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樣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

吳堅信


嬰幼兒語言的發展可分為語言準備期及語言發展期兩個階段,語言發展期是從1歲左右能說出第一批真正能被別人理解的詞開始,在這之前為語言準備期。

1 語言準備期


①反射性發聲階段嬰兒1個月以內的哭是他與成人交往的一種形式,但是未分化,即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哭聲都是相同的音調,成人無法從中別,1個月以後的哭聲具有分化性,媽媽能區分這種哭聲表示飢餓,而另一種哭聲則表示疼痛等,大約從第5起出現非哭的聲音,嬰兒在玩弄自己的發音器官時偶爾發出的聲音,最初發出類似元音a、o、u、e等,然 後發出p、m、h、k等輔音,這些音無意義,只要一張口,氣流從口腔中出來就能發出,只是因嘴張開的大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聲音,也無需舌、唇的動作參與,因牙齒未出,也就沒有齒音;

②咿呀語段大約5個月時,嬰兒以發音作為遊戲,出現元音和輔音的結合,如:ba、pa、ma,毫無意義,但嬰兒從中得到快樂,如果爸爸、媽媽認為他已會“叫人”而出現喜悅的表情,將對嬰兒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更能調動嬰兒發音的積極性,到9個月時咿呀語達到高峰。通過咿呀語,嬰兒學會調節和控制發音器官的活動,為以後真正的語言產生和發展創造條件。

2 語言理解的準備

①語音知覺嬰兒對語言的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不到10日的新生兒就能區別語音和其他聲音。只有具備了區別細微差異的聲音,才能理解人的語言;

②詞語理解8~9個月時,或者更早一些,嬰兒已開始表現出能聽懂成人的一些語言,並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問“爸爸在哪裡”時,嬰兒頭轉向爸爸,但是最初的反應並非對詞的確切反應,而是包括詞在內的整個情境的反應,例如,問他“貓咪在哪裡”,頭也會轉向爸爸一側,

③ 11個月時,嬰兒才能從複合的情境中解脫出來,詞作為信號而引起相應的反應,這時才真正理解詞的意義。在語言的準備階段,寶寶雖能模仿發音,這時嬰兒的發音也還不是很清楚,需要大人去猜測,才能到懂。而且寶寶可以聽懂的詞很少。在這個階段,很多家長認為寶寶聽不懂、不會說話,所以不和他說話,這樣沒有語言環境常常會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反之,多和寶寶說話聊天,使寶寶每次感知某物體或某動作時都能聽到大人說出關於,某個事物(或動作)的詞,在寶寶大腦裡逐步建立起關於這個事物(或動作)的印象和詞之間的暫時聯繫,從而促進嬰兒言語的發展。

3 語言發展期

語音的發展 語音指語言的聲音和特定詞彙要表達的含義的緊密結合。兒童是通過學習詞來學習語音的,而不是被動地模仿成人的聲音。兒童在語音發展到一定的時候,獲得了把聽覺模式轉換成自己發音的方法。最初階段可能有發音上的錯誤,在學習及成人糾正的過程中逐漸得到糾正。

1、口語中句法結構的發展

① 1—1.5歲半出現不完整的單詞和句子,可以用一個單詞來表達更豐富的內容。例如,“飯飯”可表示“我想吃飯”,也可表示“這是飯飯”。大人理解兒童單詞句時要與說話時的情景及其他動作相結合後再進行理解

② 在1歲半~2歲時寶寶會出現“電報語”,即2個或3個詞組合的句子,例如“媽媽抱抱”、“寶寶吃”,表達的意思比單字詞明確些,但句子斷續、簡略、不完整。1歲以前僅說出1~2個詞,以後迅速增加,1歲半時詞數100個,2歲時300~400個,3歲時1000~1100個,4歲時1600個,5歲時2200個,6歲時2500—3000個。

