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太監是如何稱呼他的?

佔牧師


1923年7月,中國最後一批太監被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些太監離開紫禁城這個庇護所以後,流落到四處,各自謀生找出路。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溥儀對監們是深惡痛絕的,這與他幼年的經歷有關,正是因為這些太監們,在他年少時進獻了很多宮女,導致他的生理機能被破壞,讓他落下了難以醫治的病根,所以一直都沒有孩子。



一別三十年後,昔日的皇帝已經變成了普通人,連回自己的家,都要向政府買張門票,所以溥儀的遭遇也是很淒涼的。但他也是很幸運的,因為歷史上的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能夠善終的寥寥無幾。 1959年,溥儀被特赦回到了北京,面對北京城的新變化,他感到好奇又興奮,稍一有空,他就會到城市各處看看,享受一下北京的新氣象。


溥儀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他對下人很寬容,即使與人生了意見,也從不記仇,當年他在偽滿州國當傀儡皇帝時,自己的皇后婉容與侍衛私通,甚至兩人還生下了孩子,他也沒有治罪他們,只是拿出一筆錢給侍衛,作為他的封口費,讓他離開此地 後來,溥儀被釋放之後,被分配在北京植物園上班,幹園丁和賣門票的工作,恰好他又見到了那個侍衛,得知他家中很困難,還拿錢資助他。


他回到北京後,還四處打聽昔日服侍過自己的太監的住處。經過一番折騰後,他終於找到了老太監的家,當溥儀剛跨入院子時,老太監連忙下跪稱呼:“萬歲爺”。溥儀連忙扶起老太監,並且對他說,不能再稱自己是萬歲爺了,現在是新社會了,人人平等,只能叫自己是同志了,於是就和老太監敘舊。老太監遵從溥儀的意思,把溥儀從萬歲爺改為同志了。



實際上,溥儀自從出了皇宮以後,就代表失去了皇帝的可能性,再說他經過十年的改造,思想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他讓老太監稱自己同志,是適應時代的潮流,而老太監一開始稱萬歲爺,也是想起昔日在皇宮的日子,兩個舊時代的人在新社會相見,想必也是感慨萬千罷了。


迷萌樂


1959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了十多年的溥儀被特赦,成為了一名普通而自由的公民,回到北京後,溥儀特別想念故人。

因為溥儀從三歲就被抱進皇宮成為皇帝,童年時期很多時間是在太監的陪伴下長大的,因此溥儀特意想去看望當年曾經陪伴自己在紫禁城,而且尚在世的太監。

經過多方打聽,溥儀才知道曾經伺候過自己的那些太監們大都住在北海公園南邊北長街路的萬壽興隆寺裡面,萬壽興隆寺其實就是太監養老院,沒有錢置辦房產的末代太監們大多住在這裡面,得知地點的溥儀有一天登門去看望了這些太監們。

溥儀一進門,太監們看到曾經的小皇帝溥儀都激動不已,太監們就齊聲高喊“萬歲爺”,這下讓溥儀很震撼詫異,溥儀一下子驚住了,畢竟自從1945年偽滿洲國倒臺,這15年裡從來沒有人這麼喊過他,這三個字讓他感覺恍如隔世,同時又無比尷尬和辛酸。

溥儀雖然熱淚盈眶,然而激動歸激動,溥儀還是能看清形勢的,因此他只能說:“這可使不得,現在什麼時候了,怎麼還弄以前那一套,現在我已經不是皇帝了,就是一名普通的公民,下次不要這樣稱呼了,叫我同志就好”。太監們聽了溥儀的話,沒再說什麼,只能默默無語點頭。

溥儀對待太監的反應,說明他的思想已經徹底解放了,不再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封建統治下的皇帝,而是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此後的時間裡,溥儀一直過著平常人的生活。

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以及賣門票的工作,1962年4月30日溥儀和護士李淑賢結婚,在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為得了尿毒症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坎坷而傳奇的一生,享年61歲。


小聰歷史客棧


雖然溥儀陸續娶了婉容、文秀、譚玉玲、李玉琴、李淑賢,總共五位夫人,但是並沒有留下子嗣,為何?還不是因為溥儀年輕時被宮裡的太監宮女教壞了,當時看管小皇帝的太監怕他晚上出去玩,就不停地把比他大好多歲的宮女往他身上推,結果就造成了長大後的溥儀生理機能顯著下降。



