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不要迷戀哥的髮型



滿清堅持不入關,會出現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滿清不入關,會在混戰之中出現下一個大一統王朝,滅李自成、殺張獻忠、亡南明、收滿清。然後作為一個新興的王朝,持續發展著,到了近代不一定會有百年國恥。

說這些肯定會有滿遺罵我,但其實歷史讀多了就會發現,清朝為什麼會落後呢,不能籠統的歸於封建社會的慣性,認為換那個朝代都會落後的。固然封建社會的慣性是個問題,但更大的問題在於,清朝當年是靠著李自成滅明朝,關內群龍無首,才趁機入關奪取的天下,所以清朝統治階級的重心在於“對內”,而不是對外。不然那麼多清朝皇帝,他們都是傻子?都不知道外國已經發展先進了?主要在於他們太過“對內”,所以對外界的發展下意識忽略了,只想著維持現狀,所以才落後。

如果換成另一個大一統王朝,可就沒有這麼多“對內”問題了,對外多起來,自然不會落後到哪裡。

還有為什麼說會出現一個大一統王朝呢,因為大家仔細看看歷史,中國封建社會越到後面越是分裂時間短。像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算上特別短命的西晉,這段亂世將近400年。到了唐朝滅亡以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是多少呢,是70多年。宋朝結束五代十國亂世以後,接下來是一段詭異的大分裂時期,整體來說並沒有大的亂世出現。到元明清革鼎之際,壓根沒有出現過亂世,所以說封建社會發展到後面,分裂基本上沒有,大一統王朝的交替越來越順利,所以滿清不入關擔負這個統一中國的角色,自然有其他人頂上。

還有清朝的疆域的確很大,也是各種壓力之下的成果。下一個大一統王朝,如果沒有清朝那麼多壓力或者說那麼多巧合,那麼疆域身為大一統王朝肯定不會少,但是能不能達到清朝的程度,就有些不好說了,有可能更大,有可能會小。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陷入一種亂世,畢竟歷史的走向本來就是諸多巧合之下的成果。

如果滿清不入關,可以參考西晉滅亡的情況。

首先北方大地李自成因為太過壓迫地主階級,所以南明再度擁有了人心,維繫了南方半壁江山,但因為延續了明末的各種弊端,所以應該會如東晉一般,只能苟延殘喘上百年。

而北方大地上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搞破壞可以,但是治世不會,所以北方大地陷入很久的混亂期,滿清在關外穩坐釣魚臺。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滿清會成為宋之西夏的存在。

可以假設李自成在北方壓迫地主階級,所以南明收拾了人心,有了偏安一隅的實力,甚至可以趁機恢復一些北方疆域,然後李自成回到西北經營。

南明時常與李自成和滿清交鋒,就好像當年宋遼金夏誰也統一不了誰一般。最後出現一個元朝,風捲殘雲般將幾方勢力消滅,然後再度統一中國。

以上只是宋安之的個人猜測,還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謝謝觀看,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宋安之


1642年,皇太極曾向崇禎皇帝主動議和,滿清不入關,明清和平相處,並且議和條件對於當時的明朝是非常的優厚。

1642年,皇太極主動向崇禎拋出了橄欖枝,尋求議和。此時的明朝,剛剛經歷了松錦大戰,損兵折將,精心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洪承疇、祖大壽等一眾將領投降,使得明朝徹底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僅能困守山海關和寧遠等幾座孤城。

而皇太極對於明朝的使臣給予了極高規格的接待,並且提出了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非常優厚的議和條件:


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寧遠、塔山一線為邊境,保證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進清朝境內,清朝會遣返回明朝。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萬兩白銀和1萬兩黃金,換取清朝的1000斤人參、1000張貂皮。

第四,明朝崇禎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內閣高官,前來遼東與皇太極會盟,雙方宣誓為兄弟之國。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看到這個條件都會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明清版本的“澶淵之盟”,同樣是和平共處,同樣是互通互市,同樣是交付歲幣,也同樣是兄弟相稱。

這次議和,因為明朝和崇禎皇帝所謂的“錚錚鐵骨”而破產,也有人說皇太極並不是真心議和,而僅僅是設下的又一個疑兵之計和緩兵之計。但是不得不說,這次議和對於清朝、對於明朝,乃至未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朝、清朝能夠按照這次和談的約定執行,哪怕是僅僅只執行個三五年的時間,那麼中國明清的歷史發展走向也將出現極大的變化。