③ 2歲左右的語言大部分是完整句。形容詞、代詞、連接詞也逐漸增多,由鬆散的句子逐步成為結構嚴謹的句子。寶寶在學會語言的過程中也學會語言技能,包括聆聽者和傾訴者兩方面的技能,這樣才能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寶寶語言發育需要良好穩定的語言環境、生活環境、活動遊戲,成人與兒童言語交流是語言素材的來源,在良好的語境下,寶寶會模仿成人的語音和詞語,在成人的鼓勵、重複與強化引導下,兒童語言就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們家寶寶十五個月的時候,就會說:爺爺、奶奶、媽媽、爸爸、阿姨、哥哥、妹妹、姐姐、兔兔、龍龍、坐著、呱呱、貓貓、狗狗、頭、鴨鴨、嘴巴、蘿蔔、外婆、apple、馬馬、跑、走等二十幾個詞語。小孩子的塑造性很強,很多事情你要和他說,他能夠聽得懂。


1、重複說,反覆說,不厭其煩的說。

比如學說話,多和人打招呼。

去散步,看見了阿姨,我會主動和他說,前面有個阿姨,我們和阿姨打上招呼好不好,我們和她說,阿姨好。他學不出來,我也不急,會誇張的,大聲,拖音,阿-姨-,慢慢的他會發出姨的聲音。現在每次抱他出門玩,看見奶奶,老遠就叫人家奶奶。很多人我都不認識,他自來熟的和人打招呼,叫奶奶,爺爺。奶奶們,爺爺們就會很高興的停下來和他說說話。有時我都覺得尷尬。

看書時,我會和他說,這是阿姨,我會重複和他說很多遍阿姨,中間會停頓幾秒鐘,看著他學著重複我說的阿姨,說的不對,我也不會糾正,只是多次重複阿姨,讓他觀察我的發音時口型,他會學著我的樣子,自己無意識的發出聲音,有時念的是對,有的是錯。

關鍵是家長的心態不能急。

小寶寶只是才開始學著說話,他不知道對錯,對於對錯也沒有概念。每次我們家思源會模仿出來我發出來的聲音,我會很誇張的對他說:“寶寶你還棒哦。來,媽媽親一個。”他會很開心。當他不願意開口說的時候,我也不強迫他。很自然的和他說著玩,有意識的把想要教他的詞語告訴他。

2、用於生活中

比如說:坐著這個詞語我們沒有可以教他,只是每次吃飯的時候會和他說:寶寶坐著,媽媽弄飯給你吃。突然有一天,寶寶爺爺和我說:我們家寶寶會說坐著了。當時他也在旁邊,停著爺爺和我說。聽完後:我立刻就鼓勵他:“寶寶好棒哦,媽媽愛你。”順便親了他一下。晚上爸爸下班回來,我又在爸爸面前說了一遍。爸爸也表揚了他。現在每到吃飯的時候,非常自覺的要求,“媽媽,坐著。”

3、玩遊戲

我們家寶寶好多詞語都是玩遊戲中學會的。現在他喜歡玩這樣一個遊戲,他指你說。這個遊戲是每一天必玩項目。玩法是他指某一樣東西,你要把物品的名稱說給他聽。你慢了或者沒來及回答他,就開始不願意。對此樂此不疲。家裡有一個地墊,沒事趴在地下,指著上面的小動物讓我說給他聽。重複練習,有事不光說名稱給他聽,還可以自己編故事,增加寶寶的邏輯性。其實不管長與短,關鍵是你和他互動,讓孩子覺得好玩。


玖月成長記


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其實就是對寶寶進行智力啟蒙。因為智力啟蒙的第一要訣是語言輸入。

我把自己的育兒方法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女兒一歲半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很清晰地表達自己;能背誦四句短詩。到了四歲半便開始自己閱讀。這些都得益於早期對她的良好啟蒙教育。落實到具體做法上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和寶寶說話,儘早進行親子閱讀。

一,和寶寶的語言交流可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這件事從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進行了。

剛出生的寶寶似乎聽不懂語言,有些家長就很少和寶寶說話,錯失了良機。在我女兒出生的第一個月,平時餵奶、換衣服、換紙尿褲等,我都會和她說一說:“寶貝,媽媽幫你換上乾淨的紙尿褲,這樣小PP舒服多了吧?”……

