班,買各種輔導材料,一般在2000元左右,如果考外地高校研究生,一般需要到校聽一些專業課,或者聯繫導師等,這部分費用無法具體計算,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國外:出國讀研的費用根據留學國家不同有很大差別。總體來講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的走高使留學費用有所降低,工薪家庭留學不再是夢想。比如:德國目前對國際學生還可繼續享受同國民一樣免學費的待遇,留學生只需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就可以;如果去法國公立院校就讀,3年總花費(學費+生活費)不超過 20萬元人民幣;韓國一年總花費不超過 10萬元人民幣;俄羅斯讀研的性價比非常高,一般每年在5-7萬元人民幣;到荷蘭讀碩士的費用學費加生活費每年總共 10-13萬人民幣左右;澳洲讀研的費用現在僅為 12-18萬左右;新西蘭的留學費用也降低到了8年前的水平;原來一向被認為最貴的英國和美國,由於匯率變動或物價下降等原因,留學費用也有所降低。

二、所需時間

國內:學制2-3年,以3年居多。

國外:國外研究生學制一般是1-2年,對大多數讀碩士學位的學生來說,1-2年課程設置非常緊湊豐富,沒有任何時間上的浪費。能早 1-2年就業,無疑將比同齡人領先一步。

三、成功難度

國內:一般考生從大三開始專注於考研考前準備,有些學生則一入校就開始做準備了。雖然碩士研究生的全國錄取人數已經從1999年的 6.5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46萬人,可是報考人數也由 1999年的31.90萬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140萬人,錄取率在30%左右。雖然目前複試權重在逐漸加大,不過筆試分數依然是必過的第一關,依然是“一考定終身”的模式。

國外:國外讀研一般都是申請制,只要具備本科學位,都可以申請。對語言要求很明確,英語系國家至少要有雅思、託福、GRE成績,去小語種國家也有考級要求,或者必須要讀夠一定學時的語言,具備這個國家的語言基礎。如果沒有語言成績,就需要到國外讀半年到一年的語言,這項花費不菲。海外大學比較注重本科階段的平均成績,一般好一點的國外大學要求中國重點大學學生的平均績點是 3.0,也就是平均每門功課的成績是80分以上,非重點大學的學生的績點是 3.5以上,也就是平均成績在88分以上。

四、職業競爭力

國內:近幾年,研究生也出現就業難的情況。用人單位已經越來越理智,能用高職生的絕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絕不用碩士生。

國外:金融危機導致失業率攀升的情況正在成為過去,同時,為吸引人才,目前很多國家放寬了移民政策。比如現在在德國畢業工作3年就可以申請長期居住、工作5年就可以申請移民;英國也放寬了留學生工作簽證的時間,由1年增加到2年,工作滿5年也可以申請移民。


天道留學


研究生和出國留學和國內985哪個有優勢?

我覺得其實只要衷於自己的選擇就好,下面我就簡單講幾個例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相教於學歷和學校來說,我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更加重要,研究生更是讓一個人能力急劇增加的過程,所以現在你需要選擇在一個合適的環境裡成長,國內的研究生其實沒有太強的競爭力……

我有一個朋友在國內某名校讀傳媒類研究生,讀著讀著發現自己的導師理念都是有點問題,和國內一流都有差距,更別說趕上世界其他國家啦!

第二,國外的研究生其實是有一定優勢的,確實可以讓人開闊視野,不同的文化背景確實可以給人帶來很多改變和歷練。

國外的研究生多是寬進嚴出。之前有個老師在紐約某電影學院讀研,為了畢業真的是累到崩潰,參加各種活動,做課題和論文……

總得來說,我覺得研究生真的要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專業,喜歡的城市去讀,不然也會很辛苦的。既然都讀研了,我覺得你應該很成熟啦,所以不必過於糾結啊!


行攝青年


出國留學可以曾長見識,學習其他國家的人文地理,瞭解文化差異,開放思維。這是短期旅行無法比擬的。但是如果學校不好,導師不好,對你就業的幫助就不太大,僅僅有個留學生的帽子。而且,如果你不適應國外的生活,不能習慣外國人的習俗和文化,你會有些不適,對你的學業來說也是負擔。最後,國外有可能不像國內這麼安全,如果去那些經常發生戰亂的國家,還不如不去。




在國內上985,將來在國內就業方便,可以得到機關和部門的認可。周圍的朋友也都是高材生,有志之士,將來的生活圈子較好。

歸根到底,一樓的說法,我比較贊同,看你想待在國內還是國外。

謝謝


農民工談三農


泰國曼谷皇家理工大學考慮一下,碩士1.5年畢業,兩年八萬六,公立大學,全英文授課中文輔助,中國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推薦高校,泰國皇室頒發證書的名校


