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自从疫情来临,做梦都想吃火锅烤肉水煮鱼,饭店没开门,点外卖又怕不卫生,每天都在纠结中度过。


最终馋虫还是战胜了理智,我点了一份梦寐已久的炸鸡。


接到外卖小哥的电话,我下楼看到外卖小哥乖乖的让门卫大爷测体温,离着老远冲我喊:“我把饭放在这儿,等我走了你再来拿。”


他往后退了几步,看到我拿到外卖没问题后,才骑着电车走了。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回到家,还没被炸鸡的味道吸引,映入眼帘的是饭店的安心卡,上面详细的记录了参与制作炸鸡的工作人员的体温、健康状况。


我瞬间感觉安全感爆棚,也打消了我对外卖安全的质疑。


这一份炸鸡没收配送费,加上满减等活动,比平时少了十多块钱,感觉以后可以靠外卖度日了!


一份外卖的诞生,真难


2020年,原本热火朝天的年夜饭变得鸦雀无声,新冠病毒结结实实给了餐饮行业一记重锤。


疫情下,石家庄的餐厅饭店全部停业,为年夜饭准备好的食材堆积在库房里慢慢烂掉,餐饮企业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决定:

外卖!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外卖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种美味到家的服务本就不是新鲜事了。


以前的一份外卖需要什么?


大厨烧好菜后,配厨分装打包,外卖小哥直接送达。


现在的一份外卖需要什么?


饭店内外全面消毒,由专人在门口负责给顾客和外卖小哥测量体温,想要吃到外卖,饭店大爷就是第一道关卡。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 万兴楼员工进店测体温


厨师测量体温正常后上岗,原本就在火边烤的大汗淋漓,现在手套和口罩下都快捂出了痱子。


一份外卖要经过洗菜、切菜、炒菜、分装等多种工序,但每位经手的员工都全副武装,在安心卡上认真记录下自己的体温和健康状况。


一个个的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口气“玷污”了面前的菜肴。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这份打包好的外卖安静的在无接触取餐区等待取货,最后由体温正常的外卖小哥无接触送达。


一份外卖,其复杂程度赶上制造高精尖零件了,就是这一步步繁琐的环节,才能保证这份外卖无菌无污染安全送达顾客手中。


医护人员奋战在前线,而餐饮人守护的是民生底线。


在这个特殊时期走到哪里都是84消毒水的味道,饭店里也不例外,每天三四次店内消毒,一次都不能少,毕竟工作人员安全了,做出来的食物才安全。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 燕风楼填写安心卡


考虑到现在点餐的很多都是复工人员,燕风楼还特地调整菜单,与红星饭庄联手推出了营养盒饭,从精选优质原料,到荤素搭配,燕风楼实现了日均140单左右的销售量。


一天140个订单,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多高的数字,但这对疫情下无奈的餐饮人来说,已经是一针强心剂。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2月,深圳一外卖小哥确认感染新冠病毒,本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顾客会对外卖小哥存在戒备心理。


再点外卖时发现,一些餐饮店送餐的变成了店内员工。这其中包括了万兴楼老总孟春燕和经理在内,都成“外卖小哥”了。


他们每次送餐将餐食放在方便收取的位置,远远地看着顾客取走才会离开。


仔细想想,饭店内部员工相对接触人少一些,那么感染的几率也会少一点,改变的这个小举动,真是暖心了。


饮食安全可以严守卫生环境解决,送货安全可以由店内人员配送,但疫情突袭之下,还有很多难题是餐饮行业需要面对的。


困难总是接踵而来


“你家的菜量怎么这么小?”一个投诉电话打到了万兴楼经理手机里。


原来顾客点了小份的茄子炒豆角,500毫升的包装盒装了满满一盒子,豆角进价7元/斤,茄子进价6.7元/斤,加上包装费和免费送到家。


一份定价17元的茄子炒豆角,挣不了几块钱,可顾客还是觉得量少。


一面是顾客的实惠,一面是物价的飞涨,餐饮企业夹在中间有苦也说不出。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万兴楼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营业状态,看着库房里好几百桌年夜饭的食材暗自心疼,于是,孟春燕决定:做公益。