如果清朝放棄入關,明朝放棄東北,儘管失去了遼東的領土,但是與李自成、張獻忠的戰爭結局則有可能發生改變。

明清的議和,對於當時的明朝的來說,可以用“雪中送炭”來形容,儘管會喪失領土,但是至少可以緩解甚至是挽救明朝被李自成攻滅的局面。

一方面,明清停止了東北地區的戰事,同時也是對於明朝京畿重地軍事威脅的解除,明朝的軍隊徹底擺脫了兩線作戰,受到兩面夾擊的不利局面,明朝可以放心的把東北地區和京畿地區的兵力投入到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上,孰勝孰負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明朝每年最大的財政支出就是東北的軍費支出,為了同滿清作戰,明朝五次加收“遼餉”,每一次加餉都加重了農民負擔,才使得農民起義是愈演愈烈。而與滿清的議和將會讓明朝卸下沉重的財政包袱,緩解內部矛盾。根據議和的約定,明朝每年為此支出的100萬兩白銀以及1萬兩黃金,在龐大的軍費開支面前,完全可以不值一提,畢竟在1620年,軍費已經漲到了2300萬兩,崇禎年間數額更為巨大,其中絕大部分都用在遼東與滿清的戰場上,將遼東節省下來的軍費用在剿滅農民軍上,也就不會出現明朝滅亡時、軍心渙散、士氣低落、不戰而降的局面,平定農民起義軍也將指日可待。


清朝可以繼續在東北安心發展,但是依然要面對兩個強大的對手,蒙古和沙俄。

滿清與明朝議和,可以安心在東北發展,繼續經營東北,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東北不是現在的東北,現在的東北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還是富饒的北大倉,可是在明朝時期的東北,依然是蠻荒之地,不僅人口稀少,開發程度很低,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中原差距甚遠。

但是滿清政權還要面對兩個非常強大的對手,一個就是蒙古,一個就是沙俄。

此時的蒙古已經分為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漠南蒙古包括科爾沁、察哈爾等部落已經被滿清征服,但是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依然是對滿清政權的極大威脅。

而沙皇俄國此時也已經開始了東進的步伐,與滿清政權的爭奪也是不可避免的。

縱觀沒有入關前的滿清王朝,全部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八旗、蒙古八旗,再加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些明朝降將帶來的軍隊,巔峰時期也就二十多萬。再加上東北的開發程度,在兵員補充和軍需補給上,都不能與後來大一統強盛時期的清朝同日而語,畢竟後來清朝的軍隊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綠營的官兵,清朝打仗更多的依靠江南地區的錢糧,少了這兩樣的支持和支撐,如果真的是與蒙古和沙俄進行長期的征戰,未必有絕對的勝利的把握。


明亡清興,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

自秦朝開始,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沒有存續時間超過300年的,當然,漢朝要分前漢和後漢。1642年的明朝也已經存續了270年,也是走在行將就木的路上,即便可以撐過300年,但是面對已經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和已經凋敝的國家根基,很難支撐太久,即便不是被李自成所滅,之後也將會被新的政權所取代,後者會開啟新的王朝統治。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明朝對於西藏、新疆地區都沒有實施實際性的管控,控制能力較弱,北方除了滿清,還要面對蒙古各個部落的襲擾;而滿清政權如果偏暗東北地區,也將無法獨自面對沙俄和蒙古的進攻。

也正是因為此,明亡清興,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選擇,清朝繼承了明朝原有的領土,以及政治制度和官僚體系,同時帶來的是長城以北地區的大片領土和八旗鐵騎軍隊,並且加強了對於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控制,又持續性的平定了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這也才成就了清朝鼎盛時期近13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版圖,而這也是我們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

歷史沒有假設,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也歡迎大家關注支持我,謝謝。


雍親王府


滿清要是不入關,在東北發展,東北包括長城以北的蒙古都將併入大清國領土。

沒有清兵的攻擊,明朝不會滅亡那麼快,也許還會延續兩代三代。但是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轉的。明朝共276年曆史,中國朝代有300魔咒,276年離300年就差24年,就讓它多些年,再延續兩代三代也就差不多了。



明朝滅亡,新的朝代建立。新朝代新氣象,朝氣蓬勃,必然對大清國有所考慮。結果會有兩種,一種是遇到強勢皇帝,大清國被收回,即便不收回也會變成附屬國。另一種是,沒有強勢皇帝,像宋朝一樣,大宋和金成為分別獨立的國家。



