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疫情籠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觀者在思考什麼?

疫情籠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觀者在思考什麼?

來源丨文化力研究所(ID:culturalpower)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如果不對影像進行思考,

那麼距離再近,也仍然只是觀看。

——《旁觀他人之痛苦》蘇珊·桑塔格

大家還好嗎?

在這個非常時期,

選了歷史上瘟疫時期的文化作品,

在這期間人類如何對抗疫情?

疫情又如何催發了文學作品的誕生?

我們又該如何以史為鑑?

一般認為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事件:

1976年確認的艾滋病(HIV/AIDS)

1968年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

1956年亞洲流感(Asian Flu)

1918年大流感(Flu Pandemic)

(又稱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 Flu)

1910-1911年第六次霍亂

(Sixth Cholera Pandemic)

1889-1890年俄羅斯流感(Russian Flu)

1852-1860年第三次霍亂

(Third Cholera Pandemic)

1346-1353年黑死病(The Black Death)

541-542年查士丁尼瘟疫(Plague of Justinian)

165年安東尼瘟疫(Antonine Plague)

殺傷力最大的瘟疫是黑死病,

長時段時持爆發,

導致致命人數最多的是天花。

持續時間最長的是艾滋病。

鼠疫

背景:一般相信歷史上鼠疫有四次大流行,首次發生於東漢末,死亡人數約為漢帝國人口的三分二,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6世紀,起源於埃及的西奈半島,波及到歐洲所有國家,死亡近2500萬人;第三次發生於14世紀,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僅歐洲就死亡2500萬人,即歷史上著名的黑死病;第四次發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死亡1200萬人。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Pieter Bruegel's The Triumph of Death (c. 1562)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在黑死病期間,威尼斯人設計了一種“鳥嘴”防疫面具:用帽兜蓋住頭,再戴上一個帶有又長又彎鼻子的面具,使得醫生免受瘟疫感染。

· 推 薦 書 籍 ·

《鼠疫》加繆

La Peste , Albert Camus

首版1947年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鼠疫》是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加繆的代表作,被認為是加繆最有影響力和社會意義的作品。作品描述了在一個叫奧蘭的小城發生的一場持續將近一年的鼠疫之災。“鼠疫”曾被指代為當年的法西斯恐怖,後來被越來越多人喻為人類過去曾經面對、現在正在經歷,甚至將來仍舊無法倖免的突如其來的各種災難的象徵和縮影。

《十日談》薄伽丘

The Decameron, Giovanni Boccaccio

完成於1353 首版1741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1348年繁華的佛羅倫薩發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在整個歐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達一千萬人。隔年薄伽丘以這次瘟疫為背景,執筆寫下了《十日談》。

《大疫年紀事》丹尼爾·笛福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Daniel Defoe

首版1722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小說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襲擊下的倫敦城。1665年9月2日,倫敦市長下令所有街道、衚衕、短巷、小街焚火三日,與瘟疫作鬥爭;1666年9月2日凌晨,倫敦一家麵包店的爐火中的火星飄出來,引燃倫敦大火,三週不熄,300公畝土地變成焦土,鼠疫遂絕跡。在這本書中,笛福鉅細靡遺地描述了具體的社區,街道,甚至是哪幾間房屋發生瘟疫。此外,還有傷亡數字表,並討論各種不同記載、軼事的可信度。

倫敦大瘟疫是一場1665年至1666年間發生在英國的大規模傳染病爆發,超過10萬人死於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米歇爾·福柯《不正常的人》

Abnormal,Michel Foucault

首版1975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福柯在此書中提到了關於鼠疫文學的樣態:

“它是很有意思的,在那裡面,鼠疫被當作恐懼的大規模混亂的時刻,那時人們被傳播著的死亡所威脅,放棄他們的身份,拋棄他們的面具,忘記他們的身份,投入到大規模的放蕩淫亂中去,他們知道自己將要死去。有一種關於鼠疫的文學講的是個體的分解;一整類鼠疫的酒神狂歡節似的夢想,在此,鼠疫是個體解體的時刻,在此,法律被遺忘。當鼠疫發生的時刻,這是城市中所有規則被取消的時刻。鼠疫跨越法律,就像鼠疫跨越身體。這至少是有關鼠疫的文學夢想。但你們看到還有另一種有關鼠疫的夢:關於鼠疫的政治夢,正相反,它是政治權力發揮到極致的美妙時刻。”

