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薛學銘


世稱“藥王”的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具說享壽一百四十一歲,生於公元541年,終於公元682年,經歷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


孫思邈究竟是不是如此高壽還有待考證,但作為一個醫藥學家,孫思邈自己確實也非常注重養生。孫思邈是一個學識淵博的思想家,儒經佛典無一不通。他所主張的養生之道,其實也就是順應天道,不違反自然,凡事有節有度,心態平衡不過份追求名利,不暴飲暴食傷脾胃,起居有常,氣血暢通。

至於孫思邈有沒有提過“五石散”一定要毀掉,我想是一定不會這麼提。因為在孫思邈這樣的藥學家眼裡,君、臣、佐、使各備其用,不能因為世人用壞了五石散就一定要把五石散毀了,在醫家眼裡“五石散”也一樣有它的藥理作用。

“五石散”這種東西早在孫邈之前就有,至少西漢就有“五石散”。廣州南越王趙眜墓就出土過“五石散”。“五石散”又稱“五色藥石”,南趙王墓的五色藥石包括:綠松石、赭石、紫水晶、雄黃、硫磺。當時被認為服食五色藥石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但實際上這些五色藥石適當服食會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長久服用則有可能藥物中毒。

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裡有“寒食散”,一直被認為就是“五石散”,主治邪氣上衝、心腹煩悶、五臟不調等等。但是從南越王墓出土的五色藥石來看,並不是孫思邈的“寒食散”。葛洪說的“五石”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

《世說新語》裡說何晏服食“寒食散”(五食散),“何平叔雲服五石散”。有註釋說,“寒食散之方,雖出漢代,而用之者寡,靡有傳焉。魏尚書何晏首獲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尋也。”何晏服食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也就是說五石散的功效就是偶一服食以至神志清明。但是這種作用可能在何晏本人身上被誇大了。魏晉以來,五石散幾乎成了神藥。五石散並沒有長生功效,這個古人也知道,所以《古詩十九首》裡說過,“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管是五石散,還是別的什麼丹藥,都不可能讓人長生。


孫思邈在《千金方》說“有貪餌五石,以求房中之樂。”這恐怕才是魏晉時服食五石散成風的原因。蘇東坡也說,“世有食鍾乳、烏喙而縱酒色以求長年者,蓋始於何晏。晏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無足怪者。”


沅汰


話說當年,孫思邈外出行醫,自己病倒了。孫思邈得了什麼病呢。其實是得到了丹毒。當時唐代很多人都想長生不老,很多醫生都在那裡煉一硝二磺三木炭,拼在一起吃。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是這樣記載的:人們都說了服了五石散可以長生不老,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應該統統燒掉。我就配過這個藥,吃了之後,這個腦袋大了,左額生丹毒,長了一個大包。


當時,孫思邈走到四川雲陽,早上起來一個大包,到了晚上都是大包。當時雲陽縣令是他的朋友,請了好多醫生看,沒看好。後來自己給自己開了一個藥方,就好了。後來,他寫《備急千金要方》時說:石在身中,萬事休泰。意思是你要是吃了石頭,一萬年都好不了。泰是好的意思。後來又說:寧食野葛,不食五石。有識者遇此方則須焚之,勿久留也。


當然,孫思邈的話有的人沒聽。比如李世民想長生不老,就吃了這個藥方,不到五十歲就死了。雍正帝還開了一個煉丹廠,自己吃死了,又送給李衛吃,三年後,李衛也死了。因此,孫思邈教焚燬五石散,其實是對人民負責。可惜,後世的皇帝不少不聽話。


商業風尚人物




古代,有一種藥,叫“五石散”,吃了之後能治傷寒。至於發明這方子的人,老有名了,他就是張仲景。

但神奇的是,魏晉時期,這五石散竟然名聲大噪。

過了幾百年後,唐朝有位神醫,叫孫思邈,據說活了141歲(也有說只活了101歲)。在臨死之前,孫思邈告誡所有徒弟,將“五石散”的方子毀了。徒弟們含淚點頭,孫思邈放心歸去。