約堡留學顧問王老師


首先,這類問題,很難一概而論,因為兩種人生軌跡,哪一種更“划算”,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個想法,主觀性太強,因此下面所有的內容僅供參考。

這個提問的本質是出國留學的意義,因此,我們先拋開樓主的個例,先來籠統地說一下出國留學的意義。。首先說一個大家可能最不以為然的一個方面,也是我近幾年在跟送出去的學生聊天的時候聽他們說起最多,但是我也最詫異的一個方面,就是出國留學對於一個人眼界的開拓,思維方式的訓練等。之所以說我最詫異,是因為我確實沒有想到大家會普遍反饋這一點是他們留學最大的收穫。據學生們反饋,留學所能帶給人的一段在不同的文化環境、學習環境下的生活和求學的經歷,會極大地鍛鍊一個人的獨立,批判性思考,主動性,溝通能力等特質,從而對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普遍比較沉默,不太擅長展示自己,不夠主動。而對於國外的課堂教學來說,教授十分看重學生跟教授的互動交流,課程學習會安排很多的文獻自學和presentation。這無疑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生被迫不得不主動去問問題,主動去跟教授,同學去交流,被迫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因為課程壓力大,被迫變得獨立,因為已經沒有了父母的依靠。而這些經歷看似殘酷,卻能最大程度地把一個人的潛力激發出來。這些特質的鍛鍊,會在之後的職業、人生的經歷中最大可能地幫助你脫穎而出。


其次,出國留學畢竟是接受教育的一種形式,學習知識無疑是出國留學重要的意義之一。從世界範圍上來講,優秀的教育資源多集中於美國。尤其是在一些尖端科技上,中國與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並且,由於美國並沒有像英聯邦國家一樣實行教育產業化,所以教育質量得以保障。(當然,不得不承認,自費碩士的擴招現在也是很多美國學校在做的事情)因此,去到一個專業水平更高,技術更加發達,學術氛圍更加自由,師資更加優渥的國家讀研究生,無疑對於拓展和深化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有著很重要的幫助。


再次,從對就業的幫助程度上來說。國外的文憑,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就業具有一定的幫助,尤其是名校的文憑,因此,這需要結合實際案例去看,比如以你的背景大概能申請到什麼樣檔次的學校。如果你在國外讀研畢業後,能夠進入到一家海外知名的公司,工作或者實習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那對於你的就業幫助會更大。你就業的起點會更高,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會更大。尤其是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內和海外的經濟體有著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具有海外學習、工作背景的人也便越受歡迎。如果你想進學術界,同樣如此,想在海外找到教職可能難度比較大,但是如果你選擇回國,海外的背景同樣是一個加分項。


總體上來說,如果在可能的情況下,在家庭財力可以支撐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出去走走的,底層的一個根本邏輯在於,你走出去,可能性會更多。雖然,不能保證你一定能怎麼怎麼樣,但是你人生的可能性會增多。就目前接觸到學生來看,極少見到,會對當初出國留學的決定感到後悔的。

當然,如果選擇出去,可能面臨的困難是:1.適應新環境的挑戰,肯定是沒有國內安逸的,肯定是要吃苦的。2.金錢的花費會更多。3.就業時學校在國內的認可度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下面,我們結合提問者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問題,目前來看,留學的成本確實是一個制約樓主選擇的非常大的困難。僅從花費來對比,美國肯定是最多的,英國次之,香港和新加坡再次。有一個點想要提醒樓主的是,如果你確實需要funding,一方面可以考慮加拿大和香港或者新加坡的研究型碩士,有獎,一般都能覆蓋你所有的花費。另一方面,如果你考慮去美國,有部分學校會給小獎,當然會給你獎的學校通常情況下都不是你最想去的,所以要做取捨。還有一點就是,很多學生在過去之後讀完一個學期後,很多學生能夠申到TA或者RA,也就是說你過去之後還是有機會拿到資助的,當然,你需要努力才行。第四,考慮直接申博,不過這個要看你對申博是否感興趣以及科研背景的情況。



水哥談留學


之前我在某論壇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在澳洲留學本科回國後能否跟國內985的畢業生競爭?這裡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

轉眼新年了,回到這個帖子來看了看,發現評論中有一些討論,我這裡面來完整的表達一下我的觀點,也作為我在澳洲留學、生活五年所看、所感的一個總結。


1. 評論中有人說“澳洲很水,因為都是國內本二的去讀”。我覺得這個裡面有個非常嚴重的邏輯漏洞。澳洲大學是否水,和他能入讀學生的質量有明顯的邏輯關係嗎?一句“都是”就是我們平時辯論中最常煩的毛病,以偏概全,這種類似的論點是讓我最看不上的,我當年悉尼大學的同學裡,有天津大學、有哈工大的,也有普通一本,二本的都有。另外,既然我們坐在一個課堂裡,我不覺得人家二本的或者幾本的比我笨,比我差。相反,人家有的人比我學的還要努力,因為那時候我已經忙著去打工了。所以,你可以說,澳洲大學水!但是,千萬別說是因為很多本二的學生去讀了,所以,澳洲大學水,這完全沒有邏輯,而且帶有強烈歧視。清華大學全國招生線每個省市的都不一樣,我們是不是要說,清華大學很水,你看北京、海南這麼點分數就能上了,山東河南得這麼多分數?是不是很無聊的一種邏輯?

