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吧吧娛姐


宋太祖後裔在北宋的待遇差別很大。混的好的高居郡王之位,而且還是世襲郡王(宋朝世襲的爵位很少,大多數爵位都只是不世襲的終身爵),並不比太宗後裔混的差。

混的不好的形同老百姓,比如太祖六世孫宋孝宗,它的生父趙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從八品的文官(秦王趙德芳後裔)。孝宗被宋高宗選為儲君前,還在鄉下玩泥巴。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其中趙德秀和趙德林早亡,無後。活到成年的只有老二趙德昭和老四趙德芳。

趙匡胤死後,皇位沒傳給德昭、德芳,而是出人意料地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至於原因,有兩種說法。民間懷疑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而官方史書則是說杜太后鑑於後周世宗因傳位於幼兒而失國的教訓,死前與趙匡胤立下“金匱之盟”,讓他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和發展趙宋江山。

不管什麼原因吧,總之就是趙匡胤創立的大宋政權傳到了趙光義的手上。

趙光義繼位後,如杜太后之願,為鞏固趙宋政權作出了努力。並且,他也封了德昭、德芳兄弟為王。但是他對大哥的後裔總是不放心,對德昭、德芳兄弟一直很警惕,變著法的迫害兩兄弟。

首先受迫害的是燕王趙德昭。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以檢校大尉之職隨叔叔趙光義出征幽州。由於太宗的失策,宋軍被遼軍打的慘敗,軍心動搖。某一天德晚上,軍中忽然謠言四起,謠傳太宗皇帝失蹤了。於是有人就謀立德昭為帝,而此事也傳到了趙光義的耳中。

事後,太宗對德昭恨之入骨。當德昭替幽州之戰的有功將士向太宗行賞時,結果身為親叔叔的趙光義居然冷冷的說:“等你做了皇帝時由你自己行賞也不遲。”

這種明顯帶有挖苦、諷刺、嫉妒的話,讓趙德昭惶恐不己,知道自己被叔叔猜疑。面對此情此景,德昭沒辦法,只得在回府後,當晚便自刎而死。時年28歲。


趙光義聽說侄子自殺後,非常驚悔,趕緊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痴兒何必這樣呢?”。

然而,哭歸哭,懊惱歸懊惱。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趙光義還要繼續對侄子下手。德昭被逼死後,下一個該死的就是趙德芳。

公元981年,即趙德昭自殺兩年後,趙德芳突然病逝,時年23歲。

趙光義聽說後,也就傷心不已。他除了親臨德芳的靈堂哭祭,還下旨停止朝會五天,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追封為親王。(之前只是郡王)

關於趙德芳之死,民間也普遍懷疑是趙光義下的黑手。不過從宋代至今的各種史料,包括各種正史、文人筆記、以及野史、小說當中,均無“趙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記載。

因此,趙德芳或許真的只是病死。不過,德昭和德芳死後,趙光義的心情確實很好。因為他對侄孫們(德昭、德芳的兒子),非常的大度哦。


趙德昭生有五子,趙德芳共有三子。在北宋一朝,兄弟二人的後代一直都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比如靖康之變時,協助宋高宗趙構在江南復國的延康殿學士,鎮江知府趙子崧就是趙德昭的五世孫。

還比如安定郡王一脈,在北宋就是唯二能世襲的爵位(還有一個是濮王)。宋神宗曾經就下過旨,宗室子孫必須有一人襲封安定郡王,且必須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世世代代不能斷絕。所以在北宋一朝,太祖的後裔封王的人並不在少數。靖康之變時,當時的安定郡王叫趙令畤,他也是扶持趙構在江南復國的重要支持者。

