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錫金王室成員還在國外避難,以後還有可能復國嗎?

和風聊天


復國?

拿啥復國呢?

對於錫金來說,自身的意願、能力和國際支持統統沒有,而他面對的印度又是一個能夠在國際社會普遍被友好對待的國家,一個喜歡行使霸權主義的國家,這一切相加讓錫金的復國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錫金人缺少復國的意願

1973年,由於激進的改革動搖了錫金的君主制,印度索性在1973年4月8日派軍隊控制了這個國家,據印度人自己說,此舉是在錫金的統治者要求下做的,雖然有數千人聚集在廣場上反對印度的入侵,但無濟於事。

經過印度多年的經營,錫金早已經被滲透成了篩子,數千反對者的集會根本無法動搖印度的行動,很快這個國家就稱為印度事實上的一部分了。

而當地的各派別也表示對印度的軍事行動給予支持,早已經成為傀儡的錫金國王對此無能為力。

也許他早就知道這一切會發生,面對強大的印度只感到迴天乏力。

1975年,錫金正式被吞併,成為印度治下的一個邦。

而在此期間,絕大多數民眾接受了這一變化!

錫金在被吞併的時候,還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民族主義,在面對印度的壓迫時,難以激起愛國主義熱誠和民族認同感也是一大原因。

而早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由於英國對錫金多年的滲透,這裡的民眾早就習慣被來自印度的政府領導,所以吞併錫金只是一個形式過程。

錫金王室更是如此,這些年誰聽到錫金王室高呼打回錫金的口號嗎,連口號都沒有,行動就更沒有了!

沒有反抗意願,談啥復國呢?

錫金人缺少反抗的能力

印度在吞併錫金之初不允許外國記者來到這裡,只允許本國記者發新聞稿,所以當時有沒有大量游擊隊出現已經不得而知,即使有也肯定被消滅光了。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這裡背靠巍峨的喜馬拉雅山,面向龐大的印度,這就導致印度幾乎是該國唯一對外聯繫的通道。

(巍峨的喜馬拉雅山)

所以,錫金人即使組織游擊隊反對印度的統治,也面臨孤立無援的境地。

不僅如此,印度的國家實力強大,曾經號稱世界第三強國,手中有百萬大軍,只要嚴密封鎖,錫金人幾乎難以得到來自外界的一切物資幫助,即使有一些人反抗也會在這種情形下被消滅。要知道,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初往這裡派了4萬大軍,而當地的人口只不過20萬。

進入21世紀之後,印度國家實力得到了更大增長,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印度對錫金的控制能力只會越來越強,錫金復國的能力更顯單薄了。

(強大的印度軍隊)

而錫金王室在國際社會缺少存在感,就算想跟印度拼命也沒人會支援。

得不到國際支持

錫金被吞併之後,國際社會反響並不強烈。

美國人認為錫金被吞併是歷史的必然;和印度有著傳統友好關係的蘇聯更是默認了這個事實;印度的宗主國大英帝國也不好說什麼。

只有巴基斯坦等一些和印度有著地緣衝突的國家反對印度的這一舉動,但是顯然有點勢單力孤。在那個以美蘇兩強為尊的國際社會中,這兩位大佬的承認就已經決定錫金在國際上哪怕被同情都顯得奢侈。

於是,很多國家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而錫金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也就遠去了。


印度作為一個霸權主義國家,錫金絕無復國的可能了。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霸權主義玩的最過的就是印度。

這個國家一直有一統南亞次大陸的想法,不僅野心勃勃,還真的在實行這一計劃。

吞併錫金只是其中一個步驟,印度這些年來侵略克什米爾,肢解巴基斯坦,出兵斯里蘭卡。。。。

正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這樣一個霸權主義國家不可能跟錫金人講道理,,面對獨立的行為只會揮舞大棒,所以錫金落到印度已經絕無復國的可能了!