其實,作為真命天子,溥儀的一生,不可謂不悲慘。

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大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這時候的溥儀才剛不到三歲。


但溥儀剛坐皇帝兩年就趕上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勢不可擋,5歲的溥儀一邊下《罪己詔》,一邊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隊兩鎮南下,同時命海軍駛入武漢江面配合陸軍作戰,但蔭昌卻指揮不動北洋陸軍。無奈之下只能邀請袁世凱,於是,袁世凱趁機要挾清廷,與孫中山密謀說:“誰能讓溥儀退位,誰就擔任第一屆大總統。”

結果,袁世凱一面向溥儀皇室施壓,一面又用豐厚的條件安撫他們,許諾每年給皇室成員提供400萬兩銀元,讓溥儀等皇室成員暫居紫禁城。

之後,民國元年,也就是1912年,隆裕太后以太后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宣佈溥儀退位,當時的溥儀只有6歲,可以說是糊里糊塗的當上皇帝,又糊里糊塗的成了別人的俘虜。

不過,退位後的溥儀日子過的還算可以,袁世凱還算給清皇室保留了顏面。溥儀每天學學詩詞,練練書法,但老師們卻沒教給他歷史、地理。也就是這段時間內,溥儀與宮中的太監、宮女產生了“深厚的友情”。

1917年,溥儀安靜祥和的生活被打破,前清遺臣張勳妄圖復辟,溥儀被推上帝位僅僅11天,就又匆匆忙忙第二次宣佈退位,退位後的溥儀又開始吟詩作畫,養狗馴鹿的閒散生活。


▲:溥儀、婉容、三妹

在1924年的時候,西北軍閥馮玉祥無視民國政府制定的皇室優待條件,直接命令鹿鍾麟帶兵包圍了紫禁城,溥儀等一眾皇室成員被趕出皇城,在發給那些曾經伺候自己的宮女太監每人200大洋後,溥儀自己也無奈的搬離了皇城,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溥儀當時的心情註定久久不能平靜。

但命運似乎不是這個瘦弱的“天子”能扭轉的了的,之後,他被日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挾持到滿洲地區,後續又成立了偽滿政權,溥儀無奈的又一次成了皇帝,不過。這一次卻是傀儡的“康德”皇帝,與那個曾經的清廷已經沒有任何關係。


▲:偽滿康德皇帝溥儀

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宣佈投降的前幾天,蘇聯對日宣戰,以勢不可擋的架勢擊潰關東軍,偽滿政權宣告破滅。溥儀與關東軍將領在奉天機場還沒來得及逃亡日本就被蘇聯抓獲。

被抓獲後的溥儀乘坐一架雙引擎杜格拉斯載到蘇聯赤塔一號軍用機場,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號特別監獄一直到1950年8月1日,在被關押期間,溥儀還曾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法庭上,溥儀將偽滿責任一股腦的都推給了日本人,但事後捫心自問,他認為自己做的事確實推脫了自己的責任。



即便這樣,溥儀還是怕回國之後被追責,當時溥儀想申請永久居住在蘇聯,不過沒得到同意。最終,溥儀與其他滿洲國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送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

在1959年12月4日上午,被關押十年的溥儀終於迎來人生的轉折點,由遼寧高院宣讀了第一批特赦名單,溥儀赫然在列,當時他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之後,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以及賣門票的工作。有一次與人聊天,溥儀聽說曾經在宮裡伺候自己的老太監還健在人世,並且住的也不遠。溥儀就收拾收拾一下準備去見一下自己闊別了幾十年的老下屬。



幾經周折之後,溥儀找到了老太監家,可等溥儀進了門,兩個人都愣在當場。隨後,溥儀介紹了自己的身份,老太監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萬歲爺,可算見到您了,奴才這把老骨頭在進黃土之前見到您,真是死而無憾了”。

溥儀把年輕時太監們捉弄自己的事早就忘乾淨了,大步上前欲把老太監攙扶起來,老淚縱橫道:“別,別叫萬歲爺了,不合適了…………起來說話吧”