大清成為獨立國家可能性很大,明朝滅亡,時間不長,大清強勁的勢頭不會快速消亡。在軍事上,中原對北方少數民族,歷來都不佔優勢。中原王朝要滅掉勢頭強盛的大清很難。

新建的中原王朝,如果不能在王朝初期滅掉大清,那麼終極一個朝代也很難滅掉大清。滅不了大清,中原王朝的版圖將大打折扣。延續下來,我們今天的中國版圖可能縮水很多。



清兵入關,取代明朝,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之一。清朝滅亡,把它所管轄的滿蒙新疆西藏全盤交由中華民國管理,很好的保持了中國版圖的完整性。

應該說,中國有今天的版圖,大清朝是做出了貢獻的。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有得觀史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清王朝在開疆拓土、發展人口上功勳卓著。但是也由於清朝中期統治者的驕傲自滿、閉關鎖國,埋下了近代中國落後捱打、喪權辱國的隱患。
(明末已收縮為兩京13省)

清朝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功過參半。它是由東北地區的滿族所建立的政權,也是繼蒙古人的元朝之後第二個統一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其前身是1616年由建州女真(滿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汗國。直到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才將國號改為大清。

如果清朝沒有入關,明朝還是會滅亡,只不過滅亡的時間應該會更晚一些。1644年,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盡身亡,明朝徹底滅亡。此後,明朝宗室雖然在南方建立了一系列流亡政權(南明),但都未能實現明朝中興。


(清朝初年,周邊形勢惡劣)

明朝末年時,其實際控制範圍已經從永樂時代的“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收縮為漢地十三省。而且有明一朝,始終未能恢復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新疆)。同時,明朝用了200多年都未能解決蒙古邊患問題。即便是在明朝最強盛的永樂時代,也只是利用漠北蒙古諸部相互牽制,然後發兵驅趕。

在清王朝入關前,皇太極率領八旗已經消滅了漠南蒙古。康熙年間,漠北蒙古又歸降清朝。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和碩特汗國取得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此時距離安史之亂吐蕃攻陷西域(新疆)已經過去了近千年。
(清仁宗嘉慶25年最大版圖)

清朝入關後,先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王朝、明鄭(臺灣鄭氏)、三藩等勢力,表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如果清朝沒有入關,而是繼續在東北發展,那麼歷史的走向很難說。極有可能也會像宋遼時期那樣,出現關內勢力與關外勢力並立的局面(10世紀後期至12世紀初)。


世界人文通史


如果滿清當時不入關,估計到現在,有可能還是明朝天下!我們來解讀一下!

滿清接手的是大明朝!最後一任皇帝是崇禎皇帝!要說這明朝滅亡原因真是歷史所罕見!他不像一般的封建王朝滅亡那樣,都是昏君當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推翻統治!有人可能要反對!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我們來說說崇禎皇帝!這位皇帝17歲登基!治理朝政17年!不能說他昏庸!因為崇禎上臺以後還是幹了不少大事件的,並且也有決心想要治理好國家!我看他有那個能力!至於詳細事件,我就不舉例了!

我們再來看看他這個民不聊生!要說大明朝滅亡!真有點國運到頭,老天不容的情況!崇禎皇帝17歲登基治理17年!阿拉伯數字諧音都是要去的意思!這個稍微有點牽強哈!崇禎時期正好趕上小冰川時期!完後引起各地糧食連年欠收!老百姓沒飯吃,各地紛紛發動造反起義!消耗不少明朝國力!明朝在鎮壓的同時,也有安撫動作,這說明,統治階層從管理上還是有體恤老百姓的地方!

再從崇禎殺女,景山自盡!這裡可以看到,這是歷代大王朝滅亡中很少見的一種!死的非常有氣節!也不愧是朱元璋的後代,沒給朱元璋丟臉!尤其是臨死前留下的幾句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看看多麼壯烈!尤其最後一句!讓敵人來分裂我的屍體吧!不要傷害一個老百姓!本身這種度量就足以見得這個人的能量!

說明朝滅亡真是冤枉!可能是氣數已盡,天道循環!如若滿清不入關,我估計崇禎就有時間扭轉乾坤了!在加上,當時洪承壽守還是沒多大問題的!崇禎在大好局面下,逼洪出兵,主力被滅,葬送河山!真是有點天意使然的感覺!

