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渦陽老城和馬玉昆的房產

渦陽老城和馬玉昆的房產

馬玉昆公館

渦陽縣城的東北角自晚清以來一直被人們稱作“老城”。那麼,這個地方為什麼會被稱作“老城”?而渦陽縣的新城又是怎麼回事,兩者之間又有什麼關聯呢?所有這一切都要從一個清末的歷史人物——抗倭名將馬玉昆和捻軍的一場戰爭說起。

馬玉昆字景山,生於1838年,歿於1908年,蒙城縣馬集鎮人。馬玉昆自幼家境貧寒,少年時即到當時蒙城、亳州交界的雉河集“混窮”,過著朝不保夕的苦日子。後來稍微年長,他“吃糧當兵”,參加了宋慶領導的毅軍,當了一名童子兵,憑藉著年輕力壯的體格,他在平息捻軍起義的上百場戰鬥中屢立戰功,很快就當上了“總兵”,並獲得了清廷頒賞的“振勇巴圖魯”稱號,成了朝廷的“紅人”。在蒙亳地區更是首屈一指,成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百姓有口皆碑,統稱其為“馬宮保”或“馬大人”。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爆發於皖北一帶的捻軍起義基本平息,為了對這一區域進行治理,清廷決定從宿州、蒙城、阜陽、亳州四縣劃地在雉河集設立渦陽縣。初期,縣城還在規劃階段,馬玉昆因京城有人便提前知道了這個消息。又因為雉河集是馬玉昆成名立腕的發祥之地,現在要立縣建城了,“馬大人”當然要給自己選幾處風水寶地建宅,以便光耀門庭,蔭庇子孫。

清同治三年(1864年)5月,渦陽縣城剛建好外圍的土牆,城內房舍尚未開工興建,捻軍首領張宗禹、賴文光圍攻新建的渦陽縣城,把宿州知州英翰包圍在新建縣城的土圍牆內,激戰三天三夜,若不是英翰趁著月黑風高、捻軍疲憊之時化妝逃跑,差一點就做了捻軍的刀下之鬼。因此英翰認為在此位置建城太不吉利,於是上報朝廷,將渦陽縣的建城位置向西遷移二里,而英翰被圍的地方就被後人稱為渦陽縣的“老城”了。

就在計劃西移建城的最初階段,有風水先生為了討得馬玉昆的歡心,把新縣城內最好的一處風水位置告訴了馬玉昆。馬玉昆趁朝廷發撥的銀兩未到渦陽,便搶先在這塊風水寶地上開始了他的第一處官邸的建設。新建的官邸名曰“馬公館”,後人稱其為“馬家帥府”,位置在新縣城的西南隅,它東起現在的“健康街”,西至現在的“當典街”,北起現在的“渦河西路”,南至現在的老皮革廠對面的“玉皇廟街”,共有三進院落,大廳明五暗九,含東西跨院,約有200餘間房屋。公館的西側(當典街路東)建有錢莊和當鋪,東側(健康街路西)建有歐式洋房,吸引眾多大商家經商,並配有印度巡捕和外國人維持秩序,渦陽人稱“洋房街”。公館比照京城王府的款式建成,大門朝東,門楣高懸金漆描繪的“將軍第”匾額,門兩旁一對碩大的石獅子守門,儀仗十分威嚴。庭前矗立10餘丈高的一對鐵旗杆,幾十裡外都能看到,成為渦陽縣城的標誌,顯現了馬家地位的尊崇。門前影門照壁高大規整,照壁外有長約300米,寬約80米的“聚財”荷塘,塘水與南城河水相通,四季波光粼粼、魚蝦成群。新建的“馬公館”佔地200餘畝,是渦陽縣城建築規模最大,建築檔次最高的私人住宅。而新建的縣衙門按照風水學的說法位置必須居中,所以只好在“馬公館”的東面租借了一個很小的民居院落權且辦公,比起“馬公館”的奢華,自然是無法相提並論。

渦陽老城和馬玉昆的房產

清光緒十五年(1890年),馬玉昆根據風水先生的舉薦,分別在渦北的“小街子”和渦陽老城各建了一處公館,小街子的公館較小,渦陽人稱“馬軍門公館”,是為了迎接京城來的官員臨時落腳的地方(主要是過河不方便)。而老城的公館仍叫“馬公館”,與新城的“馬公館”面積不相上下。該公館坐北朝南,東起現在的東環路,西到現在的物資局東邊的南北巷,北起現在的北環路,南到現在的渦河東路,也是三進院落,含東西跨院,周圍高牆形似宮牆,四角築有炮樓,共有房屋200餘間。院中花園、假山、樓臺、亭榭、蔬圃、果園、殿堂、廊、廡應有盡有。這片輝煌的建築當年在民不聊生的皖北大地十分扎眼,有人據此把馬玉昆告上朝廷,說他圖謀不軌,馬玉昆以祖居蒙城縣馬集,並無此建築為由予以搪塞,慈禧太后不明真相,遂不了了之。

馬玉昆征戰一生,對名馬有著無以言表的痴情。為此,他還在渦陽城東建造了一處專門用來飼養各種名馬的莊園,位置在現渦陽火車站的東邊。該莊園也是三進院落,有房屋數十間,專門供養馬的莊戶居住。後人稱之為“馬砦”或“馬寨”。

馬玉昆在渦陽建了這麼多府第和莊園,他本打算晚年時榮歸渦陽頤養天年,無奈時局弄人,國內動亂加上“八國聯軍”入侵,致使年近七旬的古稀老人馬玉昆為了忠君報國還要在沙場上征戰,所以直到臨終都沒能回到渦陽享受天倫之樂。在渦陽新城和老城所建的兩處公館,因為長子去世過早,位於老城的公館交由原配所生的三子馬廉德經管;位於新城的公館交由庶出的次子馬廉溥經管,而自己則一直住在北京通州的官邸裡直到終老,再也沒能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渦陽縣。

馬玉昆逝世後的第三年(公元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滿清的遺老遺少再也不能繼承和享受清政府給予的恩寵,作為清廷 的“引路侯”和“太子太保”,馬玉昆的後人也不能倖免。馬玉昆耗盡畢生精力在渦陽老城所建的“馬公館”後來作了“渦陽知行中學”,再後來更名為“渦陽中學”及“渦陽一中”;位於新城裡的“馬公館”則作民國渦陽縣政府的大禮堂而使用。位於河北小街子的“馬軍門公館”因無人居住而廢棄,位於渦陽城東的“馬砦”未被沒收,由馬玉昆的嫡長孫馬朝棟經管。

馬玉昆一生共有三個孫子(長孫馬朝棟,次孫馬朝梁,三孫馬朝奉),嫡、庶之出不詳。因馬玉昆去世時馬朝奉尚未出生,故典籍方誌並未將其註明。

渦陽老城和馬玉昆的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