老太監抹了一把臉上的老淚:“那,那叫您啥啊?之前不是一直叫萬歲爺,都習慣了”。

溥儀與老太監相擁而泣:“以後叫同志吧,這樣對大家都好……”。老太監看了溥儀一眼:“知道了,萬歲同志……”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其實,本篇文章的上半部分是歷史事實,而溥儀見老太監的事,充其量不過是民間的道聽途說罷了,筆者只是根據標題,猜想揣測編纂的,當不得真。



小小嬴政


1923年7月16日,中國最後一批仍在崗的太監被溥儀一聲令下,趕出了紫禁城,發放了從20塊到200塊不等的一次性補償遣散費後,開始各尋出路。

說溥儀不恨太監是假的,他的生理機能就是葬送在這幫不太負責任的傢伙們的手中,當年正是因為他們頻繁把宮女們推倒在少年溥儀的龍床上,溥儀才由起床眼花很快過渡到萎靡不振,落下個永久的病根。

二十天前,他對太監們的耐心到了極點,那是因為建福宮失了火,焚燬房屋一百多間,裡面的寶貝全都毀於一旦,失火現場有一股子濃重的煤油味兒。溥儀知道,能縱火焚燬、掩蓋庫藏虧空的,恐怕只有這幫傢伙們。偷點東西也就忍了,放火燒屋狠點了吧?照這趨勢發展下去,哪一天是不是要連我都給燒了?

全給朕麻利兒滾蛋!

太監們當中,比較激憤的當場就跳了筒子河,少部分特有錢的蓋了宅子回去享福,大部分苦無一技之長,早就未雨綢繆,攢錢供奉寺院,以圖日後終老於此。這一天終於來臨了,除了極少數沒做準備的去了地安門的燕翅樓,其餘的都去了經營多年關係的寺院。

一別三十年,滄海變桑田,溥儀在1959年特赦後回到北京城,面對古都種種新人新氣象,開始也很是興奮,有空就四處逛逛。

說起溥儀這人,對待身邊的下人一直還不錯,不記仇。當年在偽滿洲國當“皇帝”時,侍衛李體玉與皇后婉容有染,連孩子都生出來了,溥儀還給了他400塊錢封口費轟走。巧的是,這李體玉也來到了北京,住的地方離溥儀還不算遠,有一天居然在大街上遇見,溥儀看到李體玉穿戴,知道他家裡經濟條件一般,還上門送了錢物。

回憶起三十多年前曾經貼身伺候過自己的那幫傢伙們,溥儀也很想見見他們,看看他們在新社會里都過得怎樣,於是忍不住打聽了一下,去了太監們棲身的寺院裡。

好傢伙,這,這,這不是皇帝陛下來了!一個老太監見到溥儀後,馬上膝蓋一軟就跪倒在地:“萬歲爺!”

院裡的其他幾名風燭殘年的老太監也跑了出來,紛紛跪倒在地,激動地老淚橫流,除了一聲聲“萬歲爺”,他們似乎也說不出其他的話來。

溥儀眼眶一酸,趕緊把身邊的老太監扶了起來,“別價,現在是新時代啦,可不興這麼喊咯!”

太監們抹著眼淚:“可您就是我們的萬歲爺!”

溥儀嚇得直往兩邊看:“你們老哥幾個是還想害死我不是?想再讓我進去是怎麼著!不喊這個,不喊這個,要叫我......”

溥儀吭哧半天:“嗯,對了,要叫我同志!”

老太監們懵圈了:“幾個意思?萬歲爺......同志?”

最後幾句純屬逗咳嗽,博君一笑,千萬別當真!


歷來現實


答:溥儀一生,在兩個重要關頭走錯了路。

原本,1912年2月12日,他已經頒佈退位詔書,宣佈成為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

而在同日,袁世凱作為代表,也已經頒佈了《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優待皇室條件》。

這“優待”條件非常豐厚。

首先,溥儀雖然宣佈辭位,但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也就是說,溥儀還可以保留尊號,甚至,在中華民國的跟前,與其他外國君主地位相同。

當然,您可以說尊號是虛的,但新政府承諾每年撥款四百萬元予以優養,並且可以暫居紫禁城,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也就是說,溥儀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和頤和園裡保留他的小王朝格局,安逸走完他的一生。

但是,他自己作死。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五千“辮子兵”進京搞事,聲稱要復辟大清朝。

張勳這在五千人成什麼氣候?!