雖然很多歷史學家說,崇禎時期內憂外患,黨爭,宦官亂政!但是崇禎在上臺以後大為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那些不是主要原因!他的滅亡好像印證了那句冥冥之中皆有定數的感覺!天意使然,氣數已盡……


九哥脫口秀


事實明擺著,如果滿清堅持不入關,對於中國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客觀上講滿清給中國帶來了三樣東西即,落後、捱打和愚昧,但是也不否認其為中國所貢獻的版圖基礎。至於歷史會怎麼改寫,應該有以下幾點:

一、明朝還會滅亡

明朝最終走向滅亡源自於萬曆怠政,萬曆皇帝長達幾十年的政務荒廢,從而製造了各種社會矛盾的誘因,到崇禎朝時集中爆發,所以才會出現焦頭爛額、內憂外患,形勢失控的局面。而此時明朝的滅亡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並是擺脫不了300年就是一個朝代大限的桎梏。因為一個朝代的興衰與當權者的施政理念和為民舉措息息相關,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但規律是人把握的,人也可以左右其方向。如果把一個朝代的滅亡賦予太多的迷信色彩,那就是為統治階級的不做為去開脫。



二、滿清還能保留其原有的民族特色

滿清本身就是一個奴隸制的遊牧民族,所以它代表不了一種先進的生產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王朝與時俱進的推動力,更不會讓一個國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大與繁榮。如果滿清停留在東北,也許結果會更好,因為與其沒有提升華夏文明的能力,倒不如被動接受其他民族先進文明的洗禮。而現在的蒙古就是其一個類同的縮影,因為兩者之間無論是在生活習慣,還是民俗風情以及宗教信仰上都有著更多的相同之處和默契。蒙古族雖然也歷經無數次時代的大變遷,但其民族自身許多鮮明的文化特徵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滿清雖然可以把曾經入主中原視作一種無上的榮耀和輝煌,但現在卻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結局,因為自身的民族特徵已經蕩然無存。



三、中國的發展要高於現在的水平

如果一個民族既不能以開放的姿態去迎接世界,也不能以包容的胸懷去學習新事物,那麼這個國家就會落伍,甚至被時代潮流所拋棄。我國從漢朝就有了雄視世界的眼光,並開闢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唐朝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萬國來朝摩肩接踵,與中國頻繁交流的國家達一百多個;宋朝的海上貿易高度發達,而清朝卻在大航海如火如荼的時代選擇了閉關鎖國。儘管閉門造不出車,還盲目自大,不但對國外的科技發明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而且視為雕蟲小技、奇淫技巧。所以說,正是由於滿清統治階級的短視,才使得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背道相馳,差距也越來越大。



總結:

滿清統治中國,很多的時候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無奈,因為其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中國與世界爭鋒,也沒有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特殊使命,只是一唯的不擇手段的去維護自己的政權穩定。因此,如果滿清在堅持在東北發展,於國家於民族,都是一件幸事,至於中國的版圖面積只會比現在更大,因為真正的領土是用鮮血拼搏、捍衛而來,而不是靠別人施捨不去勞而獲。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滿清不入關,明朝一樣會被推翻。漢賊李自成造反,明皇帝雖然勵精圖治,但是官員卻腐敗無能。最後,會被另一個王朝替代明。

(假如這個王朝由漢族建立,我們先假設他的國號為漢)

不過因為滿清不入關,所以明長城以北的蒙古,新疆,東北都不能算中原王朝。

再過了幾百年,西方進入了我們這個假設的王朝,我們一樣會和西方列強打起來(鄭成功收復臺灣就是例子)

這時日本和俄國入侵滿清,蒙古。但因為滿清的東北和蒙古不算漢人屬地,所以,中原王朝不會理會。滿清,蒙古就會滅亡,蒙古和東北一部分地區變成黃色俄國,一部分會被日化。

時間繼續推移,日俄會在北方站穩腳跟,然後入侵中原。

歷史是不會改變的!有人說,如果是漢族統治中國,西方列強不會打進來,那就大錯特錯。那鄭成功是從誰手裡收復的臺灣?西方人表面上是和中國做生意,實力是掠奪資源!你天真的會認為西方人有多好?

我知道,有漢吹不服氣!但是,明朝怎麼亡的?是滿清入侵嗎?那些韃子了沒那個本事,是該死的南蠻子漢賊李自成毀了漢人的天下,毀了大明!

我也知道,有人說,明朝到了1900年肯定會發展起來,別逗了。明朝的皇帝會把人送到西方學習?為什麼鄭和下西洋終止了?明明是和發展的好機會?這也怪滿清麼?