和寶寶交流時,聲音平和,避免誇張或故意把音量提高八度,把尾音拉得很長。也不要沒話找話說個不停,否則對寶寶來說就成了噪音。

二,儘早進行親子閱讀。在女兒快1歲半的時候開始給她讀睡前故事(這件事可以更早進行)。每個寶寶都是愛聽故事的,閱讀習慣越小越容易培養。親子閱讀持續了將近三年,在女兒還不到三歲時,無意中發現她識字,到四歲半已經開始自主閱讀了。五歲時看一本6、7千字的短篇小說,已經是非常輕鬆的事情。短時間內能積累這麼大的識字量,都是基於大量的閱讀,識字變成一個非常簡單而自然的過程。

這裡特別強調下,識字一定不要用笨辦法,不要單獨拿一個字讓孩子死記硬背,這樣會早早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閱讀識字的方法在我的文章裡有詳細敘述)。

我是育兒達人AngeL媽,用科學的方法育兒,歡迎點我關注。


像天使守護你


說說我的個人經驗吧。

我家大寶說話相對也比較早,二寶也一樣,說話都不算晚,吐字也很清楚。

大寶在咿呀學語的時候,經常給她講圖畫書,她也很喜歡看書,也會要求我給她講書。也會經常給她放兒歌聽,聽得多了,她慢慢也會模仿了。

二寶或許是受大寶的影響,說話也挺早。看書講繪本,聽兒歌這些他倆都很喜歡。

可能這些對於孩子語言的開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孩子還不會說的時候,多跟TA講,多讓TA聽,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會儲備各種詞彙,等會開口講話的時候慢慢就會脫口而出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夜惋馨空


我家寶寶五個月時就一直喜歡吚吚呀呀地說著唱著,特別想開口說話的樣子。

其實,這可能和我喜歡說話有關,從我家寶寶出生到現在六個月,我就一直在鍛鍊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執行的。

第一,我每天都會陪她聊天,唱歌給她聽,還會念一些詩詞啥的,讓她聽得多就能有這個感覺了。

第二,只要是陪寶寶說話唱歌,我就會看著她的眼睛,寶寶也會很認真地看著我,有時還會跟著我的動作,嘴巴一動一動的,特別好玩。

第三,除了我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我還買了一些可以說話唱歌的早教機,這樣就可以時刻讓寶寶聽到一些聲音,而且是她喜歡的聲音。

總之,也不要太刻意地去培養寶寶說話,順其自然就好了。



想要討論更多育兒知識,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歡迎指正我的觀點,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為我點贊,謝謝!


愛笑寶媽歐丹丹


和寶寶說話就可以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寶寶出生後眼睛是閉著的,前三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但是寶寶在母親懷孕6-7個月就會有聽覺發育,開始聽到母親的說話聲、心跳和腸鳴音。這也許就是胎教的啟蒙吧,因為可以聽到聲音了。

我家寶寶出生後,我就可以是對寶寶微笑,寶寶20天就可以笑了,寶寶就有模仿能力了,寶寶就會笑。

我家寶寶現在2周10個月了,現在語言能力很好,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叫媽媽了,那是第一聲媽媽,很開心。覺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家寶寶會笑之後,我就開始和寶寶說話,無論是幹什麼,都要和寶寶說,比如吃飯,喝奶,換尿布,拉臭的時候,我都會和寶寶說,這是我哥哥告訴我的,這樣可以刺激寶寶的語言能力,寶寶說話會早。我的經驗是多和寶寶說話,無論是什麼,就會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

反之,如果和寶寶沒有交流,作為父母只是玩手機的話,很多寶寶4歲的時候,還是不會說話的,這不是單單說話晚的問題了,這時候寶寶已經錯過語言發育期,恢復很難的,這不是危言聳聽,電視新聞有報道的。


