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引言: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其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集團了。如果有人說要建立一個比阿里巴巴還要強大的互聯網企業,大家一定都會認為這個人在說大話,吹牛,但當年慧聰網的地位就類似於今天的阿里巴巴。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張向東

2006年的時候,當時的慧聰網正如日中天,當時其總裁郭凡生做客央視2套的《贏在中國》欄目。節目現場當時有一名小夥子直言未來阿里巴巴一定會崛起,並且這個小夥子明確表示自己沒有給阿里巴巴打廣告,這是自己的商業眼光。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郭凡生和馬雲

但是這些話著實令郭凡生不爽,郭凡生用質問的語氣回應了小夥子,其中出現最多的語句就是“我已經這麼成功了”,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郭凡生對小夥子的不滿與牴觸。然而這個小夥子的預言實現了,現在的阿里巴巴已經如日中天,市值更是慧聰網的一千多倍了,而慧聰網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甚至如果不是這個小夥,可能都沒有人知道慧聰網的存在。



慧聰網的核心優勢

慧聰網其實早在1992年就成立,那個時候的馬雲還是個老師,可以說慧聰網是國內最早的B2B網站。曾經的慧聰網擁有企業用戶超1500萬,總業務領域覆蓋達70餘個,還是

中國B2B電子商務最早的上市公司。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創建在1999年,這也是郭凡生最驕傲的一點,因為慧聰網是所有做互聯網公司裡年齡最大的。所以面對馬雲這樣的晚輩,他並沒有將其放在眼裡。在淘寶剛起步的三年裡,馬雲一直堅持著不盈利策略,郭凡生直言馬雲這個人一定是瘋了。那郭凡生究竟有怎麼樣的底氣能夠嘲諷別人呢?

  1. 信心優勢:在互聯網還沒有普及之前,前身為“慧聰國際諮詢”的慧聰網擁有的渠道資源十分強大,不論是為中國資訊大全、研究院行業分析報告,進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所以在信息和數據方面,慧聰網擁有非常大的優勢。
  2. 用戶對於“買賣通”的粘性:慧聰網擁有自己的“買賣通”,和現在的淘寶相似。買賣通在當時是網上交易的第一大軟件,只不過慧聰網做的都是大件生意,再加上在線溝通都依託於買賣通,所以對於用戶的粘著性很強。
  3. 廣告迷信:經歷過“標王時代”的郭凡生深知,有很多人對廣告依然充滿迷信,慧聰網就利用線上搞起了“標王”競爭,哪家企業成為標王,哪家企業就能在網站首頁展示自己。這個方法其實就是現在的搜索競價排名。

慧聰網失敗的根本原因

讓郭凡生轉型互聯網最痛苦的,可能就是迎戰阿里巴巴了。當年慧聰網之所以敗給了阿里巴巴,其實有很多原因,但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敗在了“營銷短視頻”上,不顧市場環境、不在乎用戶體驗,不查看自身優劣勢,進而盲目的和對手競爭,這就是“營銷短視頻”。

互聯網的到來,使得世界扁平化,沒有了信息差,原本的渠道被線上所取代。慧聰網的兩大優勢正是信息和渠道資源,現在這些優勢已經不再了。原本能先手的慧聰網,現在變成了後手,即便後來做了網站,建立了一些線上業務,但其核心依舊是線下業務。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郭凡生

當各大企業都在不顧成本爭奪用戶的時候,慧聰網依然不願放棄傳統的盈利項目,還是將賺錢放在第一位。所以慧聰網錯過了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最好時段。而阿里巴巴則在此期間,收攏了大批忠實用戶,同時引來了很多商家,最才有了現在完整的線上電商生態。

慧聰網短淺的目光是它失敗的根本原因,原本它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去超越阿里巴巴,但是沒想到阿里巴巴在這五年的時間裡,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級企業。正是由於慧聰網始終盯緊阿里使得它從來沒有考慮過用戶數量以及用戶體驗。很多用戶對於慧聰網的評價都是吐槽和抱怨,用戶體驗的缺失,對於服務型的企業而言是最嚴重的打擊。

結語

其次慧聰網的問題就是企業家了,如果大家將馬雲和郭凡生

的言行進行對比,就會發現郭凡生的言論大多都會激起“民憤”。就像當初《贏在中國》中的那番話,雖然道理沒有問題,但是明顯帶有人身攻擊。

13年前,小夥預言它將被阿里擊敗,現在阿里市值是它1000多倍

郭凡生

只是郭凡生沒有想到,他的那席話為企業帶來了這麼大的負面效應。阿里巴巴也沒有針對過慧聰網,所以說慧聰網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在時代浪潮席捲而來的時候,沒有做好應對措施,故步自封,才被浪潮打翻。

《跨境電商B2B平臺運營》

《曾被輝煌的慧聰網,究竟是為何在預言中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