石油,煤炭,礦石,鋼材,木材,糧食,牛羊,都在東北,蒙古,新疆。都在明長城以北,我沒聽說中原有大量的這些物資,沒了這些,新中國靠什麼發展起來?到了民國,中原的主要交易資源,鹽和茶已經不是緊缺物資了!滿清不入關,固守長城以北,到了1900年以後,就會被俄國和日本吞併。就算明朝延續到1900年,還會是封建社會。根本不會在乎長城外的廝殺!一旦北方落入這些狼子野心的人手裡,入侵中原,只是時間問題!


CC125589673


如果滿清不入關,在東北地區發展,個人認為百年之內滿清一定會發展成為東北亞第一強國,並且很可能會越過白令海峽殖民阿拉斯加,建立起一個橫跨亞洲和北美的洲際大帝國!

然後舉國東遷,在北美地區建立一個2.0版的大清!

滿清不入關,關內會是什麼樣子?

1644年,當李自成大軍隊打進京師的時候,就已經宣告明朝作為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終結。

此時,關內主要有三個政權:南明政權、李自成政權和張獻忠政權。

所以關內實際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只不過這個時候的三國鼎立和漢末有很大不同。

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是北方的曹魏,這個政權擁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而蜀漢和東吳只有天下的三分之一。

當江南地區經過上千年的開發之後,這裡已經成為華夏最富庶的地區,所以明末的三國格局處於南北對立的形勢。南明握有天下糧倉經濟最強盛,李自成佔有整個北方軍事最強盛,張獻忠偏居一隅實力最弱小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南北對峙的格局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南明雖說名為政權但內部一團糟,在北方大軍南下的時候還在搞內鬥,所以假如滿清不入關在東北老實待著,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很快就會南下奪取富庶的江南一帶。

在李自成的大軍壓境之下,南明很少會有人真正抵抗,那麼南方很快會被佔領。張獻忠依靠四川根本沒有能力抵禦李自成,也會很快被打敗。

所以,沒有滿清入關,李自成多半會暫時統一天下。

李自成統一不久天下還得亂起來,因為李自成政權最大的特點是對精英階層不友好。

最終,一個比較靠譜的人會打敗李自成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政權。

而這可能會需要持續幾十年的時間來實現!

所以,在17世紀中期,位於東北地區的滿清政權會獲得一個比較平穩沒有中原政權干預的黃金時期。

在關內亂成一團的時候,17世紀中期滿清的發展!

17世紀開始沙俄派出了大批哥薩克來到西伯利亞,他們利用手中先進的武器對當地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征服。

1643年,沙俄哥薩克就已經流竄到了黑龍江流域。

1658年,清軍1400人在松花江口和500哥薩克發生激戰,幾乎將這支侵略軍全殲。可見此時清軍在面對哥薩克的時候還是不落下風的,當清軍人數佔優時足以全殲對手。

所以,假如滿清不入關,面對哥薩克的入侵將會快速做出反應,並且派出大軍果斷將侵略者逐出東西伯利亞。

17世紀中期,小冰河期還沒過去,滿清要想在東北發展,珍貴的動物皮毛將會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普通滿人致富的手段。

所以,為了獲取皮毛,清人一定會深入東西伯利亞,那麼越過白令海峽來到阿拉斯加的就不會是俄羅斯人而變成了滿人。

那時候,大量滿人會在財富的刺激下不斷東進,並且通過阿拉斯加南下來到今天的加利福尼亞等地。

17-18世紀的美洲西部可是一片還未開墾的處女地,這裡土地肥沃幾乎從來沒有被開發,隨便扔點種子就能獲得豐收。

憑藉著滿人的戰鬥力這裡的印第安人根本不是對手,所以當地會建立大量滿清的定居點。

越來越多的人會被吸引到這裡來居住,因為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一定會出兵東北征服滿清,他們不想來也得來!

