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漢高祖劉邦殺的功臣多嗎?

隨007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成長為大漢皇帝,他是十分自豪的,同時他也是十分自卑的。劉邦當了皇帝后就在想一個問題,如何保證他的大漢皇朝國運昌盛,不重蹈秦始皇跟項羽的老路!劉邦採用郡國並行的政治制度與無為而治的國策避免了大秦二世而亡的結局;劉邦採用消滅異姓王,削弱諸侯實力的政策以及屠殺功臣的方式避免了項羽的結局。不論是劉邦親自誅殺的異姓王,還是呂稚替劉邦誅殺的功臣,亦或他想殺但是沒有殺成的功臣,都算是劉邦殺的功臣!整體來說劉邦殺的功臣比秦始皇多,但比朱元璋少!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劉邦與呂雉夫婦先後誅殺或者逼走了以下幾位功臣:其一、臨江王共驩,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洛陽;其二、燕王臧荼,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薊城;其三、潁川侯利幾,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潁川;其四、韓王韓信,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東垣;其五、趙國丞相陳豨,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當城;其六、淮陰侯韓信,以其謀反為由密殺於皇宮;其七、梁王彭越,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蜀地;其八、淮南王黥布,以其反叛為由擊殺於番陽。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劉邦想殺而最終沒有殺成的功臣有三人,他們分別是蕭何、樊噲、盧綰。蕭何長期替劉邦處理政務,在關中地區人望很高,這讓劉邦十分不放心!當初起事之時,蕭何的官職最大,人望也最高,只不過讓劉邦當了帶頭大哥;漢朝建立後,蕭何丞相的人望十分高,軍政兩界都對他十分尊敬,這讓劉邦對蕭何起了殺心!後來蕭何通過自汙、自殘等方式保住了性命。樊噲是劉邦的妹夫,也就是呂稚親妹妹的丈夫,為了保護戚夫人母子,劉邦死前讓陳平誅殺樊噲,幸好陳平留了一手沒殺成。盧綰跟劉邦私交最密,同鄉、同學、同事、戰友的關係他倆都有,劉邦為了侵佔燕國,汙衊盧綰造反,逼得盧綰遠走匈奴!

劉邦為了大漢天下長治久安,不得不對功臣們下手,因為他不下手這些功臣就會動手!就算劉邦再世之時功臣們不動手,劉邦死後難保他們不動手,因此劉邦先下手為強,將這些功高震主的功臣們都誅殺了,將他們的領地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兄弟們,以確保大漢姓劉!晚年劉邦寫了一首著名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許他也在徘徊,守四方的猛士不得不用,又不得不殺!


大秦鐵鷹劍士


說實話,並不認為太祖高皇帝殺了很多功臣,劉邦雖然沒心沒肺,但其本質並不是一個亂殺之人,終劉邦一生,沒有濫殺功臣。

也許你會說藏荼、韓信、彭越、陳豨、韓王信、英布等王侯不是被劉邦所殺嗎?且聽道一一道來。

這些被殺的功臣有兩類人,一類是自已起兵造反失敗被殺,如藏荼、英布、韓王信、陳豨等人;另一類是有人告狀謀反被殺,如韓信、彭越等人。

燕王藏荼是第一個主動起兵造反的諸侯王,藏荼都已經起兵造反了,造反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死罪,劉邦眼看著藏茶造反而不殺嗎?燕王藏荼為什麼要造反?因為看到劉邦下令捕殺原來項羽的舊黨羽,害怕而造反,這個能怪劉邦嗎?況且劉邦是個講道理的人。

項羽的手下有個叫季布的大將,就是那個一諾千金的季布,楚漢戰爭時,季布經常把劉邦追得到處跑,項羽死後,劉邦就通緝季布,季布就四處逃跑,後來因為有人替季布說情,劉邦就赦免了季布,不僅赦免了季布 ,還讓季布在朝中作官,季布一生歷經劉邦、漢惠帝、呂后三朝,自然死亡。

並不是所有項羽的手下都被劉邦殺了,很多人劉邦仍然不計前嫌的任用了,可見劉邦絕不是個小氣的人。藏荼之死,死於對權力的迷戀,死於心中的貪戀,如果藏荼自已心中沒鬼的話,怎麼會這麼早就地起兵造反,一旦造反,被殺也就不能怪劉邦了。