溥儀竟然傻乎乎地以為“中興大業”的機會到了,高高興興地配合張勳行動。

但僅僅十二天。復辟鬧劇便收場了。

雖說溥儀這年才十二歲,懵懂無知,但他主動配合張勳的作派,讓人心寒。

那麼,1924年9月,馮玉祥以國民軍的名義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就成為了名正言順的事。

一開始,有人指責馮玉祥破壞了契約精神,說當年袁世凱與清廷簽訂有《清室優待條件》,不應該驅趕溥儀出皇宮。

但是,就因為溥儀配合張勳復辟,是他破壞契約精神在先,怨不得別人。

溥儀從紫禁城出來後,變本加厲,越加妄圖復辟大清。為此,他不顧一切,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簽訂了一系列賣國條約,親手“裁可”各種政策、法令危害人民,支援日寇侵略中國,破壞和平,奴役和殘害中國人民。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溥儀先是想投往日本,被蘇聯人捕獲後,就想盡千方百計賴在蘇聯,不想被移交回加接受審判,他知道,一旦回國,九死一生。

實際上,在漫長的封建王朝史上,自東晉以降,凡亡國之君,都難逃被殺害的宿命。

但是,新中國卻是把溥儀當成“失足者”來改造的。

這讓溥儀觸動極大,從此洗心革面,追求今日之“是”,告別昨日之“非”,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在改造期間,溥儀以“認罪書”的形式寫自傳,寫了40多萬字,是為《我的前半生》的初稿。

1959年12月9日,溥儀從撫順戰犯管理所被特赦回到了北京,隸屬於公安部的群眾出版社為了將此書出版,便成立了一個寫作的班子,並儘可能為溥儀提供寫作的方便。

溥儀想把《我的前半生》寫得更翔實,但對童年、少年的事印象模糊,特別是寫到繞不開的太監一節,可寫的東西很少,他實在想不起具體的事件來。

為了幫助他,群眾出版社的編輯就領著他去萬壽興隆寺,找居住在這裡的十多名太監瞭解具體情況。

當年清朝滅亡,民國成立,宮裡還有一千多名太監,按照《內務府賬冊》上的記載,當時給月支的銀子是3949兩,人均為白銀2.6兩。

有些太監感覺末日來臨,暗中往宮外偷東西換錢,為以後的生活鋪路。

溥儀知道後急了,準備清點大內的寶庫。

也不知哪個腦袋短路的太監,竟然縱火焚燒大內的寶庫建福宮。

溥儀年少氣盛,一怒之下,僅留下少數幾十名心腹太監,而把其他的太監一股腦驅逐出紫禁城。

這些慘遭開除的既沒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又被人另眼看等,生不如死,有的直接投河自殺,有的找條繩子上吊,還有的沿街撿拾煤渣,更有300多名太監沿街乞討,一年後活著的只剩下100多人聚居在……

時隔三十多年,還有十餘人聚居在興隆寺苟延殘喘,忍辱偷生。

溥儀和群眾出版社的編輯來了,太監們認出了他,都呼喊著“萬歲”下跪。

溥儀是個經過兩次復辟失敗的人,深知這一聲“萬歲”搞不好會給自己帶來天大的麻煩,身子一激凌,趕緊上去扶起他們來,警告和糾正他們不許亂喊。

和太監們敘舊歸去的路上,溥儀偷偷抹眼淚,對群眾出版社的編輯說道:“我對不起他們啊!……”


覃仕勇說史


1909年,當時的溥儀年僅三歲,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繼承了皇位,年號宣統,然而溥儀僅僅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三年的時間就被迫退位了,溥儀宣告退位的時候也讓清朝的統治正式結束了。之後的溥儀在1917年的時候又一次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這次僅僅只坐了11天的時間就再次宣告退位了。之後的溥儀在九一八事變之後,被日本人控制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在日本戰敗之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於1950年8月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學習改造,九年之後溥儀成功出獄,那麼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那些太監是怎麼稱呼他的呢?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對末代皇帝、甲級戰犯溥儀宣讀了特赦通知書。自此,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了10年之久的溥儀,在全新的社會里,重新獲得自由。溥儀被釋放的理由是:確已改惡從善。