趙子崧、趙令畤這些人能當上那麼大級別的幹部,這就說明北宋一朝沒拿他們這些太祖後裔當外人。

不過,有混的好的,肯定就有混的差的。比如宋孝宗的父親,那就混的真不怎麼樣。

宋孝宗的爺爺叫趙令譮,獲封慶國公,待遇還算可以。可是孝宗生父趙子偁卻啥都不是,僅僅只是一個八品縣丞。後來還是因為孝宗被立為太子,他才獲封秀安郡王。



宋孝宗登基後,太祖一脈的後裔才算是真正翻身了。由此,宋朝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宋除了趙匡胤以外,其餘皇帝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脈;南宋除了趙構以外,其餘皇帝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德芳的嫡系子孫。

總的來說,太祖趙匡胤的後裔在北宋的待遇還算可以。除了不能掌握實權,皇族宗室成員該有的名利,太祖後裔都能獲得。(恰恰就是因為沒有實權,所以靖康之變時,太祖後裔大部分都逃過了一劫)


Mer86


我來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趙匡胤並沒有傳位給弟弟

宋太祖趙匡胤在生前並沒有指定接班人。趙匡胤三十三歲就當皇帝,暴死時只有五十歲,還是年富力強的年齡。他一直未冊立太子,一個原因就是自個身體特棒,要知道太祖可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強的皇帝,還留下一套太祖長拳呢。古代立儲是一件大事,搞不好會後患無窮甚至有殺身之禍。趙匡胤是從五代出來的人,見慣了權力場上的血腥政變,因而在選儲君時十分謹慎,不願過早冊立太子。

然而,在一個斧聲燭影之夜,宋太祖暴死,死因不明。而太祖生前見的最後一人,就是弟弟趙光義。因此,宋太祖死於弟弟之手,可能性還是還大的。

第二,趙光義如何奪權的?

宋太祖死後,發生一系列十分蹊蹺的事。

當孝章皇后得知太祖死訊後,意識到最重要的事,是要趕緊讓新皇帝繼位。趙匡胤曾有四個兒子,兩個早夭,剩下兩個,一為二十六歲的趙德昭,一為十八歲的趙德芳。趙德昭遠在興元府(陝西漢中),留在皇城的只有趙德芳。孝章皇后密令內侍總管王繼恩連夜召趙德芳進宮。

可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王繼恩出了皇宮,卻沒有去找趙德芳,而是去了趙光義的晉王府。顯然,王繼恩與趙光義早就串通好的,這也是趙光義弒皇兄的一個佐證。

於是,趙光義與王繼恩連夜入宮。孝章皇后剛見到王繼恩時,問道:“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十分冷漠地回答:“是晉王來了。”

那一刻,孝章皇后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先是太祖暴死,而後是內侍總管違抗懿旨,晉王進宮,明擺著是來搶奪皇帝寶座的。皇后屈服了,怯生生地對晉王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給官家了。”

“官家”乃是五代、宋時對皇帝的稱呼,取義於“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故名為“官家”。貴為皇后與皇子,竟然把身家性命交給別人,從這句話中感受到皇后的恐懼與無奈。

擅長演戲的晉王從眼角擠出幾滴淚,哽咽地對皇后說:“共保富貴,勿憂也。”

第三,兩位皇子之死

趙光義繼位後,史稱宋太宗,表面上他的確優待宋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任永興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陰差陽錯沒能當上皇帝的趙德芳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不僅如此,宋太宗把他們與自己的子女一視同仁,都稱為皇子皇女,這也暗示趙德昭、趙德芳仍然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然而,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公元979年,宋太宗北征遼國,趙德昭隨行。

有一天夜裡,遼軍偷襲,宋兵營大亂,皇帝不知去向。這時,有一批軍官,或許是出於憂心,或許是出於陰謀,打算擁立趙德昭為皇帝。但就在這個時候,宋太宗回營了,擁立新皇帝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後,趙德昭入宮向太宗皇帝進諫,建議對將領們論功行賞。豈料宋太宗帶著譏諷的語氣訓斥說:“等你當了皇帝,再來論功行賞也不遲!”有弦外之音,你趙德昭,不就是想當皇帝嘛。

趙德昭聽罷大恐,回到王府後,用一把小刀自殺了,時年二十九歲。宋太宗不失時宜地作秀一番,撫屍大哭道:“痴兒,何至於此?”

