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新泰市 羊流鎮

羊流鎮位於新泰市西北部,西鄰泰安岱嶽區,北接萊蕪市,京滬高速公路斜穿東南,濟新公路和濟臨公路平行橫貫。全鎮面積180平方公里,轄行政村90個,有耕地面積7200公頃,總人口9.8萬人。羊流鎮是西晉政治家、軍事家羊祜的故里,古代著名的驛站。

羊流秦代時屬濟北郡東平陽縣(漢魏縣改屬泰山郡)。宋代,羊流屬沂州新泰縣統轄。金代改屬泰安州新泰縣。元至元二年(1265年)新泰縣省入萊蕪,羊流屬上莊約茅部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復屬新泰縣。

新泰市 羊流鎮


秦末,故晉國公族羊舌氏之後為避世亂,徙居泰山,著籍東平陽之西北,即今新泰市羊流鎮一帶,史稱為“泰山羊氏”家族。時今羊流一帶即已建村,因村北有一荒嶺“禿丘”,故以嶺名村。因羊氏居留此地,始改稱“羊留”;後又因地傳有羊氏之流風,遂演變為“羊流”。東漢光和二年(179年),著名文學家、宮廷樂官蔡邕因事流亡,往來依附泰山羊氏長達12年。以女貞姬(文姬之姊)嫁羊衟 ,即羊祜之生母。據載羊續卒後歸葬於羊流,其後羊衟、羊曼亦葬於此,史稱“三羊墓”。位今羊流鎮北2公里處。

羊氏雖非中國大姓,但泰山羊氏家族卻是一個著名的姓族。自東漢興起,綿延持續直至唐時,700年年間俊傑輩出,公侯代起。東漢時已是“七世兩千石、卿、校”,漸成衣冠巨族,堪稱泰山第一望族。僅在“二十四史”中,就有羊姓40人的傳記,書中提及的羊姓人物更多達130餘人。《萬姓統譜》中著錄的羊姓名人亦有46位。羊氏家族不單人丁興旺,而且歷代都有官顯位高的忠臣良將,又多與皇家結親聯姻,故長盛不衰。在眾多羊姓族人中,相繼保持著大仁大義的傳統家風。他們為政則忠君愛國、清正廉潔;從軍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文則情思駘蕩、神采飛揚。而羊家婦女,也多有皇后、賢媛,以及能顧大局、識大體的賢妻良母。羊侵於漢安帝時為司隸校尉;其子儒,桓帝時為太常。儒子續,靈帝時歷官南陽太守,以清廉著稱。宗人羊陟,歷官河南尹,為一時清流領袖。羊續孫女羊徽瑜,為司馬師之妻。在司馬氏代魏的政治變更中,羊祜、羊繡等人立下了重要功勳。羊門之女羊獻容,為晉惠帝之後。及晉室南渡,羊氏族人紛紛渡江,仕於東晉。羊曼、羊鑑、羊玄、羊欣、羊徽在東晉政壇上各有作為。南北朝時期,泰山羊氏仍活躍於政壇,特別是仕於北朝的羊規之一系,更在故里有較大影響。其子祉,歷任梁、秦二州刺史,曾重開褒斜道,溝通南北,意義深遠。祉子侃南投蕭梁,在侯景之亂中抗擊叛軍,功勳卓著。侃兄羊深,歷官魏中書令,在反抗高歡篡位的激戰中殉國。羊烈歷仕東魏、北齊,官至義州刺史。

新泰市 羊流鎮


在燦若群星的羊氏人物中,羊續、羊祜、羊曼、羊欣被後世奉為一代典範。

羊續(142~189),字興祖,史稱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曾任廬江、南陽太守,仕至太常。他在南陽任上,懸魚拒賄被傳為佳話。當時南陽世風日下,權豪之家奢靡腐化,羊續要“再使風俗淳”,做到“上行下效”,於是“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曾有一府丞獻給他一條活魚,羊續認為卻之不恭,只好留下懸掛在庭院裡。後來府丞又獻來一條更大的活魚,羊續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這就是世人傳頌的“羊續懸魚”,人稱“懸魚太守”。由於羊續功績卓異,漢靈帝欲任命他為太尉,位列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是國家最高軍政長官),因拒賂欽差而遭貶,改任太常。卒後葬於故里羊流祖塋。

羊祜(221~279),字叔子。曹魏鹹熙元年(264年),任相國司馬昭的從事郎中,與裴秀、荀勖等人共同參與司馬昭的政治運籌,成為司馬氏的心腹人物。魏末封爵為鉅平子。司馬炎代魏後,羊祜以佐命之勳,進號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晉封鉅平侯爵位,成為西晉開國重臣。後受命修撰《晉禮》《晉律》,對晉朝典制創立多有貢獻。泰始五年(269年),羊祜以尚書左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後又授徵南大將軍,鎮守襄陽(今湖北襄樊)。羊祜到任襄陽後,墾田存糧,開辦學校,發展教育,澄清吏治,深受百姓愛戴和擁護;講究信義,廣施招撫政策,以收攬人心,鎮守10年,江漢歸心。羊祜常向晉武帝推薦德才兼備之人出任要職,但都將所起草的文書付之一炬,不讓當事人知曉。羊祜雖居官顯要,但厲行節儉,常“被服率素”,而將祿俸散給族人、軍士。他去世後,家無餘財。羊祜的道德風範受到後世的敬仰與懷念。

羊曼(274~328),字祖延,羊祜長兄羊發之孫,陽平太守羊暨之子。羊曼少年時即知名於世,屢被本州(兗州)禮聘與太傅徵辟,皆辭不就。永嘉亂後,羊曼避難渡江,晉元帝任其為鎮東參軍,轉丞相主簿。後歷任黃門侍郎、尚書侍郎、晉陵太守。

羊欣(370~442),字敬元,羊續六世孫。歷仕晉宋,為當時書壇之一代宗師。

在地方特產中,羊流豆腐皮遠近聞名。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曾帶領朝中大臣微服私訪。一次,來到羊流,見天色已晚,便借宿住在一個農戶家中。東家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婦人,膝下只有一女,母女倆靠做豆腐皮餬口度日。老婦人見來了客人,一面忙著斟茶,一面吩咐女兒炒菜伺候客人。姑娘來到廚房,急火炒、慢火熬,不一會兒,便端上炒豆腐皮、熬豆腐皮、涼調熱拌豆腐皮。一桌菜全是豆腐皮調製的。吃膩了山珍海味的朱元璋,品嚐著不同花樣的豆腐皮,不住地點頭稱美,藉著酒興揮毫潑墨:“樂陵小棗萊陽梨,不及羊流豆腐皮。”自此,羊流豆腐皮進貢朝中,名聲大振,身價倍增,經久不衷。

新泰市 羊流鎮

山東史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