關於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太監卻有此事,在溥儀所寫的《我的前半生》的新的一章就說過“我更見到了當過太監的老朋友,知道了他們許多人的近況。他們正在民政局為他們專辦的養老院中安度晚年。”

有一天,溥儀的小妹韞歡告訴他:“宮裡過去的幾個太監還有七八個尚在人世,現在住在萬壽興隆寺,您要是得空,可以去看看他們。”若論溥儀的本心,他並不想見到這些太監。過去,他們是主僕關係;現如今,他們都是新社會的同志。天知道,溥儀見到這些太監之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可是,如果不見的話,又有些不妥。畢竟溥儀已經“改惡從善”,拒絕見這些被他傷害過的人,就是沒有正視自己過去的惡,這要是傳出去,溥儀十有八九得回爐重造。



無奈之下,溥儀只好選了個日子,決定去一趟萬壽興隆寺。當溥儀出現在萬壽興隆寺門口時,他再次猶豫了一下。門口晃了一小會兒之後,溥儀毅然邁著步子,走進了興隆寺。

彼時,幾個太監正忙活著在寺裡打掃衛生,準備新的一天。忽然,有一個太監跪在地上,嘴裡失聲尖叫道:“皇上!”與此同時,腦袋不住地往地上磕頭。其他幾個太監聞聲,趕緊跑過來,抬頭一看門口站著的那人是過去的老主子,頓時老淚縱橫——沒想到,忍辱偷生了半輩子,還能再次以太監的身份跪拜皇上,何其幸哉!


於是,他們紛紛跪在地上,嘴裡喊著“皇上”。溥儀看到這幾個太監如此稱呼他,嚇得魂都飛了——要知道,這都新社會了,人人平等,冷不丁被幾個太監跪下來叫皇上,萬一有人揭發他“倒行逆施”,溥儀是百口莫辯呀!

想到這裡,溥儀趕緊迎過去,將為首的太監孫耀庭扶起來(溥儀認識他),嘴裡細細碎碎的重複一句話:“我是來贖罪的,你們不要喊我皇上……”邊說,身體邊顫抖,似乎被噩夢驚著了一般。

孫耀庭看到“皇上”如此失態,恍然大悟,原來現在已是新社會,哪兒還有什麼皇上?幾人坐在院子裡寒暄幾句之後,溥儀趕緊藉口離開,臨走前,叮囑孫耀庭,一定不要把見他們的事情傳出去,否則“咱們都要倒黴啦!”離開萬壽興隆寺,溥儀左晃右晃,又回到家中,把自己鎖在家裡幾天不敢出門。

可以說溥儀從未為自己活著,直到新中國成立的那刻起,他才最終自由了,他才最終為自己活了一把了,也只有在那個時候溥儀才活得最開心了。也正如溥儀在自己的自傳中所說“我在前半生中,不知“家”為何物。在撫順的最後幾年裡,我開始有了“家”的感覺。到了植物園不久,我覺得又有了第二個“家”。我處在自上而下互助友愛的氣氛中。”


大老二爺


“從帝王到囚犯到平民,從絢爛到被唾棄到歸於平淡”。近代史上,無一人所經滄桑鉅變能與末代皇帝溥儀相比。

也因所經沉浮起落太大,溥儀的心理總比常人難以琢磨。但歷史的無數個細節處,溥儀的真實心理被一次次展露。

1959年,被改造十年後,溥儀迎來了人生最後一次變遷:被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成為公民後,溥儀住進了東冠英衚衕40號院,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居所。
溥儀晚年居所(因本是危房後被暴雨所毀)


被改造後的溥儀已經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公民身份,陽光雖依舊,時代畢竟不同了,溥儀在心底完成了轉變。

但從心理學上而言,一個人過往的經歷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被想起和被觸碰到,特赦後不久,溥儀想起了過往伺候過他的太監們,打聽到他們下落後,仁慈重情的溥儀動了去看他們的心思。