包括後來的趙國相國陳豨、淮南王英布、韓信王都是自已起兵造反的,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但造反就是死罪,被殺能怪劉邦嗎?也許你會說這些人都是劉邦逼反的,我想說的是,你如果遵紀守法、低調行事、不迷戀權力,劉邦為什麼要逼你?看看蕭何,劉邦也曾猜忌蕭何,但蕭何自毀清白,瞬間劉邦就放下了對蕭何的猜忌。

而對於韓信的被殺,有人說是千古冤案,還有人說韓信該殺,功高震主,我覺得這些都不是韓信被殺的原因,韓信被人告發謀反,劉邦使計謀抓了韓信,但並沒有殺了,只是免了韓信的王位,將楚王貶為淮陰候,沒有殺他,然後劉邦在外征戰,韓信被呂后殺害,不是劉邦殺的,可能又有人說,如果不是劉邦同意,呂后敢殺嗎?我的意見是:呂后是先斬後奏,據史書記載,呂后發現了韓信在京城有謀反的動作,然後與蕭何一起使計殺了韓信,殺了之後,再通知劉邦,這確實不能怪劉邦,劉邦已經算仁慈了。

韓信之所以被殺,除了他有巨大的能力和功勞外,在楚漢相爭過程中,曾利用自已參戰威脅劉邦封王,這是韓信自已作死的行為,這讓君王產生的莫大的危機感,無論是劉邦,還是其它有作為的皇帝,都會殺韓信,你要知道,韓信從一無所有到裂土封王,是劉邦給他的平臺,沒有劉邦給韓信這個平臺,韓信什麼也不是,然後你成功了,再拿劉邦的平臺來威脅劉邦,你覺得誰能忍受?

而彭越的遭遇與韓信類似,也是有人告彭越謀反,劉邦也是抓了彭越,然後貶為庶人,也沒殺彭越,彭越也是被呂后殺,不能怪到劉邦頭上。

劉邦做為一個開國皇帝,他的天下是打出來的,在治理天下時,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保證國家的穩定,雖然劉邦有猜忌,但並不意味著劉邦就濫殺無辜,相反劉邦殺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劉邦有一次曾經騎在御史大夫周昌的脖子上,問周昌: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回答:陛下您就是和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這句話是罵劉邦的,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罵皇帝可是死罪,但劉邦聽了以後,不僅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對周昌更加敬畏。可見劉邦不是一個濫殺的人,相反劉邦非常能聽進別人正確的意見。

劉邦要管理這麼大一個國家,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劉邦手下的功臣,從無濫殺,像雍齒這個人,在劉邦起兵反秦時,背叛了劉邦,趁劉邦外出,佔了劉邦的城池,被劉邦擊敗逃走了,劉邦平生最恨雍齒,雍齒後來又投降了劉邦,在劉邦統一天下,採用張良的計策,第一個封最恨的雍齒為食邑2500戶的列候,更難得可貴的是,雍齒封候後,直到去世,劉邦都沒有暗中報復,讓雍齒善終,可見劉邦是心胸寬廣的人。

劉邦之所以被罵,很大原因是因為劉邦不太尊重讀書人,並且說話時,總是帶著罵人的語氣,相當於流氓說話一樣,但劉邦對於人才從來都是看重的,對於有道理的建議,不管是什麼提出的,都會採用,這樣一個人,絕對不可能只是因為運氣好,而得到整個天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邦殺的,主要是諸侯王,並非朝中大臣。

在古代觀念裡,皇帝是天子,諸侯實際上也算是臣子。但是諸侯畢竟與一般的臣子是不同,因為諸侯擁有自己的國,擁有軍隊,擁有地方行政權與財政權,差不多是一個獨立王國。當然,諸侯對皇帝是有義務的,皇帝對於不臣之諸侯有徵伐之權力。

劉邦開國,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封異姓王並非劉邦的本意,只是形勢使然。比如說,有些人,在楚漢戰爭前就是諸侯王了,比如說張耳、英布、吳芮、臧荼;另外,韓信、彭越能夠封王,則是在楚漢後期以武力相要挾取得的。

其實大家只要看看史書就知道,朝中大臣,劉邦基本上一個沒殺。我認為劉邦其實是比較講義氣的,跟後世的朱元璋是有很大不同。那麼,劉邦究竟殺了多少人呢?