寧靜致遠16


語言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吧。平時可以跟娃多說話,她說一個字的時候,回應她,幫她組詞。她偶爾發出mama的音的時候,趕緊欣喜若狂地回答,哎!我在這裡,我是媽媽。玩玩具時,告訴她這是紅色。紅色的球。去超市,指給她看,跟她說,這是蘋果,甜甜的蘋果。我們買蘋果。中午吃蘋果。這樣,儘量不說長,咬字清晰。當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她就會有一個爆發期,會突然蹦出很多讓你意外的字詞的。

到二歲多,掌握一定詞彙的時候,就不要再幫她把話說完,而是等她說完。這樣能慢慢練習說句子。


歡樂雙胞胎日常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 寶寶1歲左右,就要改用杯子喝奶,適時戒了奶瓶。從杯中喝水,並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口腔技能,它對寶寶發閉口唇音如“p”“b”“m”,起到積極作用,要是寶寶死活黏著奶瓶不放,語言發育可能會受拖累。

2、 在寶寶開始學語言時,最好不要在他面前說方言,全家人都說普通話,以免混淆寶寶的語言認知。

3、 給寶寶創造一個很好的語言環境,像家裡人不要說髒話,周圍環境不會讓寶寶學會髒話等等。

4、 要給寶寶開口說話的機會,讓他自己表達一些基本需要比如要喝水、吃東西等,爸媽不要太“屁股一撅就知道放什麼屁”,搶在寶寶表達自己需求之前就代辦了,反而會讓他們偷懶開口。

5、 寶寶的牙齒一定要保護好,齲齒也會影響到寶寶的發音。

6、 聽力也要保護好,聽力受損也會影響到寶寶學習語言。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這樣教寶寶說話

才是最大的幫助


1

0-3個月

做個話嘮媽媽

聽不懂也要說

當寶寶還聽不懂話時,媽媽就要不斷的和TA說話,各種詞彙將會在寶寶大腦中留下記憶。

當TA一旦會說話了,就會將記憶中的詞彙帶出,一張嘴就能說出很多。媽媽可以站在不同方位,多用溫柔的語調和寶寶說話。

比如,當寶寶“啊、啊、哦、哦”自言自語的時候,媽媽可以站在距離寶寶約1米的地方對寶寶說:“嗨,寶貝,媽媽在這兒呢”。

當寶貝的目光轉向自己時,用愉快的語調去逗寶寶,然後慢慢的移動到另一個方向,重複這樣和寶寶互動,寶寶會很開心。


2

4-6個月

變身解說員

看到什麼說什麼

當寶寶四個月上身力量增強時,可以抱著他看周圍事物,為他一一講解,告訴他哪個是冰箱、哪個是電視、電燈、水壺等。

媽媽可以拿著寶寶喜歡的玩具,逗寶寶說話。

比如,媽媽拿著手搖鈴和寶寶面對面,一邊搖鈴,一邊對寶寶說:“**(寶寶的名字或小名),搖鈴(或其他玩具),你喜歡嗎”。

或者可以準備一些會發出不同聲音的玩具,擺在寶寶床邊,讓寶寶翻身、踢腳時,因不經意碰到玩具發出聲音而感到有趣,此時媽媽可以說:“嗨寶貝,你踢到了小喇叭”。


3

7-9個月

語言結合動作

說話才會更有趣

媽媽可以邊做動作,邊和寶寶說話。

比如,媽媽指著自己說“媽媽”,指著爸爸說“爸爸”,邊揮手邊說“再見”,邊拍手邊說“高興”……

慢慢的,寶寶就會逐漸把語言和語義聯繫起來,聽懂或恰當的表達了。可以準備一些能夠區分高低音的玩具,比如“鋼片琴”

媽媽在敲低音的時候用低聲調和寶寶說話,媽媽在敲高音的時候用高聲調和寶寶說話,和寶寶一起發現發音的樂趣。


4

10-12個月

多到戶外

接觸新鮮事物

帶他多去戶外、陌生的環境,接觸新鮮事物。讓寶寶就將語言與事物連接在一起。

比如,可以在和孩子外出的時候,見到什麼就和寶寶說說什麼;

