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中物理難還是化學難?

夢裡笑186


我想基本上上過高中,且學過理科的,大部分人都會覺得:

物理更難學啊。物理能考個80分就是學霸,化學相當學霸怎麼也得90多分。

從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第一、我身邊的不少理科生上大學時,都不想選物理的專業

我身邊的一個弟弟,是個理科生,在報考志願時,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儘量不學物理,其次才考慮化學類的,生物類和偏文一些的、醫學的都可以考慮。

在他看來物理太難了,上了大學實在不想再受這種折磨,覺得物理太抽象了,各種電磁、能量守恆等都沒有實物,全憑想象。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曾經我物理最差的時候,100分的題目,我的物理只能得50分都不及格;但是化學同樣100分,我的化學能考到90多分,簡直是天壤之別。連物理老師都說,你在年級能考到50名,你的物理才考50分,也真是登對,弄得我也是很尷尬。老師我不是不想學好,我是真學不會啊。好在後來開竅了一點,情形好了些。

第二、3+3選科,即使各個大學50%的專業必須學物理,但是選物理的人基本上各個省份都是最少的

大家對物理的拒絕在3+3選科的省份把這個事情演繹到了極致。

比如浙江省選擇物理的人數不到5萬人,甚至這兩年人數還在逐年遞建。

山東省是第一年進行3+3,其中選擇物理的人數也只有21萬,同時也只比政治多一點,也是排在倒數第二的。


煮酒論高考


我是梅子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高中物理比化學要難的多,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很多東西需要記憶,只要記住了,很多題就很好做了,我高中化學一直非常好,也特別喜歡這門功課,倒是物理,一直覺得挺難的,很多物理過程都想的太簡單,高考時物理後面三道大題都沒怎麼拿到分。當然,有的人會覺得物理簡單,物理主要靠理解為主,很多邏輯思維好的人學著特輕鬆,不費事,而且很多年後都不會忘記。所以這個確實也因人而異。


梅子老師數學屋


簡單和難都是相對的。既和學科的特徵有關,也有個人的興趣有關。

見過物理學的極好的同學,化學卻學的一塌糊塗;也見過化學學的極好的同學,物理卻一塌糊塗。像這樣的現象的出現,說明這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興趣起到了主導作用。

興趣是個人的特徵,現在不談興趣,只說學科本身。

物理的知識量比化學大。在高中階段的物理中,包括運動學、力學、動力學、曲線運動、功與能、動量、電場、磁場、電磁感應、恆定電流、交變電流,還有光學、機械振動機械波、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等小章節;而化學則主要包括四部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理論、化學實驗等。就知識量來說,儘管有機和無機裡面又有各種細分,但物理的知識量還是要比化學多得多。而且,物理的特點是更注重原理和規律以及對象的選擇和過程分析,相對來說不那麼好理解,化學儘管也是理科,但偏記憶的知識的比例還是比較多的。

物理對心態的要求比化學高。在高中階段,物理的區分度基本算是最大的,很大程度上超過了數學。一個條件沒看好,就有可能導致一道20分的大題全軍覆沒。平時也能見到,有些同學物理確實學的不錯,給同學講題頭頭是道,但一到考試反而自己考不出成績。這樣的情況找原因就只能在物理水平之外找了。需要高度冷靜,需要特別仔細。這是對物理考高分或滿分的基本要求。相對來說,化學則沒有那麼大的區分度。

綜合看來,相對比較的話,物理還是比化學難學。


大物理課堂


按我個人的經驗,綜合考慮,我認為高中的物理比化學更難一些。要比較就應該先分析這兩科的特點。


物理

物理對邏輯思維的要求比較高,對數學計算的要求也高,需要用數學函數去計算各種值。而且物理的綜合性也比較強,電與磁與力等知識都有聯繫,如果有一方面不熟,則會導致解題中斷。而且,物理涉及的物理量比較多,還需要抽象的思維理解能力,看似形象,但是理解仍然是比較抽象的。

化學

化學科目,是主要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主要是對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的考驗,對數學計算部分不多,也不復雜。加之化學和生活聯繫緊密,在生活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平常生活都能夠接觸到化學物質,所以對物質的理解和記憶更加地形象,更加容易。但是化學也有它獨特的難點,化學物質眾多,性質各異,難以完全瞭解。

總之,每個科目都有其難點,要腳踏實地地去學習。


物理看花N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絕大部分人認為物理難學一點。

高中化學主要主要是化學的基礎內容,還是很簡單的基礎內容。高中化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要求那麼高。只要你認真複習加記憶學好它應該不會太難。

但是高中物理相對來說難度就很大了,物理一直跟數學聯繫在一起。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

正常都是數學家。牛頓我們都知道他是物理學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微積分是他最早研究出來。物理上太多問題牽扯到數學,因為學好物理前提有好的數學基礎。