第一,劉邦實際只處決了彭越一人

真正被判刑處死的人,只有彭越一人。而且彭越之死,大半歸因於呂后。

彭越被舉報謀反後,劉邦起初並不想殺他,只是貶為庶人,流放到蜀地。如果彭越接受這種命運,他還是可以大難不死的。但是他倒黴就倒黴在遇到呂后,並極力為自己申冤,並提出一個請求,讓自己回到家鄉昌邑,落葉歸根。沒想到這一申冤,反帶來殺身之禍。

呂后見到劉邦後,認為流放彭越是自留患禍,不然殺之以斬草除根。劉邦考慮到彭越有天才的組織才能,留著的確是後患,遂把他處死。事實上,在開國功臣中,只有彭越一人是被處死的。在時人看來,殺害彭越的主謀,其實是呂后,比如燕王盧綰就是持這種看法。

彭越之死,固有可冤之處,但也有自身原因。在楚漢戰爭最後階段,劉邦命令彭越出兵圍殲項羽,彭越乘機討價還價,以封王為條件相要脅。此舉被視為對朝廷不忠誠之表現。後來劉邦平定陳豨的叛亂,又一次要求彭越出兵,彭越仍然陽奉陰違。這是後來他被處死的重要原因。

第二,韓信是死於呂后之手

劉邦被人詬病的,是殺韓信、彭越。但是嚴格說,韓信之死,與劉邦基本沒關係,完全是呂后主使的。

韓信的問題,與彭越類似。在楚漢戰爭後期,劉邦曾兩度要求韓信發兵攻打項羽,韓信都乘機索取權力,一次要求封王,一次要求確定封國的地界。與彭越一樣,韓信對朝廷的忠誠是很有問題的。不僅如此,在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擅自收容朝廷通緝的要犯、項羽的部將鍾離昧,不能不讓人懷疑心有異志。

沒有證據表明劉邦想殺韓信,畢竟韓信對大漢開國的功勞,是任何人都無法相比的。當然,劉邦也不能讓韓信握有實權,因此他設計抓了韓信,把他從諸侯王貶為淮陰侯。此時的韓信,完全在劉邦的掌握之中,但沒有跡象表明劉邦打算處死韓信。

韓信之死,是呂后所殺,當時劉邦正平定陳豨之亂,固不知情也。

第三、臧荼、韓王信、英布死於叛亂

燕王臧荼是第一個被殺的諸侯王,他是在項羽死後七個月就反叛,兵敗被殺。

韓王信是在匈奴大軍兵臨城下時,投降匈奴的,後來多次領匈奴人進攻漢帝國,在一次戰鬥中被殺。因此,韓王信之死,實是咎由自取,不能算在劉邦頭上。

英布是起兵叛亂,兵敗後逃至長沙國,被吳臣借蠻人之手殺害。

此三個諸侯王,只有英布是真的被逼反的。在諸侯王裡,劉邦憚忌的人,便是韓信、彭越與英布三人,因為三人皆是當世之名將,而且都有獨立的勢力。但是,英布在戰場上被殺,與被處決還是兩碼事。因為英布還是有機會與劉邦分庭抗禮的,最後輸掉戰爭,只能說自己水平不行。

除了這三個諸侯王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因叛亂而被殺,便是陳豨。

這四人都是死於戰爭,韓王信投降匈奴就不足道了,其餘三人皆是叛亂。叛亂的原因也是比較複雜的,不能完全說是劉邦的迫害,也有個人的野心與目的。就如同劉邦問英布為什麼叛亂,英布簡單回答:老子也想當皇帝。

第四,其他諸侯王的結局

臧荼死後,劉邦以盧綰為新的燕王。盧綰的事情比較複雜,他與劉邦的交情是非常好的。但是眼看其他異姓諸侯王紛紛被剷除,盧綰也很害怕,弄不清劉邦的實際想法。特別是呂后連殺韓信、彭越,讓盧綰極為恐懼。因此,盧綰也耍了些手腕,希望在諸勢力之間遊走生存。後來,劉邦認定這個老朋友謀反,發兵攻打,盧綰逃往匈奴,最後老死於異國他鄉。