歷史風暴


錫金復國並非不可能,東帝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錫金和東帝汶的情況非常類似,都是彈丸小國。而且被吞併的時間都發生在同一年。

1975年4月,印度軟禁了錫金國王,強行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就在同年12月,印尼悍然出兵,強行把東帝汶變成了印尼的第27個省。二者之間何其相似。

印尼、印度為什麼選擇同一個時間節點都是有原因的,他們抓住了東西方冷戰的機會。

我們先大概看看東帝汶是怎麼復國的。亞洲經濟危機爆發後,印尼的經濟形勢逐漸惡化。

1998年初,日本率先發難停止了對印尼的經濟援助。接著印尼曾經的盟友澳大利亞,因為和印尼鬧了矛盾,轉而支持東帝汶獨立。



然後東帝汶曾經的“宗主國”葡萄牙也開始在聯合國造勢,給印尼施加壓力。內憂外患的印尼被迫答應東帝汶舉行公投。

然而印尼心有不甘,暗中搗鬼致使公投時發生暴亂。出現這種事一般得“世界警察”出面,但美國沒有利益不想摻和。

於是澳大利亞以同盟關係“提醒”美國,葡萄牙也“威脅”美國說,如果不支持派維和部隊,葡萄牙將撤出北約駐科索沃的部隊。

這下影響到美國利益了,於是歐盟先宣佈對印尼實施武器禁運。接著美國威脅停止對印尼的援助,甚至實施經濟制裁。

當然這其中東方大國也出了不少力,印尼一看形勢不對,再鬧下去就會被國際社會孤立,於是趕緊配合讓東帝汶獨立了。

由此可見,他國領土即使被侵略者吞進去,只要壓力夠,還是能讓它吐出來。


當然錫金的情況要比東帝汶複雜,因為涉及到印度和東方大國各自的戰略安全。

其次印度如今在國際上混得順風順水,其他大國不可能為錫金出面而得罪印度。

但國際關係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一旦大國崛起,印度逐漸失去了制衡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崛起的大國是不可能允許旁邊有強敵的,印度的衰落也是必然。

而戰略價值不大又沒錢的印度,還會成為國際上的“香饃饃”嗎?顯然不會!它和當年印尼的處境基本會一樣。

此時大國必然會出招把失去的屏障重新補起來,於是錫金就復國了。雖然看起來很遙遠,但並非不可能,因為大國遲早會崛起的!




花木童說史


錫金復國的可能性已經是微乎其微的了。2003年,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我國進行了友好訪問,他代表印度政府宣佈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作為回報,時任我國總理溫家寶也代表中國政府宣佈:“中國政府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至此,世界上已無國家承認錫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

命運悲慘的錫金,在北方鄰國強盛的時候,還可以保住它哪怕是表面上的獨立自主。然而,隨著北方鄰國的不斷衰落,錫金的命運就更加的悲慘了。在英國🇬🇧強盛的時期,錫金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雖然放鬆了對錫金的控制,但是錫金受制於人的根本局面,卻是根本就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印度獨立後,馬上把魔爪伸向了錫金,繼承了昔日英國在錫金的特權。在印度的高壓下,錫金不能加入聯合國,因而無法向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更有利於印度在錫金恣意妄為。在經過二十八年的滲透經營後,1975年4月10號,印度撕下了它在錫金殖民統治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悍然宣佈吞併錫金。雖然當時的國際上的一些輿論,也對印度進行了譴責,但也是僅限於對印度泛泛的譴責而已。當時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個國家,對印度吞併錫金的惡行進行制裁。而且,在美國和蘇聯這兩大惡棍聽之任之的影響下,很多國家都承認了印度吞併錫金為合法。


1970年代的印度已是如此猖獗,二十一世紀的印度,更是猖獗。悲慘的錫金,不是科威特,也不是抗爭不息的東帝汶,它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它根本就得不到國際性的援助,只能是在印度的胡蘿蔔+大棒的威懾下苟且偷生。縱然是錫金王室仍然在恢復它的國家的獨立而奔走呼籲,但是國際社會誰又會去在乎一個螻蟻一般的國家的呼聲呢?


孤獨之人


錫金王室的流亡政府現在還存在。目前錫金流亡國王是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末代國王的次子),他一直向國家呼籲,印度吞併錫金是非侵略,也一直尋求復國。

可惜,隨著2005年我國承認錫金屬於印度——我國是最後一次承認印度對錫金主權的國家。世界上已經沒有國家承認錫金流亡政府,錫金基本上覆國無望。

【1】

早在英屬時期,錫金經濟、政治就全面依賴印度。1950年,印度成立後,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了錫金“保護國”的地位。

在上世紀50-70年代,錫金王室和土著雷布查族,就曾經掙扎過。但是在英屬時期,外部遷出的尼泊爾族人口,早已經超過全國的四分之三。勢力較大的“錫金國家大會黨”完全是印度扶植起來,成員基本是尼泊爾族。作為外來種族,他們對錫金王室沒有任何忠誠,更親近信仰和傳統相似的印度教。大多數群眾為了提高生活水平,也向往歸入印度。