只是,對於毀掉五石散,孫思邈儘管徒弟眾多,也難以做到,因為五石散早已“天下皆知”,是妥妥的明星產品,各種改良和深加工的方子到處都是。直到今天,五石散的方子還是存在的。

問題是,孫思邈為何想毀掉“五石散”,難道是人老糊塗了?完全不是。接下來,我們一起聊聊五石散。

五石散本來是藥,後來成了助興的佳品



五石散在魏晉時期,成了名士們最喜歡的產品,如果說哪個文人名士沒吃過“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關於五石散為何崛起於魏晉時期?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一個人,此人名叫何晏,是曹操的女婿。成為曹操女婿前,他是曹操的後兒子,因為曹操娶了個熟女,這熟女就是何晏的媽。長大後的何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是對玄學一道,很有造詣。說通俗一點,何晏此人很能空談,在魏國士大夫群裡,威望很高。

因為何晏身患傷寒病,不得已吃“五石散”治病,吃著吃著,老何吃上癮了,為什麼呢?因為五石散吃完後,人的精神一下變得非常好,力氣也增加很多,人會處在迷幻當中,醉生夢死,同時,全身出汗,需要喝溫酒,吃寒食,不停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文化大家何晏的行為,大家覺得很酷,這是真文士,不是假名流。

於是乎,吃五石散的行為開始在士大夫中流傳。到了最後,誰吃誰驕傲,誰吃誰高雅。什麼建安七子,什麼竹林七賢,紛紛開始吃五石散。



那種感覺太好,一邊吃的滿頭大汗,一邊喝著酒暈暈乎乎,再加上很多人敞胸露懷,半裸步行,剎那時間,這竟然成為了流行,成為了時尚。

如果五石散只是何晏等人彰顯“名士風流”的工具,也許傳播就不會那麼廣了。它還有著一個獨特的功能,讓吃者歡樂不已。

什麼獨特功能呢?壯陽,提高性能力。就這一點,讓無數人趨之若鶩,吃藥的男人就此大增,傳播也變得又快又遠。

之後的五六百年裡,五石散一直很受人重視。就算有人為此而送命,還是有其他人前仆後繼,樂此不彼。

直到孫思邈出現,發出那震耳欲聾的吼聲“統統毀掉”,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五石散。

孫思邈為什麼讓人毀掉五石散



五石散治病沒說的,對於傷寒病,對於惡性痢疾,都有不錯的作用。如果只是治病,這是不錯的藥。

但,如果有人常吃它,用來助興,那問題就大了去了。

一是這玩意會上癮,有點像如今的“海洛因”,幾天不吃它,人就難受,關鍵是有些男人對這玩意有依賴,吃了它雄風萬丈,不吃它“一洩汪洋”。凡是容易上癮的東西,沒幾個好玩意,那是會麻痺神經中樞,對大腦有損害的。

二是吃了這東西后,全身燥熱,必須四處走動,讓身體快速排汗,最好是不穿上衣,或者袒胸露乳,這樣讓人感覺有傷風化。為了讓人少嚼舌根,於是,我們經常看到畫上的魏晉名流,穿著寬衣寬袖的衣服,看起來很瀟灑,實際上,有些時候是為了散熱。



三是常吃五石散,性情急躁易怒,容易發脾氣。所以,常常看見史料上,有些魏晉名流脾氣大的嚇人,這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常常吃藥所致。

四是吃了五石散後,最好喝溫酒,吃涼食,要快速散熱,這就導致常常有人喝多,喝多了尋釁滋事,禍害周邊人等。

最後,這玩意是藥,是藥三分毒,吃多了對身體實在有害,讓人短壽。



作為“神醫”的孫思邈,深知五石散的危害,看了無數的病,見了太多的人,最後,在141歲(有說是101歲)高壽臨終之際,告誡所有徒弟:遠離五石散,毀了五石散。

但,影響已經形成,傳播如此廣泛,哪裡能毀掉?目前社會,吃“散”的人基本沒有了,因為有了新的替代品,那就是“毒品”,無論是冰毒,還是麻煙,無論是可卡因,還是海洛因,都會讓人迷幻,讓人沉浸其中。