與趙德昭相比,趙德芳就死得不明不白了。

趙德芳死於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即趙德昭死後兩年。他死得莫名其妙,死時年僅二十三歲。對於養尊處優的皇子來說,二十三歲意外死去,這真的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因此,歷史學家們多懷疑趙德芳之死,與宋太宗有著直接的關係。倘若宋太祖趙匡胤真的是被毒藥毒殺於睡夢之中,那麼趙德芳也完全可能是被毒殺。

在短短几年時間裡,趙德昭、趙德芳兄弟先後死了。這證明了宋太宗上臺前信誓旦旦的“共保富貴”不過是忽悠人的把戲罷了。


君山話史


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這個是存在異議的,因為趙匡胤死得比較突然,而且趙匡胤死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八賢王的原型)是二十六歲,趙德芳是十七歲,在年紀上並不小,是可以做皇帝的。

那為什麼是趙光義當皇帝呢?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的合理性,就提出了一個金匱之盟,金匱也叫金櫃,比較小的長方體的盒子,這個顯然是用來存放比較貴重的東西。

而這個金匱之盟是這樣說的,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了,趙匡胤一直伺候在身邊,可見趙匡胤是個孝子,杜太后病得很重,就招宰相趙普入內。

杜太后就問趙匡胤: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到天下嗎?趙匡胤說:都是祖宗和母親您的積德來的。

杜太后說:並不是,而是周世宗(柴榮)讓幼子繼位的原因,如果後周是年長的人繼位,你還有機會嗎?等你百年之後,你應該傳給你弟弟。

趙匡胤說:我一定聽你的。杜太后還吩咐趙普說:你給記好了,不能違背哦!然後讓趙普把這個盟誓寫好了,藏在了金匱。

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杜太后讓趙匡胤傳給趙光義,趙光義傳給趙廷美(趙匡胤的小弟弟),再讓趙廷美傳給趙德昭。

這種說法有一個很大漏洞,那就是這一年是公元961年,而趙匡胤死的時候是公元976年,杜太后說的這個幼君繼位的情況就不存了,也就不會出現柴宗傳位給幼子的情況。

所以趙光義的傳位,一直很受質疑,也就才有了燭影斧聲的說法。

那我們再來看看,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的下場吧。

趙廷美被封為魏王,公元982年,趙廷美被舉報要造反,之後被貶為涪陵縣公,兩年之後,憂鬱病逝,終年三十八歲。

趙德昭被封為武功郡王,公元979年,趙德昭跟著趙光義攻打幽州,有一次軍中大亂,趙光義不知所蹤,所以有人就建議讓趙德昭來當皇帝,後來趙光義又回來了,訓斥了趙德昭,趙德昭自刎身亡。

趙德芳,公元981年,趙德芳病逝,終年只有二十三歲。

由此可見,這三人的下場都不怎麼好,不過,他們的後裔和趙光義的嫡系也差不了多少,也受了優待。


歷史簡單說


趙匡胤的皇位來路不正,他靠陳橋兵變奪了後周的天下,但好歹對後周皇室比較優待,並沒有趕盡殺絕,還留下太祖誓碑,囑咐後世子孫要優待後周皇室,任何人不得違背,所以柴氏一脈在宋朝得到很好的保護。

趙光義的厚黑學

同樣是來路不正,靠著“斧聲燭影”上位的趙光義卻沒有趙匡胤這種胸襟,趙匡胤曾有四個兒子,但只有兩個長大成人,分別是長子趙德昭、次子趙德芳,兩人都英年早逝,死因跟趙光義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趙匡胤在位時,對兩個弟弟很好,他把趙光義封為晉王並擔任開封府尹,把趙廷美封為節度使,卻始終沒有把兩個兒子封王,特別是長子趙德昭早已成年,卻仍不封王,這在古代是極為罕見的,一定程度確實傳遞出“兄終弟及”,傳位給弟弟的信號。