2. 好,下面我們來談一下“水”的問題。什麼是“水”?我覺得,一味的說水的人,就兩類。一類是壓根就沒出過國,然後聽幾個從國外回來的loser瞎BB了幾句國外不怎麼好,然後默默記下來以後到哪都作為談資瞎嚷嚷。另一類,就是留學的loser。自己垃圾,然後說,這個國家留學不行。我下面的正文中提到了,留學不光是學知識,學校生活只是留學體驗的一部分。我反而認為校外生活、實習、演講、世界觀、朋友,這些是留學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只看到了教學,我只能說你,目光太短,如果校外生活、演講能力、朋友,這些你一無所獲得的話,我只能毫不客氣的說是你“無能”,這些是需要你自己去爭取的!!!我當初讀書時,剛開始也是一堆中國人在一塊,說實在的,很溫暖,剛開始啥都不懂呀!但後來,我知道自己需要練好英語,就去教會了,英語進步很快,這都是靠自己呀。所以,說學校“水”的,大多都是給自己“水”找一個藉口罷了。如果你們真的弱到需要這種安慰,我建議你還是別出國了。再給大家說一個現象,就算澳洲真的很水,這些澳洲的留學生如果選擇最後移民澳洲,積累個3年工作經驗,年薪至少5萬到6萬澳幣(25萬到30萬人民幣),這個是至少得了,我就想問問鍵盤俠們,你們捆一塊兒有人家掙得多嗎?

3. 談談別的國家。縱觀這個世界上的主流的留學國家,只要你多些有能力出國的朋友,你問問,去哪個國家都有說水的,美國也不例外呀。所以,同志們,還是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最重要。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強的人,而不是去找藉口。

最後,真心希望每一個留學或者不留學的朋友們,無論什麼時候,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我自認為是很普通的一個人,智商普通、能力普通、勇氣普通,我唯一比較強的是,我很樂觀。當我戀愛的時候,我會為自己高興,因為我喜獲愛情;當我們分手的時候,我也不會過分悲傷,因為我又收穫了自由。這樣的人生態度,說的世俗一點,我過得比一般的同齡人要好的多。這樣的人生態度也讓我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只要自己有一顆向好之心,我就永遠在進步,不會受環境的影響。與大家共勉!!

--------------------------------------------------------------------------------------------------------------------------------------------

類似的問題很多,其實這體現了人們對於“留學熱”的追逐,但又因留學的高消費和就業市場的白熱化競爭而產生的一絲不安。這種心理我特別能夠理解,在還沒出國的時候,我也會有類似的彷徨,但現在經歷完留學、工作、移民之後,再回頭看看,確實會對當初那個彷徨的自己覺得“可笑”(你小子想太多了!)舉個在思索這問題的人們能聽懂的例子,曾經,我們面對高考,充滿著敬畏之情,覺得這幾乎是我們的終身大事,但這麼多年過來了,我們有的人上了名校,有的人沒有,但這都不影響我們過得好。我們每個人面前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機會,其實抓住一個就好了。

回到您的問題“在澳洲留學本科回國後能否跟國內985的畢業生競爭?”我這裡給您好好回答一下。


1. 澳洲本科留學我們到底能學到什麼?


1)知識,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國內985也學東西,這種差距很小。

2)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談到綜合能力這個就是很籠統的概念了,往細的說就沒邊兒了,我挑幾個對我個人影響最深的變化。

  • 語言表達&演講能力。在國外,大部分的作業都需要小組討論,結合小組的智慧完成一個Project,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與人溝通能力會突飛猛進的提升。試想一下,你和一個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不盡相同,然後你用著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語言,連比劃帶猜的都能和一群人說明白,你的溝通能力會有多強!另外,國外課堂上最長出現的就是Presentation,大部分的中國學生開始都會很怕這個,有點不好意思,但就是說多了,這種公開演講的能力就培養出來了,這個以後在職場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一點的培養,是我認為西方教育最精華的一個部分。(但這個真的得靠自己。積極努力,很多中國同學都縮在後面不敢上,這個就誰也幫不了你了)
  • 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國有句話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說白了,老師就是把他懂的東西告訴你。西方教育當然也很強調老師“傳道”,但他們傳道的過程,更喜歡用引導,鼓勵你自己去思考然後得到結論這種方式,這其實就是對自己思維的一種鍛鍊,這個世界有太多隻會聽話的小孩了,那些善於思考、喜歡創新、挑戰的人,才是職場上的稀缺資源。
  • 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國外讀書的人最強的一個能力就是,你把我丟在任何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朋友、親人我都能很好的生活下來。餓了自己會做飯,衣服髒了自己會去洗,迷路了也能找到路,面對孤獨也能變為享受…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兒才是留學重要的收穫,這些小事兒構建了我們自己最底層的自信心。
  • 淡然的心態。澳洲是一個很舒服的國家,社會福利也很好,所以社會比較平等,競爭壓力沒有很大。所以,澳洲的人往往給人感覺不緊不慢的,面對特別緊急的事兒,好像也得喝完這杯咖啡才會開始辦理。相對國內大城市的畢業生來說,沒有他們那麼浮躁,沒有他們那麼想成功,比國內學生更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些事情。

