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职场人,别再逼着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难?试试这三种方法

现在的很多人职场人对于自我管理或者效率的提升都非常迫切,甚至还出现了“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其实说真的,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永远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如何把自己应用起来。学了就可以用,用了就能有有效果,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知识”。

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同,所以在做事儿时候也就会有效率的高低。但是有没有一套理论可以或者方式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呢?其实如果你阅读过李善友老师的《第二曲线创新》就应该知道,真的厉害的研究的不是具体的某件事儿或者某个行为,而是寻求事情背后的规律。

为什么要抽取这些规律呢?就是因为它们不仅仅适用于某一个群体,而是具有普适性。好,接下里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三个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不论是任务管理高效还是效率的提升一定是跟我们的日程安排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1、时间框架法

这个方法就是提前安排好我们的每一天的工作,需要具体做的内容,以及每项内容需要耗费的时间。有人可能觉得这件事儿好搞笑,甚至觉得这种行为很扯。但是我用我亲身的经验告诉你,这样的做法能够大大减少我们第二天的准备时间,而且每件事儿都进行的很顺畅,即便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我们也能够很快的定位到问题,或者快速去解决问题。

职场人,别再逼着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难?试试这三种方法

时间框架法

我曾经刚开始执行这样的做法时,觉得这太麻烦了,前一天还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做计划。有规划和没有规划工作的状态真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毕竟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恐惧、焦虑,当我们明确的知道第二天的任务的时候,心里自然就会坦然很多,而且第二天按照计划可以直接上手工作了。

切记时间框架法法不是简单的罗列清单,而是针对罗列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时间。这样的好处不仅让我们知道做什么,还能给自己紧迫感。所以时间框架法比清单的强制性更多一些。

2、大事法则

这个就是我们具体事情的策略了,一天八小时工作我们需要提取出来2-3件事儿去努力执行好就可以了,明确的规定自己必须完成的事情,然后全身心的去完成。我见过很多人做计划,每天的计划清单罗列的密密麻麻,但是效率并不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抓不住重点,这样就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大事儿法则就是帮助我们在开展工作前就确定好什么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

职场人,别再逼着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难?试试这三种方法

很多人估计都听过所谓的四象限法则,说重要紧急的事情优先处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总是被那些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推着走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事情一开始就重要紧急吗?很显然不是的,它们很重要,但是并不紧急,是我们的拖延,让它慢慢的变的越来越紧急了。

提前把那些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着手去做了,也就不会总是出现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了。大事法则就是帮助我们提取出来重要的事情,并努力去做。

3、专注力训练

在大事法则中我们提到了努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但是如何能够高效的去执行呢?这就需要我们高强的专注力了。

麻省理工学院的效率专家罗伯特·博森提出90分钟专注法:他说人们可以在一天内找到自己的高效的90分钟,处理棘手的问题,然后休息20-30分钟,继续重复操作。

比如我之前做程序员的时候通常喜欢在下午2点至5点完成重要的问题处理,这个时间段比较高效。其他时间就去处理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跨部门协调,开会等。保证在专注解决问题的这段时间不被打扰。

职场人,别再逼着自己自律了!自我管理太困难?试试这三种方法

现在写文章,我发现自己会在早上和晚上更有效率,所以在下午我一般会选择看看书,罗列清单计划,在早晚高效的阶段会选择输出,写作。

对于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来说,缺少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专注力。各种娱乐软件,节目一直控制着我们的神经,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4、总结

知识不在多在于精,方法不在于高大上而在于实用。所以我们在做事儿,工作的时候不要考虑太多的方法论而要把重点放在实用性上,也许这些内容你会觉得很low,但还是请你能够去实操下,没有实践就没有话语权。希望这篇短文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我是@杨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级工程师,欢迎关注我,专注于思维模型的研究和学习,每天都会有职场干货输出,欢迎评论和转发,职场中一起进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