前半生裡,陪伴溥儀最多的便是太監了,溥儀雖是末代皇帝,卻也和其他皇帝一樣,曾終日和太監在一起,他和太監們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溥儀與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熊秉坤(左一)


【附註:熊秉坤有些尷尬,畢竟他那第一槍宣告了大清的滅亡,但溥儀卻很鎮定自若】

一個陽光明媚的休息日,溥儀和幾個朋友動身了,此行,正是去寺廟看看那些“老朋友們”(太監)。

那天,當已有老態且身著平民服的溥儀出現在寺廟門口時,寺廟那些曾經的老太監竟連忙抖抖衣服跪倒在了地上。

他們帶著哭腔口口喊出了三個字:“萬歲爺”!

當時的溥儀百感交集,這三個字他已經許久未曾聽到了,猛然從昔日伺候自己的太監口中聽到,他有些酸楚,但酸楚之外,還有無地自容的尷尬。

人這輩子最怕的,便是:我早已不是曾經的我,而你卻還將我當做曾經。如此,我該以何面目對你呢?

溥儀糾結著扶起太監們,他接下來的話,讓世人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溥儀,他說:

“新中國成立了,每個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你們切不可再如此稱呼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舊時代早就過去了。”

從這段話可知,此時的溥儀,雖被那幾聲“萬歲爺”喊得有了情緒,卻依舊清醒明白。

之所以能如此,乃是因為,溥儀在心底已經接受了一切事實。這個事實便是:舊時代過去了,新時代來了。

任何時候,從心底深處接受事實都是過好當下的基礎。若身在新時代,腳卻面向舊時代,如何走到明天。

放下過往種種的溥儀,已然成了一個真正的公民。此時的他,不僅有思想,還有對人生的徹悟,他早已明白:人都要放下過往,朝前看。

這樣的溥儀,來看太監,便只是會老友一般,而並未有其他。只是,讓他尷尬不已的是:他變了,他們卻沒變。

那聲聲“萬歲爺”出口時,溥儀心裡升起了幾分失望。但從那幾句話裡,可以看出,溥儀並未全然失望,因為他在勸他們,勸他們好好生活迎接新時代。

溥儀知道,也只有如此,每個人才都走到明天。但當時的溥儀似乎忘了,太監們是“無根”之人,他們註定是大清的遺物,就算他們想走到新時代,卻也終究不會如他一般:擁有新生活。

世間事,往往如此!太陽每天升起,卻總有地方永遠無法被太陽照到。


記者李滿


溥儀這人咋說呢?雖然三次稱帝,但整體來說挺悲催的。

在三歲少不更事的時候扶上皇位,自己都不知道這是要幹啥?雖是九五之尊,但說啥肯定不算數。

後兩次稱帝,更是茫茫然。被人脅迫當傀儡,只是擺個樣子而已。

婚沒少結,但少年時被宮女整廢了,終沒留得一男半女。皇后被冷漠紅杏出牆,給別人生了孩子,這綠帽戴的高高在上。

自古以來只有皇帝發配別人,可溥儀這皇帝卻要被妻子休,千古奇聞也是沒誰了。

後來當了戰俘,又坐了監獄,這個崎嶇坎坷,終於被特赦,做了普通公民,也算是迴歸了自由。

那問題來了。做了普通公民的溥儀遇到滿清遺老,尤其那些曾經伺候過他的太監,會是什麼場面?太監們如何稱呼他?他又會有什麼反應?

先說說他和太監們之間的事兒。

溥儀當皇帝那會兒還是小孩子,按說太監們只要陪小皇帝玩開心,整些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逗他樂,衣食起居小心伺候著,就沒啥大事。

可是溥儀沒有遇上好時候,這皇帝沒當上幾年就被逼退位了,雖然還住在紫禁城,可那些太監們早就動起了心思,所謂落架的鳳凰不如雞。

太監們開始陽奉陰違,做什麼已經不盡心了。小皇帝貪嘴偷吃點什麼,他們都要捅到太后那去,為此小皇帝沒少受罰。

小皇帝好動愛到處亂跑,為了攏住他,太監們有事兒沒事兒的把宮女就往他床上塞。太監們倒是睡上安穩覺,可十幾歲的小皇帝沒能把持住,被那些寂寞的宮女整廢了。

這還不算,太監們想著法的給小皇帝整什麼宮廷秘藥,這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雪上加霜。