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不會坐視東北亞地區有一個強大的政權存在,大清一定會退到美洲。

利用中原大亂的幾十年,滿清握有東北亞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擁有了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等地。此時的滿清已經是東北亞第一強國,那麼無論他願意不願意都會和中原王朝再次爆發衝突。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中原王朝在大一統時期對國家安全是極為重視的。即使強大如隋朝和唐朝,一樣不允許身邊有次級強國出現,所以當高句麗崛起之後,兩個王朝都對其進行了持續的打擊,直到把他滅掉。

滿清如果不入關,他就是17世紀的高句麗政權,所以一定會引起中原王朝的擔心,進而雙方爆發大規模戰爭。

中原王朝依靠強大的綜合國力和統一之初的驕兵悍將,幾乎可以肯定會擊敗偏居東北的滿清政權。

那麼,在戰敗之後滿清唯一的出路就是舉國撤到美洲殖民地。

況且,此時應該正是康熙在位期間,這位皇帝求知慾極為旺盛而且聰明極了,在面對強大中原王朝攻擊的時候,在美洲再造大清是必然的選擇。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的經營,我估計大清將會將北美西部地區完全佔領,並且以密西西比河為界和美國隔河相望!!

甚至有可能揮師南下征服弱小的墨西哥,在危地馬拉遙望南美大陸!

(危地馬拉在美洲的位置)

你們覺得呢?


歷史風暴


假如滿清不入關,這不可能,來自東北那個苦寒之地的民族,那個勢大後不去打中原的主意,有能力而不去搶富裕之地,純屬腦殼進水。

再加上儒家大一統觀點的深入,滿人一樣受中華文明影響,不可能老老實實在東北侍著,而關內的中原政權也不可能讓滿清幸福的侍著,大家都是大一統的繼承者。

假如滿清真沒大志只蹲在他那東北自家三畝地裡。

那麼俄毛就會帶著工業化後的武器吞併東北。

因為沒有進關的滿清,沒有戰略緩衝地,那時也沒有闖關東,東北人數很少,那是俄毛的對手。

也許用不到俄毛,準噶爾就把滿清滅了,不過這兩個勢均力敵,有長期的戰可打的了。


關內李自成的大順就佔了長江以北,因為前面己有千年的成功範例,大順還是會沿用明朝那套管理。

有人會說大順會讓中國進入工業化革命,別意淫了,不可能。

西方在自然科學的建立普及後,開掛似的進行工業化革命,蒸汽機,機床,合成藥品,等等以驚人的速度開掛的前進,大順離西方太遠,等看見時,西方己打到家門口了,一樣照打你不誤。

而且當時張獻忠在四川,南明在長江以南,以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打不過明軍,打進北京是拾了個漏)肯定是不可能很快收復的。

南明可佔著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也是魚米之鄉的好地方。

張獻忠的大西可佔著,蜀道難,難以上青天的西南地區。

這幾個政權也是勢均力敵,然後互攻殺。

最壞的情況成五代十國樣。

最好的情況成南北朝。

長年戰亂,中國大地肯定赤地千地,民不聊生,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千古名言!


加上東北被沙俄所佔,沙俄也會借勢攻打關內,沙俄早想去溫暖的地方了。

什麼漢地十八省,拉倒!

能保住人種不變,就是祖宗保佑了!

所以大家別亂想,歷史是不容改變,就是改變也不見得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也許更糟,洗洗,睡吧!

我知道的太多了!


蓉兒是妹紙


結果其實很簡單,被俄國吞併。

俄國人骨子裡都是強盜的劣等基因,從裡到外每個毛孔都透露著對土地的野心。在明朝萬曆年間,俄國人就進入貝加爾湖一帶比你將該地區實際控制,進而向黑龍江流域滲透。如果滿洲人沒有入關,那麼滿洲根本無法抵擋俄國的南下。

同時,對於俄國來說,他們吞併的並不僅僅是滿洲,還包括喀爾喀蒙古以及準噶爾汗國,因為三者的國力根本不是俄國能比的,所以俄國強盜的鐵蹄會很快席捲長城以北。而此時關外的三戶人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強力的君主專制中心,即便是高度儒家化的滿洲在入關前依然是軍事貴族封建制度,在經濟生產方式上尤其明顯,所以俄國人只要拉攏、扶植各個軍事貴族就可以牢固的控制關外,進而組建僕從軍、並將關外地區變成黃俄羅斯。

而以俄國人的野心,不會僅僅停留在關外,必然會南下染指關內,而滿洲重步兵、重騎兵又可以為俄國提供一支優秀的僕從軍,同時滿洲人掌控的東亞大陸最強的炮兵部隊又可以為俄國所利用。而以關內脆弱的城防,沒有幾座城市能夠抵禦紅衣大炮的猛轟。

此時,以商業立國的西歐必然不會允許俄國獨吞內地,因為他們需要市場來傾銷商品,必然也要進來分一杯羹。所以,屆時在東南亞和南亞有殖民地的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都會進來橫插一腳。

所以還是那句話,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