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自從疫情來臨,做夢都想吃火鍋烤肉水煮魚,飯店沒開門,點外賣又怕不衛生,每天都在糾結中度過。


最終饞蟲還是戰勝了理智,我點了一份夢寐已久的炸雞。


接到外賣小哥的電話,我下樓看到外賣小哥乖乖的讓門衛大爺測體溫,離著老遠衝我喊:“我把飯放在這兒,等我走了你再來拿。”


他往後退了幾步,看到我拿到外賣沒問題後,才騎著電車走了。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回到家,還沒被炸雞的味道吸引,映入眼簾的是飯店的安心卡,上面詳細的記錄了參與制作炸雞的工作人員的體溫、健康狀況。


我瞬間感覺安全感爆棚,也打消了我對外賣安全的質疑。


這一份炸雞沒收配送費,加上滿減等活動,比平時少了十多塊錢,感覺以後可以靠外賣度日了!


一份外賣的誕生,真難


2020年,原本熱火朝天的年夜飯變得鴉雀無聲,新冠病毒結結實實給了餐飲行業一記重錘。


疫情下,石家莊的餐廳飯店全部停業,為年夜飯準備好的食材堆積在庫房裡慢慢爛掉,餐飲企業不約而同的做了一個決定:

外賣!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外賣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種美味到家的服務本就不是新鮮事了。


以前的一份外賣需要什麼?


大廚燒好菜後,配廚分裝打包,外賣小哥直接送達。


現在的一份外賣需要什麼?


飯店內外全面消毒,由專人在門口負責給顧客和外賣小哥測量體溫,想要吃到外賣,飯店大爺就是第一道關卡。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 萬興樓員工進店測體溫


廚師測量體溫正常後上崗,原本就在火邊烤的大汗淋漓,現在手套和口罩下都快捂出了痱子。


一份外賣要經過洗菜、切菜、炒菜、分裝等多種工序,但每位經手的員工都全副武裝,在安心卡上認真記錄下自己的體溫和健康狀況。


一個個的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口氣“玷汙”了面前的菜餚。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這份打包好的外賣安靜的在無接觸取餐區等待取貨,最後由體溫正常的外賣小哥無接觸送達。


一份外賣,其複雜程度趕上製造高精尖零件了,就是這一步步繁瑣的環節,才能保證這份外賣無菌無汙染安全送達顧客手中。


醫護人員奮戰在前線,而餐飲人守護的是民生底線。


在這個特殊時期走到哪裡都是84消毒水的味道,飯店裡也不例外,每天三四次店內消毒,一次都不能少,畢竟工作人員安全了,做出來的食物才安全。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 燕風樓填寫安心卡


考慮到現在點餐的很多都是復工人員,燕風樓還特地調整菜單,與紅星飯莊聯手推出了營養盒飯,從精選優質原料,到葷素搭配,燕風樓實現了日均140單左右的銷售量。


一天140個訂單,聽起來並不是一個多高的數字,但這對疫情下無奈的餐飲人來說,已經是一針強心劑。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2月,深圳一外賣小哥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本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顧客會對外賣小哥存在戒備心理。


再點外賣時發現,一些餐飲店送餐的變成了店內員工。這其中包括了萬興樓老總孟春燕和經理在內,都成“外賣小哥”了。


他們每次送餐將餐食放在方便收取的位置,遠遠地看著顧客取走才會離開。


仔細想想,飯店內部員工相對接觸人少一些,那麼感染的幾率也會少一點,改變的這個小舉動,真是暖心了。


飲食安全可以嚴守衛生環境解決,送貨安全可以由店內人員配送,但疫情突襲之下,還有很多難題是餐飲行業需要面對的。


困難總是接踵而來


“你家的菜量怎麼這麼小?”一個投訴電話打到了萬興樓經理手機裡。


原來顧客點了小份的茄子炒豆角,500毫升的包裝盒裝了滿滿一盒子,豆角進價7元/斤,茄子進價6.7元/斤,加上包裝費和免費送到家。


一份定價17元的茄子炒豆角,掙不了幾塊錢,可顧客還是覺得量少。


一面是顧客的實惠,一面是物價的飛漲,餐飲企業夾在中間有苦也說不出。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萬興樓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一直在營業狀態,看著庫房裡好幾百桌年夜飯的食材暗自心疼,於是,孟春燕決定:做公益。