趙匡胤在“斧聲燭影”中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他剛一繼位,位置還不穩固,為了政治需要,對哥哥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優待有加,對他們和自己的親兒子是一個稱呼,都稱“皇子”,而且也把弟弟趙廷美封為秦王,作為皇儲第一人選,儼然一副“兄終弟及”的姿態。

但這些表面功夫不過是趙光義施展全部陰謀的一個開始,他會把弟弟和侄子一個個剷除,為自己的兒子將來繼位掃清障礙。

趙德昭之死

趙德昭被封為燕王,但排名在叔叔趙廷美之後,看來只能是第二順位繼承人。趙德昭素來小心謹慎,但在太平興國四年,他跟隨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幽州,結果在高粱河一帶遭遇慘敗,慌亂中趙光義中箭受傷,坐著驢車倉皇逃跑,宋軍群龍無首,一些將領想趁亂擁戴趙德昭為帝,後來皇帝找到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這件事卻成了趙光義的一塊心病。

過了一段時間,趙德昭給趙光義提意見說雖然北征幽州不利,但太原是打了勝仗,應該履行諾言給將士們發放獎金,趙光義本來就對擁立一事不滿,無處發洩,趙德昭這次出頭替將士們請賞,恰好撞到槍口上,趙光義借題發揮,大怒道:

等你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趙德昭一看趙光義反應如此強烈,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失誤,自己已經被皇帝懷疑,說不定哪天就被整死,趙德昭的心理素質也不強,他想來想去,覺得沒法活了,竟然拿了一把水果刀自刎身亡,終年只有28歲。

趙光義聽說後立刻趕到現場,抱著侄子的屍體大哭,表現地十分後悔,追封趙德昭為魏王,但大家都知道這不過是鱷魚的眼淚而已。

趙德芳之死

趙德芳是趙匡胤的次子,趙匡胤駕崩時,王皇后曾派宦官王繼恩去叫趙德芳入宮繼位,但王繼恩卻跑去叫來了趙光義,這件事也在趙光義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巧合的是,趙德芳也是英年早逝,他去世時比哥哥趙德芳還年輕,只有22歲。史料記載趙德芳是病逝,但病因不詳,推測和趙光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趙匡胤一脈後裔

不幸中的萬幸是,趙德昭、趙德芳雖然英年早逝了,但他們都留有後裔,趙光義剷除兩人的目的是為了傳位給自己兒子,沒有必要對趙德昭、趙德芳的後裔趕盡殺絕。

趙德昭有五個兒子,分別是趙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趙德芳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趙惟敘、惟憲、惟能。

按照宋朝的皇室政策,爵位不世襲,皇室不豢養,絕不像明朝一樣培養一大批飽食終日的王爺,也不像清朝一樣把皇室囚禁在京城,宋朝皇室成員到後來甚至可以自由參加科舉,入仕為官,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有賴於這個特殊政策,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一直延續不斷,在北宋仁宗、神宗、徽宗年間都不斷得到善待。如果論及爵位,宋太宗趙光義一脈的待遇,有的甚至還比不上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待遇。一直到了南宋時,趙匡胤一脈後裔終於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

終北宋一百餘年,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其他皇帝都是宋太宗趙光義一脈,但到了南宋,趙光義僅存一脈趙構當了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宋高宗趙構。

但循環報應,毫釐不爽,趙構因為沉溺女色,喪失了一個男人的基本功能,導致皇位後繼無人,在太宗一脈找不到合適繼承人選時,皇室只得在太祖一脈中尋找,最後找來找去找到了趙昚,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也是趙德芳的後裔,是為宋孝宗。

自宋孝宗以後,整個南宋一百年間的所有皇帝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這與北宋除趙匡胤以外的宋太宗趙光義後裔形成鮮明對比,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沒有收到啥優待。趙構不能生育,由於太宗一脈都被金國俘虜了,只有找太祖一脈,當時大臣們的進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遭時多艱,零落可憫!就是除了安定郡王之外的太祖後裔的現狀即他們的地位已經差不多和平民百姓沒什麼區別了,可見趙光義沒有給到優待。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趙德秀、趙德昭、趙德林、趙德芳。成年的只有四子趙德芳但是也年僅二十三歲就染病身亡,次子趙德昭也不到30歲就自殺了。