【2】

當時美蘇冷戰,雙方都想拉攏印度,對印度的侵略行為也就視而不見(關鍵是沒影響到蘇美利益)。於是,印度驅逐錫金王室,將錫金吞併,毫不費力就達成目標了。

【3】

目前,錫金人的生活水平在印度排在前列,錫金人均GDP高出印度人均GDP三倍,錫金人均收入在印度各邦一直排在前五.印度為了緊緊拉攏錫金人,每年還會有大量專門經濟補助。

錫金人在印度治理下,生活很好,完全沒有鬧革命的動力。而錫金王室在信仰印度教的尼泊爾族中,幾乎沒有鐵桿支撐者,錫金王室也就沒拿得出手的勢力(經濟或武器),復國的事就別想了。


爾朱少帥


錫金完全沒有復國的可能了,錫金王室雖然還在國外流亡,但是錫金王室回到錫金只有死路一條,更談不上覆國了。

印度吞併錫金已經有40多年了,現在的錫金已經完全成為了印度的一部分,且國際上也認同錫金是印度領土,在這種情況下,錫金是沒有辦法復國的。


如果錫金要復國,即便滿足以下條件的任一一個,都有機會。其一,錫金實力強大,且國內對王室效忠;其二,印度滅亡,其控制的各邦紛紛獨立;其三,依靠國際大國介入錫金,借大國的實力脫離印度。

當然,除了這三種因素以外,錫金談不上任何復國的可能。只不過,現實還是比較殘忍的,以上三種條件和機會,基本上是一個都不會出現的。

先來看錫金的實力,錫金雖然已經是印度的一個邦,但是錫金的實力,在印度各邦中算是最弱的。說得實際一點,錫金本質上就是一個小縣的實力,掀不起什麼風浪,印度可以輕易擺平錫金;再來看印度解體或滅亡的風險,印度現在正處於國力上升期,國內的穩定也好過歷史上的任一時期,現在談印度滅亡還為時尚早。並且以錫金的實力而言,就算印度滅亡了,錫金也可能隨時被周邊的小邦吞併;至於大國干涉錫金,錫金位置並不優越,大國在錫金並沒有利益,因此大國介入錫金根本上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大國要干涉錫金,早在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就該有國家出手了,但是結果卻並沒有。現在國際各國都承認錫金的歸屬了,未來干涉錫金的可能性更小。

所以,儘管錫金王室還存在,但是錫金復國基本是完全無望的。錫金復國,比琉球復國還不靠譜。


蘇綻


錫金被印度吞併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儘管錫金王室成員依然在美國多方呼籲要求復國,但是復國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




在南亞地區的封建王朝中,錫金不管是人口還是面積,都是不折不扣的袖珍小王朝。因此,錫金很容易招到鄰近大國的侵略。錫金王朝於1642年建立,第一代錫金國王為蓬楚格·納姆伽爾。1700年,尼泊爾廓爾喀人入侵錫金,尼錫戰爭爆發,當時的清朝乾隆皇帝兩度出兵錫金趕走了廓爾喀人,不料不丹人又突然襲擊錫金,導致錫金腹背受敵,最終散失了大片領土。



(錫金國王巴登頓珠朗嘉與美國妻子厚朴庫克王后)

十九世紀,錫金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這段時間,大量尼泊爾移民開始湧入錫金。1950年錫金又成為印度的被保護國,印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慢慢開始實現對錫金內政外交的控制。1975年印度出動軍隊解散了錫金的王宮衛隊並軟禁了國王,在印度政府的恐嚇威脅下,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了國王巴登頓珠朗嘉。4月23日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1982年,流亡海外多年的巴登頓珠朗嘉國王病逝於紐約,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為第十三代國王。

多年來,流亡美國的錫金王室成員一直致力於恢復故國,但是時至今日復國依然遙遙無期,而實際上錫金復國的可能性早已經是微乎其微。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錫金是一個彈丸小國,面積0.7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七十萬,國際存在感極低。印度吞併錫金後,國際社會的反映並不強烈,反而紛紛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佔領統治。中國是最後一個承認錫金屬於印度的國家。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作為回報,中國也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至此世界上再無國家否定印度對錫金的統治。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已經是國際共識。