《死亡地圖》 史蒂芬·約翰遜

The Ghost Map,Steven Johnson

首版2006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倫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此書對1854年霍亂有詳細的敘述,涉及公共衛生、流行病、19世紀醫學、Soho區街道、倫敦下水道。人們開始修建下水道,構建城市公共設施,保證水源的清潔,避免與汙物處理源進行接觸。這張死亡地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中國東北鼠疫

背景:1910年,末代大清,鼠疫從西伯利亞肆虐而至,很快蔓延到女真龍興之地,日俄爭霸之鋒,中國東北。10月26日,第一例病例報告出現在滿洲里10月27日,哈爾濱被鼠疫攻克10月30日,長春告急11月02日,瀋陽淪陷11月15日,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數萬中國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數過多被隔離。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哈爾濱,疫區中心

· 推 薦 書 籍 ·

《鼠疫與近代中國》

飯島涉 2019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該書是東亞地區較早自覺以醫療社會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國疾病史的開創性研究。通過廣泛利用方誌、海關報告、地方檔案和報刊等資料,系統地梳理了晚清民國時期發生在中國(包括港臺)的鼠疫以及霍亂等重要傳染病,對近代中國引入和實施衛生行政的過程進行了頗為全面的分析,並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的脈絡中,探究了衛生制度化對於中國近代化的歷史意義。

《白雪烏鴉》遲子建 2010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此書基於1910到1911秋冬之季的東北大鼠疫,這場最早出現在俄國境內,其後經滿洲里,蔓延至哈爾濱的鼠疫由流民捕獵旱獺引發,到了1910年底,已經呈現失控的狀態,哈爾濱的傅家甸尤甚。清政府派去北洋陸軍軍醫學堂幫辦伍連德,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屍體解剖等一系列科學手段,判斷此地流行的是新型鼠疫——肺鼠疫,並確定這種鼠疫可以通過飛沫傳染。他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呼籲民眾佩戴口罩,對患病者厲行隔離,調動陸軍實行封城,及至焚燒疫斃者的屍體。雖然清王朝已是暗夜中一盞殘燈,但攝政王載灃難得的一次開明,下旨焚屍,使東北鼠疫防控現出曙色。

大流感

背景: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近4000萬人死亡。其名字來源,因為當時西班牙有800萬人感染了流感,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大流感期間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插畫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 推 薦 書 籍 ·

《大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 約翰·M·巴里

The Great Influenza,John M. Barry

首版2004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大流感》講述了1918年全球性大流感故事的始末,再現了這場最致命瘟疫發生、發展及肆虐全球的過程,是一部關於20世紀科學與醫學的傳奇。1918大流感的死亡人數最初估計為2000萬,後增加為5000萬—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艾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

· 推 薦 紀 錄 片 ·

《殺死了5000萬人的大流感》 BBC紀錄片

The Flu That Killed 50 Million 2018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此紀錄片重現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如何在人類社會中蔓延並最終殺死了5000萬人。

埃博拉病毒

背景:埃博拉流行最早出現在1976年,在現在的南蘇丹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兩個地方同時發生。自那以後,每年通常有不到5百例感染病例;1979-1994年期間沒有一起通報的感染病例。從2018年8月1日到2019年8月30日,剛果(金)累計報告3004個病例,其中確診病例2899例,死亡病例2006例。這是全球史上第二嚴重的埃博拉疫情。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2014年《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埃博拉病毒醫護人員

· 推 薦 書 籍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理查德·普雷斯頓

THE HOT ZONE,Richard Preston

首版1994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

這是一本“人命關天”的書,普雷斯頓採訪1967-1993年間大量埃博拉病毒親歷者,再現人類歷史上病毒災難來襲的真實場景。理查德•普雷斯頓(1954— ),美國非虛構作家,《紐約客》撰稿人。這本描寫埃博拉病毒緣起的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長踞《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榜首達61周。