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繼位,而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則被任命為京兆尹,這是宋朝接班人的位置,當年趙光義就是幹這個職位上去的,趙德昭在這個崗位上幹了三年,備受趙光義的猜忌,到第三年趙光義北伐失敗胡徹底爆發。

公元979年,趙光義攻打幽州,趙德昭也一同前往,一天晚上,軍隊中發生騷亂,人們找不到趙光義在哪裡,便有人提出要是找不到皇帝,便立趙德昭為帝。趙光義聽說後,心中十分不滿,心中從猜忌加深。回到朝中,趙光義也遲遲不對將士們進行封賞,於是趙德昭便前來詢問此事。

趙光義見了趙德昭,沒好氣地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意思是,反正你馬上要當皇帝了,到時候你自己封賞他們也不算晚。趙德昭聽說後,便退出後自刎而死。

就這樣趙匡胤的幾個兒子都死了,趙光義也名正言順的傳位給自己派系,只到北宋滅亡,趙光義一支除了趙構外都被俘虜,而趙構又不能生育,最後只能讓太祖一支繼承,及宋孝宗。


帝國烽火


(1)單單說趙匡胤的兒子吧,就沒受到優待。

趙光義是不是正常接班,燭影斧聲是不是真的,迄今難下定論,但是從他如何對待趙匡胤的兒子來看,他內心真的有鬼。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其中趙德秀和趙德林早死,這沒什麼好說的,其他的兩個兒子,命運如何呢?

①趙德昭。

趙德昭是趙匡胤生前的長子,理論上是接趙匡胤的班的,所以是趙光義的心頭大患。

當時趙光義有兩個心頭大患,他的弟弟趙廷美和侄子趙德昭。

趙光義宣稱“兄死弟及”,那麼他死了之後,趙廷美接班也是順理成章的,民間流傳的說法是,趙光義死了,趙廷美接班,趙廷美死了,趙德昭接班。

趙光義一上臺,檯面功夫是要做的,先是封趙廷美為齊王,封趙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看起來表面功夫還不錯,但是僅僅過了不到三年,趙德昭就自殺了。

公元979年,趙光義北伐,先是滅掉了北漢,繼而在與遼作戰中失利,趙光義負傷。在此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某日夜間,軍中夜驚,兵士們找不到趙光義了,於是有人提議立趙德昭為帝。宋太宗很不高興,等到北伐失利的時候,趙德昭為徵北漢的將士們請功,趙光義大怒,說等你做了皇帝再給他們封賞也不遲!

趙德昭惶恐萬分,回去就想自殺,問周圍的人有刀嗎?大家都不敢說有,於是趙德昭去茶酒鋪找了一把水果刀自殺,趙光義聽聞之後,跑來大哭說,傻孩子你怎麼這樣幹呢?

此事非常蹊蹺。一句氣話就能把侄兒逼的自殺,然後不死不行,找不到刀子還要去外面找,趙德昭腦子真的秀逗了嗎?

而再看趙光義對待弟弟趙廷美,在趙德昭死後的第二年就貶斥趙廷美,不到三年,趙廷美也死了。

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議者皆謂不可,於是德昭乘間入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惶恐,還宮,謂左右曰:‘帶刀乎?’左右辭以宮中不敢帶。德昭因入茶酒合,拒戶,取割果刀自刎。(《續資治長編》)

②趙德芳。

趙德昭死後僅僅兩年,趙德芳就死了,史書記載病死。

趙德芳死的時候年僅23歲,他和趙德昭都是趙匡胤的兒子,是趙光義的皇位的最大威脅,兄弟倆一前一後死掉,而且趙德昭之死和趙光義有關,實在可疑。

(2)趙匡胤的後人。

趙匡胤的孫輩後代,沒有受到什麼優待,也沒受到什麼苛待。

趙光義的子孫一直做皇帝,直到趙構這一代,因為兒子早夭,便過繼趙匡胤的八世孫為兒子,傳位給他,是為宋孝宗。


師明禮


自從陳橋兵變以後,趙匡胤就成為了大宋的開國皇帝。按道理講應該是宋太祖皇帝的兒子們來繼承他的大位,可是他的皇位最終還是傳給了他的弟弟。那麼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首先要弄清楚趙匡胤為什麼傳位給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兒子?

