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職場人,別再逼著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難?試試這三種方法

現在的很多人職場人對於自我管理或者效率的提升都非常迫切,甚至還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情況,其實說真的,現在我們這個社會永遠不缺少知識,缺少的是如何把自己應用起來。學了就可以用,用了就能有有效果,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有價值的知識”。

因為每個人的知識和技能都不同,所以在做事兒時候也就會有效率的高低。但是有沒有一套理論可以或者方式能夠適用於所有人呢?其實如果你閱讀過李善友老師的《第二曲線創新》就應該知道,真的厲害的研究的不是具體的某件事兒或者某個行為,而是尋求事情背後的規律。

為什麼要抽取這些規律呢?就是因為它們不僅僅適用於某一個群體,而是具有普適性。好,接下里我們就來談一談這三個具有普適性的方法。在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不論是任務管理高效還是效率的提升一定是跟我們的日程安排密不可分的。中國古代就有這樣的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1、時間框架法

這個方法就是提前安排好我們的每一天的工作,需要具體做的內容,以及每項內容需要耗費的時間。有人可能覺得這件事兒好搞笑,甚至覺得這種行為很扯。但是我用我親身的經驗告訴你,這樣的做法能夠大大減少我們第二天的準備時間,而且每件事兒都進行的很順暢,即便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了麻煩,我們也能夠很快的定位到問題,或者快速去解決問題。

職場人,別再逼著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難?試試這三種方法

時間框架法

我曾經剛開始執行這樣的做法時,覺得這太麻煩了,前一天還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去做計劃。有規劃和沒有規劃工作的狀態真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畢竟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出恐懼、焦慮,當我們明確的知道第二天的任務的時候,心裡自然就會坦然很多,而且第二天按照計劃可以直接上手工作了。

切記時間框架法法不是簡單的羅列清單,而是針對羅列的每一項工作都有具體的時間。這樣的好處不僅讓我們知道做什麼,還能給自己緊迫感。所以時間框架法比清單的強制性更多一些。

2、大事法則

這個就是我們具體事情的策略了,一天八小時工作我們需要提取出來2-3件事兒去努力執行好就可以了,明確的規定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然後全身心的去完成。我見過很多人做計劃,每天的計劃清單羅列的密密麻麻,但是效率並不高。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抓不住重點,這樣就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大事兒法則就是幫助我們在開展工作前就確定好什麼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

職場人,別再逼著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難?試試這三種方法

很多人估計都聽過所謂的四象限法則,說重要緊急的事情優先處理。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總是被那些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推著走呢?難道真的是因為這些事情一開始就重要緊急嗎?很顯然不是的,它們很重要,但是並不緊急,是我們的拖延,讓它慢慢的變的越來越緊急了。

提前把那些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著手去做了,也就不會總是出現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了。大事法則就是幫助我們提取出來重要的事情,並努力去做。

3、專注力訓練

在大事法則中我們提到了努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但是如何能夠高效的去執行呢?這就需要我們高強的專注力了。

麻省理工學院的效率專家羅伯特·博森提出90分鐘專注法:他說人們可以在一天內找到自己的高效的90分鐘,處理棘手的問題,然後休息20-30分鐘,繼續重複操作。

比如我之前做程序員的時候通常喜歡在下午2點至5點完成重要的問題處理,這個時間段比較高效。其他時間就去處理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跨部門協調,開會等。保證在專注解決問題的這段時間不被打擾。

職場人,別再逼著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難?試試這三種方法

現在寫文章,我發現自己會在早上和晚上更有效率,所以在下午我一般會選擇看看書,羅列清單計劃,在早晚高效的階段會選擇輸出,寫作。

對於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來說,缺少的其實不是時間而是專注力。各種娛樂軟件,節目一直控制著我們的神經,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

4、總結

知識不在多在於精,方法不在於高大上而在於實用。所以我們在做事兒,工作的時候不要考慮太多的方法論而要把重點放在實用性上,也許這些內容你會覺得很low,但還是請你能夠去實操下,沒有實踐就沒有話語權。希望這篇短文能夠給大家帶去一些啟發。

我是@楊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級工程師,歡迎關注我,專注于思維模型的研究和學習,每天都會有職場乾貨輸出,歡迎評論和轉發,職場中一起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