希望

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化中空教育觀測


我就是這樣。

我高中,如果都按照百分制來,物理輕鬆90或者95以上,隨便玩玩就行。化學我要認真學才能上90。理綜滿分240,一般210左右,主要丟分就是一道物理選擇,剩下的就錯在化學和生物了。

首先:我認為關鍵在於,物理核心就是對知識的理解把握形成思維。

只要能夠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理解掌握一本書那十幾二十個公式,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我就是那種能夠快速理解知識把握規律的人吧。

包括化學,剛開始學氧化還原或者原電池,老師出一個高考題,我就會自己用平衡法(點子或者元素),便捷地解出來。

初中剛開始學物理,學到了慣性“是物體保持遠走運動狀態的屬性,其大小隻與物體質量有關”。我就連續兩個周物理課全都沒聽課,一直在腦子裡思考和假設一個情景,分析慣性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狀態。我甚至以為我想出了課本上對慣性的定義的漏洞,我甚至以為我開闢了物理的新世界!經過兩個多周的不停地思考和假設,我發現:我是腦殘嗎?瞎想啥,那麼簡單的規矩……雖然兩個周沒聽物理課,雖然最後自己假設驗證了自己當初假設提出的定律是錯的,但是,這個過程讓我對慣性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且,初中那點知識量,一節課聽10分鐘就夠學會了,所以也沒耽誤學習。

再說地理。初高中學地理有個重要的題型,就是給出兩個點的經緯度,判斷兩者的位置關係。初中時候地理老師只教了網格法,就是在網格上標出來兩個點,然後判斷。我這個人一向追求效率和速度,而且賊喜歡偷懶,我就覺得,畫網格圖太麻煩,太費時間。我就自己提出:北緯比南緯靠北,北緯越大越靠北(南同);東經比西經靠東,東經越大越靠東(西同)。憑藉這個自己提出來的規律,所向披靡。後來,有一道題我做錯了。原題給了兩個點經度:170E,160W。那我一看顯然170E在東啊!一個極其東第二個極其西,太顯然了。可是我竟然做錯了。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錯,又用了一節課不到,想明白:轉了一圈轉回來了,極東的點就到了西邊了。然後我又考慮到平角180度,所以補充了之前的規律:如果東經+西經>180,東經在西,西經在東。到了高中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高中必講的知識。

包括液體運動,液體壓強,浮力,轉動慣量,電路……我都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我前面所舉的例子,一方面為了裝逼。另一方面,是想表達:什麼才是真正的思考,什麼叫理解好概念和公式,什麼叫做題模板。

這些種種的核心在於自己的主動思考總結,而不是灌輸。例如,如果是你主動思考定義概念的含義,那就是在理解和掌握規律,如果是老師講給你那就是記憶;如果自己總結了做題方法那就是真正的模板做題法,如果只是找本叫做《模板解題法》的參考書照著做題,那麼你只是死記硬背。

其次,相對於化學,物理更加註重思維,而對記憶沒有太高要求,化學則是對記憶也有相當要求。

這是我的看法,高中時候背各種什麼氧化性粒子,還原性粒子,背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弄得我很頭疼。。。生物也是,背起來醉生夢死。當然,這些東西的利益是可以藉助理解來加強的,但是總會有很多規律必須硬記下來。

而物理不需要,物理只要你能夠思考清除,形成邏輯和思維,輔以一定量合適的訓練,就會記住那為數不多的公式,就沒什麼問題了。

看了看問題,我好像裝逼過頭,跑題了。但是,並沒有,因為沒有完美切題所說的話,正是我要表達的觀點。

至於難度,雖然兩者存在很大不同,無法直接比較,但是勉強認為物理難吧,畢竟很多人都說物理難。化學學不好,還是多去記憶基本的規律公式,再理解反應原理吧。畢竟以高中難度,學習就是記憶知識,理解規矩,學會做題就行。


沒有思想活著何用


高中物理和化學同是理科,從學科內容的具體性質看,物理難於化學。簡單形象的說,從課本上的概念看,比如你記住物理的公式定理,但不一定會做題,它需要更多思考分析。相應的,在化學這裡,記住記準記清了一些概念,就能做一些題。實際上在高中階段,物理更抽象,遠比初中的一些物理現象的瞭解,要難得多,需要更強的羅輯思維分析能力。相對於化學,它是要記大量的概念定理定義,尤其是化學元素,記不住基本沒法學,所以有些人認為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可能是剛上高中的學生,一開始是覺得物理容易,一聽就會了,容易掉以輕心。慢慢學多了,力學,電學就很難了。而化學,開始就出現繁瑣的記憶的東西,覺得難。高中物理,化學都不容易,進入高中的學生,一開始就要認真聽講,認真做作業。


水煮月亮1


感覺都不能放一個水平比較,化學太簡單了,而且容易融會貫通,只要課堂聽明白,基本成績就不錯!

物理課堂很容易,課後習題一般般,考試卷的後兩題不敢看,物理題可以非常複雜,腦子轉不過來的人怎麼都學不好,這點和數學很相似。


鱷魚媽媽


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