趙王張耳死後,張敖繼位。後來張敖被誣告謀反,被捕下獄,由於部下以自殺力保,張敖僥倖保住性命,被貶為宣平侯。

七個異姓諸侯國,被消滅了六個,只有長沙國碩果僅存。


終上所述,我不認為劉邦是個嗜殺之人。至於朝中諸功臣,都是得以保全的。劉邦剷除諸侯王,背後實際上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即是中央集權制與諸侯制並存的混和制度,天然存在重大缺陷。剷除諸侯,更多是制度問題造成的。這個問題,我曾在另一個題目中有闡述,這裡就不多說了。


君山話史



路遙lgy


對比後世帝王來說,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簡直就是厚道仁慈帝王的代表人物!誅殺了6個通敵謀反的異姓王和臣子!(陳狶韓王信盧綰英布臧庩共敖)陳狶韓王信盧綰都是勾結匈奴犯上作亂之徒,也就是失敗的吳三桂!臧庩共敖英布都是起兵謀反被漢高帝御駕親征誅殺!韓信被呂后和蕭何合謀誅殺而且死的並不冤!教唆陳狶謀反,預謀攻擊皇宮挾持皇后和太子。彭越也不老實,漢高帝平定陳狶時要彭越出兵 ,彭越藉故不去。最後以反形已具被廢為庶人!流放蜀地時遇見呂后,因是呂后同鄉故向其哭訴,被呂后帶回長安剁成肉醬!

對比現在被大多數人稱為厚待功臣的唐太宗李世民來說簡直就是聖人了!李世民殺了起碼二十來位功臣!凌霄閣功臣兩位 侯君集張亮!賜死了三位同姓王!李孝常李幼良李藝(李藝原名羅藝 因獻上大批土地投降李唐被賜姓李)這些都是毫無反抗能力被李世民一道詔書給賜死的!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也可以說死於李世民之手,李靖病重,無法和李世民徵高句麗!李世民說昔日司馬懿也是病的要死了,後來還是能為曹魏效力。嚇得李靖趕緊爬起來隨軍出征,走到半路已經是彌留之際了。李世民見狀才放李靖回家。李靖到家撐了幾天就死去了。徐茂公(又名李世績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改稱李績)也差點死在李世民為太子李治保駕護航的大清洗中!蕭何晚年自汙下獄,出來以後也是風風光光繼續當丞相! 孰是孰非大家自己評價吧!


汜水之陽


如果想知道多不多,那還是有必要找一個參照物來下結論的!說句實話,漢高祖劉邦所殺之功臣著實不多,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明朝“殺功臣王”明太祖朱元璋,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胡惟庸”一案當中先後總共殺害了一公二十一侯等三萬多人;在稍後的“藍玉案”當中先後又株連文武官員等黨羽一萬五千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漢高祖劉邦所殺功臣著實不多,而且後世史學家在評價劉邦所殺功臣的事件之時,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劉邦殺害功臣,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那是劉邦平定天下的另一種方式。

但是從朱元璋大肆殺害功臣的行為影響上來說,一方面是鞏固政權,另一方面則是“自毀長城”的表現。在這裡舉一個朱元璋“自毀長城”的行為:那就是“藍玉案”的影響,朱元璋在處死大將藍玉後,基本上便喪失了鎮守北方、消滅北元的有生力量,這也是導致此後北元長期騷擾明朝邊境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此一來,不正是老朱“自毀長城”的行為嗎?反觀死在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幾位功臣,雖然都對西漢建國有些不二奇功,但是終也難以逃脫劉邦的殺手,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劉邦大致都殺了哪幾位勞苦功高的西漢功臣。



第一位:楚王韓信。韓信之死,是當之無愧的“西漢第一大案”,不過關於韓信之死,後世至今仍是頗有爭議。但其實根據遺留下來的史料記載,韓信該殺!韓信為人自恃功高,但是在項羽勢力仍存在時,韓信利用價值還在,劉邦不便殺之。但是後期的韓信竟然參與了“陳稀造反”,不過事情敗露,造反未遂。建國後,劉邦將韓信兵權收歸己手,並且奪取韓信齊王之位,改任為楚王,並且將其押解洛陽,此後便是數年的軟禁。公元前196年,韓信被蕭何引至宮中,由呂后設計,將其以竹籤刺死。



第二位:燕王臧荼。臧荼在被分封燕王之時,因為與前任燕王韓廣矛盾重重,爭執不休,於是便率軍將其殺害。不過後來,也就是在劉邦稱帝的這一年,燕王臧荼竟然選擇了造反,史料也只是記載了燕王臧荼的造反,至於具體原因毫無知曉。不過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劉邦想置臧荼於死地,於是才以謀反罪將其殺害。