宋太祖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趙匡胤也想著自己的皇位讓兒子們接下去。但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他的弟弟自幼就跟著太祖皇帝,經歷了大小許多的戰爭。很多軍隊中的將領都是趙光義的心腹。在選擇宋朝都城問題之時,太祖皇帝一開始不想把都城放在開封。不過沒有獲得同意從那以後趙光義就控制住了宋朝的上下時局,太祖皇帝死後皇帝必須是他弟弟的。沒有其他的選擇。

宋太宗的子孫後裔受到了宋朝的優待了嗎?

當時趙光義做皇帝的時候他的兩個侄子,趙德昭還有趙德芳都已經相繼的成年了,所以趙光義一登上皇位就封了自己的大侄子趙德昭做了王爺,然後又封了趙德芳做了郡王,級別要在宰相之上。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趙匡胤的後代受到的待遇還是特別不錯的。但是好日子總是短暫的,趙光義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版圖然後帶領著幾十萬的大軍去御駕親征遼國。最終中了遼國的陷阱後弄的大敗而歸,就連趙光義本人也和宋朝的大軍失去了聯繫。


大家都以為趙光義死了,然後軍中許多的大臣們就想要讓趙德昭做皇帝,最終趙光義活著歸來聽到了德昭的所做所為十分的生氣。然後把趙德昭給狠狠的罵了一頓。在這種情況之下趙德昭十分害怕自己的叔叔會殺掉自己然後驚慌失措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家中就病逝了。

而趙德昭的弟弟趙德芳倒是等到了自己的叔叔駕崩,不過在這個時候朝中的大權已經被趙光義的兒子們所控制。等到新君繼位以後趙德芳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當時的趙德芳也只有二十三而已。下場十分的悽慘。

等到二王死後太祖一脈一代比一代過得悽慘。

等到太祖皇帝的兩個兒子全部的死掉以後。能夠威脅到皇位的人是不會再有人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太祖的子孫後代那是生活特別的慘,除了從幾百個人當中選出來一個人繼承王者的位置以後,剩下的太祖血脈和普通的老百姓們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到了北宋末年的時候開封發生了場兵亂,兩位皇帝相繼的被金人給抓來去,在這種情況之下太祖皇帝的後代子孫變得流離失所,死傷無數。生活過得甚至一度比普通的老百姓們還要悽慘。


如果太祖皇帝趙匡胤知道了自己的弟弟如此的對待自己的子孫,恐怕會氣的從棺材板裡跳出來然後和自己的弟弟拼個你死我活吧!


藤樹先生


有人認為,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與杜太后有關,是因為“金匱之盟”。


《宋史·杜太后傳》裡面記敘:"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



大概的意思就是杜太后病重之後召趙匡胤和丞相入宮討論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杜太后問趙匡胤:“知不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天下?”,趙匡胤回答是祖上和母后的積功積德。杜太后卻回答:不是,是因為周世宗將皇位傳給了幼兒。如果周家由年長的做皇帝,你又怎麼能當上皇帝呢?你死後將皇位傳給你弟弟。


關於宋太祖的死,至今仍疑霧重重,沒有一個明確的的說法。


“斧聲燭影”是一種被人們廣泛談論的說法,況且“金匱”一事在宋太宗即位後六年才首次被提出來,可信度實在不高。



宋太祖一共有4個兒子。


長子滕王趙德秀,早亡。


次子燕王趙得昭,最初時被封為武功郡王,後跟隨太宗北伐幽州,但軍中出了驚亂,有人密謀擁立趙得昭為帝,後被太宗知悉,並受到太宗的訓斥。面對皇帝的猜疑,趙德昭退朝後便自刎而死。