其次,印度對錫金邦的各種援助要遠高於其他邦,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印度政府對錫金邦的拉攏,錫金近62萬的人口中,尼泊爾族佔到了75%,雷布查族佔13%,錫金族僅佔到了總人口的16%,民族成分的巨大變化,使錫金族在錫金越來越處於弱勢地位,儘管王室在海外奔走呼籲,而留在錫金的錫金人卻已經失去了對錫金的控制,既無所作為,也安逸於印度政府對錫金邦的大方援助。



(在美國繼承王位的錫金第十三代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

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吞併錫金的歷史會逐漸被國際社會淡化甚至淡忘。在風雲詭異的當今世界,人們只關心當下,誰也不會把四十多年前的舊事拿出來重提。因此,在錫金王室失去王國之後,雖然長期流亡海外,四處奔走呼籲,但始終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其復國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甚至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大國布衣


錫金王室成員現在基本都生活在美國,他們一直在謀求讓錫金復國。不過這是一個天真的幻想,錫金已經不可能復國了。沒有任何國家支持他們不說,就連原來錫金國的人民都遺忘了王室的存在。

錫金王室想要成功復國必須等到印度內亂解體,錫金王室在找一個實力強大的靠山,這又談何容易。錫金王室現在只有一個辦法:等!

印度強行吞併錫金,將其變為錫金邦

錫金曾經叫做哲孟雄,在清朝時期是西藏的一個藩屬國。地理位置則是在不丹、尼泊爾、我國三國交接的位置,因為沒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隨著英國在南亞地區的殖民擴張,1890年錫金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印度又從英國手中接管了錫金,印度從這時起就動了吞併錫金的心思。

等到1973年,印度直接派軍隊進入錫金國內,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兩年之後的1975年,印度直接操控議會廢黜了錫金國王,又操控當地民眾通過公投加入印度,成為了印度的錫金邦。自此,錫金宣告亡國,王室流亡海外。

錫金王室如今無法得到國際社會與錫金人民的支持

對於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的事情,國際社會基本保持了默認,只有我國一直在堅持錫金的存在。不過在2003年,為了換取印度承認我國擁有西藏的主權,我們也承認錫金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自此以後,錫金國徹底成為了歷史。

如今的印度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了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人口高達13.5億,擁有140萬人的軍隊。今天的印度再怎麼說也算是一個區域性大國了,沒有人會為了錫金王室而得罪印度的。

根據我查到的數據,今天的錫金邦擁有60萬人口,其中75%是來自尼泊爾的移民。對於這些尼泊爾移民來說,他們只承認印度政府對錫金邦的統治,對於錫金王室則是不屑一顧。

這是因為為了增加當地民眾的認可,印度政府每年會給錫金邦一大筆財政補貼,錫金王室流亡海外這些年可沒有對這些民眾做出任何貢獻。就連自己曾經的子民都不承認錫金王室的地位,王室的復國計劃只能說是一廂情願的痴人說夢罷了。


錫金王室想要復國,只能等下去了

在我看來錫金王室想要復國,就只能繼續等下去了。等到未來的某一天,印度因為內亂或是戰爭自行解體。等到這個時候,我相信印度周邊的國家都會蠢蠢欲動,想借此謀求一定的利益。

到那時會有數不勝數的勢力主動與錫金王室聯繫,希望用替錫金復國的名號來介入印度內部事物。不過就算哪一個勢力真的幫錫金復國成功,那麼也只是意味著復國成功錫金國淪為了該勢力的“傀儡國”罷了。

如果錫金王室謀求的是主權獨立的復國,我只能建議他們洗洗睡吧。不丹和尼泊爾可以輕易的滅了錫金國,可是這兩個國家今天還是印度的附庸與傀儡,更何況一個微不足道的錫金國呢?



錫金國從1975年以後就消失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之中了,復國就是逆勢而為,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我國於2003年6月23日,承認了錫金為印度一個邦的既成事實。原本錫金曾是一個王國,但是1975年的時候,在印度政府的操縱之下,錫金進行了全民投票,錫金國王被廢除,第12代國王佩東杜南流亡海外,而錫金也被迫加入了印度。



雷布查族是錫金最早的原著居民,但是後來因為錫金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將大量的尼泊爾人趕到了這裡,尼泊爾族成為錫金的主要民族,佔75%,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向錫金派駐專員,而印度也沒閒著,支持了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家大會黨政府正式成立,遭到了王室的強烈反對,此時群眾運動也逐漸興起,局勢漸漸不被王室所控制。