比如見到大樹,可以指著大樹和寶寶說:“大樹,綠色的樹葉,結實的樹幹”。

或者當你問他大樹在哪呢?TA會準確的指給你。

媽媽還可以通過肢體遊戲和寶寶有語言交流。比如,和寶寶玩“指五官”的遊戲,充分調動寶寶的手、眼、耳、腦、肌肉的協調性。


5

13-18個月

結合場景,增強理解

媽媽可以邊和寶寶看認物卡片,或結合生活中的場景,增加寶寶對語言的理解。

比如寶寶在繪本中認識了大象,就可以帶TA去動物園看看真實的大象;

這一階段要讓寶寶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判斷,要\\不要,是\\不是,你的\\我的等,

比如給寶寶分糖果時,強調“給你一個,給我一個,給他一個”;

這一階段也要教會寶寶說“謝謝”、“再見”等生活用語。


6

19-24個月

抓住“詞彙爆炸期”

從19個月開始,寶寶掌握新詞彙的速度加快,平均每個月25個新詞,就是所謂的詞彙爆炸期。

媽媽可以準備幾個短小易懂的故事,經常講給寶寶聽。比如《三隻小豬》,每次講完可以問寶寶1個問題...

比如“哪隻小豬最勤勞”,也可以請寶寶簡單重複這個故事,鼓勵和誘導孩子說話。

和寶寶說話,或給寶寶講故事,儘量繪聲繪色,用豐富的表情和語音語調的變化表達出不同的語境,寶寶會特別專注的聽和模仿。


7

兩歲以後

儘量擴展

豐富寶寶的話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提升寶寶語言能力的做法,把寶寶說過的話再重複一次。

但要稍加擴展,用相對豐富完整的語言重複寶寶的話,有助於引導寶寶的語言順利過度到更高的階段,無形中提供給寶寶,語言中的各種文法結構。

比如寶寶說:“媽媽上班班”,媽媽可以擴展為:“對,媽媽要去上班了,晚上回來”;

寶寶說:“我要喝奶”,媽媽可以擴展為:“寶寶餓了想喝奶嗎,馬上就好哦”;

寶寶說:“積木倒了”,媽媽可以擴展為:“是的,積木倒下來了,我們再一起搭好吧”……


拜託了媽媽


有些寶寶2歲多隻會叫爸爸媽媽,而有些寶寶1歲多就會說大量詞彙,1歲半就會背唐詩,那麼這麼巨大的差異是怎麼來的?我們應該怎樣開發寶寶的語言智力呢?



差異怎麼來的

人學會說話,主要是靠兩大系統:接收系統和輸出系統。

嬰兒不會說話,不代表語言功能沒有發揮作用,其實,他們一直在接收父母說出的大量詞彙。等到一定的年齡,輸出系統起作用,也就是寶寶學會了說話。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不會說話,跟他說再多也是沒有意義。所以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寶寶的語言接收,學會說話的時間也就推遲了。



如何給寶寶灌輸詞彙

從寶寶剛出生,甚至胎教的時候,就應該對寶寶嘮叨各種事情,充分刺激寶寶的耳朵,讓他接收大量的詞彙。

媽媽想了些什麼事情,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者將要去做什麼,都可以跟寶寶說。比如,可以說:媽媽要去上廁所,回來後,媽媽喂寶寶吃飯。

媽媽抱著寶寶在房間裡溜達,看到什麼就說什麼。比如,可以說:寶寶,這是窗簾,這是椅子。



如何讓寶寶開口

如果寶寶稍大一點,1歲半或2歲還是不開口,那麼除了讓他進行每天不斷的語言接收,還要強迫他開口。

比如,寶寶想要一件兔子形狀的玩具,媽媽可以裝作沒明白他的意思,反覆問寶寶 : 寶寶,你要什麼?逼著寶寶著急,寶寶就會說:兔兔。那麼我們的逼迫就成功了。

我家孩子就是這樣學會說話的,往往媽媽當的太貼心也不好,寶寶有什麼需求媽媽一猜便知,寶寶也就懶得說話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我都會發布 : 親子訓練小遊戲,幫助家長開發寶寶智能,包括大運動發展,語言交際,智力開發,品格習慣培養等多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