其實,五石散也好,毒品也罷,都對神經中樞影響很大,都對五臟六腑害處不小,如果想死得早,那沒辦法攔。但,如果想多活一些年頭,最好還是遠離。

正所謂: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遠離五石散。


藍風破曉


在我們的歷史中,有兩大“毒品”曾在相應的時代裡危害了無數人,這兩大毒品第一個就是在近代史中由英國人輸入的鴉片,第二個就是在魏晉時期風靡一時的五石散。

而這兩大毒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以藥品身份存在的。

鴉片在成為危害之前,其實一直都是歐洲人用來鎮痛的奇藥,曾經為那些飽受痛苦的人帶來了片刻安寧。

五石散在成為荼毒之前,情況也是如此。

五石散最早是由漢朝時期的醫生們發明出來的,主要由白石英、紫石英、硫磺、鐘乳石、赤石脂等礦物成分組成,因為人們在服用之後身體內會出發散出一些暖意,所以自出現開始,就成為了一劑治療風寒的奇藥。



改變了五石散用途的何晏

要說到五石散由藥變成毒的過程,有一個重要人物我們是不得不提的,這個重要人物就是曹操的女婿、三國時期的美男子何晏。

何晏此人的人生經歷非常複雜,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為他父親去世而改嫁給了曹操,而在他母親嫁給曹操之後,他也隨之進入了曹操的府邸中,被曹操當成了養子來對待。



何晏成年後,曹操更是因為欣賞他的才學以及對他的偏愛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這裡面的種種經歷,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歷史地位。

不過何晏最出名的並不是自己這些身份以及經歷,他最出名的其實是他的才學與空談,他是魏晉玄學的開山鼻祖之一,被時人視之為名士,在士人階層中,是那種如同明星一般受人追捧的人物。

正如同現如今很多粉絲瘋狂追逐自己偶像一些行為的情況一樣,那時候人們因為崇拜何晏、受他的影響,就開始模仿起了他的一些行為。

五石散就是何晏的推廣下,變成“毒品”的。

五石散的潮流

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何晏本身有著一些小毛病的原因,所以他就在醫生的建議下,初步服用了五石散。

而隨著他服用五石散的時間越發長久,他開始從五石散中發現了另一些奇效,那就是在服用了五石散後,整個人的體力會大增,一改以往的萎靡,與此同時,精神也會變得恍惚飄蕩起來,彷彿整個人飄入了仙境一般無我。

這種精神上的感覺對於一直以來追求玄學的何晏來說是非常誘惑的,所以在歷經了這種感覺之後,他開始對五石散著了迷,瘋狂服用起了五石散。

後來,由於怕別人把自己當成磕藥的另類,他就想辦法推廣起了五石散,想讓整個士人階層都服用五石散。

這個時候,在他這種重磅級人物的推薦下,服用五石散就迅速成為了當時士人階層中的潮流,被很多追求那種虛幻感覺的人捧為了“聖藥”。

五石散在歷史之中的流傳是非常久遠的,在何晏被司馬懿殺掉之後,五石散仍一直在接下來的兩晉南北朝時期流傳,彷彿那最後的精神支柱一般,支撐著那些南方苟活士人們的最終幻想。

在五石散傳播最為熱烈的時候,服用五石散的人不再僅僅限於最初的士人們,很多的僧人、官員、道士、士兵、百姓在潮流的影響下,也服用起了這種危害極大的藥物。

即便在後來的歷史時期中五石散不再是時代的潮流,也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因為貪戀於五石散帶來的虛幻感覺,仍服用著五石散。

