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發現病毒,封鎖城市,隔離在家,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的戰疫,若當疫情結束了,我們從此事件中吸取了什麼教訓?有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1.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社會公民文明行為準則裡的不隨地吐痰,擤鼻涕,勤洗手一直都是牆上的公告而已,通過這次的疫情,希望能夠帶給人們一次思想上的更新,把這些實施到日常生活中。


打噴嚏掩住口鼻,保持家裡的衛生清潔,常通風換氣。若平時生病感冒了,及時帶好戴好口罩,保護自己,也防止傳染他人,並減少出入公共場合。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希望全社會能儘快普及餐廳裡公筷公勺(或公筷母勺)的應用。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中式餐廳已經在上餐時附上公筷公勺的文化已經很久了,一方面是這些地方吸收了西餐中的分餐文化,另一方面更是出於對飲食衛生的考慮。


用餐過程中,謹記“讓菜不夾菜”,減少病菌擴散,幽門螺旋菌患者比例的上升就是長久以來合餐制的結果。


從今往後,不管家庭用餐還是外出就餐,請不要感覺多餘,附上一副公筷公勺,養成衛生的好習慣,遠離病毒感染


2. 與他人的社交距離


根據美國人類學家霍爾的研究總結,把人際交往距離分為四種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我們的國土雖然遼闊,但是城市人口相對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們的平均空間較小,人體距離較近,人們普遍對於擁擠的程度較高。由於這些地理環境因素導致的社交距離的變小,導致了病毒的快速傳播。如果瞭解一下北歐的地理人口特徵,特別是芬蘭人,就可以理解地域密度不同導致的文化差異。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中國的北上廣深,人口的密度之大,公共場所特別是交通的擁擠程度,想要保持個人的空間在這裡很難實現。 但是疫情期間發生的事情就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情況。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雖然排隊涉及個人素質和公共秩序的問題,但是在特殊期間,人們的做法更顯示了對於自己和他人的保護。


若今後我們能夠更加註重社交距離,保持自己的邊界,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傳播就可以事半功倍。

3. 鍛鍊身體的意識


免疫力是這場疫情裡最終的勝利者。

剛開始官方報道說患者基本上是體弱的老年群體,後來發現年輕人也是被傳染人群,在最後治癒出院的數據上發現,藥物的控制在初始階段沒有明顯作用,治癒的案例都是單靠著個人身體的免疫力。


誰都無法預測這樣的危機什麼時候會再次發生,我們是否能夠成熟不慌張的面對這樣的病毒來襲,所以,充分相信人類健康身體的機能是首選的應對措施。


尼采說:“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堅強”。這句話從健康角度來說就是人體的“反脆弱”能力。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反脆弱》一書中講道,鍛鍊的本質是對身體進行適度打擊,適度傷害部分肌肉細胞,從而引發了人體對細胞的修復和強化記憶,因而肌肉才會越來越強壯。


別的不用看,就看看我們鍾南山院士的肌肉,誰可以相信這是83歲的老人!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憑藉著這樣的身體素質,鍾教授才可以義無反顧地奔向抗疫第一線,他擁有的不僅是對醫學的專業,更是對自身免疫力的信任。


也許,是時候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從深蹲開始,抬抬腿,伸伸胳膊,做一組平板支撐,或者出去跑跑步,健身房裡舉舉鐵,無論何時,保持健康的身體,擁有強大的免疫力是面對未知時,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


4. 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這次疫情已經持續了三十天多天了,漫長的假期給社會來了個剎車,給人們一段慢下來的時間,一個檢視生活的機會。

近十年的時間裡,我們追求的是不斷地增長的GDP,高鐵動車的不斷提速,網絡速度的3G到5G的過程。但是996的加班文化,明星的過勞猝死,這些新聞都一遍遍地給“快文化”亮起了紅燈。


什麼時候安安靜靜地不中斷地看完一本書了?什麼時候全家一起買菜一起動手做一頓大餐了?什麼時候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內心的真實感想了?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快文化帶來的浮躁,迷茫,喧囂我們選擇視而不見,猶如房間裡的大象。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疫情之後,能夠真正反思“快文化”帶來的弊端,讓生活偶爾慢下來,沉浸於自己喜愛的事物中,創造心流時間,提高幸福感。