蔬菜全部集中起來,做成飯菜免費送給防控人員、消防、交警、派出所、孤寡老人……半個多月的公益做下來,每天的成本都在2萬塊錢。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但這個虧本是值得的,既解決了庫房食材積壓問題,又塑造了品牌形象,使得周圍顧客更加信任餐飲企業。從剛開始只能依靠線上外賣平臺接單,到現在給企業做團餐,為防疫人員和酒店隔離人員送餐,雖然銷量也只是剛剛夠每天員工的工資,但拓寬了銷售渠道。


員工的壓力就是餐飲企業的壓力


一方面是疫情的風險,一方面是貸款的壓力。


看著其他行業都在復工,餐飲行業的員工都迫切想上班。年輕人身上誰沒有貸款,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幾座大山壓下來,讓剛開始的恐懼疫情,變成現在的恐懼貸款。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飯店在虧損,員工的生存也要解決,萬興樓只能先解決家裡情況困難的員工上崗,為了能讓員工出小區,還要一張張的開復工證明。


只有員工生存下去,店才自然而然能存活。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燕風樓也根據自己店內業績情況,挑選四分之一的員工先行上崗,每位員工一天一個口罩一副手套,防疫用品又成了新的難題。


“口罩多少錢?”

“3.8元”

“一包嗎?質量怎麼樣?”

“一個”

“……”


餐飲後廚,一般只會佩戴薄層防飛沫口罩,消毒水也是要每天幾次在店內噴灑,飯店不比家裡,一千多平方米的店面全部噴灑兩三天,就要用去半桶的消毒水。


口罩、手套、消毒水,這還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外賣平臺越來越高的抽成


我朋友上週剛剛復工,上班沒活幹和在家沒什麼兩樣,唯一的區別也就是從在家吃外賣變成在單位吃外賣。


我問他:2月份都沒工資,你天天吃外賣錢包受得住嗎?


他嘿嘿的衝我笑,我就知道他一定又在搜刮外賣的油水了。他說:“現在店家都有活動,紅包、減免等等活動,加起來省下不少錢。”


一份外賣,平臺掙錢了,顧客省錢了,那虧得一定是餐飲企業。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不管是餓了麼還是美團,平臺的提點費率都在20-30%之間,顧客多掏了包裝費和配送費,飯店損失了利潤。


要我說,餐飲企業別說掙錢,員工的工資都要虧在裡面。


平臺的佣金相當於線上“房租”,加上門店租金,餐飲都在承受雙重租金,如果再加上強制折扣、推廣費用……


很多飯店也因此注意到社群的重要性,並迅速調整營銷策略,比如喜盈門針對老顧客五八折售賣酥不膩烤鴨。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 喜盈門酥不膩烤鴨接龍


朋友圈、微信群都是他的主戰場,甚至還搞起了烤鴨接龍,熟悉的顧客都是幾隻幾隻的預定。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 萬興樓包子出爐


每到一屜熱騰騰的包子出爐時,萬興樓的孟春燕總會第一時間把消息發到朋友圈和各個微信群,三公里內免費送餐到家。


按照她的話說就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線上外賣平臺,一個是線下與客人直接溝通。


除了社區營銷,萬興樓最近還開始了短視頻和直播宣傳,因為店內沒有專業的人才,孟春燕開始自己學習,一開始使用企業微信做直播,後來又開始學習抖音,每個短視頻教程她都一遍遍的看。


疫情擊垮了2020年的餐飲業,但也有好的一面,它能讓更多的餐飲企業認識自己不足,轉變銷售模式。


復工後,有些事只有點個外賣才知道


從剛開始固定模式的等客上門,變成了如今的主動出擊。任何事都有兩面性,眼下的被逼無奈,也許會成為未來餐飲消費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漫長的時光裡,餐飲行業早已練就了應對危機的能力,現在的日子就算再難熬,也終究會過去。

越是絕境,越能激發出新的可能性,此次疫情,倒逼出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清理食材庫存、展開自救的過程中,激發了餐飲企業更多的尋找。


希望疫情趕快結束

胡吃海塞那天終會來到

我們一起等更好的美味

更周到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