五石散的危害

而五石散的危害也是非常明顯的,雖然說在剛服用五石散時人們的體力確實會大增,但是在服用了這種藥物之後,人們卻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變得燥熱起來。

在這種渾身燥熱的情況下,他們是根本做不了其他事情的,只能整天袒胸露乳躺在室外通風的地方乘涼,喝點小酒緩解燥熱。


這種狀況,無疑中就消耗了很多人力。

除此之外,五石散本身的毒性也是不容忽略的,在歷史中,因服用五石散過多而丟掉性命的案例其實比比皆是。

孫思邈的年齡以及對五石散的態度

正是因為深知五石散所帶來的嚴重危害,所以孫思邈等一眾名醫才會一直利用自己的名氣極力反對著人們服用五石散。

為了徹底摧毀五石散,孫思邈甚至還號召著天下人要把記載了五石散的藥方通通燒掉。


在他去世之前,他更是囑託了自己的弟子,讓他們一定要徹底毀掉了這害人的五石散。

而說到孫思邈,有一個問題是人們一直爭議很大的,那就是關於他的年齡。

說到孫思邈的年齡,一般大家比較認同的是101歲的說法。

不過在另一些史書之中由於種種記載的偏差,則有人稱其活了141歲。


孤客生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首先,咱們回顧下,五石散是個什麼東西。

咱們中國人向來聰慧,很早就利用一切自然的東西,或果腹或日用。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除了植物用藥之外,用礦石也是由來已久。有些礦物可以治風寒、外創,早在《周禮》中就記過“凡療瘍,以五毒攻之”,經學大師鄭玄標下註解,即以“以石膽、丹沙、雄黃、磁石、礜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這個方子裡除了磁石之外,都是毒,所以後來用的人也不多。

後來,在神醫扁鵲的《扁鵲醫經》裡,提到用五石治寒症,在《史記》相關文章裡也提到:“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藥石有陰陽水火之齊。”起初治療傷寒,所以又稱寒食散。咱們都知道,古代傷寒也會要人命,窮苦百姓得了這病,只能靠天了,富貴人家各種條件好,死得不多,所以到底有多好的療效,並不清楚。反正還有個倖存者偏差的說法,死了也統計不到,活著的,當然都說好咯。

這個寒食散中的五石到底是哪幾種?其實並不相同。葛洪認為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巢元方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何晏則認為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鍾乳、礜石”,不管是哪種組合,五石搭配在一起,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當然了,短期內可以使人全身發熱,神明開朗,體力增強,有點象嗑的藥,少量用來可以改善身體,強健神經,但長期服用,中毒越深,終至喪命。偏偏服食者多得不了,何晏死後,服食五石散,成了風尚,他們往往群體服用,所以咱們看魏晉時的名士們寬袍大袖,衣帶飄飄有仙氣,實際上是他們太熱受不了,必須得這樣才能解解。

在孫思邈看來,五石散就是毒,孫思邈呼呈“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他在自己的《五石更生散方》裡,把礜石更換成無毒的石硫磺。

為什麼孫思邈希望毀了這個方?因為孫思邈是個大醫,是個神醫。

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一生中救人無數。他認為粗心大意的人,不適合學醫,“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真正的醫者,是心慈仁厚的。在他眼裡,“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沒有什麼比人命更重要,所以,他的書用千金命名,即《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不貪名利,以人命為重,是真正的醫者,所以,對於五石散這樣害人多於治病的東西,深惡痛絕也就理所當然了。(網絡圖,致謝)

珠玉在前,咱就簡單說幾句吧,期待您關注葉之秋的頭條號。


葉之秋


孫思邈臨終前要弟子毀了五石散?下面來說說這個所謂的五石散。

毀了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最早記載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之中,到底是誰配出的這個方子至今不明。而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說:“自非虛勞成就偏枯著床,惟向死近無所控告者,乃可用之”,沒有病的人千萬不可服用,得“深宜慎忌”。