3)語言。如果家裡有條件本科就能出國,那恭喜你,你有很大的機會比一般人英語要說的溜的多,這種事研究生才出國的同學沒法比的。其實人過了20歲再去深入的學一個語言,很難說的特別好,本科出國其實只是抓到了一個尾巴,最理想的是高中,語言成熟期。


2. 國內985畢業生的競爭力。


1)名校畢業生,知識水平自然受企業主、同事、朋友的認可。

2)朋友圈。這個我認為是985畢業生的優勢,大多去澳洲留學的人以後都會考慮移民,所以,如果你畢業回國之後很有可能朋友變得很少。而985的不一樣,身邊的同學大多都會留在讀書的城市打拼,985的學生本身就是好學生,我相信在職場上大家也一般都是很出色的,這群人就是你們最強大的資源,等30歲以後,這些人已經成為主管級別了,大家一起做些事情或者合作之類的,身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3)其他的競爭力我就不多囉嗦了,上面兩點我覺得是最核心的東西。


3. 出國留學值不值?


這裡最後的總結一下,其實不管你是哪畢業的,進入國內的職場都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在職場上秒殺對手是需要各種能力的,對於我們留學生來說,我本文中提到了很多能力,大家最好好好鍛鍊。更重要的一個事兒就是,大家留學在外,一定要積累一些海外的工作經驗或者實習經驗再回國就業,這個能讓你在職場上變得主動,國外畢業的“白紙”和國內畢業的“白紙”如果區別不大的話,你多積累些實際的工作經驗,絕對會更有競爭力,這個是關鍵的關鍵。海外讀書的你肯定沒有985畢業生的同學資源,這個算是個劣勢,不過也不用著急,慢慢來,在國外都活下來了,國內職場也能活下來,只要活下來了,我們一定能想辦法獲得更好。


指南針Jason


=^_^=大學沒上985,比農民工還辛苦。讀書沒過211,哪有工作任你挑?

=^_^=機會屬於少數人,不是個個都可能,建議洗洗趕緊睡,夢裡全是好機會!

=^_^= 百裡挑一是精英,十里挑一能省心,學渣裡面反覆挑,全部挑完肯定糟!

=^_^=所以別說學歷洋,輕鬆到手不值錢!高校留學隨便上,學渣終究完了蛋!


=^_^=真才實學皆沒有,文憑學歷混到手;投機取巧終是錯,面對現實咋個過?

=^_^=以前出國留學的大多數都是——國家出錢公派的北大清華類名牌大學的精英們去出國深造!如今留學的大多數是在國內考不上一般大學的學渣們,因為有錢而自費靠錢到國外混文憑!


=^_^=不學無術去留學,一無所成沒有著; 洗碗也比國內好,好逸惡勞難得找;資本主業好作孽,搶我人才下苦力;學渣下力也不要,國外淘汰國內俏;


=^_^=自費留學好坑人,造就坑爹大胎神;遊手好閒用錢混,投機取巧蠢又笨!


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


個人感覺,研究生出國留學要比在國內上985更有優勢。首先,我並不是否定國內的教學水平,和盲目崇拜出國留學。我也很清楚在主流長輩思想中,很多工作很長時間的長輩認為,出國留學等於找死,花了大筆的錢把在國內找工作的很多機會都錯過了......然而,我並不這樣認為。出國留學會讓你的眼界更寬廣,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有條件出國留學而放棄了,也會失去很多精彩的體驗,至少比985的經歷豐富。然後,真的如大家所說會錯過找工作的良機嗎?不見得哦。現在的社會已然不是原來靠著關係就能找到好工作,靠著託人花錢就可以贏得好機會的時代了。科技,知識,智商,情商都很重要。提高個人素質後怎麼會降低自己的競爭能力呢?所謂的工作難找還是以為你把找工作依賴給別人了吧?而放棄了自己努力去嘗試。所以,不要太低估自己的能力和高估別人的判斷.......如果真的想去嘗試出國留學,加油哦↖(^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