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們對獨生子女的偏見是如何形成的?

用戶4474589971


獨生是一個極盡寵愛的標籤,因為家裡的人都只愛你一個,所以你會有很多依賴不懂得自立自強。所有事物都不需要分享,所以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仔細想想別人對你的看法也並沒有錯,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的。

每一對父母都會教導孩子,不是說散養,因為你獨生而你所揹負的東西越多,瞭解的責任也越多,因為沒有人為你承擔。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希望有一個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因為自己一人總是孤獨的,想著父母有一天離開你,世界或許只剩你一人。同根同源的親人就再也沒有啦!想著想著就有種想要落淚的心疼,一個人走完所有的路,並肩的人都沒有。

好朋友蘭有一個哥哥,每當她不開心或者不舒服都會告訴哥哥,訴苦悲傷都有人和你分享。所以她可以不那麼強大,可以偶爾撒撒嬌,即使吵架也會和好,這或許就是血緣的強大吧!真是羨慕她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起碼有人陪過你一段,不是父母那種深沉的愛,而是同齡人之間那種互相理解的愛。

請別再對獨生子女有那麼多偏見啦!



初陽戴先森


人們對獨生子女的偏見是如何形成的?

一個多世紀以來,獨生子女一直都是媒體批評的對象,孤僻、自私、溺愛、自戀、膽小等都一度成為獨生子女的代名詞。關於獨生子女的負面報道從何而來?今天的獨生子女家庭應該擔心嗎?

第一、這些印象的最初形成,始作蛹者應該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Stanley Hall),他是最早公開提出獨生子女問題說的學者。1896年,Hall指導學生Bohannon對381名獨生子女開展了個案研究, 該研究發現獨生子女不僅生理上弱於普通兒童,智力和社交能力也明顯不如普通兒童, Hall斷言,“獨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種疾病”。這一論斷還得到了德國內特爾和美國布里肯裡奇等人從臨床醫學角度找到的論據的支持,認為獨生子女的劣勢是“天生”的,出現先天缺陷的可能發生率要高於普通兒童。

第二、更多的學者認為家庭環境才是獨生子女問題的根本原因。阿德勒通過分析兄弟姐妹以及親子之間互動對兒童個性的影響,認為缺少同胞體驗的獨生子女確實和其他孩子不同。獨生子女會獲得更多的家庭資源,從而更容易被嬌慣,進而形成專橫和依賴的性格。日本學者山下俊郎也認為獨生子女本身並無特殊性,家庭和環境的差異才是造成獨生子女問題的真正原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夫明確指出,獨生子女的問題是家庭教育方式帶來的,如果家長在感情上過度依戀子女,在生活上過分優先子女,在教育上過多地溺愛子女,這些家庭教育方式是獨生子女註定要失敗的根源。

第三、我國部分學者都強調獨生子女的特異性來自於家庭教育方式,如挑食、嬌氣、自我中心等和父母溺愛型的養育方式有關。汪慧認為家庭關係破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觀、家長素質以及家庭撫養方式等,是造成“獨生子女”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一個被家庭溺愛嬌慣的獨生子女,他們要麼怯懦、退縮、膽小、獨立生活能力差,要麼蠻橫、自私、任性、貪慾、懶惰、逞能好強而不顧一切等,感受不到家庭成員關懷、愛護和溫暖的獨生子女,容易產生冷漠、疏遠、不滿、抗拒,甚至敵意、憎恨的性格。

第四、有些研究者認為,獨生子女不僅在智力與成就方面比較優秀,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勝人一籌。Falbo曾對1925一1984年期間發表的115項有關獨生子女的研究作過元分析。他發現,獨生子女在諸如控制能力、自主性、領導才幹和心理成熟等性格特徵方面,也都優於同齡的非獨生子女。


才華有限菇娘


我很不喜歡獨生子女政冊,獨生子沒有仔妹血親,遇事找不到商量,沒有親情感,活得孤單,結婚後養幾代老人,壓力大沒人分旦,兩夫妻養十多個人,真的活得太累,獨生子政冊帶給多少家庭困難


張訓清


自私,嬌生慣養,啃老,不懂事不孝順,等一系列不好的詞都有在獨生子女身上體現,還有的獨生子女怕二胎會影響到爸媽對他的寵愛,以哭鬧自殺等形式反對爸媽要二胎,現在的新聞媒體不多不少都有報道關於獨生子女的新聞,所以形成了對獨生子女的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