既然孫思邈的醫書中都出現了這個方子,何來的毀了五石散一說?何況這個方子經魏晉名士一“宣揚”,孫思邈的徒弟毀的了嗎?當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根本就沒有這件事情。

魏晉這幫人的“宣揚”

那麼五石散是如何聞名古今的呢?當然就是那群魏晉名士的“宣揚”。魏晉名士分兩派,一派吃藥,一派喝酒,而吃藥這一派當然奉何晏為鼻祖。五石散這東西且不論其毒性,服完之後是會全身發熱的,不出去走動會不舒服,所以需要和酒一起配合“行散”。這種東西長期服用,會讓皮膚脆薄,很容易就磨破自己的皮膚,所以穿衣寬鬆,或者直接luo奔。至於這東西的其他作用,就不說了。

看了五石散的配方就知道,這東西很貴,魏晉名士把服用這東西當作頂級名士的標準,能服用這東西就是頂級名士。而有些人為了充當名士,就服用假的五石散,然後裝模作樣的去行散,結果被人看穿之後當然就是被嘲笑的對象。所以經過魏晉這幫人的“宣揚”,五石散聞名古今。


總之孫思邈應該是沒有對徒弟說過這種話,因為他徒弟並沒有這個能力讓這個方子徹底消失。五石散雖然在魏晉時期很火熱,但是到了唐朝之後就不在貴族圈流行了。而這種東西又貴,平民百姓消費不起,所以就漸漸的趨於平靜,不再像魏晉那麼流行。


淡看天上月


古代人大多壽命都比較短,而神醫孫思邈絕對是一個例外。這個人活了141歲,這種壽命就算放在現代,也絕對是一個非常長壽的人了。孫思邈一生共經歷了四個朝代,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和唐,他是一位神醫,擅長使用中藥材,同時還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獻!提及此人,大家會有一個困惑的問題,那就是孫思邈非常痛恨一種東西,此物名為“五石散”,他去世之前還對自己的徒弟說,一定要毀了五石散,那麼神醫孫思邈究竟為何如此痛恨五石散呢?

孫思邈對中醫頗有研究,中醫上面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句話是“是藥三分毒”!人在生病時需要用藥物來治療,最終人的身體可以得到康復,但這些藥物也會給人的身體帶來三分的傷害,雖然有一些傷害不太明顯,但日積月累一定會讓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就算是像人參或者是一些其他珍貴的補藥,也同樣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會危害到我們的生命。這些補藥都如此,就更別提五石散了!那麼五石散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人們把五石散又稱之為寒食散,這種東西是由很多種藥物組合而成的,裡面還有十幾位的草藥呢。

五石散是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製作而成這種東西,主要是用來治療傷寒的,而且治療的最終結果通常都非常的好。不過張仲景去世之後,這個方子就被很多人進行了改良,因此方子本身的作用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最終形成了魏晉時期人們口中的五石散!經過人們改良之後的五石散可不是用來治療傷寒那麼簡單了,五石散成為了人們眼中非常神奇的一種東西,人在服用了它之後,體內會越來越熱,人越來越不懼怕風寒了。同時還會成為我們的身心愉快,性格愈加的開朗,而且體力也逐漸增強。人們越來越依賴五石散了,並且把它當成了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東西!很多人都會在家裡面備上一些五石散,沒事的時候就服上一些,當家裡來了客人,人們還會把它拿出來招待別人。若是家裡面拿不出五石散的話,客人來到家中,主人甚至會覺得招待不周並且很丟面子。因此,服用五石散成為了魏晉時期社會上的一種奇怪現象,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五石散產生了依賴性。

若是五石散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倒也就罷了,但殊不知,五石散所產生的副作用是致命的,而且副作用非常的明顯。其中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服用五石散會讓人越來越戒不掉它,就像是抽菸吸毒一樣。過量食用還會直接致人的死亡。不僅普通人會吸食它,就連一些王公大臣,宰相,諸侯都被五石散深深的吸引了,甚至包括帝王。這些人逐漸變得暴躁,而且殺人無數,慢慢的失去了人性,而社會也開始變得動盪不安。