太監們也都知道大清再也起不來了,得早做打算。他們開始大肆的偷拿宮裡的東西,等到溥儀想徹查的時候,太監們連藏東西的建福宮都給燒了。這可把小皇帝鼻子都氣歪了。

溥儀也要想著法的整治他們,每天責罰他們,逼他們吃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像硃砂這樣的都讓他們吃。

就這樣惡性循環,太監們,也許他對著幹,盡搞破壞。溥儀一怒,每人給點兒銀兩,把他們攆出宮讓自尋出路去了。

如今再見面,己是不同時空。


太監們見了溥儀忙呼萬歲,溥儀趕緊說以後千萬別這麼叫,現在早都沒有皇上了,我們是同志。

網上有神回覆說,溥儀一聽太監們叫他萬歲爺,趕緊說現在已經不興叫爺了,就叫我萬歲同志吧。(當然這只是調侃。)


說史聽濤


溥儀的一生,其實是悲劇的一生,三歲的時候,被挑選為皇帝,過了三年,清朝就被推翻。好歹民國政府承諾允許皇帝及皇室居住在故宮,並且每年給他們大量錢糧布帛,但是條件是,皇帝不準踏出故宮一步。就這樣,年幼的溥儀被禁錮在皇宮,連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都成了奢望。再後來,北洋軍閥政變,溥儀被趕出皇宮。日本人打進來後,要立溥儀做滿洲國的皇帝,天真的溥儀真的以為日本人要幫他復國,其實,他只是日本人的一顆棋子。日本關東軍覆滅後,溥儀又被蘇聯擄去,在蘇聯關了五年。新中國成立後,溥儀作為政治犯,關押在撫順監獄,直到1959年被特赦,正式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溥儀的一生都在受人擺佈,成為各路野心家的工具。如果能讓他自己選擇,估計他會選擇做一個平明老百姓吧。溥儀一生的命運,也與近代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他也只不過是在歷史巨浪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沉浮都由不得他。

1959年被特赦後,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反響,各國媒體都爭相報道了這個消息,畢竟,這是個曾經的皇帝。而溥儀,也重新回到了這座他待過19年,卻並不熟悉的城市-北京。曾經他擁有整個中國,後來被禁錮在皇宮的深宮大院內,現在,他是以一個公民的身份,可以隨處走,隨處逛,呼吸著自由的空氣。箇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溥儀剛到北京時,他的弟弟妹妹就已經來車站接他了。一聲聲“大哥”,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但又有點陌生。在帝王家,兄弟姐妹的親情,往往會被權力吞噬,最後反目成仇,大開殺戒,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兩天後,溥儀來到派出所辦理戶口登記,辦理完戶口登記後,昔日的末代皇帝溥儀就成了一名正式的新中國公民了。這注定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所以民警們還為溥儀特意拍了張照片,以作留念。這張照片連同溥儀的戶口登記簿,現在都保存在北京警察博物館中。

不久後,溥儀還專門去看了曾經貼身俯視自己的太監。雖然溥儀對太監的印象不是很好,皇帝被廢后,雖然太監們還尊他為皇帝,但私下裡卻應奉陽違,經常偷竊宮裡的珍寶出去變賣,溥儀想要徹查此事後,這些太監們聯起手來,乾脆放了把火,毀滅證據。溥儀也看透了這些太監的嘴臉,一氣之下,將所有的太監都趕出宮去。

但是有的太監對溥儀還是很忠心的,比如有個叫孫耀廷的太監,偽滿洲國成立後,孫耀廷又找到溥儀,繼續服侍這位“皇帝”。溥儀其實自己在生活方面是什麼都不懂的,在撫順監獄時,連基本的係扣子繫鞋帶都做不好。經過幾年改造,才有了點社會生存能力。