《逼近的瘟疫》 勞裡 · 加勒特

The Coming Plague,Laurie Garrett

首版1994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美國著名女記者勞裡·加勒特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品。全書以文學的筆法記錄了20世紀後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發以及研究的過程,冷靜地分析了瘟疫產生的根源。全書以文學的筆法記錄了20世紀後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發以及研究的過程,冷靜地分析了瘟疫產生的根源,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訴人們:人類在與瘟疫的戰爭中打了敗仗。作者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除本書外, 另有《失信: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之癱瘓》《流行天下!傳染病的世界》等。

· 推 薦 紀 錄 片 ·

《尋找治癒埃博拉病毒的方法》

BBC Horizon: Ebola - The Search for a Cure (2014)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埃博拉病毒的來源,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科學界已知的最致命的感染之一。Horizon的這一特別節目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尋找治癒方法的科學家和醫生,並親眼目睹了這種疾病的傳播與生存。

《埃博拉之役》

We Want You to Live: Liberia's Fight Against Ebola (2015)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在利比里亞境內,埃博拉疫情始於首都蒙羅維亞,隨後迅速向全國其它地區蔓延。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利比里亞社區為抗擊埃博拉而奮鬥的故事。

《歷盡苦楚》

Affliction (2015)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這部電影在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幾內亞實地拍攝,以扣人心絃的視角,透視埃博拉疫症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從首個確診者來自的偏遠村落出發,穿越三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 推 薦 電 影 ·

《極度恐慌》

Outbreak (1995)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電影裡的“莫他巴”病毒和現實中的埃博拉病毒極其相似,影片從多個角度,讓大家瞭解病毒。

· 延 伸 ·

《花衣魔笛手》羅伯特·勃朗寧

Pied Piper of Hamelin Robert Browning

首版1842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花衣魔笛手》是英國詩人羅伯特·勃朗寧的一首童話故事詩,故事本身來自歐洲民間傳說。據說,中世紀時,哈默爾恩鼠患猖獗。當時,出現了專門捕捉老鼠的行業,捕鼠人多是能演奏樂器的流浪藝人。哈默爾恩鎮鼠多成患,居民不勝其煩,鎮長也束手無策。

《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

Eugene Onegin,Alexander Pushkin

首版1825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1830年秋天,由於霍亂流行,普希金被困3個月之久,結果完成了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高加索的囚徒》、《茨岡》和一系列抒情組詩。

《悲慘世界》維克多·雨果

Les Misérables,Victor Hugo

首版1862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該書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1831年底的一場來勢兇猛的瘟疫成為了導火索。這場瘟疫襲擊法國的一些大城市,造成大量死亡。根據史料記載,瘟疫肆虐時,巴黎每天有上千人死於非命。因為闊人紛紛逃往鄉間避難,故死者多為營養不良、居住條件極差的貧民,這使得不滿更加高漲。

《死於威尼斯》托馬斯·曼

Death in Venice,Thomas Mann

首版1912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在小說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親身經歷。書中情節為德國作家前往威尼斯度假,他戀上一個少年,又因為某種機緣滯留威尼斯。此時威尼斯開始流行霍亂,而政府則封鎖了消息。作家迷戀少年,長時間地追逐使他精疲力盡,同時他又吃了過於成熟而幾近腐爛的草莓,染上霍亂,死於當地。

《面紗》毛姆

The Painted Veil,W. Somerset Maugham

首版1925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英國小說家毛姆根據自己於遊歷中國(1919—1920年)的親身經歷創作而成的。英國女子凱蒂,為了避免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醫生瓦爾特·費恩的求婚。她離開了上世紀20年代倫敦浮華而空虛的社交圈,隨瓦爾特遠赴神秘的香港。對婚姻感到不滿和無趣,凱蒂開始悄悄與令她芳心搖動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爾特發現妻子的不忠後,孤注一擲,開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報復計劃:凱蒂必須隨他前往遙遠的中國內地,去平息一場正瘋狂流行的霍亂瘟疫。