當然了,每個時代都是有一些比較明智的人的,而神醫孫思邈就是其中一位,在大部分人隨波逐流去服用五石散的時候,孫思邈意識到了這種東西所帶來的危害,因此開始強烈反對濫用五石散的這種風氣,並且當時還有很多著名的醫者對五石散都是深惡痛絕的。正是因為孫思邈親眼目睹了五石散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因此他才會在臨終前,吩咐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把五石散這種東西給毀掉。

服用五石散是一種惡習,好在有人出來制止了,因此這種惡習開始慢慢的有所好轉,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會說“寧食野葛,不服五食”了,人們會拿這句話去勸誡那些服用五石散的人,並且希望他們早日擺脫五石散!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服用五石散的這種惡習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僅有的一些擁有惡習的人,只能夠藏在道觀中,穿著道士服偷偷摸摸的服用!


木劍溫不勝


他臨終前的話你是怎麼知道的?


路先生9


先來了解下什麼是五石散,這個五石有不同的組成部分,但是藥性是一樣的。"五石",東晉醫藥家葛洪所述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隋朝名醫巢元方則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儘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藥性皆燥熱繪烈,服後使人全身發熱,併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中毒。

所謂五石散,始於秦始皇,按尼尼理解,是煉丹師哄騙秦始皇的手段,吃了就跟興奮劑一樣讓你精神抖擻,但是這東西只是暫時性的。按藥理上看有點像毒品,是用人的壽命提前消費,絕對不是好東西,那麼神醫孫思邈醫德方面勘稱古今第一人,他從不用動物入藥,也不會用這等有毒的藥。

《千金要方》在食療、養生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孫思邈能壽逾百歲高齡,應該是他在不倡導用藥物延續壽命而是在生活方面飲食方面以及運動上下功夫。他本人反正是活過了100歲,但是到底活到幾歲無從得知,可見五石散這樣的劇烈藥物並不適合延年益壽之用,但是還是有不少名人藝術家依賴這個藥物。


比較瘋狂的是魏晉時期,何宴,曹操的養子是這場五石散瘋狂宴會的創始人,晉代的醫學家皇甫謐有這樣記載:近世尚書何晏,耽聲好色,始服此藥,必加開朗,體力轉強,京師翕然,傳以相授......晏死之後,服者彌繁,於時不輟,餘亦豫焉。就算是懂醫術的皇甫謐也逃不過五石散的誘惑。

有大批文人墨客沉迷於此,因此喪命。比如晉代的重臣裴秀、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都因服用五石散致死,而晉代學者皇甫謐更是因此落下殘疾,到了唐代,服用五石散的人仍然存在。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五石散勘稱是地位的象徵,只有有錢的名門望族才吃得起。但是在民間有這樣一則笑話形容百姓假裝自己毒癮發作炫耀自己有五石散吃。洛陽市集中有的平民,竟然假裝到處打滾,說慘了慘了,我“石發了”,有認識他的人知道這小子其實沒錢,是在裝,就問他說,你啥時候吃的石(五石散)啊?然後這個人就說,我昨天去市場買米,米里面有石,吃了以後就發作了,然後引來現場鬨堂大笑。(參見《太平廣記》)

可見在當時是一種病態的追求,孫思邈不止一次大聲疾呼反對食用五石散的行為,其中有一句話數千年來振聾發聵,那就是:“寧食野葛,不服五石。”並且在自己的著作裡面寫到:“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這句“寧食野葛,不服五石”的話,正是孫思邈這一舉動才讓五石散開始逐漸消失,當然一些不怕死的道士還在服用。

五石散,古代的毒品,毒性相較於現代的海洛因,毒性更甚。晉朝的皇普謐曾在自己的日記裡寫到:"族弟長互,舌縮入喉;東海良夫,癰瘡陷背;隴西辛長緒,脊肉爛潰;蜀郡趙公烈,中表六喪。悉寒食散之所為也。"


