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集市上很難見到黑皮西瓜了?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農夫也瘋狂


集市上已經很難看到小時候經常吃的那種農村自家種植的黑皮西瓜老品種了,現在的西瓜以其上市早、個頭小、皮兒薄深受人們的喜愛,這也是那些老品種退出市場的主要原因。

在過去,農村集市上常見的那種黑皮西瓜,都是放在拖拉機鬥裡或者是趕著牛車拉著叫賣。一個西瓜,小的也得十多斤,大的二三十斤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買一個西瓜,小孩子都抱不動。那時候,農村水果不像現在品種繁多,夏天能有個西瓜啃啃,解解渴就算不錯了。

過去農村家庭人口多,所以這大個兒的西瓜吃起來也快,一個西瓜分割成小塊,一人幾塊立馬就消滅得乾乾淨淨。不像現在基本上三口之家,如果是弄個二三十斤的大西瓜,那還不得守著叫它愁死啊。

新品種的出現,不僅在個頭上更適應現在家庭的需要,5斤左右的西瓜,一家三口一頓正合適,也不浪費。而且這些新品種的西瓜從口感上也一點不比老品種的黑皮西瓜遜色,而且這些新品種生長期短,能夠早早上市,滿足嚐鮮的慾望。

現在的銷售方式,與以前更是天壤之別。過去西瓜銷售靠的是走街串巷或者是農村趕大集的時候叫賣。而現在除了超市果蔬專櫃以外,網絡銷售更是佔了半壁江山。本地西瓜還沒上市的時候,要是想嚐鮮,完全可以從網上訂購,送貨上門,很是方便。

加上一些新品種西瓜個頭小,便於運輸。試想,如果還是過去的老品種黑皮西瓜,如果上網銷售的話,超重以後,光這運費也差不多能夠買出西瓜了。如今超市賣的西瓜,如果嫌個大的話,還可以分割後進行銷售,方式靈活多樣。

總之,老品種黑皮西瓜雖說口感還可以,但是因為無論從運輸還是從零售,已經不被現代人所認可,所以被新品種替代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建行漸遠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農村集市賣的西瓜問題。好久沒有吃到西瓜了哈,不過現在大棚西瓜又上市了哈,有點小貴啊,三五斤就要四五十塊了,有點肉疼的感覺。於是我非常懷念以前在老家買西瓜吃,一塊錢能賣一個大大的黑皮西瓜,還包甜包沙瓤。小時候的我就知道怎麼去判定西瓜的生熟了,跟著大人學的用手拍瓜聽聲音哈。


題主說的黑皮西瓜,應該是以前的農村人比較喜歡種植的老品種西瓜,我們老家有叫它是鋼殼西瓜的。我覺得吧說黑皮西瓜比較容易暴露一個人的年齡,好吧我就是70後和80後之間的農村娃。那時候確實有一種黑皮西瓜,個大皮厚,小孩子抱不動一個瓜,但確實好吃,用一句比較“俗”的話說,就是很有“瓜味”,現在的西瓜是不能比擬的。當然不是說其他西瓜不好吃,比如後來出現的花皮西瓜也非常好吃,花皮西瓜相對來說市場銷量更大一些,存活期也到現在。

俗話說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世間萬物總有一個迭代換新的規律變化,都是由最初的狀態往更高層界面來發展,一言而蔽之,人性化。黑皮西瓜雖然好吃,但不符合現在人的審美觀念,消費觀念等觀念啊,這個黑皮西瓜太大了,皮子又厚,一個人又吃不完,放久了又不新鮮。人的遺忘本性是常態,既然我不喜歡了就不再懷念。於是黑皮西瓜退出市場,也是常態變化。適者生存的理念法則,也適用於西瓜品種。

黑皮西瓜是個慢性子,不急不火的生長髮育著,這個不太符合人們的嚐鮮消費心理,當有更早上市的西瓜品種出現,黑皮西瓜退出歷史舞臺也是必須的,畢竟作為一個生鮮水果,是農民拿來賣錢維持生活的,而不是為了情懷,種了卻賣不出去。擁抱消費市場變化,適應市場供求,是瓜農該走的正確道路。不過在我看來,沒落的西瓜品種,也可以再度異軍突起,比如走情懷路線,賣給70後左右的三代人,但比較小眾,不一定能重獲新生。

據數據資料顯示,山東壽光的火山西瓜已經上市,現在超市零售端具體數據不詳細,但是網絡銷售渠道,已經達到了5斤左右就要49元的包郵價格,也就是說,每斤的價位在10左右的了。在炎熱的五月中下旬,就能吃到可口爽甜的西瓜,誰還會在乎黑皮西瓜是否存在的呢?當黑皮西瓜上市,又有多少更具有優勢的西瓜充斥市場的呢?陌路離殤,是當年黑皮西瓜風光不在的因素之一。

俗話說“寧吃鮮,不吃堆”。以前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吃皮厚又重的黑皮西瓜,放到現在,那麼大個一個黑皮西瓜,就說是十斤,也要百十塊一個,一般人還真吃不起,吃了還心疼皮厚,記得我老媽以前老是把我們吃掉的西瓜皮拿來銷皮做成一道菜,美其名曰叫西瓜霜,確實也能吃,脆脆有股青味的不太甜,加點白糖還是能吃的。

沒有了就沒有了唄,二十年後,說不定現在的西瓜品種又找不到了呢。擁抱變化比回憶過往更有價值。我是農村老俗話,歡迎關注交流學習,每天不一樣的視角探討三農問題。


農村老俗話


炎熱的夏天已經來臨,這是一個讓人喜歡讓人愁的季節,讓人喜歡的是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冷飲應季水果,冷飲就不必說了,現在商家是各種花樣。一說水果,我想大家應該都會想到消暑解渴大西瓜,記得以前在農村能夠吃到各種西瓜長的、圓的,本地的、外地的,說到這些不免讓人想起了小時候吃過的黑綠皮的西瓜,比其他品種的西瓜都好吃,記得當時叫“黑玉”,現在確實是見不到了,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黑皮西瓜很難見到了。

一、黑皮西瓜多數皮厚

因為當時人們雖然喜歡黑皮西瓜的味道和口感,但是這個西瓜多數皮都很厚,如果買到皮厚的個體瓜,其性價比太低了,滿滿的人們就傳開了黑皮西瓜皮厚,間接導致了黑皮西瓜的滯銷,接下來的事情就好想了,這個品種的瓜沒有人買了,瓜農也就少種植,久而久之導致現在在農村集市上很少見到“黑玉”西瓜了。

二、黑皮西瓜個頭偏大

大家知道在以前的農村冰箱這種電器並不多,夏天很多東西都不好保存,同樣西瓜一旦打開不好保存,由於黑皮西瓜動不動就二三十斤一個,一般家庭打開之後都吃不了,這樣問題就來了,一頓吃不了,又不好保存,慢慢的大家就選擇其他的個頭小的西瓜品種購買了,這樣黑皮西瓜慢慢就失去了市場,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三、黑皮西瓜價格高

由於黑皮西瓜的口感好,所以當時價格也比其他品種的西瓜要高一些,開始人們都是多花點錢吃個新鮮,後來發現黑皮西瓜個頭大不好保存不說,皮又那麼厚,這樣綜合下來買的不值,大家也都知道當初人們都是要算經濟賬的,這個原因直接導致了農村不再認可黑皮西瓜。


其實不管是哪個原因造成了黑皮西瓜變少的主要原因,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沒有那麼重要,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是什麼產品都要順應市場不斷的調整改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一起探討農村種植相關的問題。

呂家姐夫


黑皮瓜口感不如新品種!我是種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