蔬菜全部集中起来,做成饭菜免费送给防控人员、消防、交警、派出所、孤寡老人……半个多月的公益做下来,每天的成本都在2万块钱。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但这个亏本是值得的,既解决了库房食材积压问题,又塑造了品牌形象,使得周围顾客更加信任餐饮企业。从刚开始只能依靠线上外卖平台接单,到现在给企业做团餐,为防疫人员和酒店隔离人员送餐,虽然销量也只是刚刚够每天员工的工资,但拓宽了销售渠道。


员工的压力就是餐饮企业的压力


一方面是疫情的风险,一方面是贷款的压力。


看着其他行业都在复工,餐饮行业的员工都迫切想上班。年轻人身上谁没有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几座大山压下来,让刚开始的恐惧疫情,变成现在的恐惧贷款。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饭店在亏损,员工的生存也要解决,万兴楼只能先解决家里情况困难的员工上岗,为了能让员工出小区,还要一张张的开复工证明。


只有员工生存下去,店才自然而然能存活。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燕风楼也根据自己店内业绩情况,挑选四分之一的员工先行上岗,每位员工一天一个口罩一副手套,防疫用品又成了新的难题。


“口罩多少钱?”

“3.8元”

“一包吗?质量怎么样?”

“一个”

“……”


餐饮后厨,一般只会佩戴薄层防飞沫口罩,消毒水也是要每天几次在店内喷洒,饭店不比家里,一千多平方米的店面全部喷洒两三天,就要用去半桶的消毒水。


口罩、手套、消毒水,这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外卖平台越来越高的抽成


我朋友上周刚刚复工,上班没活干和在家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也就是从在家吃外卖变成在单位吃外卖。


我问他:2月份都没工资,你天天吃外卖钱包受得住吗?


他嘿嘿的冲我笑,我就知道他一定又在搜刮外卖的油水了。他说:“现在店家都有活动,红包、减免等等活动,加起来省下不少钱。”


一份外卖,平台挣钱了,顾客省钱了,那亏得一定是餐饮企业。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不管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平台的提点费率都在20-30%之间,顾客多掏了包装费和配送费,饭店损失了利润。


要我说,餐饮企业别说挣钱,员工的工资都要亏在里面。


平台的佣金相当于线上“房租”,加上门店租金,餐饮都在承受双重租金,如果再加上强制折扣、推广费用……


很多饭店也因此注意到社群的重要性,并迅速调整营销策略,比如喜盈门针对老顾客五八折售卖酥不腻烤鸭。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 喜盈门酥不腻烤鸭接龙


朋友圈、微信群都是他的主战场,甚至还搞起了烤鸭接龙,熟悉的顾客都是几只几只的预定。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 万兴楼包子出炉


每到一屉热腾腾的包子出炉时,万兴楼的孟春燕总会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到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三公里内免费送餐到家。


按照她的话说就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线上外卖平台,一个是线下与客人直接沟通。


除了社区营销,万兴楼最近还开始了短视频和直播宣传,因为店内没有专业的人才,孟春燕开始自己学习,一开始使用企业微信做直播,后来又开始学习抖音,每个短视频教程她都一遍遍的看。


疫情击垮了2020年的餐饮业,但也有好的一面,它能让更多的餐饮企业认识自己不足,转变销售模式。


复工后,有些事只有点个外卖才知道


从刚开始固定模式的等客上门,变成了如今的主动出击。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眼下的被逼无奈,也许会成为未来餐饮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漫长的时光里,餐饮行业早已练就了应对危机的能力,现在的日子就算再难熬,也终究会过去。

越是绝境,越能激发出新的可能性,此次疫情,倒逼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清理食材库存、展开自救的过程中,激发了餐饮企业更多的寻找。


希望疫情赶快结束

胡吃海塞那天终会来到

我们一起等更好的美味

更周到的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