白話文意思就是舌頭逐漸萎縮,後背長有爛瘡,脊椎上的肉慢慢潰爛,服用者喜冷食,因為體內燥熱,所以在魏晉風流時期,可以看見很多寬衣解帶衣衫不整的服用者在大街上行走。他就是一種亢奮,服用者不能臥床休息,要不斷行走使藥效在體內揮發,然後還要澆冷水喝酒。尼尼覺得這是藥性的作用,然而身體本來應該是冷的時候穿衣服。五石散作用大腦讓你作出相反動作,長此以往的確很傷身體。作為醫聖更是要作出表率讓門下弟子禁止使用此藥治病了。


尼采廣寒宮中坐


我對孫思邈說過這個話表示懷疑。無論是他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還是《枕中素書》、《龍虎通元決》都沒有提到要求徒弟看到五石散就毀掉的事。

“五石散”是魏晉時期一種據說能讓人延年益壽的金石藥方,據說服用後可以振奮精神,包治百病。


據餘嘉錫的《寒食散考》指出,“五石散”是由醫聖張仲景研製出來的。張仲景在侯氏黑散方和紫石寒食散方的基礎上,創制了這種藥物。


張仲景研製這種藥物,本意是用來治療五勞七傷等各種慢性虛病的,經實踐證明,這個方子對這些病還是很有效的。

據說何晏是第一個服用該方上癮的名人。《解散說》記載:“近世尚書何晏,耽聲酒色,始服此藥,心加開朗,體力轉強,京師翕然,傳以相授”。


何晏服藥之後,感覺相當不錯,所以這個“五石散”迅速在上流社會中流傳開來。可是大家都弄錯了,這是一味藥物,是治病的,而不是保健品,不能用於日常服用的。因為藥品有很大的副作用。


“五石散”是用石鐘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組成的,這五種藥單獨服用是沒毒的,但組合在一起,會合成含有砷的礦物質。而這正是“五石散”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原因。

孫思邈是接觸過服食“五石散”的病人的。他一生治人無數,不可能遇不到。關於“五石散”中毒的症狀,他也有記錄:“人進食多是一侯,氣下顏色和悅是二侯,頭面身癢是三侯,策策惡風是四侯,厭厭欲寐是五侯”。也就是說,他把中毒的症狀分成五個等級,五侯是其中比較嚴重的了。如果人出現了五侯這個症狀還不停止服用,則會有“舌縮入喉,癰瘡陷背,頭痛腰痛,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心痛如刺,百節痠疼,咽中痛”等臨床表現,嚴重的會引起潰爛、神經中毒或者心肌麻痺而導致死亡。


服用“五石散”後,如果調理得當,可以減少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據說服用後,人要不停的走動,這叫“行散”;其次不能穿新衣服和厚衣服,要穿質地柔軟的舊衣服,防止皮膚與衣物的摩擦;服用後不能吃熱的食物,要吃涼的,最好吃冷肉,否則會引起血管爆裂。如果能配合喝點溫酒,也有助於藥物的發散。

“五石散”在魏晉時很時髦也很奢侈的物品,最高時賣過1200錢一兩,這是十戶平民之家一年的生活費。當時許多名醫對“五石散”都是肯定的,說它是“製作之英華,群方之領袖”。


“五石散”到底有沒有作用?是藥物還是毒品?2000年,我國首次發現了“五石散”的配方。經過中科院對該配方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結果是,這是一劑治療陽萎很有效的藥方,比“萬艾可”的效果好上12倍。


“五石散”對於一些特定的病症,是有一定作用的,作為藥聖孫思邈,肯定不會對其一棍子打死。他告誡世人少服用,不能成癮,是對的,但說到他讓徒弟一見到就毀掉,一是不可能做到,二是沒有必要。


所以我對這個說法是持懷疑態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