《屋頂上的輕騎兵》讓·齊奧諾

Le Hussardsur Le Toit, Jean Giono

首版1951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小說描寫一個逃亡的意大利輕騎兵上校來到法國南部,正趕上一場蔓延的霍亂,也邂逅了一位高貴美麗的法國少婦,兩人開始了千里同行的旅途。途中到處碰到官兵對感染者的追殺。兩人在患難中漸生微妙的情愫,而少婦最終還是沒能逃過瘟疫的陰影。

《瘟疫與人》 威廉·麥克尼爾

Plagues and Peoples, William Hardy Mcneill

首版1976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與人》是威廉·麥克尼爾備受歡迎的一部經典作品,也是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係的史學佳作。《紐約書評》稱 “此書從此扭轉了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角度”,《紐約客》則認為此書是 “一部真正的革命性作品”。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Susan Sontag

首版1990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疾病的隱喻》一書收錄了桑塔格兩篇重要論文“作為隱喻的疾病”及“愛滋病及其隱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並批判了諸如結核病、愛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會的演繹中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的一種病”轉換成了一種道德批判,並進而轉換成一種政治壓迫的過程。文章最初連載於《紐約書評》(1978年),由於反響巨大,此後數年中兩篇文章被多次集結成冊出版,成為了社會批判的經典之作。

《旁觀他人之痛苦》蘇珊·桑塔格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Susan Sontag

首版2003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關於他人的痛苦》是蘇珊·桑塔格繼《論攝影》之後又一本關於攝影的專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這本書聚焦於戰爭攝影,探討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與觀者之間的關係。若不經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內容,我們的道德判斷力只會愈來愈弱。桑塔格以純文字書寫影像,為觀者提供思考空間以正視“他人的痛苦”。

“我們被那類曾經帶來震撼和引起義憤的影像所淹沒,漸漸失去了反應的能力。同情已擴展至極限,正日趨僵化。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

Guns, Germs and Steel,Jared Diamond

首版1997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

《上帝的跳蚤》 王哲 2008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全書分為四章,分別圍繞鼠疫桿菌、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這四種烈性微生物對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從幾個不同的側面闡述微生物這個肉眼看不見的翻雲覆雨手是如何改變、推動過去、今天和未來的人類歷史的。

《病毒星球》卡爾·齊默

A Planet of Viruses,Carl Zimmer

首版2011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甲流、埃博拉、SARS,這些病毒讓人類措手不及,它們本來只攻擊蝙蝠、老鼠或鳥類等,怎料自然演化無意之間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儘管疫苗不斷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讓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們的防線。這本書會讓你重新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係,認識人類在萬物中的位置。

· 推 薦 電 影 ·

《傳染病》

Contagion(2011)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影片講述了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的故事。劇情靈感來自於2003年的SARS非典,以及2009年的甲型HINI全球大流感。

《卡桑德拉大橋》

The Cassandra Crossing (1976)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影片從恐怖分子闖進了日內瓦的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感染了肺鼠疫,然後竄上一列開往斯特哥爾摩的火車上說起。該片的拍攝手法與內容成為災難片的經典模式。

· 推 薦 紀 錄 片·

《病毒為何致命》

Why Do Viruses Kill (2010)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先研究人員,他們試圖揭示病毒的秘密,以瞭解何時以及為何殺死病毒。

《天花大爆發:瘟疫的解剖學》

Outbreak: Anatomy of a Plague (2010)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1885年蒙特利爾的天花大爆發,死亡人數超過之前所有人類戰爭死亡人數之總和。面對這種無法預測也無法避免的瘟疫,人類顯得如此無助,身處21世紀的人們有何良策呢?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2020)

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這部系列紀錄片記錄了那些奮戰在抗擊流感第一線的英雄們,瞭解他們為阻止下一場全球疫情的爆發所做出的努力。

荒島圖書館

是分佈於全亞洲700多家咖啡館、青旅等

創新空間的社區圖書館

和我們一起相信閱讀,共建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