第三位:燕王盧綰。此人了劉邦是舊時的同鄉,多年以來一直隨從劉邦征戰四方,對於西漢建國還是頗具功勞的。但是在西漢建國後,卻被劉邦逼得走投無路,最終逃亡至匈奴,同樣被劉邦以謀反罪處死。

第四位:梁王彭越。此人可謂是枉死且慘死之人啊!公元前196年,陳豨造反,當時彭越手下便也同時勸服彭越造反,但是彭越沒有答應。按理說彭越此舉是忠臣之舉啊,但是事後劉邦卻絲毫沒有對之進行誇讚,反倒以謀反罪名將其剁成肉泥。

第五位:淮南王英布。英布在得知韓信、彭越死後,便開始擔心自身安危起來,但是還沒有到舉旗謀反的程度,但是就在此時卻有小人向朝廷告知了英布意圖謀反的野心,不久劉邦便派人前來詢問,明面上是詢問,實則卻是調查。英布在權衡之下,決定起兵造反,得知消息後的劉邦隨即親率大軍將其平定。


劉邦所殺功臣不止以上五位,但是我們不難從中發現一個明顯特徵,劉邦殺功臣的原因基本上都是“胎死腹中”的謀反和已經起兵的造反,不過還有被逼無奈的造反。


小鎮月明


大漢天下被劉邦所得,一切塵埃落定,那就論功行賞,賞了劉氏王之後再封了異姓王,這也符合收買人心的套路,可是一起打天下的異姓王卻大多比較慘淡,那麼他殺的功臣多嗎?具體可以分為已經殺掉的功臣和未能如願殺掉的功臣。先說被他除掉的功臣,比較有名的確實有幾位,首位是韓信,雖然不是他自己動手下令的,但是他至少是默認,功高震主,狂傲不羈諸多特點,註定了韓信結局,當然了,韓信的死是呂雉的手筆,但是也不排除是劉邦與呂雉唱的雙簧。被殺掉的還有原來項羽的手下英布,劉邦的老班底成員盧綰,最慘的就是彭越了,被劉邦殺掉後還被做成包子,讓其他大臣與諸侯吃,其目的是震懾他們可能出現的造反之心,讓其他倖免的大臣不免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淒涼感覺!

其次是那些沒有被劉邦殺掉的功臣,他們是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他們當中蕭何對劉邦的幫助,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未打天下時,蕭何就間接或者直接補貼,接濟劉邦,打天下時更是幫劉邦追回了大將軍韓信,從而有與項羽楚河漢界對峙的局面,更不會烏江見證項羽自刎,從而幫劉邦創立大漢天下,可是劉邦清楚,打仗不如韓信,治理能力不如蕭何,忠心不如樊噲,計謀不如張良,那他還有什麼?能不擔心手下造反嗎?於是蕭何就自己往身上潑汙水,一場牢獄之災後,蕭何保住了性命。張良呢,直接跟劉邦說我喜歡求神問道,不涉朝廷事宜,於是也得以功成身退。曹參、陳平、周勃等也是一番周折才得以壽終正寢。


農夫說歷史


劉邦殺功臣自然有那麼幾個,比如韓信、彭越、王英布等,但有很多並非他親手所為,加上大漢初建,劉邦仍然經常出外仗,這“收尾工作”基本上就是呂后代勞。

就如韓信,不聽荊通之言,死在呂后之手,那也是韓信本人居功自傲,小看了一個婦道人家,但韓信雖傲卻無反心,況且劉邦不在,他想踏平長安也不過十天半月的事,但他並沒有這樣做,結果……

事後劉邦得知,也只是故意責罵呂后,但心裡卻不亦樂乎。

這殺功臣的罵名大多歸罪於呂后,加上劉邦也死得早,可呂后還不過癮,索性坐上劉邦的龍椅上不想下來。

這樣看來,劉邦好象沒殺幾個,要是比起朱元璋那可是小巫見大巫。朱元璋說:“看我的,你看我是怎麼殺功臣,學著點”。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太多了。可能只有張良活了下來。這也是每個帝王稱帝以後就要做的第一件事。害怕別人和他爭奪天下吧!說到底,還是沒有一個法治社會的土壤。天下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


譚論古今


沒朱元璋殺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