1950年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錫金可以參與印度的政府組織,雙方還簽訂了印錫條約,不過在1968年,錫金的首都甘托克爆發示威遊行,他們反對印度,而錫金國王也要求廢除1958年雙方簽署的印錫條約。

1975年,惱羞成怒的印度出動軍隊解散了錫金的王宮衛隊,隨即錫金的國王被廢黜,而印度通過議會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被廢黜的錫金國王后來在紐約病逝,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為第十三代國王,新國王表示印度吞併錫金是非法的,然而他也只能停留在口頭譴責上,想要回國復辟王室很不容易。

自從印度接管錫金之後,開始有計劃的向錫金遷移印度人,以便於稀釋錫金人的密度,企圖同化他們,而且為了更好地讓錫金人聽服管教,印度每年都會向錫金撥一筆款項用於安撫他們,所以錫金人的生活過得比周圍國家要更富裕一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王室的印象越來越少,而印度政府對他們的特殊優待,也讓他們感覺到印度對他們的重視,就算王室復辟也不能令他們的生活過的更好,反而還會失去印度的補助,王室的開銷也需要他們買單,所以無論如何,錫金王室想要回國復辟的可能性非常低,一是印度絕不允許,二是錫金人對於王室迴歸並不期待,王室又沒有強硬的靠山給自己做後盾,強迫印度把自己的國家還回來,所以復國無望。


風雲一點通


當然沒有,而且是完全沒有。

1975年4月9日,印度軍隊開進錫金,解散錫金國王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4月10日,受印度操縱的錫金議會廢黜國王,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印度操縱錫金舉行“公民投票”,由於先前大量湧入的尼泊爾人佔大多數,錫金民意要求“自願”加入印度,與此同時印度議會也通過決議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至此印度徹底吞併錫金,錫金王室被迫流亡美國。

1982年1月29日,流亡的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在美國紐約逝世,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即位,成為錫金第13代國王。雖然他宣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非法,但錫金的復國之路遙遠得看不到任何希望。

那麼,為何錫金問題完全“無解”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錫金太小

錫金最大的悲劇在於:它太小了。

雖然一般而言,“小”能普遍喚起人們的保護欲,但在國際社會,小小的錫金卻顯得異常尷尬。

首先因為國土面積只有0.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萬,這讓錫金在面對印度的野蠻殖民時,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面對這樣的體量,印度只是動了動手指,大量增加尼泊爾移民的比例,就輕易地改變了錫金的人口結構,這使得“錫金”在其後的全民公投中完全一邊倒,印度還未霸王硬上弓,錫金就已經成了囊中之物。

沒有實力,甚至連組織武裝反抗的能力都沒有,這注定了錫金王室除了譴責別無他法。

而比印度的“有勁無處使”更尷尬的是,因為錫金體量太小,在國際社會不僅沒有話語權,更沒有所謂的價值。說難聽點,就是給印度10個錫金,它都不可能吃成胖子。

所以,小到沒價值的錫金,除了能在美國奔走呼號一下,控訴印度的侵略行徑外百無一用,而因為國際社會從來對錫金不曾重視,所以就算這樣的控訴,也很難在國際社會掀起波瀾。

2、印度很強

作為錫金的侵略者,印度是錫金復國面臨的最重要對手。雖然印度種姓制度橫行,軍隊戰鬥力低下,且武器從來都是萬國牌,但面對小小的錫金,印度依然是巨無霸的存在。

雖然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歷程,國土分裂和種姓制度依然阻礙著印度的崛起,但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不斷引入先進裝備,且通過一系列侵略周邊鄰國的戰爭樹立民族自信,這使得雄心勃勃的印度始終是錫金不可能撼動的存在。

而相比於錫金在國際社會孤立無援的尷尬,印度則是名副其實的朋友遍天下。

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之所以成功,除了印度本身的“努力”,美蘇兩級的“作壁上觀”則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美蘇兩國的爭先拉攏,多金的印度成為美蘇兩國的座上賓,得到的武器多得揮霍不完。

而因為印度具備一定的體量,自然而然成為美蘇兩國圍堵東方大國的重要棋子,所以面對“買買買”的印度,美蘇兩國自然是“好好好”、“行行行”。

因為東方大國的威脅始終存在且“愈演愈烈”,因此今天的美俄兩國對印度的需要必將長期存在,所以在它們的支持下,印度比錫金更有希望。

而在1975年吞併錫金後,為防止錫金獨立,印度政府採取了較為懷柔的政策,年年撥款搞建設,這使得錫金相比於獨立時期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在肚子不餓的情況下,讓錫金人為了所謂的情懷怒砸自己飯碗,他們表示翻滾吧牛寶寶。