所以,溥儀去看望曾經的太監,也是一種感恩,畢竟這些太監曾經腐蝕過他。這也是改造的成果之一,讓溥儀認識到,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如果放在以前,他可能都不會正眼看一下這些太監,畢竟這些人只是“奴才”而已。

“皇帝主子”的駕到,讓這些太監受寵若驚,忘了現在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當即跪下要高呼萬歲爺,真是奴性已經刻到骨子了。但是溥儀馬上制止了他們,並向他們說明,自己和他們一樣,已經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新中國公民,不再有奴才和主子了,希望他們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1967年10月17日,溥儀在北京去世,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風暴


溥儀是歷史上唯一的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的皇帝。可嘆的是這三次的登基,三次退位竟都是在別人的操控下,直到1959年,溥儀被第一批特設,才算真正做了“自由人”

看懂這幾次登基、退位,就能讀懂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

1909年 沖齡登基

1906年正月十四,溥儀出生在醇親王府,上圖為醇親王載灃抱著溥傑,手拉著溥儀。1908年12月24日光緒皇帝駕崩,光緒帝無子嗣,慈禧指定不到三歲的溥儀繼承大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第二天,慈禧太后病逝。

三歲小孩正是玩樂之際,讓他揹負起王朝命脈、皇族命運,豈不玩笑?當三歲的溥儀穿上龍袍,舉行登基大典時,他想著怎麼還不完啊,哭鬧著要跑回花園玩,攝政王載灃使勁抱著溥儀道:“堅持下,快完了,快完了...”(第一次不由己的登基)

1911年 三載皇帝

應了當年攝政王載灃的一句“快完了”,1911年爆發了武昌起義,清軍節節敗退,清政府無法控制北洋軍,最後南北議和,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1912年,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第一次不由己的退位)

上圖,宣統退位詔書

1917年7月1日---7月12日 張勳復辟 溥儀二次登基

1917年6月底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指黎元洪、段祺瑞)為名,帶著著名的“辮子軍”進京。7月1日凌晨,在張勳及瑾、瑜兩太妃、師傅陳寶琛的鼓動、安排下,年僅12歲的溥儀宣佈復辟。然而,張勳復辟集團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各地組織起討逆軍,12日就攻入北京,緊接著溥儀第二次頒佈退位詔書。

上圖為張勳的辮子軍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

自從被馮玉祥從紫禁城的小王國了趕出來後,溥儀就一直幻想著恢復祖宗基業,再次登基。1932年受日本人的誘導,在東北長春宣佈偽滿洲國成立,第三次登基。然而這次,依然是沒有自由的“皇帝”,從始至終都一直是日本的傀儡。

1945年隨著日本戰敗投降,8月18日,溥儀宣讀“退位詔書”。之後,被蘇軍俘虜,並關押。1950年被移交給新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儀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特赦人員,終於的到真正自由

回到北京後溥儀被安排從事文史工作。工作之餘,到也時常有些宗親故人前來拜訪。有一天,聽溥任說還有兩位當年宮裡太監健在,溥儀就抽空去看了看,走到院子裡,只見兩個上歲數的老頭坐在當院閒談,一問:“你誰啊,找誰?”溥儀說:“我叫,愛新覺羅 溥儀。”倆人當時就嚇傻了,停留半刻,趕緊起立緊跑兩步撲通跪倒在地,哭喊“萬歲..萬歲...”溥儀都趕緊擺擺手拉起他倆,“使不得使不得,那都是剝削階級的稱呼,新中國了,咱們都是人民.....”(這沒有史料記載,僅僅個人杜撰)

毛主席與溥儀趣聞:

1962年新春佳節,毛澤東私人宴請末代皇帝溥儀,飯後,毛澤東要與溥儀等客人合影留念,大家非常高興。毛主席見溥儀站在左邊,就說:“客人應該站在右邊嘛。”因照常理右為上。毛澤東特意拉過溥儀,讓他站在自己右側,附著他的耳朵說:“我們兩人可得照一張像喲!”於是,又重新站過來讓攝影師再拍了一張照片。章士釗笑道:“這叫開國元首與末代皇帝。”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了。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你小小的 點贊,是對我大大的 鼓舞

點擊 關注 每天更新,好玩有趣談古論今,盡在@雜談會客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