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不爭不搶,韜光養晦,兒子被立為王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建立了漢王朝,此時他已年逾六十,繼承人成了最大的問題。眾所周知,劉邦不是個專一的帝王,寵妃姬妾一大堆,寵一個生一個,導致自己去世後,大半個劉室子孫都被呂后殘害。最後繼承皇位的卻是最不受寵的薄姬之子—劉恆。這位薄姬究竟有何特殊手段,竟能逃過呂后的毒手,還把自己兒子送上了漢家王位?

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不爭不搶,韜光養晦,兒子被立為王

劉邦早年起義打天下,他的髮妻呂雉一手操持家族,照顧公婆,為劉邦生兒育女,還要照顧他的私生子,甚至親自下田種地。楚漢對峙時,呂雉又被項羽抓去當了幾年人質,可以說前半身過得極其艱難,但她竟然撐了下來,終於等到劉邦一統天下的那天。

呂雉順理成章成了大漢江山的第一夫人,而劉邦的好色多情也為她帶來了無盡的威脅。

呂雉唯一的兒子劉盈被立為太子,但這個兒子從小懦弱無能,一直不得劉邦賞識。劉邦在戚夫人的枕邊風下早有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而呂后憑著自己勢力擴大最終也還是保住了兒子的王位。等到劉邦去世後,呂雉獨攬大權,為了鞏固劉盈的地位以及呂氏一族的權利,她開始了清算後宮。於公於私,呂雉最大的敵人就是戚夫人。她毒死了戚夫人兒子劉如意,又將戚夫人雙手雙腳砍掉,頭髮剃光,扔到豬圈裡,稱為“人彘”。

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不爭不搶,韜光養晦,兒子被立為王

呂雉意欲毒酒賜死羽翼日漸豐滿的劉邦庶子劉肥,幸得劉盈顧念兄弟情救了劉肥一命。此後,劉肥回到封地做了一個閒散王爺,並供出了自己大半個封地的領土給呂后女兒。還有被呂后算計自殺的梁王劉恢和被其幽禁活活餓死的趙王劉友。凡是對呂氏一族造成威脅的劉氏子孫幾乎都被呂后除掉了。只可惜,呂后自己的兒子劉盈登基沒幾年也去世了,剩下呂后親政,執掌天下。

劉邦的妻妾,除了呂后,戚夫人,就數薄姬最為人所知了,她並非因寵愛而出名,而是因為她的兒子劉恆,這個最沒勢力的封王成了日後的漢文帝而被歷史記載。

薄姬本是魏豹的妾室,魏國被韓信攻佔後,薄姬也被納入漢王后宮為織女。

可這薄姬長得也是有幾分美貌,被劉邦寵幸了一次就生下了兒子劉恆。而劉邦姬妾諸多,又獨寵戚夫人,此後就很少想起薄姬了。劉恆八歲被封為代王。由於薄姬生下劉恆後,就很少接觸到劉邦,自然也就沒什麼寵愛。等到劉邦去世,薄姬請求前往兒子封地一同生活,呂后也爽快答應了。

高後八年,呂后病逝,外戚專權的時代即將結束,漢室的江山終於可以回到劉氏子孫手裡了。大臣們開始在劉氏子孫裡尋找合適的繼承人,首要條件就是母族勢力不能強大。最終,這份巨大的“家業”落在了薄姬之子——劉恆的肩上,後來的漢文帝。

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不爭不搶,韜光養晦,兒子被立為王

劉恆年幼被封王,遠離政治中心,突然收到這樣的旨意,肯定也會起疑心,畢竟自己沒背景也不得父親的寵愛,王位怎麼也不會輪到自己頭上。這時候,聰明的薄姬先是派自己的弟弟薄昭前去長安探聽虛實;然後又在距離長安五十里地時,派親信下屬進城查看,確保無誤,再出發。待劉恆進京,官員都在城門兩邊迎接,並把天子玉璽奉上給新帝,擇日繼承了王位。

漢文帝執政後,封薄姬為薄太后;整頓朝局,掌握軍隊權利;勤儉治國,寬待百姓和臣子;封賞有功大臣和被呂后廢黜的劉氏子孫,通過拉攏鞏固政權。雖後期有部分藩王舉旗反叛,也還是被漢文帝鎮壓。漢文帝實現了國家安定,百姓富裕的治世之態。

枉費呂后籌謀了一輩子,最終的結局估計連她也未料到,大漢的王位竟然落到了威脅最小的劉恆身上。待我們細細分析,也不難得出這個結局的合理性。

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不爭不搶,韜光養晦,兒子被立為王

第一:薄姬劉恆一族勢力孱弱

薄姬是魏國的一個寵妾,本身地位不高,母族幾乎無法為他們提供任何勢力支持。來到漢朝,她也是一個俘虜身份,如果不是貌美被劉邦看中,估計這輩子只能默默老死宮中了。呂后這樣的政治謀略家肯定也清楚這一點,從薄姬第一次被寵幸開始,就沒有被列入自己的威脅範圍內。相對戚夫人同樣沒什麼外戚勢力,但她是劉邦最寵愛的姬妾,作為正妻的呂后,自然十分記恨她。

第二:薄姬不爭不搶,韜光養晦

薄姬經歷過亡國,對她來說生存才是第一位。她深諳自己在漢家後宮的處境和地位。當時呂后的勢力已經強大到連劉邦都無法控制的地步。就憑自己沒背景沒外族勢力依靠,還敢衝上去爭寵,那就是自斷活路。因此她不和呂后、戚夫人等爭寵,而是自請去代國封地養老,這樣的舉動,擺明就是說:我們不感興趣王位。

正因薄姬母子都不受寵,代國的領土在當時所有受封兒子裡是最差的。即使後來呂后善待其母子,想給他們改封趙國,薄姬母子也寧願守著邊境。這或許也是呂后的一種試探手段。

反面例子戚夫人,她恃寵而驕,去挑戰呂后的權威和太子的王位,多次煽動劉邦廢太子立自己兒子。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不爭不搶,韜光養晦,兒子被立為王

第三:政治需求 劉恆未參與任何政變

呂后死後,諸多劉氏諸侯王都參與了討伐呂氏一族,並由此暴露出自己的實力。而當時中央大臣其實很忌憚實力派的諸侯王,一旦他們中某人登基,這股勢力必然會排擠自己。剛送走一個呂后,他們可不願意再來第二位。所以,毫無根基,未參與任何討伐政變的薄姬母子成為了最佳人選。

可見,劉恆的王位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能成為人生贏家,與其母親薄姬的智慧謀略有很大關係。她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份量,適時藏好自己的鋒芒,悉心教導兒子,等待機會降臨。否則也不會有“文景之治”,作為帝王,劉恆是合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