3、國際無為

印度吞併錫金,對美蘇而言無關痛癢,但卻極大地傷害了東方大國的感情。

歷史上的錫金名叫孟哲雄,是西藏周邊的重要藩屬,長期隸屬於中華文化圈,是英國殖民者的到來,改變了錫金的命運。

而當英國殖民者拍屁股走人後,小小的錫金成為嚴重威脅印度西里古裡走廊的戰略要地,雖然我國從未有跨越喜馬拉雅山,利用錫金威脅甚至切斷西里古裡走廊的野心,但野心勃勃的印度明顯感覺別人都和自己一樣,所以吞併錫金是真正的先下手為強。

而不管因為什麼目的,公然吞併緩衝國,增加邊境糾紛的行徑,都是嚴重損害東方大國利益的做法。但因為特殊運動的影響,東方大國對印度吞併錫金無能為力,儘管錫金在被印度吞併前上百次向東方大國求援。

不過東方大國必然是不可能被印度擺佈的,在無法阻擋印度的情況下,東方大國始終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吞併,且大力支持錫金流亡王室的正義呼聲。

但作為世界大國,需要處理的矛盾不可能只在西南方向。當國際形勢風雲突變,東方大國主要矛盾點逐漸東移時,和印度的“和解”也就悄然達成了。

2003年,當印度承認東方大國對西藏的主權,並奉行“一箇中國”原則後,東方大國終於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其鄰國數量也從15個減少到14個。

而當失去了東方大國這一最後的稻草,錫金的復國夢就只能永遠是個夢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到錫金,還想起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故事。

話說乾隆皇帝號稱自己為十全老人,而這十全武功的最後一功就和錫金有關。

七世紀以前,錫金就是吐蕃的一部分……

在1642年錫金這個地方有一個叫納姆加爾王朝,這就是錫金的世襲君主國,國王自稱法王,是當時的我們清朝藩屬,被稱為哲夢雄部。

到了1788年,當時的尼泊爾比較狂躁,率兵入侵襲擊攻佔了錫金當時的首都拉達孜,國王逃至我地,請求援兵。

康熙皇帝於是派遣福康安和海蘭察統帥清軍,在1971年將尼泊爾人全部逐出襲擊,並越境追擊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城郊……

由此尼泊爾投降,成為清朝藩屬國,這也就成為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最後一戰。

說這個故事的意思就是要表明,錫金這裡曾經的歷史歸屬……

到了近代歷史清朝衰落,英國勢力進入南亞,錫金也在1814年就被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佔領。

1918年英國還政與塔西國王,本來錫金以為就此就可以獨立了,可是到了二戰後的1947年,由於英國人撤出,印度獨立,印度便有了稱霸南亞的打算,繼承英國在南亞的屬地。

從1947年開始,印度就開始事實佔領錫金,逐步蠶食錫金的領土,你知道一九七三年印度對錫金實行軍事接管,1975年,印度發動政變,錫金就此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毫無疑問,這在任何時代,都是赤裸裸的侵略。

錫金國王也因此流亡美國……

至今錫金皇室已經流亡快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錫金也被印度同化多年。

印度對於西金有著非常強力的控制能力,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軍事還是從地理位置方面,印度比任何國家都更有優勢去佔領錫金,畢竟北面就是高大的山脈,很難翻越……

所以錫金在面臨南亞大國印度的時候,基本上屬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再加上印度多年來一直實行政治上教育上的同化,軍事上強力管控,經濟上基本上錫金依賴印度生存,所以基本上沒有脫離印度的可能。

而且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認為錫金是一個主權國家,基本上所有國家都認為襲擊是印度的領土,也就是錫金喪失一切外部援助力量……

錫金的人口正在一代代更換,慢慢失去的獨立意識……

年青一代的錫金人,也越來越認同自己是印度人,外無幫手,內無人口,何談錫金復國?

再說錫金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戰略性位置國家,更沒有豐富的能源,也沒有任何存在感,除了他是印度的後花園,很難和世界大國產生交集,也很難在戰略上對其他國家有任何利益牽涉。

而且印度也是地域大國,多年來對錫金控制有增無減,如非必要,也沒人為了錫金和印度交惡……

故而,復國無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