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關於沈從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段話,今天讀來仍然覺得詩情畫意,它被譽為民國最美情書。我斗膽把這話用在了我的婚禮上,我不知道效果如何,我只知道我當時是懵和快樂的。

沈從文的話是這樣的:“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故事,兩個最不可能的人,最終走在了一起,為什麼能?與電報密不可分。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沈從文與張兆和


01鳳凰男沈從文其人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鳳凰古城

提起沈從文,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湖南鳳凰古城,他是在這裡長大的,並且把家鄉寫入了自己最有名的小說《邊城》,我高中時對邊城的記憶就是“翠翠和那隻黃狗”。

民國時期,他無疑是頂級文學大師,還是一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服飾專家,早年生活極其困苦,但他在這種苦中卻常常向往那種浪漫生活,他有湖南人那種執著與熱情,這對他的人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年少貪玩,經常曠課去看木偶戲,他只上到了小學畢業,15歲時突然要去當兵,當了個地方武裝的小文書,在部隊裡他看到了很多珍貴古本書和《新潮》等雜誌,這些書滋養了年輕的心靈,他開始嚮往另一種人生,1922年,沈從文當起了“北漂”,繼續求學,只因基礎太差,起點太低,入學考試都未能通過。

幸運的是,他被北京大學的老師看中,允許他在北大的課堂當旁聽生,從此開始了他的逆襲人生。

後來他經過郁達夫的幫助下,開始發表了很多文章,在文壇有了名氣。

幾年後,在徐志摩的引薦下,進入中國公學當了老師。

1930年在胡適的幫助下,他到了青島大學執教成為大學老師,1937年轉到西南聯大中文系任教,在從教期間,完成了他的著名小說《邊城》和《長河》,並且曾兩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02“黑牡丹”張兆和其人

張兆和出身名門,她的太爺爺張樹聲是李鴻章的親信,當過清朝的總督級別的官,她的父親張武齡是著名的教育家,在合肥有良田萬頃,是個很有錢的地主。

張武齡有四個女兒五個兒子,這四個女兒是張充和、張允和、張元和、張兆和,號稱“合肥四姐妹”。葉聖陶說:“誰娶了她們就會幸福一輩子。”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前排從左到右依次是張充和、張允和、張元和、張兆和

姐姐張允和也是敢愛敢恨的性格,談婚論嫁時周有光擔憂地寫給她一封信: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張允和馬上回十幾頁信,鼓勵他:幸福是要自己去創造的。

她毅然嫁給當時的窮學生周有光,她並不知道後來周有光成為了著名的漢語拼音的創始人。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周有光與張允和


張兆和家境好,身體好,18歲時在學校運動會上拿第一名,穿男裝、留短髮,黑皮膚,相貌出眾,是學校裡的“黑牡丹”、“萬人迷”,這讓當時在中國公學教書的沈從文一見傾心、不能自拔。

03沈、張的相遇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吳淞中國公學

他們第一次相遇是在1928年,兩個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貧苦出身,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26歲,一個18歲。

沈從文剛到中國公學時出了個大洋相,因為緊張,他在講臺上汗流浹背說不出話,傻站了10多分鐘,把準備得1小時的課用10分鐘講完了,一起見證這一尷尬的就有張兆和。

兩人之間本不可能發生浪漫故事,但性格執著的沈從文把它變成了可能,他開始對張兆和發起了追求,曾說:“我那麼頑固地愛你!”,張不屑地回答:“我那麼頑固地不愛你!”

張兆和有很多的追求者,她把他們編成“青蛙1號”、“青蛙2號”、“青蛙3號”,而老師沈從文只被排在“癩蛤蟆13號”。沈從文開始寫一封封的情書,不得意時,沈從文急的要自殺,這在學校裡沸沸揚揚,張兆和找到了校長鬍適,胡適聽到後反而勸她跟了沈老師也挺好,還說去找同為安徽人的張武齡說和這門親事,把張兆和氣得不行。

04他們的“民國第一封電報情書”

1932年,張兆和大學畢業後,沈從文帶了禮物(一大包文學名著)來到蘇州張家,之後數次登門,每次都託故坐好長時間才走,被張家姐妹取了外號“爛板凳”。

人非草木,數年如一日的愛慕感動了張兆和,她跟沈從文說只要父母不反對,就答應他的求愛。

興奮的沈從文回到青島,立刻寫信給張兆和,信中拜託張家二姐允和幫他向張家二老提親,這信裡寫到:“如果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張武齡很開明,痛快地回信表示同意,張家姐妹發出了這封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的“半字電報”:“山東青島大學沈從文允”。這個“允”字很妙,既是電文內容,又是落款;也表明了張家對從文和兆和的婚事的贊同,又是身為“媒婆”的張允和的“簽字畫押”,一封電報結良緣。從此以後,沈從文見到張允和就叫“媒人”。

這段佳話有個註腳,兆和生怕沈從文這個老實人不明白電報的含義,又偷偷一個人回到電報局,擬了一個電報“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兆”。這封電報因為是白話,又有平常從未用過的“吧”字,電報員竟不給發,否則,這封電報沒準能成為“第一封電報情書”載入史冊。

1933年兩人在北平結婚。

“第一封電報情書”發送失敗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裡不能沒有電報

老年張兆和與沈從文

這是段甜蜜的愛情故事,就像童話一樣開始,但並沒有像童話一樣的過程和結局。

兩人婚後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沈從文經濟拮据,兩人只能租房子生活,沈從文的自尊心讓他不能去拿豐厚的彩禮,新婚生活後的精打細算,也讓千金小姐極其不適應,這種落差讓她失落。

1935年,沈從文認識了文學青年高青子,兩人同樣對文學充滿興趣,在告別後,沈從文心裡開始有了個秀麗、高挑的倩影,兩人很快感情升溫,沈從文把這段感情還告訴了林徽因,請她出主意,林表示理解這段感情,但她認為婚姻面前應該坦誠,沈從文把和高青子的事告訴了妻子,張兆和的反應是抱著孩子回了孃家。

1937年沈從文來到西南聯大,沒想到高青子也在這裡做圖書管理員,沈從文對他們的感情趕到痛苦,他一度抑鬱到要自殺,最終理智讓他結束了這段感情,一直保持著與張兆和的婚姻。

好在,年老後,張兆和回到了沈的身邊,1988年沈從文去世前,曾抓著張兆和的手說:“對不起。”


中國歷史上的民國時期非常特殊,這是像春秋時代一樣,文化大爆發的時期,大師們如繁星般出現在同一個天空。那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同時那又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個戰火不斷的時代,同時那又是文化繁榮的時代,那是古往今來的舊時代,那又是一個辭舊迎新的新時代。

生活在亂世是大師們的不幸,同時也是幸運,幸運的是:他們在那個時代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從沈從文先生身上,我更理解了一句話,它來自《哈利波特》:“你想成為哪類人,並不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是取決於你的選擇。”

這話對今天的我們也同樣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