5.終身學習是生存技能

去年的中美貿易戰後,經濟進入減緩發展期,失業率的持續上升,讓每個人都感到2019年的生活“太難了”!而2020年的一開始就經受了病毒疫情戰對經濟發展更大的衝擊,由於資金,運營,人工及其他問題,中小企業即將出現大量倒閉,工作機會減少,人人自危。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在這場全民戰役裡,大家都在戰鬥,不僅是和病毒,而且和市場規律。勝者才能生存,現在,只有持續終身學習,提高自己市場競爭力,才有可能在不斷的危機中自保,甚至脫穎而出

6.學會理財


宅在家的日子,沒有收入,卻有待付的賬單。

物慾橫流的社會里,超前消費理念在年輕群體里正盛行,享受當下的理念也被曲解。網絡平臺借貸的便利,盲目的物質追求,不理性的過度消費已經讓負債成為了年輕人的普遍現狀。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然而在這段困難的時間裡,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超前消費帶來的壓力。怎樣擺脫對物慾的沉迷,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是我們年輕人急需解決的問題。


是時候學學理財了,通過記錄開支,開啟預算,建立儲蓄,理性消費來保障未來的生活質量。


6 .自律的養成


隔離宅家,每天都可以無所事事地玩手機刷視頻,看看笑笑就過去了,但是真正的王者懂得在這樣的時刻,通過自律實現短期內的野蠻生長和持續蛻變。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對自律有詳細的解釋:“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現代人的通病拖延症就是不願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願意去承擔痛苦的表現。

睜開眼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吃飯時看看微博明星八卦,一天的時間就在沒有停止鍵的抖音快手,一個接一個的視頻上度過了···滿足了一時的快感,可是我們的心智成長了嗎?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吃泡麵只吃四口的影后章子怡在生完兩個孩子後身型依然如少女;常年早起的韓雪堅持學習英語,可媲美英語母語者的口語驚豔眾人,成為了娛樂圈裡不僅會演戲的全能者;被姜文稱為用靈魂指揮身體的彭于晏,數十年的健身讓他擁有著希臘雕塑般的身材,從年輕時的胖子成功轉身為全民男神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這些明星也是普通人,他們對自律有著十分清醒的認知,知道這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


早起很痛苦,跑步很痛苦,記單詞也很痛苦,如果心智足夠成熟,一定會明白只有自律是解決這些問題,消除痛苦的最重要方法。


7.保護野生動物,珍惜生命


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宿主在野生動物身上。網友們憤怒地譴責那個第一個吃蝙蝠的人,將人類的生命置於危險的境地。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中國人什麼都敢吃一度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調侃,國外YouTube上外國人試吃雞爪,皮蛋,蠶蛹的視頻不勝枚舉。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感自豪,對國外的牛肉漢堡的單一無聊嗤之以鼻。


然而,我們的飲食文化裡混入了野味文化。

在過去飽受饑荒戰火摧殘的年代裡,利用自然界裡所有的生物維持自己的生命,是我們在無奈之舉下的見機行事,而現在的社會里人對野味的覬覦無不突顯出人類對權力,金錢,赤裸裸的醜陋慾望,更不是勇氣的象徵。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去除飲食文化裡的愚昧與過時,更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努力才能做到

同時,對自然生命持有敬畏之心,堅持和諧共存的理念才是人類作為生物體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8. 學習審辯性思維


危機當前,信息氾濫,鋪天蓋地,一條接一條的消息湧入手機屏,那個在屏幕前的你是否可以辨別消息的真偽?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禮記·中庸》裡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我們傳承了幾千年來的對於學習的認知,與西方文化裡的“審辯性思維”異曲同工。

多讀書,多提問,多思考,多辨別,多實踐,如果能夠真正地踐行此道,就會如書中所說“雖愚則明,雖柔則強”。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不在乎真相。

網路信息時代的利弊也已經凸顯,網絡既可以成為我們變強的工具,也可以成為變蠢的溫床,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成為了新時代新紀元刻不容緩解決的問題

9. 職業尊重


每一個不出門的人都是抗疫戰士。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為了打勝這場戰疫,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的全國人民都在盡一切可能參與其中。一線的醫護人員,基建員工,新聞記者,物流配送人員,其實都是生活裡的普通工作人員,但是在這個時刻他們都是拯救生命的英雄。


大國與小家的取捨,小情與大愛的衡量,深愛著這片土地的人們願意用一切換取國泰民安。


尊重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理解為了生活和夢想打拼的靈魂。

他們不僅是醫生護士建築師工程師快遞員司機記者,他們都是一個個心裡有愛,危急時刻拯救我們的人。


疫情之後你我一定要做的改變


再次對在一線的所有工作者表達感謝,謝謝你們的堅守,你們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