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我們並非唯一的存在? 遠古外星人理論提出,我們不應僅僅侷限於探索太空深處,努力找 到能夠建立的聯繫,我們還應該考慮到那樣的聯繫或許在遠古時代就已 經建立起來了,這種接觸的物證或其它痕跡,在地球上仍可見或者依然 存在。 進化論提出我們是宇宙的極致。科學很快就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就是 文明的極致。同之前的時代相比,我們把當今的世界看作獨一無二的, 但我們每天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就當今的技術標準而言,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阿波羅號(Apollo) 航天艙是非常基礎的技術產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用來把人類送上月 球的計算機,遠遠次於當今普通的筆記本電腦。實際上,月球登陸所表 明的就是,月球之旅相對而言較容易——假設我們正確理解了天文學和 天體物理學,並且有了擺脫地球萬有引力的方法。

無論我們是研究古埃 及文明還是瑪雅文明,我們總是發現這些古人掌握了遠遠超越他們需求 的大量天文學知識——實際上,是遠遠超越我們需求的天文知識,這難 道不令人感興趣嗎?我們即刻就認識到了太空旅行的三大基本要素之 一。科學家們直到幾十年前仍把他們稱為原始社會。然而正是他們所謂 的原始社會實現了太空旅行。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這些社會根本就不是原始的,這是埃利希•馮•丹尼肯在1968年向全 世界傳達的信息。他的宣傳媒介並非無線電天文望遠鏡,而是一本名為 《眾神之車》的著作。雖然馮•丹尼肯推廣了這個話題,但並不是他創 造了這個主題。這些未來科學的先鋒人物實際上是一些俄羅斯人。尼古 拉斯•李寧(Nicholas Rynin)(1877-1942)於1901年畢業於“聖彼得堡 皇家通信學院”(Imper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of St.Petersburg)。

在俄國革命之後,他創作了一部長達3卷的著作,名為 《星際接觸》(Interplanetary Contacts)。此書被譽為有關火箭技術和 宇宙航行的歷史和理論的第一部百科全書。較不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 書中分析了有關空氣和宇宙飛船的古代傳說,從古希臘的伊卡羅斯 (Icarus)傳說到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等。他還 分析了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發現該小說的前提是滿足不了的。但在他看 來,遠古傳說的科學是很可能存在的。 揚科夫•別萊利曼(Yakov Perelman)於1915年出版了《星際旅行》 (Interplanetary Journeys)。這本書實際上是第一本關於宇宙航行科學 和技術的著作。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尼古拉斯•李寧繼承了揚科夫•別萊利曼的事業。別萊利 曼比西歐早幾年向俄羅斯的讀者們宣傳了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觀念,這促 使蘇聯於1961年把第一個人類送進了太空。 包括赫爾曼•奧伯特和沃納•馮•布勞恩(Werner von Braun)在內的 火箭領域的絕大多數先驅者們,都想利用他們的火箭技術,希望能把人 類送進宇宙深處,同外星生命建立聯繫。然而,他們的發明卻主要被用 來製造地球上的戰爭。 認識到可以藉助火箭技術來認識到可以藉助火箭技術來開展太空之旅的第一人當屬康斯坦丁• 齊奧爾科夫斯基(Constantine Tsiolkovsky)(1857-1935)。康斯坦丁• 齊奧爾科夫斯基、赫爾曼•奧伯特、羅伯特•戈達德被公認為是航天領域 三大偉大的理論家。早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赫爾曼•奧伯特博士就毫 不猶豫地把讓人們夢想探索銀河系的榮譽授予了齊奧爾科夫斯基。

赫爾 曼博士認為,齊奧爾科夫斯基是天體導航之父,天體導航可以到達各種 恆星並穿越恆星。 1928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版了《宇宙的意志》(Will of the Universe)。他在書中寫道:“我們很難想象有一種生命比地球人類更優 越。這種狹隘的思想阻礙了我們想象外星實體干預地球之事。歷史以及 文學作品中記載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件。正因為存在這種思想,所以有很多事件仍未得到解答。”齊奧爾科夫斯基“只是”小鎮上的一位老師而 已,但他卻被認為是科學的先知,最高學術界常常討論他的論文。他被 認為是多級火箭之父,是“宇航員”這個詞的創造者。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在某一期《知識的信使》(Messenger of Knowledge)中(莫斯科 1930年第5-6號),李寧和齊奧爾科夫斯基公開為外星人來訪地球進行 辯護。李寧寫道:“其它世界的居民尚未來訪過地球,這種言論的確得 到了各國所接受的歷史的證實。但是,如果我們轉向古老的故事和傳 說,我們就會留意到被大海和沙漠分開的各地傳說中存在著驚人的相似 性。這種相似就包括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許多傳說中提到了遠古其它世 界的居民來訪地球的事件。為何不能承認這些傳說的起源存在一絲真理 呢?”

整整35年過去了,科學界有關遠古外星人問題的現狀仍然如此。這 就是為何馮•丹尼肯要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西方聽眾們瞭解的原因所 在。儘管他曾經是,現在也是該領域中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但是他既 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向西方聽眾們提出該問題的人。意大利記 者、作家彼德•科洛西姆(Peter Kolosimo)憑藉其著作《不屬於這個世 界》(意大利語:Non è Terrestre,英語:Not of This World)榮獲意大 利“Premio Bancarella”獎,該獎項是意大利最富聲譽的文學獎之一。該 書於1968年出版,它是科洛西姆探索我們星球上的神秘事件的第四本著 作。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他的第一本這方面的著作出版於1959年——《未知行星》(意大利 語:Il Pianeta Sconosciuto,英語:The Unknown Planet)。 如前所述,在I.S.什克洛夫斯基(I.S.Shklovski)的幫助下,卡爾•薩 根在《宇宙中的智慧生命》(Intelligent Life in the Universe)(1966) 一書中,用了一個章節來進行論證,指出科學家和歷史學家應該認真思 考這種可能性,即在有記載的歷史中,曾經發生過外星生命同人類接觸 的事件。

他們總結指出:20世紀60年代的火箭技術能同星際旅行相媲美,它也存在於其它 外星智慧生命的科技範圍之內,因此就不能排除外星智慧生命來訪地球 的可能性——實際上,這是可能的。傳說應被視為可靠資源,一些傳說的確描述了遭遇外星人的事件。

我們並非宇宙的唯一, 還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


雖然如此,在著作《布洛卡的大腦》(Broca’s Brain)(1979) 中,薩根則表示不同意馮•丹尼肯的觀點。他堅持認為它們似乎是建立 在他的觀點之上的,它們並不像是有保留的推測,而是外星接觸的確鑿 證據。薩根似乎並沒有看到馮•丹尼肯書中提出的230多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