死後被追封為魏王、後又被改封為吳王、越王。


不過到了南宋,其後代有人做了皇帝: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宋幼主等。


三子舒王趙德林,很小就夭折了,死前貌似還沒取名,名字和爵位都是宋徽宗給的。


四子秦王趙德芳,23歲時病逝,不過民間將其虛構成了正義的化身—八賢王。



死後被追封為岐王,後又被改封楚王。宋徽宗時又被改封為秦王。


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宋恭宗等均為其後代。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宋代官方記載的正史還是民間野史,再或是藝術作品創作中,都沒有出現“趙德芳被宋太宗所害”的記載。


除了燕王趙得昭的死,可能被人認為是太宗意識到的侄子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而故意威嚇、逼死了趙得昭之外,倒是沒什麼值得讓人懷疑的地方。


且燕王趙得昭、秦王趙德芳的後代皆以皇室宗族的身份存在,並且封有郡王爵位,最後也有人當上了皇帝,皇位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脈。


麟史Rain


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的皇位更迭,一千多年來始終疑雲密佈,其實從我個人來說並不認同“燭光斧影”的猜測,更願意相信“金匱之盟”中兄終弟及趙光義正常繼位的說法。

言歸正傳,我們先看一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

根據史書記載,太祖有四子,分別是長子滕王趙德秀,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三子舒王趙德林,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

其中長子、三子均早亡,四子趙德芳就是很多演義小說中塑造的八賢王的原型,在一些野史中記載趙德芳是被太宗趙光義所害,根據正史記載“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後加贈太師,改楚王。”太宗專門親臨哭祭,併為之綴朝五日。

太祖次子趙德昭

根據史書記載趙德昭死的有些悲催,太平興國四年初,太宗趙光義攻滅北漢,基本完成了全國的統一,趙光義攜滅漢餘威發動了北伐,企圖收回中原的屏障“幽雲十六州”,可是在“高梁河之戰”中宋軍大敗,趙光義負傷。

因為撤退比較狼狽,趙光義又與大軍失散,一時間宋軍群龍無首,軍中更是流傳趙光義陣亡的消息,為了穩定軍心,軍中一些將領謀立趙德昭為皇帝,回到開封后太宗得知此事心中不悅,藉機訓斥了趙德昭,沒想到內心脆弱的趙德昭不久後便自刎而死,太宗得知此事非常懊悔。

太祖趙匡胤的兒子在太宗朝初年便相繼離去,太宗趙光義死後也沒有按照“金匱之盟”傳位四弟趙廷美,而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對於太祖趙匡胤的子孫也沒有加以迫害,趙德昭和趙德芳的後代都得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二百年後宋高宗趙構讓位於趙昚是為宋孝宗,趙昚即太祖趙匡胤四子趙德芳次子趙惟憲的後人,宋朝皇位終於再一次回到了太祖趙匡胤一脈。


一點點歷史


總得來說趙匡胤的後代在北宋過的還是可以的,除了不能掌權,該有的名和利都獲得了。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除了長子和三子早亡未留下後代之外,剩下兩個兒子的後代基本上都被封侯或者封公,頂著開國之祖的名頭,趙匡胤的後代可以說是過的悠哉悠哉。

更幸運的是他們這兩支在靖康之恥的國難中因和皇室的關係比較遠反而躲過一劫,到了南宋因趙構無子,趙匡胤的這兩支後代輪流做了幾世皇帝。


現在有人常說趙匡胤四個兒子的早亡都與宋太宗趙光義脫不了干係,其實只是這些人的主觀臆斷罷了,長子三子早亡自不必說,次子自刎而死也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剩下的四子因也是早亡,是以現在的人就說他是被趙光義暗害致死的,可若是讓他們拿出證據,他們是拿不出來的,也找不出史料可以佐證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從宋至今不論是正史、野史,文人筆記、小說都沒有關於趙光義殺害老四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